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有吴大师脸上阴晴不定,表情最为挣扎。

    半响之后,他终于抬起了头,眼中闪烁着殉道者般的坚定光芒道:“鸿渐……鸿渐先生,不管是不是道统之争,我还是认为你们新文化选择传播的文化实乃异端邪说,乱国之论。只要吴某还有一口气在……”

    “哈哈哈……”袁燕倏再次仰天大笑了起来,“雨僧兄太认真了,实在太认真了。此戏言尔……”

    实际上,他心中叹了一口气,看来这吴雨僧终是冥顽不灵,自己是争取不到了。

    不过呢,他也不觉得有多少可惜,在他看来哈佛三杰不过三个书生罢了,就算能争取过来也不过就是在国内给自己摇旗呐喊而已。

    当然啦,他还是感到有点可惜的,毕竟能有哈佛三杰当小弟,那说出去都有面!

    既然你不给我面子,那老子就不阻止你当渣男咯。

    吴大师这种聪明人自然晓得袁大师这种聪明人不可能用这种话来“戏言”,因此他涨红了脸,很是不快地说道:“阁下又何必如此作态……”

    “慢着!”袁燕倏突然目露奇光,仔细打量了一下吴宓的脸庞道,“雨僧兄近日可是有喜事上门?”

    “嗯?”他的思路如此跳跃,一般人包括吴大师真还跟不上。

    袁大师不管不顾地问道:“雨僧兄,敢问贵庚?”

    吴宓下意识地回道:“二、二十有八。”

    “果然了,《麻衣》上面说二十八看印堂。老兄你这印堂粉中带红,这分明是红鸾星动,主有喜事啊。”

    瞬间变身为算命大师的袁大师笑嘻嘻地拱手道:“看来兄弟我先要恭喜雨僧兄此番归国必然是佳人得抱了!”

    “这……”吴宓回头看了看同样震惊的汤用彤和陈寅恪,狐疑地说道,“鸿渐兄,莫非你从哪里得知了什么消息,又来戏弄吴某了吧?”

    1918年11月,留学哈佛的吴宓,突然接到清华留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欲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为妻。

    信中说陈女士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完全科,芳龄24岁,是浙江定海县一位小学教员。

    陈烈勋在信中明确指出,作为新知识女性,其妹心气很高,择婿特别苛严。而她在家中曾多次听他谈及吴宓,后又阅读过《益智杂志》、《清华周刊》中吴宓的诗文,尤其是看到《清华周刊》上吴宓的照片,萌发爱慕之情,愿嫁吴郎,侍奉终身。

    吴宓接信后,怦然心动,立即回信认可,这件事情他身边的几位好友也知道,因此他才有此问。

    袁燕倏立马露出被侮辱被损害的表情,十分委屈地道:“雨僧兄此言差矣,兄弟我怎么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呢!”

    吴大师啼笑皆非地说道:“鸿渐兄,你方才还在说什么新文化运动什么打倒孔家店什么道统之争,如今怎么又来这一套封建迷信呢?”

    我们的袁大师眨巴着眼睛道:“雨僧兄,这没毛病啊。你们儒家的孔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么兄弟我这样的非儒自然要说说这怪力乱神了啊。”

    吴宓摇着头道:“好了,鸿渐兄……”

    “铛……铛!”

    就在此时,吸烟室中的落地大钟响了起来,众人闻声一看,此时已经是深夜十点了。

    哈佛三杰对视一眼,全都站起身来。

    吴大师道:“都已经这么晚了,叨扰鸿渐兄许久,我等也该告辞了……”

    “这样啊……”袁燕倏也看了看钟,点点头道,“那兄弟我让司机送你们回酒店。不过兄弟我还是有些话不吐不快啊!”

    “鸿渐兄,请说。”

    算命大师指着吴宓的眉毛道:“雨僧兄,你五官不错就是这保寿宫长得不好,不但晚运堪忧,而且眉毛逆乱,这几年必有桃花之劫啊。”

    “兄弟我送你一句话,望雨僧兄谨记。那就是……”

    “相亲有风险,婚姻需谨慎!”

    袁公善相,每言辄中,出神入化。

    昔在纽约,袁公曾诫泾阳吴宓婚姻之事。后果一语成谶。、

    因袁公肤白量宏,时人称其,白…食…麻…衣。”

    ——节选自《民国世说新语…神异》

第一百九十七章 又来了 上

    本章副标题:某些人讨厌但是某些人喜欢的东东又来了。

    ………………………………………………………………

    “作为深刻影响二十和二十一世纪的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袁燕倏先生是当今中外历史学界最为瞩目的研究对象,甚至没有之一。所以有了“袁学”这个说法。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所谓的“袁学”研究都已经走入了误区。

    西方历史学界太过哗众取宠,完全失去了严肃的学术性,沦为彻底娱乐大众的小说家之言。尤其是近几年某位美国畅销小说家写的关于袁先生的著作,不但大搞神秘主义把袁先生说成是具有超能力的“竹林贤者”,还用阴谋论把袁先生设立的scp基金会强行附会成在幕后影响历史的神秘组织。

    而这样的“历史”著作自然是流毒无穷,对于袁燕倏先生的声誉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反观我国学界对于“袁学”的研究,却因为研究者们政治理念上的分歧成了一场意识形态交锋。

    左派认为袁先生和托洛斯基惺惺相惜,身边还有不少无政府主义密友,所以他其实是打着自由主义幌子的左翼分子。而且他很可能是革命手段非常激进的布朗基主义者。

    右派自然斥之为无稽之谈,他们认为袁先生的新古典自由主义立场从来没有动摇过,“奥地利学派的中国副院长”这个荣衔对他是实至名归。

    这样的辩论只是抒发辩论者的胸臆,对于学术研究毫无益处。

    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创办一本专门的“袁学”杂志。本刊选取的稿件都是基于袁燕倏先生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文章,这些资料主要是同时代和袁先生接触过的各界人士所著文章、日记、书信、访谈和回忆录。

    我和我的同仁们希望以此正本清源,还历史和袁燕倏先生本来面目。”

    ——节选自《(袁燕倏研究)创刊词》

    “我在八月四日(一九二二年)的《晨报副刊》上看见鸿渐先生的杂感,很诧异天下竟有这样拘迂的好好先生,竟不知世故到这地步,还来同《学衡》诸公谈学理。

    夫所谓《学衡》者,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虽然自称为“衡”,而本身的称星尚且未曾钉好,更何论于他所衡的轻重的是非。所以,决用不着较准,只要估一估就明白了……

    总之,诸公掊击新文化而张皇旧学问,倘不自相矛盾,倒也不失其为一种主张。可惜的是于旧学并无门径,并主张也还不配。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在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然人!“衡”了一顿,仅仅“衡”出了自己的铢两来,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节选自鲁迅《估(学衡)》(笔者注:当时他以风声这个笔名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这篇文章。读读这几段就知道他老人家为毛敌人多了。)

    “我这位‘好好先生’拜读了风声先生八月九日在本报发表的杂感。风君学识深厚,我所不及也;行文痛快淋漓,也让人击节。

    不过作为好好先生,我有一言不吐不快,《学衡》派中的吴君和我在纽约就有过当面的交流,他维护国粹的心意还是好的,他对于“国粹丧失,国将不国。”的忧虑也不能说是完全不对……

    所以我认为不宜对《学衡》诸君太过苛责。”

    ——节选自鸿渐《再估(学衡)》

    “鸿渐先生的那篇《再估(学衡)》尽显他留洋绅士的骑士风度,只不过这里是中国,费厄泼赖精神应该缓行……”

    ——节选自鲁迅《再再估(学衡)》

    “风声先生的《再再估(学衡)》让我很是讶异。风君笔法诚为老辣,胸襟却颇偏狭,他的文章似是出自绍兴师爷之手……”

    ——节选自鸿渐《再再再估(学衡)》

    “近日我的两位朋友风声先生和鸿渐先生因为对《学衡》派的不同意见,在《晨报副刊》上兴起了一轮笔战。我认为他们对于推广新文化运动的意志都是坚决的,只是态度不同而已……”

    ——节选自胡适《关于风鸿之论的一点看法》

    “1922年,同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员干将,却因为对于《学衡》派的不同态度在《晨报副刊》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论战,号称‘风鸿之论’。

    这两位便是白话文第一人和第二人的鲁迅先生和鸿渐先生。不过他们当中究竟谁是白话文第一人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第一部真正的白话文小说,因此他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

    但是也有人说,鸿渐先生的白话文作品不仅在量上远远多于鲁迅先生,就算在质上也要高了一筹。他的第一人之誉无可置疑。

    本文不谈白话文第一人属谁这个问题,而要说说他们的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被称为投枪匕首,每每刺刀见血,读之让人战战惕惕。可是他生活中却平易近人,讷言敏行,勘为良师益友。

    与他相比,鸿渐先生却一向以狂生著称,性格桀骜不驯,言行肆无忌惮,他自称是‘帅到没朋友’。而他的大部分杂文反倒是雍容大度,即使讥刺也点到为止。当然有的时候他也毫不客气,据说康南海先生读了他的那篇《有为所不为》之后,气得当场吐血。

    文如其人这个说法,这两位却是现实中的反例。

    后来幸有胡适先生发文劝解,这两位杂文大家方在1922年底握手言和。

    所以当时大家认为鲁迅先生锐利无匹,能当正印先锋官。

    适之先生谨慎平和,殿后押阵最为适当。

    大钊先生和仲甫先生则是左右两路领军大将。

    而鸿渐先生雅量高致,乃是新文化运动主帅的不二之选,又因为他那句“帅到没朋友”,便以“袁帅”而称之。

    这五位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五军都督。”

    ——节选自《袁燕倏和新文化运动》

    本文刊载于《袁燕倏研究》第一期

    ………………………………………………

    鸣谢某乎的鹏举兄,修正和填补一下前几章的错漏。

    第一,刘邦同志是魏国公卿之后,但是他还是一个老流氓。

    第二,文艺复兴的那些“元典”是十字军1204年从君士坦丁堡抢回来的。

    第三,“头皮痒”和“水太凉”的钱谦益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不过要我说,他还是死了的好。

    还有一点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内容存疑,等慕容确认之后再说。

第一百九十八章 又来了 下

    本章副标题:写日记可是一个好习惯啊!

    ………………………………………………

    “1919年6月30日

    宓平昔于论婚之事,专取“宁人负我,毋我负人。”之主张……

    锡予尝谓“婚事宜对症下药”,又云“知足者乃有家庭之乐”。且唯真能自爱者,乃能爱人……

    陈君寅恪云,“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娶妻不如人,又何耻之有?”,又云,“娶妻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

    由此种种言之,陈女(陈心一)之倾慕,果出于诚心,实有其情。则宓不当负之,即可聘定。毋须苟计末节,徒以拖延犹豫,误己误人,费时费力。

    1919年10月19日

    陈女士之事,虽甚为难处,而终须决断,或允或绝,二者择一,更无他途,亦无再拖延之地。昨日接君毅及毛女士函后(编者注),复再审思,决即允诺。商之锡予及陈君寅恪,均以为宜即此办理。遂于是夕致陈君烈勋允婚一函,以中国笺墨书之。

    编者注:君毅是朱君毅,吴宓在北大的同桌好友。毛女士则是朱君毅的未婚妻兼姑表妹——毛彦文,这位“民国奇女子”同时也是陈一心的好友,还是日后那出爱情悲喜剧的另一位女主角。”

    ——节选自《吴宓日记新编》

    1921年4月25日,星期一深夜,布鲁克斯女士宅前花园。

    我们的袁大师正在送别哈佛三杰。

    “锡予兄,等到宜仲兄(赵元任)八月份到哈佛的时候,兄弟我应该不在花旗国了……”

    “鸿渐兄,你怎么知道他八月份到啊?”

    “锡予兄,兄弟我略有小术……开个玩笑,反正有人告诉我了。请你到时把这本《国际标准汉字方案》转交给他。拜托了。”

    “鸿渐兄,放心只要他来美国,我一定交给他。”

    搞定了汤用彤,他转向了陈寅恪道:“鹤寿兄,你可是六月份去欧洲?到时候可以与兄弟我同行啊。”

    “鸿渐兄,那我们到时再联系。”

    把这两位送上车的袁燕倏转过头看向了留在最后的吴宓,心中不由得想起了后世那本“房中品胡笳,屋外吹洞箫”的神书《绿日》。他

    他差点把隔夜饭……这不可能,大师球的消化功能太强大了,只是差点把今晚吃的都给吐出来了而已。

    没办法,他老人家对绿色的东东过敏。

    被绿色恶心了一下的袁大师忍不住就想再恶心一下吴大师:“雨僧兄,实在抱歉。兄弟我方才多喝几杯,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虽说吴宓在心里面恨不得要把袁燕倏当成少正卯给诛了,此时他也只好强行挤出一丝笑容道:“鸿渐兄,哪里哪里。我等还要感谢你的款待呢。”

    “好说好说……”袁燕倏一皱眉道,“哎呀,兄弟我也没有什么可送的,就再送老兄你两句诗吧……”

    不等对方开口拒绝,他便曼声吟道:“渐能至理窥人天,离合悲欢各有缘。”

    吴大师狐疑地看着对方,不解地问道:“鸿渐兄,你这两句诗什么意思啊?”

    袁大师展颜一笑道:“雨僧兄,我这两句诗现在没什么意思,不过以后就有意思了……”

    “请上车吧,我们后会有期!”

    “1921年4月25日

    宓与锡予及陈君寅恪赴纽约会袁君燕倏,袁君款予盛宴……

    别时袁君诫宓云,相亲有风险,结婚需谨慎。还赋诗半首,渐能至理窥人天,离合悲欢各有缘。

    其席间言必称“新文化运动”,却又出此乩言谶语,至为可笑!

    此君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可谓今日之少正卯。

    不敢置信……不敢置信!

    我与1935年2月翻出这篇日记,此时不知道该写什么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关于我和前妻还有毛女士的事情,他真的全都说对了!

    是巧合吗……是巧合吗?

    渐能至理窥人天,离合悲欢各有缘。侍女吹笙引凤去,花开花落自年年。

    不是巧合……不是巧合!

    我把这首诗写出来之后,才发现前面两句很是眼熟,所以翻出了这篇日记!

    天哪……天哪……天哪!

    他不是少正卯,而是袁天罡!(编者注)

    编者注:这是吴宓先生日记当中最为神秘的一篇,后来公布的时候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而这争议不是关于吴大师,而是另一位民国大师——袁燕倏。

    我们可以看到,吴宓在此篇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在1921年4月拜访袁燕倏先生的全过程。喜好看相的袁先生还向他做出了某种关于婚姻的预言。

    同年8月,留美归来的吴宓没休息两天,便匆匆赶往杭州,相晤陈心一。然而,这次的相晤极富戏剧性,似乎从一开始便隐示着某种悲剧的意象。按吴宓日记的叙述,大家只是默默相对。不曾预想,一会儿工夫,另一位女主角翩然出场,她就是毛彦文。

    毛彦文本与陈心一是好友,此前,她和表哥朱君毅早已月下为盟,私订终身,甚至还逃过婚。

    吴宓作为朱君毅的同桌好友,早在清华读书时,便知道了毛彦文。那时,朱君毅每次读完表妹的情书后,都会让吴宓过目。吴宓对毛彦文在信中流露出的才情敬佩不已,久而久之,心中便涌动出异样的情愫,碍于同窗之谊,他不曾流露,而是深深隐藏在了心底。

    9月吴宓和陈心一正式完婚之后,却风云突变。朱君毅这时候突然变卦,他以近亲结婚有害下一代为由,坚决提出与毛彦文解除婚约。

    守候六年,逃婚只为下嫁表哥的毛彦文始料不及,她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转而求助吴宓夫妇。吴宓于是作为一个中间人,往返于两人之间,极力救火说和。怎奈朱君毅去意已决,坚决不肯与毛彦文缔结白首。结果,朱、毛之合未成,终致解除婚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