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量,而是取决于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的态度和立场,宇文述尚需代表圣主和中枢向他们做出妥协和让步,确保关中大门不会打开,然后才能集中兵力围杀杨玄感。

    只是到了那时,齐王看到大局已定,还会投入全部兵力吗?显然不可能,齐王的目标是北上戍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实力,坚守长城防线更需要实力,他岂会把自己有限的实力消耗在东都战场上?齐王肯定会以卫戍大运河为借口,按兵不动,而大运河也的确需要军队卫戍,宇文述不可能顾此失彼,置大运河的安危于不顾,所以齐王给宇文述的第一个承诺实际上毫无意义,纯属敷衍。宇文述心知肚明,逼着齐?给出了第二个承诺。

    另外宇文述还有一个顾虑,他担心自己一个人说服不了圣主,毕竟齐王是个事实存在的隐患,而齐王北上戍边的诸多利好都是推演出来的,最终效果如何,是否会达到预期目标,有待验证,也就是说这中间存有不确定风险,事实或许会与预期的不一样,甚至背道而驰,而这个责任他一个人承担不起,他需要找几个深得圣主信任的大臣一起上奏,比如东都留守樊子盖,西京留守卫文升,如此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宇文述考虑再三,给了齐王一个期待,只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平定杨玄感的叛乱,只要具备了第三次东征的条件,他就坚决支持齐王北上戍边。

    当天下午,宇文述离开了黎阳,风驰电挚赶赴河阳会合行省。

    同一时间,齐王急书彭城留守董纯,马上会合郇王杨庆和武贲郎将刘长恭,三军联手,火拿下扳渚和荥泽一线,完全控制通济渠,恢复通济渠的畅通。

    =

    九月初九晚上,李风云率联盟主力悄然越过白马,赶赴卫南、濮阳一线,寻机渡河。

    袁安做为李风云的秘使,连夜由白马津渡河赶至黎阳,秘密拜会李百药。李风云不敢轻信齐王,对韦福嗣亦抱有戒备之心,但他相信李百药,北上在即,他需要通过李百药具体了解黎阳形势,以防不测。

    九月初十凌晨,李风云率军抵达卫凉津口,与提前赶到这里的翟让、徐世勣会合。

    李风云杀出天堑防线后,便与先期潜伏在防线外的瓦岗信使取得了联系。李风云亲笔写了两份信,一份给结拜兄弟单雄信,请他帮忙打着韩相国的旗号,佯作逃奔梁郡,一份给结拜兄弟徐世勣,请他带着船只赶赴卫凉津口,帮助联盟大军渡河北上。实际上这些部署早有安排,瓦岗兄弟兵分两路蓄势待,只待李风云撤离京畿后瓦岗军就给予支援,所需要最后确定的就是具体实施的时间而已。

    好在一切顺利,李风云在预定时间内赶到了会合地点,这让焦虑不安的翟让和徐世勣心花怒放。

    见面稍事寒暄后,李风云就急切询问徐世勣,“三弟,可曾在下游现水师踪迹?”

    李风云依据记忆中的历史,知道来护儿肯定会率水师支援东都,只是不知道具体时间,不过推算起来,来护儿应该在七月中左右抵达东都战场,也就是说水师早已进入大河水道,即便逆流而行,度不是很快,距离东都也不会很远了,所以李风云特意在信中嘱咐徐世勣,务必派人顺水而下寻找水师主力。

    徐世勣摇头,“阿兄不要担心,水6两道都有某的眼线,只要水师距离此处两百里,消息便会传过来,阿兄有足够时间渡河北上。”

    李风云闻言顿时松了口气,他最担心自己与来护儿的水师主力迎头相撞,那运气就太差了,虽然联盟大军可以迅撤离,但会延误渡河北上的时间,这是李风云所不愿看到的。

    “对面情况如何?”李风云手指对岸问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翟让抚须笑道,“某已安排数百人潜伏于对岸,只待鸣镝响起,便可拿下津口。”

    李风云躬身致谢,“黎阳那边可有异常?”

    “如果阿兄再打黎阳仓,黎阳形势必然紧张。”徐世勣语含双关地说道。

    李风云心知肚明,冲着翟让笑道,“这次东都之行收获颇多,某将留下一部分,以感谢瓦岗兄弟危难时刻鼎力相助。”

    翟让大喜,连声道谢。

    李风云果断下令,吕明星、徐十三各带骠骑、风云两军精锐,即刻渡河,以最快度在对岸建立防御战阵,确保主力大军安全渡河。

    =

    九月初十,清晨,袁安在位于黎阳城外的卫府军大营里见到了李百药。

    李百药又惊又喜,看到袁安也就意味着李风云带着联盟大军顺利撤出了京畿,安全抵达了大河岸?,即将渡河北上,联盟转战河北的谋划已胜利在望。

    “一切顺利?”李百药不待袁安坐下,便急切问道。

    “明公莫要担心,一切顺利。”袁安笑道,“此刻大总管已率军抵达卫津口,在瓦岗兄弟的帮助下,正在急渡河,但因为携带了大量粮草辎重,又增加了近万兵力,渡河时间大大延长。”说到这里袁安表情渐渐凝重,“据大总管推测,来护儿正率水师主力驰援东都,随时都有可能与我联盟大军迎头相撞,所以形势还是比较紧张。不知明公可有来护儿的消息?”

    “来护儿驰援东都?”李百药颇感惊讶,“某没有听说此事。昨日下午宇文述才离开黎阳,昨日晚上某还与齐王、当阳公(韦福嗣)、文城公(李善衡)一起议事,未曾听说此事。”

    袁安当即追问,“齐王能否镇戍北疆?宇文述可曾做出承诺?”

    李百药摇摇头,“宇文述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他留了一句话,他说如果明年圣主动第三次东征,他会支持齐王北上戍边。”

    =

    =

    =

第五百七十二章 唯一选择() 
袁安马上从这句话里听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讯息,“第三次东征?当真有第三次东征?”

    在李风云对未来中外局势的推演中,第三次东征是一个重要预测。如果有第三次东征,远征军继续攻打高句丽,镇戍军竭力戍卫长城,皇帝和中央都把精力集中在对外战争中,那么刚刚转战到北方尚未立足的联盟便能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这直接关系到了联盟的生死存亡,对联盟的未来展更是至关重要。

    只是预测终归是预测,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如果二次东征失利,再加上杨玄感叛乱导致国内局势恶化,明年动第三次东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皇帝和中央不愿放弃东征,那也需要延迟推后很多年,要等到条件具备了再打,毕竟连续三年的劳师远征对国力的消耗实在太大,就算中土再强盛也难以为继,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实属不智。

    对此袁安也持怀疑态度,但让他难以置信的是,东都叛乱尚未平定,中枢高层里竟然就泄露出了第三次东征的机密,这太不可思议了,这世界太疯狂了。

    “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李百药看到袁安惊讶的表情,抚须叹道,“某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据齐王说,当他质疑圣主和中枢可能要动第三次东征的时候,宇文述表现得很平静,也没有一口否决,甚至最后还以第三次东征为条件,向齐王做出了让步,这足以证明圣主和中枢已经提出了第三次东征的构想,只待条件具备,便会想方设法让其形成决策。”

    “的确匪夷所思。”袁安十分疑惑,“国内局势日益恶化,这是不争的事实,想隐瞒都隐瞒不了,而第二次东征的功亏一篑也敲响了警钟,再加上南北关系每况愈下,目前已完全失去东征条件,为何行宫还执意进行东征?难道灭亡高句丽就能够挽救当前危机?高句丽弹丸小国,连续两年战争已让其实力大损,奄奄一息,已失去了称霸远东之可能,远东局势已因此而生改变,即便继续东征彻底摧毁高句丽,也不会让远东局势生更大变化,除非……”

    袁安蓦然想到什么,眼里掠过一丝明悟。

    李百药看到袁安迟疑不语,当即追问道,“除非什么?”

    袁安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大总管曾分析过中外局势,他说突厥人重新崛起后,先横扫大漠,征服铁勒、回纥、薛延陀等诸种部落,然后便向远东拓展,把室韦、契丹、霫(xi)、靺鞨等诸种部落纳入其势力范围,这必然会损害到中土利益,并且与野心勃勃的远东强虏主高句丽产生矛盾。”

    “突厥人是大漠雄主,高句丽人是远东强虏,它们都是我中土藩属,向我中土称臣,为抗衡我中土,理所当然携手结盟,而我中土当然要分而化之,但突厥人狼子野心,居心叵测,正好高句丽不自量力,试图利用我中土与突厥人的仇恨,成就自己的远东霸业,于是高句丽在突厥人的支持下,开始不断入侵辽东,挑衅宗主。我中土对此心知肚明,为确保南北关系的稳定,毅然把目标对准了实力弱小的高句丽,东征就此爆。”

    “东征对我中土来说,是杀鸡儆猴,是以最小代价摧毁北虏联盟,是以强大武力威慑北虏,以期稳定和巩固南北关系,但从突厥人的角度来说,却是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一石二鸟。据大总管说,早在启民可汗时期,牙帐就在处心积虑实施这一谋划,一方面结盟远东诸虏,支持高句丽称霸,一方面挑唆高句丽频频侵扰中土,以便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东征爆后,若中土摧枯拉朽,一战而定,突厥人知道自己实力不济,便继续向中土称臣,韬光养晦,另外借此机会趁火打劫,乘着高句丽灭亡,远东诸虏一盘散沙之际,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拓展到远东,乘机扩大实力。然而,东征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中土这个庞然大物竟然马失前蹄,栽在了一只小土狼手上,最终打了个两败俱伤,突厥人渔翁得利,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远东诸虏,同时在南北对抗中获得了优势,赢得了主动,一箭未就获得了最大利益。”

    “可以预见,此刻奄奄一息的高句丽人必然向牙帐称臣,乞求突厥人的帮助以求得生存,而与高句丽利益相联的靺鞨、契丹、霫等诸种部落在生死存亡之际,也只能寄希望于突厥人仗义相助。面对这一结果,中土如何抉择?如果放弃东征,承认自己的失败,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突厥人横扫远东,把远东诸虏尽数收入囊中,突厥人实力暴涨,南北关系迅恶化,南北大战也就一触即,而南北大战一旦爆,突厥人便能从漠南和远东两个方向展开攻击,这对中土极其不利。”

    “如此一来,中土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动第三次东征,只能以自己的绝对实力摧毁高句丽,征服靺鞨、契丹、奚等远东诸虏,毫不留情地斩断突厥人伸向远东的手,独占远东所有利益,彻底断绝突厥人对远东的妄想,然后从北疆和远东两个方向对大漠形成包围,给突厥人以最大威慑,以此来缓和南北关系,延缓南北战争,给中土赢得恢复元气的充足时间。”

    李百药本来对中外局势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听到袁安所转述的李风云对南北大势的分析,当即豁然贯通,知道圣主和中枢为何不惜代价要动第三次东征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继续东征,奋起余勇,即便吐血不止,伤痕累累,拼得元气大伤,但只要摧毁对手,赢得东征的最后胜利,拿下远东全部利益,其损失与南北大战对中土所造成的巨大伤害相比,也就根本不值一提,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当然了,对不了解中外局势的人来说,肯定要口诛笔伐,肯定要给皇帝和中枢戴上穷兵黩武的帽子,只是事已至此,形势展到这一步,皇帝和中枢已经没有选择,退一步也是岌岌可危,南北大战一旦爆,一旦打败,皇帝和中枢依旧要在历史上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既然如此,倒不如进一步,豁出去了,再次东征,再拼一把,或许就能逆转危局,就能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如果第三次东征形成决策并如期动,成功希望有多大?”李百药直指“要害”。

    对他来说维持统一大业,稳定南北关系,维护中土的长治久安乃是原则性问题,大一统的原则不能违背,诸如以小规模的叛乱来攫取政治利益属于一种博弈手段,短期内危害不到统一根本,他不支持但也不反对。而他之所以支持李风云,不是因为血缘关系和家族利益,而是因为中土利益,李风云以未来可以预见的南北大战以及统一大业的崩溃说服了他,以据北疆抵御北虏、卫戍国土的理想、信心和勇气打动了他。仅靠李风云抵御不了北虏,但再加上一个齐王,长城防线就有了保障,未来即便国祚危难,这股政治势力也有据北疆而称霸的本钱,也有力挽狂澜问鼎天下的潜力。

    但是,这一“预期”因为南北关系的迅恶化而变得困难重重,抵御北虏卫戍国土成为当务之急,正好齐王和李风云都要进入北疆,为此李百药当然倾力关注北疆形势的展。

    “据大总管说,成功的希望并不大,现在大漠北虏的实力已过了我们的预计,但东都盲目自大,轻视北虏,所以北疆镇戍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重蹈萨水大败之覆辙。”

    袁安的话让李百药大为吃惊,“北虏要入侵?”

    “如果有第三次东征,中土摆出了独占远东之态势,那么突厥人不但一无所获,还在南北对抗中陷入更大劣势,突厥人必定要展开凌厉反击,要积极支援高句丽和远东诸虏,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漠南方向攻击我长城防线,置中土于两线作战之窘境,继而迫使我中土无法独占远东之利益。”袁安说道,“据大总管的预测,明年代北局势非常紧张,长城一线的六镇边陲必定烽烟四起,如果齐王不能北上戍边,如果北疆各股势力不能齐心协力,让北虏越过六镇,突破了长城防线,大肆掳掠代恒,则第三次东征必定虎头蛇尾,草草结束,根本实现不了独占远东之目标,如此北虏大获其利,南北实力此消彼长,南北大战也就一触即了。”

    “这对你们立足北疆很不利。”李百药忧心忡忡地说道,“你们到了北疆就与北虏正面对抗,一旦伤筋动骨,后果不堪设想。”

    “的确如此。”袁安苦笑道,“所以大总管急需了解黎阳最新动态,急切希望齐王能以最快度北上代恒。有了齐王的庇护,联盟进入北疆的危险将会降到最低。实际上就目前东都局势而言,齐王回旋余地已经很小,他必须主动,必须强势,必须咄咄逼人,才能迫使圣主让步,给自己赢得最大利益,否则变数太大,一旦圣主提前返回东都,控制了齐王,齐王也就成了笼中困兽,再也没有逃脱之可能。”

    李百药连连点头,“某说服不了齐王,但他可以,某即刻想办法让他们见上一面。”

    =

    =

    =

第五百七十三章 误会() 
七月初十,上午,齐王行营。

    清晨李百药急报,李风云已率联盟军队撤往卫南、濮阳一线,估计天亮后就要从卫凉津一带渡河北上了。

    齐王略感意外,暗叫侥幸,李风云的行军度太快,差一点就与宇文述“迎头相撞”,这要是“撞”上了,麻烦?大了。齐王请李百药转告李风云,允许联盟军队渡河,他将在大河北岸给予必要掩护。

    很快,李善衡又来急报,斥候在黎阳以东六十余里外的卫凉津,现有打着东都卫戍军旗号的军队正在横渡大河。

    李善衡早已从韦福嗣那里得到消息,知道是李风云的联盟军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李善衡不得不虚应故事,不得不装模作样奏报齐王,另外为了防备万一,李善衡昨天就把主力调进了黎阳仓,还加强了齐王行营的卫戍力量,以防李风云渡河之后突然背信弃义袭击仓城。现在李风云的帐下足足有四万大军,而且清一色的主力,面对这样一股强横力量,李善衡不敢大意,小心防范。

    齐王不高兴了,脸色顿时阴沉。渡河是大事,关系到双方安全,一旦未能默契配合,出了意外,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李风云胆大妄为,这边还没有与黎阳取得联系,那边就开始渡河了,根本就没把齐王放在眼里。这是运气好,如果运气不好,宇文述滞留黎阳尚未离开,现在如何是好?难道双方当真要大打出手,搞得两败俱伤?

    韦福嗣、李善衡倒是能理解李风云急于脱离险境的心情,现在韩世谔就在他身边,这是个无法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另外从董纯手上“讹诈”来的四千多“俘虏”也是一个隐患,瓦岗军在济水两岸的“掩护”也存有风险,而更严重的是他无法确保齐王始终信守诺言,所以他不但急于渡河,还要“先斩后奏”,抢在齐王获悉之前渡河,先把选锋军送到对岸抢占先机,这样即便齐王改变立场,背信弃义出手攻击,他也能利用“先机”阻御齐王,给联盟大军赢得渡河时间。

    这符合李风云的行事风格,他一向兵行险着,指望他谨慎小心、四平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