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尔的计划。莫德尔认为,一名指挥官如果失去自主权,被捆在命令上,充其量只能打顺利仗,但永远不能打赢硬仗、恶仗。


第七部分莫德尔 元帅(2)

莫德尔在前线    

  1942年7月,莫德尔在瑟恰夫卡西部地区进攻苏军防线的突出部,击溃苏联第39集团军,俘虏3万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在高加索等方向发起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为了夺取战略主动权,希特勒决定向库尔斯克发起代号“城堡”的夏季进攻,命令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从奥廖尔突出部向南进攻,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从哈尔科夫向北进攻,歼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战役发起前,莫德尔曾含蓄地表示,鉴于力量对比悬殊,对进攻的成败没有把握。1943年7月5日,率部向苏联中央方面军发起进攻。由于苏军已获悉进攻的发起时间,德军未达到战役突然性,进攻锐势大减,人员伤亡惨重。7月12日,苏军实施反攻,莫德尔被迫率部(包括受其指挥的第2装甲集团军),退守布良斯克附近。“城堡”作战失败后,德军再也没有重新掌握东线的主动权。  这年秋季,苏军又实施秋季攻势。莫德尔拒绝执行希特勒让其固守每个阵地的命令,又从迭斯纳河后撤到索日河的“美洲豹”防线,免遭被歼厄运。在撤退过程中,莫德尔实行“焦土攻策”,烧毁成熟待割的庄稼,劫掠大批牲畜等财产,将25万苏联平民驱赶到德军后方服苦役,协助党卫军残酷迫害犹太人和苏军俘虏。  1944年1月,苏军对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发起强大攻势,卢加地段的德军一败涂地。希特勒以擅自撤退为由,将屈希勒尔撤职,任命莫德尔为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采取“盾与剑”方针,有目的地撤退,为将来反击争取时机,从而暂时稳定了列宁格勒方面的战局。莫德尔因而再度赢得希特勒的信任,被称为“防御勇士”并晋升为元帅。3月30日,希特勒解除曼斯坦因南方集团军群(后改成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职务,让莫德尔接任。莫德尔很快以坚定的决心、周密的措施、果断的行动在喀尔巴阡山和东加里西亚成功地建立起一条联贯的防线,阻止了苏军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的攻势。  6月,苏军实施代号“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突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防线,德军的37个师有28个师被消灭或投降。希特勒急忙撤掉布施之职,让莫德尔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于是,莫德尔成为德军第一个同时指挥两个集团军群的元帅,足见希特勒对莫德尔的信任。  莫德尔果然不负所望,不等希特勒答应的援军到达,便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抽出几个装甲师调到中央集团军群的战区,在东普鲁士接近地、那累夫河和维斯杜拉河一带建立绵亘的防御正面,并歼灭孤军深入的苏联第3坦克军,再次暂时稳定了防线。莫德尔被希特勒誉为“东线的救星”,在德军中以“元首的消防队员”而著称,获得栎树叶双剑钻石勋章。  然而,莫德尔无力改变整个战争的结局。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大踏步向法国腹地挺进。希特勒于8月17日调莫德尔接替克卢格任西线德军总司令兼B集团军群司令。这时,盟军正向法莱斯进攻,准备合围德军。莫德尔立即采取措施,在盟军合围前将部分德军撤出,免遭灭顶之灾。8月下旬,法国爱国者举行巴黎起义,希特勒严令镇压。此时,莫德尔已无心顾及对付起义,故而匆忙把德军主力撤到塞纳河以东组织新防线。他认为,只要过了塞纳河,就可避免“法莱斯合围战”的厄运。9月3日,莫德尔被免去西线德军总司令职务,留任B集团军群司令。  12月,战争已逼近德国本土,希特勒为挽回颓势,决定孤注一掷,在阿登地区发动大规模反击。莫德尔认为德军兵力不足,目标超出了作战能力,因而力劝希特勒放弃此举但是未被采纳。是月16日,莫德尔率部执行“莱茵河卫兵”计划,在芬纳高地和卢森堡北部之间地带发动阿登功势。莫德尔虽然反对这个“轻率”的行动,却一反常态,怀着对希特勒的忠诚而坚决执行作战命令。初时,德军取得一些进展,将美国第106步兵师围歼在施内—艾菲尔山。12月22日,巴顿的美国第3集团军开始反攻。盟军夺取了制空权,对德军运输线进行地毯式轰炸,瘫痪了德军供给,使其机动性顿时消失。至1945年1月末,德军被全部赶到原进攻出发阵地,阿登作战遂告失败。  阿登战役结束后,盟军推进极其迅速。莫德尔意识到德军败局已定,心情极度悲观痛苦,从前那种勇猛机智顽强的指挥作风已荡然无存。过去,莫德尔从不消极防御,曾屡次拒绝执行希特勒下达的死守硬拼的命令。但是,盟军强渡莱茵河时,莫德尔却消极防御。1945年4月,莫德尔所部被盟军合围在鲁尔工业区。莫德尔既没有执行希特勒关于炸毁所有工厂的命令,也拒绝接受盟军要他投降的命令。莫德尔看着眼前的破壁残垣道:“一名元帅不会成为阶下囚。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莫德尔几次到前沿视察,想让对方子弹打死自己。4月17日,盟军占领鲁尔工业区,歼灭32万德军。4月21日,莫德尔对情报参谋说:“我的死期已到。”随后率副官走进杜伊斯堡附近的树林中。莫德尔在要求副官对他开枪遭到拒绝后说:“我从来没有这样失望过,因为我忠于德国。没有任何事情比落入俄国人手中更为可怕。我死之后,望你把我埋葬。”说完即举起手枪自尽 ?  (马骏)


第七部分莫洛托夫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ilovich Molotov,1890—1986),苏联国务活动家、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890年3月9日,莫洛托夫生于俄罗斯维亚特州库卡尔卡镇(今基洛夫州苏维埃茨克镇)的店员家庭。1902年,进喀山市第一实业中学念书。在进步思想影响下,莫洛托夫投身革命运动,参加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在喀山各学校中组织秘密革命小组,反对沙皇专制制度。  1906年,莫洛托夫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他在革命小组内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并开展募捐运动,从物质上援助被沙皇当局监禁、流放的革命者。他还在工人中进行宣传鼓动,散发进步书刊,号召工人阶级做好准备,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1909年4月,莫洛托夫在中学毕业前夕被捕,同年6月被流放到沃洛格达州。流放期间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虽受警察监视,仍在铁路员工中进行宣传工作,重建被沙皇政府破坏了的党组织。两年流放期满,莫洛托夫进彼得堡工学院学习,除在本校进行革命活动外,还在彼得堡各高等学校发展党组织,建立党的全市高等学校联合委员会,开展学生运动。1909年至1912年,莫洛托夫先后担任布尔什维克《火星报》和《真理报》的编辑,撰写出许多宣传革命的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洛托夫被派往莫斯科,负责重建被破坏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由于奸细告密,于1915年6月遭到逮捕,被判处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流放三年。一年后,他从流放地逃回彼得格勒。根据列宁的提议,莫洛托夫被选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委员。  1917年俄国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时,莫洛托夫领导俄罗斯局的工作。沙皇统治被推翻后,他参加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委员会的领导工作。1917年10月10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列宁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10月12日,彼得格勒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莫洛托夫被选为该委员会委员,参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  十月革命胜利后,莫洛托夫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8年夏季,苏维埃俄国进入国内战争时期。协约国勾结国内反动势力,进行武装干涉,制造粮食恐慌,企图用饥饿扼杀年轻的苏维埃政权。1918年至1919年,莫洛托夫先后任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俄共(布)中央和苏俄政府驻伏尔加河地区全权代表,领导人民同饥饿作斗争。  1919年底,莫洛托夫调任苏维埃下戈罗州执行委员会主席。1920年4月在俄共(布)第9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同年9月任顿涅茨州委书记,负责该地区工业的恢复工作。1921年3月,俄共(布)举行第10次代表大会,莫洛托夫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4年,莫洛托夫出任党的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领导职务,主管农业。  1927年至1928年,莫洛托夫兼任联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书记。1930年,出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基洛夫被害事件发生之后,莫洛托夫成为三十年代苏联肃反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39年5月,莫洛托夫兼任外交人民委员。当时战争乌云笼罩着欧亚地区,发生世界大战的趋势十分明显。为争取时间,延缓战争的到来,苏联同意和德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8月23日中午,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到达莫斯科。当晚,莫洛托夫与斯大林同他进行会谈,并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5月,斯大林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被任命为第一副主席。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侵入苏联。当天中午12时,莫洛托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发表广播讲话,号召全体人民和武装力量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光荣地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勇敢地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从此开始。6月底,苏联政府成立以斯大林为主席、莫洛托夫为副主席的国防委员会。  1941年底到1942年初,苏联军民在莫斯科城下重创德军,击溃德军50个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宣告了法西斯德国“闪电战”的破产,打破了德国武装力量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了争夺战略主动权,巩固和发展反法西斯同盟,苏联要求英美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5月至6月,莫洛托夫访问伦敦和华盛顿。5月26日,莫洛托夫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伦敦签署《关于在反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仆从国战争中结盟及战后合作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相承允给予彼此军事及其他一切援助与支持”,“战后共同行动与合作……互相给予经济援助”,但没有最后确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因为美国当时尚未就此问题表明态度。美英双方商定,莫洛托夫先访问美国,返国时再取道伦敦商讨这个问题。5月29日,莫洛托夫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国务卿赫尔及霍普金斯等人,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举行会谈。莫洛托夫说,第二战场问题既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但主要还是政治问题。通过谈判,双方就“1942年在欧洲建立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达成圆满协议”。6月9日,莫洛托夫回到伦敦继续谈判并取得一致意见。会谈公报根据莫洛托夫的建议,也写上了关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业已“达成圆满协议”。苏美、苏英会谈公报在莫洛托夫6月12日抵达莫斯科后发表,进一步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会谈后英美认为苏联在1942年不可能打垮德国,德国也不可能战胜苏联,遂决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代替关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1942年8月,法西斯德国调集重兵越过顿河,向斯大林格勒发起全面进攻。经过200天的激战,德军损失惨重,被迫转入战略防御。1943年6月,德军发动的夺取库尔斯克的“夏季攻势”也遭到惨败,苏军收复顿巴斯、基辅,解放了2/3的沦陷区。莫洛托夫因在发展坦克工业方面建树了功勋,1943年9月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在战争进程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莫洛托夫和美国国务卿赫尔、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于10月19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后发表联合宣言,表示同盟各国将把战争进行到法西斯轴心国无条件投降为止。此次会议还决定举行三国首脑会议。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莫洛托夫陪同斯大林参加德黑兰会议,同英美两国首脑丘吉尔及罗斯福会晤。会议最后确定美英军队应于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同时还就战后对德国的安排等问题交换意见。美、英盟军于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初,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即将到来,英美与苏联在欧洲地区的矛盾日趋尖锐。与此同时,日本法西斯仍在顽抗,英美希望苏联尽早对日本宣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莫洛托夫及驻美大使葛罗米柯陪同斯大林出席这次会议。雅尔塔会议讨论了苏联对日本作战的可能与前提条件,通过了关于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严惩战犯及战后德国民主化等决议。决议规定德国投降后将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在柏林设立由盟国最高司令部代表组成的管制委员会。会议还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这一新的国际组织。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占柏林。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为了加快结束对日战争和巩固对德战争的胜利,苏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17日至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肃清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消灭德国垄断组织,惩治战犯,四国共同占领和四国共管柏林,要求赔偿,确定波兰西部边境等决定。莫洛托夫出席了这次会议。7月26日,苏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没有正式答复,仍表示要作战到底。8月8日下午,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通知日本大使:“希特勒德国被击溃和投降后,日本是惟一仍坚持继续战争的大国”,因此,“日本政府要求苏联调停远东战争的建议,便失去了基础”,从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自己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苏联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表彰莫洛托夫在战争期间的工作,苏联政府在11月授予他第3枚列宁勋章。1950年3月,莫洛托夫60岁生日时,苏联政府授予他第4枚列宁勋章。  战后,莫洛托夫历任苏共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监察部长等职。1957年6月,莫洛托夫因被指控组织“反党集团”而被撤职。1962年,莫洛托夫退休。  1986年11月8日,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病逝。  (褚银)


第七部分墨索里尼(1)

  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1945),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意大利法西斯党魁,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犯。  1883年7月29日,墨索里尼出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普雷达皮奥。父亲亚历山德罗是个激进的贫苦铁匠,早期的社会党党员,其思想是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混合物,为人能言善辩。母亲是小学教师。他的父亲给他起名为贝尼托,是为了表示对墨西哥民族英雄贝尼托•;胡亚雷斯的敬佩之情。  墨索里尼7岁开始进寄宿学校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取福利姆波波里的师范学校。他对父亲的能言善辩继承无遗。在校期间,墨索里尼轻易不笑,安于独处。喜爱读书,但个性桀傲不驯,报复心强,藐视教师。墨索里尼曾对母亲说:“将来我要让世界发抖。”  1901年,墨索里尼获 帽弦抵な橹螅诠隙锎逍⊙У贝谓淌ΑK⒉皇歉龊媒淌?,酗酒嗜赌,打架斗殴,还与女人姘居,代课期满后即告失业。1902年6月,墨索里尼来到瑞士谋生,先后当过建筑工人、屠宰工人和送货人。  早在师范学校期间,墨索里尼就自称为社会主义者,并加入了社会党。在瑞士,历来对政治和宣传鼓动工作感兴趣而又富有演讲才能的墨索里尼经常为社会党的报纸写文章,在群众中发表煽动性和谴责性的演讲,宣传社会主义。他读了不少马克思、黑格尔、马基雅维里、拉萨尔、尼采、巴勒多等人的著作,尤其受马克思和尼采的影响甚深。据称,从尼采那里,他学会了痛恨群众;从马克思那里,他又学会了爱护群众。据说他的衣袋里常装有马克思像章。由于宣传社会主义,多次遭到当局拘捕乃至驱逐出境。  1904年,墨索里尼回到意大利。这时,他已经以强硬的革命派面目而在社会党中闻名。他于年底加入意军,1906年9月退役后仍操教书旧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