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武皇-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脑袋里永远是济世救民,可是只要坐上那个位置,那就拥有了天下最大的权势,黄金屋,颜如玉,手到擒来。

    造福万民,那也是一句话的事。

    太子心中狠狠的一沉,没错,他已经是太子了,可是他不会轻易的登上这宝座的,他还有很长得路要走。

    他还有很多人要去打败,包括自己这两个亲弟弟。

    你们不是有父皇的宠爱吗,你们不是在朝堂上一呼百应吗?

    我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你们永远只能是我的臣子,你们以后也一定会跪伏在我的脚下。

    我会让你们记住,这天下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

    而我,杨澈,才会是这天下真正的主人,未来的大周帝王。

    杨珏和杨启也在沉思,他们拥有了什么?没错,父皇的确宠爱他们,甚至比太子还要喜欢他们,在太子受封东宫的时候,他们依旧得到了许多别人想都不敢去想的赏赐。

    那些东西价值连城,甚至富可敌国。

    可是这些是不够的,人,只要他得到了一样,他就会觊觎另一样,别人手里的永远是最好的。

    更何况跟他们太子哥哥的东西比起来,他们手中的那些玉石,那些精美的古玩,那些绝色的美人,根本就是一堆垃圾。

    因为太子日后得到的会是天下。

    而他们手里的这些东西,眼下是他们的,可是日后,却会是太子的。

    皇权,至高无上。

    这是罂粟花,让人欲罢不能!

    二人眼中的火热一闪而过,皇位之属,现在还是未定之数呢!

    ……

 ;。。。 ;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朝堂震动
    第一百二十四章朝堂震动

    太子和两位皇子之间的交锋是无形的,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参与其中,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在这场巨无霸一样的交锋中安然无恙。

    他们三人之间的交锋也只是一瞬间的事,然后太子的笑容无懈可击,淡漠悠远,像极了天下至尊。

    站班太监细细的声音响了起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是正式奏事的开始了,大朝会一月一举行,其中处理的事也是需要众位大人协调平衡的大事,如果是一州一府之间的事,那是根本没资格在这里提出来的。

    其实,大朝会奏什么事是诸位大臣早就商议好的,然后拟成条陈上报内阁,内阁大臣再经过检验确认每个大事上奏的时间顺序,再下发到诸位大臣的手里。

    这是做事的流程,否则的话,堂堂的大朝会,你一言,我一句,却个个都说自己的事情很重要,那这朝会就在扯皮中过去了。

    站班太监话音刚落,就听见一声恭敬的呼声,“臣,御史台监察御史,李兆忠,有本奏!”

    众人惊愕了,就连站在最前排的内阁大臣们都是皱起了眉头,而刚刚要跨出一步的兵部侍郎大人也是悄悄的收回了脚。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乱套了?根据内阁的命令,这次大朝会根本就没有御史台的事情啊,这李兆忠搞什么鬼?

    可是这是大朝会,天家庄严之地,就算他乱了规矩众多大臣也不能说什么。

    太子杨澈也是静了一瞬间,他手上当然有内阁上的奏报,那是诸位大臣奏事的顺序,可是他也不能说些什么,总不能在这样的时候,制止一位大臣上前奏事吧。

    这就体现了太子的储君气度,他眼神在兵部侍郎的身子上顿了一顿,然后就若无其事的说道:“李卿有什么事?”

    李兆忠深深吸了一口气,“臣李兆忠弹劾,定军山驻军大将军聂真大罪十三款:

    第一款,阻挠钦差大臣办案;

    第二款,在定军山驻军培植势力,意图不明;

    第三款,与朝廷大臣私相交通;

    第四款,贪污腐化;

    第五款,在定军山一手遮天,口出狂言,污蔑皇帝陛下;

    ……

    大将军聂真身为定军山驻军大将军,统领四万大军,主持定军山试炼事宜,目无尊卑,其罪当诛,条条款款件件属实,此乃不赦之罪,故,臣恳请陛下,依法治罪,并彻查相关人等,一应入罪!”

    李兆忠的声音慷慨激昂的在朝堂上回响,一众大臣都被他给打懵了。

    而更多早就有心理准备的老狐狸心里则是在心里闪过一阵阵的寒流,御史台这是要干什么?这一顶顶的大帽子要是真的扣在聂真的头上的话,那就就是诛九族也不够啊。

    而且他的奏折中那一句“彻查相关人等”这简直就是要人命啊,御史台最擅长什么?

    刑名之术!

    在他们的手中,与聂真有关系的人一个也逃不掉,更可怕的是,这简直就是御史台在对整个朝堂的文武百官下战书。

    御史台,要再度崛起!

    而聂真,就是他们手中的第一个人头!

    而且此时情况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聂真远在定军山,此时他被弹劾,可是却无法做出一句回应,只能让御史台拿出那一桩桩早已被“证实”的证据。

    朝堂上就是有人想要保他,眼下也不可能拿出相应的证据来。

    大周是法治社会,无论做什么事,那都是要有证据的,而李兆忠的弹劾奏章中说的明明白白,聂真的每一项罪证,似乎都是这些人亲眼所见的,就算这是明目张胆的诬陷,人们还不能说什么。

    而且,御史台太会挑时候了,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会在大朝会发难,他们占尽了先机啊!

    就算有人有心想要和他们驳论一番,可是在御史台无处不在的证据也会把人淹没的。

    李兆忠也很开心,这就是御史台定下的计策,他们,要堂堂正正的告诉所有人,御史台回来了。

    就在这一天,就在大朝会,就在所有人变换的脸色上。

    其实御史台是可以上奏章弹劾的,可是他李兆忠就要在朝会上光明正大的提出来,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不得不为这个突发的案件绞尽脑汁。

    李兆忠很聪明,虽然上奏章弹劾也可以,可是皇帝和内阁完全可以留中不发,因为这些老狐狸的眼睛太亮了,他们很清楚,这样的奏章一旦实行下去,那牵连会有多广。

    整个大周朝堂,文武百官,恐怕会因为这件事而损失过半。

    太子的眼神忽明忽暗,他应该高兴的,因为李兆忠弹劾的是聂真,而聂真是三弟的人,是杨珏的人。

    只要聂真被下狱,再经过御史台那帮疯狗的洗礼,自己的好弟弟完全可以被拉下水,到时候再碰上自己和五帝的暗中推波助澜,杨珏很可能一蹶不振!

    不要看杨珏和杨启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可是三人之间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三皇子和五皇子有时会很默契的联合起来对付太子,可是两人之间却又是勾心斗角,一旦三皇子被拉下水,五皇子是不会落井下石的,可是他也不会出手,而他的不出手,就是给自己创造机会。

    太子就有时间,有办法将杨珏整得死去活来。

    可是杨澈依旧很犹豫,因为他不知道御史台这群被关进笼子的疯狗一旦被放出来的话,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他是大周的储君,必须为大周的未来和前途考虑,万一这群疯狗乱咬人,大周的庙堂先乱成了一锅粥,那他这个太子也就当到头了,纵然父皇不会罢黜他,可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朝堂,不是杨澈愿意见到的。

    再有一重原因,那就是不可明言了。

    这群疯狗是父皇的耳目,父皇是他们的主人,杨澈不知道,这群疯狗咬人是他们自发的,还是父皇暗中命令的。

    如果是这些人自发的,那还好说,可是如果是父皇暗中指使的,那这其中的猫腻就值得商榷了。

    整个朝堂上像是一锅沸腾的开水,虽然平静,可是暗流涌动。

    太子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有什么看法?”

    他的目光转向下方,那是三皇子和五皇子的地方,还有内阁的三位大臣。

    杨珏俊秀的脸颊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缓缓说道:“无稽之谈。”

    然后就闭上眼再也不发一言。

    五皇子杨启是一个脸色阳光的少年,此时他不过十七岁。可是没有人敢小看他,他有皇帝的宠爱,有缜密的心智,人们不傻,被这少年无害的小脸给害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他笑嘻嘻的说道:“大哥言重了,您是太子,国之储君,这怎么说,当然是您说了算了,臣弟还是您的臣子呢。臣子能夺君主大位么?”

    “笑面虎!”大臣们心中不约而同的说道。

    典型的笑面虎,这是把责任一推六二五全给了杨澈了,杨澈眼中一抹深深的忌惮一闪而过。

    他这三弟和五弟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老三的那一句无稽之谈,不只是是在说李兆忠发难还是说别的,这是一句空话。

    老五更直接,直接将皮球踢了回来。

    他脸色不变,将目光转向两位皇子身边的三道苍老的人影身上。

    太师,太傅,太保。

    这是内阁,也是大周资历最老的三位老臣,也是在父皇垂衣拱手而治天下的过程中直接管理天下的三个人。

    天下文人士子名为圣人子弟,实际上,那都是这三个老家伙的门徒。

    而这朝堂上的文臣们,那都是这三名老臣的弟子。

    就连太子,面对这三个人也要恭恭敬敬的尊称一声,“老师!”

    他笑着说道:“三位老师是内阁大臣,主天下军政,不知三位老师对李卿的奏折有何看法?”

    太子打的主意也很简单,既然这无论怎么做都有风险,那他就多拉几个人下水,日后皇帝惩罚自己也有垫背的。

    就算没有风险,就算自己做得对,那这功劳也是自己的,这三位老人是不会和他一个小辈计较的。

    更何况,这落在皇帝的眼里,也会说他尊师重道。

    这一举三得的事情,身为皇太子的杨澈,怎么能放过呢?

    太傅许静缓缓睁开了眼睛,淡淡的扫视着朝廷上的大臣,最后目光放在了李兆忠的身上,他只觉得自己的身子在瞬间就被洞穿。

    一股磅礴如山海的压力顿时就涌了过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可是李兆忠知道,此时他绝对不能退缩,一旦真的被太傅的气势给逼迫了下去,那他的希望,整个御史台的希望就会在瞬间化为飞灰。

    他顶着那如山的压力,慢慢的抬起了头,甚至缓缓的与许静对视。

    许静的眼中,淡泊如水,看不出什么情绪,可是他似乎举手投足间就能将李兆忠化为齑粉。

    他没有说话,过了许久许久,像是过了很长很长得时间,他的目光才从李兆忠的身上移了开去!

    ……

 ;。。。 ;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临帝都
    第一百二十五章再临帝都

    李兆忠的背后,冷汗涔涔,在那一刻,他只感觉自己的身体并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眼前这个弱不禁风年逾古稀两鬓斑白的老人。

    那是久居上位者对弱者彻底的压制,纵然李兆忠有再多的优势,也在这一瞥之下土崩瓦解。

    大周太傅,天下文人士子的脊梁,就算是大周的皇帝,也要恭恭敬敬的对其执弟子之礼,而且也是这三个弱不禁风的老人,在数十年间,将大周江山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域外劲敌不敢北顾,天下苍生仰其鼻息而过。

    在所谓的天子垂衣拱手而治天下的制度之下,内阁的三位大臣,就是这天下的主宰,李兆忠深深的低下了头去。

    许静平静的目光转向太子,轻声说道:“御史台,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

    这就是默许了,可是无论是任何人都能听得出来太傅大人身上的强横威压,如果御史台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恐怕不用当朝大臣,就这内阁的三位老头子也会将御史台的一众疯狗挫骨扬灰!

    太师眼皮微微一抬似乎想说些什么,可是他终究是轻声的叹息一声,低不可闻,眼睛又慢慢的闭了上来。

    太保也开口了,“御史台李兆忠,无视朝廷法制,羽林卫拉下去,重打三十大板!”

    他的声音不大,可是大殿之前的羽林卫却是极有默契的跨了进来,将惊愕的李兆忠拉了下去,未过片刻就听见大殿外一阵阵沉闷的响动,与此伴随着的,就是李兆忠深深压抑的痛苦。

    在朝堂上,所谓的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那只是一句空话。

    大周朝廷,外儒内法!

    儒家大臣掌握朝政,行法家制度,李兆忠违背了朝廷的律令,太师和太傅不会说什么,可是对于掌握天下法制的太保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没错,朝廷议事的确可以畅所欲言,可是李兆忠却是擅自发动弹劾,将平静的朝堂推上了风波之中,这就是必须要惩罚的。

    “嘭嘭嘭!”

    三十廷杖很快打完了,李兆忠是文人的身子,又不曾修炼武道,很快羽林卫就将死狗一样的李兆忠拖了进来。

    御史台的诸位大人看着李兆忠那凄惨的模样,无不是心中暗喜,“叫你当这个出头鸟,叫你抢功,看你现在挨打了吧?”

    可是人们心中又有着一抹深深的戒惧,他们看出来了,内阁,对御史台的这次擅自行事十分的不满。

    李兆忠颤巍巍的站了起来,他强忍着屁股的疼痛,躬身对太保行礼,“多谢太保大人指教。”

    太保连眼睛都没有睁开,只是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这样明目张胆的羞辱让李兆忠瞬间就红了脸,可是就像是感到了他的怒意一样,许静眼睛微微一眯,摄人的寒光像刀子一样射进了他的心里。

    李兆忠背上一紧,一瘸一拐的站回了朝班,这就是规矩,你犯错要挨打,可是挨打完后,你也要该干什么干什么,想消极怠工?美得你!

    太子轻轻舒了口气,就要下旨,太师突兀的说道:“殿下,御史台对于刑名之术毕竟不如刑部和大理寺,臣请旨三司公审此案。”

    太子点点头,对于这样的大事,早有内监将事情报回了皇帝,可是皇帝直到现在还一言不发,这就是要太子自行处理了。

    一道旨意很快的拟了出来,朱红大印也盖在了圣旨之上,就只需内阁复审之后公布天下了。

    “令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三司公审定军山一案,钦差大臣陈谦全力配合。”

    这是圣旨的原文。

    因为李兆忠的突发事件,原本许多需要商议的事情被慢慢的推后,等到日上中天时,七月初一的大朝会才解散。

    可是,很多人心里都沉甸甸的,御史台即将复出了,这是一件大事,也是让很多大人心中发紧的大事。

    内阁,太保不满的对许静发牢骚,“你是堂堂的太傅,为什么能容忍御史台那帮畜生复出呢?这是天下震动的大事啊。

    如果我们控制不住的话,那我们千辛万苦营造的安宁局面会在一瞬间分崩离析的。

    天下官员,会因为御史台而再次陷入混乱的。”

    许静无奈的说道:“就是因为如此,我才不得不这样做。”看见太保疑惑的眼神,许静解释道:“师弟,你不要忘了,这是大朝会,李兆忠就是因为算准了我们不敢对此事发难,才正大光明的提出这件事的。

    他是有所凭恃,我们是投鼠忌器啊,为了一个御史台动荡朝堂,这不合算啊。”

    太师继续说道:“而且,我们不知道皇帝的态度啊,虽然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主持天下军政,皇帝一直在闭关,可是这天下大事有哪一件能瞒过他的眼睛?

    太子不说话,那就是太子也没摸透皇上的脉,皇帝不可能允许朝堂上与他有二心的人生存的。

    恐怕皇帝也想借着这次御史台发难,好清理一下朝堂呢。”

    太保无奈的敲了敲额头,“我把事情想简单了,我以为皇帝多年不理政事会一直毫无作为呢,看起来其实皇帝也是想动一动啊。”

    太师和太傅没有说话,皇帝是他们亲自传授毕生所学的弟子,而且登基多年,其帝王心术早就是炉火纯青了。

    天下文臣,大多数都是内阁三公的徒子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