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武皇-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陈谦只能,另择他法。

    虽然,这个方法也是无奈之举!

    ……

 ;。。。 ;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另觅他法
    第一百一十三章另觅他法

    大周素来实行文武分治制度,内阁总揽军政大权,可是朝中六部和朝中军侯素来是不往来的。

    也许有人会说,兵部是掌管天下兵事的。

    但兵部真正能影响的也只是一部分大将而已。兵部主管武将升迁和战略谋划,以及后勤等诸多事项。

    这对于大将来说无不是最为重要的,可是朝中军侯那是世袭罔替,尤其是实权军侯,根本就不鸟兵部的那些书呆子。

    至于战略谋划,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句话,那比什么都管用。

    战争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最为诡谲多变,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艺术。

    对于战场上的大将来说,兵书和计划,那平时在嘴上说说就行了,一旦上了战场,那就是生死之局,你不能要求你的对手按照你的意愿排兵布阵吧。

    所以真正的大将,总是根据战场形势随机应变,而不是固守成规,处处说兵法,兵法,在战场上那就是废纸。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积贫积弱,军力弱小,除了敌对的辽国金力强横的原因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领军出战的形式。

    宋朝大将领兵出征,向来是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士兵对自己的主将不清不楚,而领军的大将也不知这部队的战斗力是强是弱,而且更不知道自己的部队擅长什么,对于这样的奇葩组合你还能说什么。

    而且宋朝大将每一次出征的时候,都被要求固定的按照宋朝皇帝指定的阵图打仗,就这样的打仗方法,大将在战场上根本不能随机应变,安得不败?

    所以说,兵部的战略谋划,那很多时候是兵部的郎官们,看着地图,一步一步布置下来的,就这样的方法,那些军侯安能买账?

    至于说后勤,军侯奏章是能上达天听的,一个弹劾,你这兵部的郎官就要站在风口浪尖上了。

    所以,大周的军侯是不鸟兵部的。

    就连秦羽的父亲,昭武侯秦烈,手掌百万大军,却根本不听兵部调遣,至于部队所需的钱财粮草,秦烈除了依靠朝廷的军粮以外,很多时候,他也是鼓励手下军士在边疆垦荒的。

    就这样的一名军侯,实际上已经和一名军阀差不多了。

    话说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大周,文武分治,谁都看不起谁的。

    而陈谦绞尽脑汁想出的办法,就是一个。

    求助于朝中的文臣,让御史台的那帮狗咬人去。

    至于咬谁,陈谦看着信上的名字,嘿嘿冷笑。

    三天后,御史台御史李兆忠的一份弹劾奏疏上达天听。

    奏疏中的内容引起朝廷的一片哗然。

    在这封奏疏中,李兆忠李御史生动形象的列举了定军山大将军聂真的条条大罪。

    其一,聂真结党营私,在定军山大力扶植心腹手下,暗中阻止钦差大臣通侯陈谦办案。

    其二,聂真暗中挑起定军山争斗,意图浑水摸鱼,钦差大臣陈谦无法办案。

    条条款款,共计十二条大罪,总而言之只有一句话,聂真该死,陈谦办案收到阻挠。

    朝中沸腾了。

    御史台沸腾了,真是太振奋人心了,这多少年了,朝廷上的那一班子武将和己方是分庭抗礼,动不动就要爆粗口。

    让自己这一班子读圣贤书的文臣们无地自容。

    看起来那简直是天子老大,他们老二,这还要不要脸了?

    现在呢?你们看看,你们看看。

    现在是谁求到我们头上来了?

    是通侯,是通侯陈谦,这可是朝中的军侯啊,可是最后他办不了的事,还不是要靠我们御史台帮忙?

    御史台一时风光无两,不管这件事的结果最后如何如何,至少眼下,那群丘八大爷们是丢尽了面子,自己这些圣人门徒终于可以扬声吐气了。

    武将们也愤怒了,他们真心愤怒了。

    你陈谦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你是谁,你可是大周军侯啊,当初你上下走动谋得这个亲差大臣的位子,兄弟们都不说啥。

    为什么呢?

    因为你是通侯,秦羽是昭武侯秦烈的世子,这说到底,那也是我们武将之间的事情,根本影响不到别人,那根本不甘那一班子文臣们的事。

    可是现在呢,你简直是不要脸了,还去拉外援,还把文臣们给招进来了,你是要做什么?

    浑水摸鱼,明哲保身,还是投靠人家了?

    朝堂上,那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可是陈谦这一下子,那简直就是捅了马蜂窝了。

    还是最毒的大马蜂,这可是大周立国以来的第一遭啊。

    大周堂堂的军侯凭着钦差的身份都无法办妥一件事,最后居然要向文臣求救,真是丢人啊。

    至于,文臣,那是与有荣焉。

    文臣武将因为这件事而彻底闹开了。

    文臣的奏章一封一封的上来,要求严惩聂真,武将的奏疏也是雨点一般的下来了,聂真有甚么罪?

    他培植心腹?

    你这不是废话吗?他是定军山的大将,一切事情那肯定是以完成定军山的军务为先,他不培植心腹,那自己就在定军山寸步难行。

    至于说什么阻挠钦差办案。

    鬼话连篇。

    什么妖邪之物?

    你陈谦打的主意你当我们不清楚?昭武侯世子和你的恩怨那是你知我知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什么陈芝麻烂谷子。

    你去那是大家想给你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至于那什么妖邪之物,大家都是当成笑话的,你自己没本事,反过来却搞这一手,你把大家当什么了?

    一众武将,气势汹汹,既然你求助那一杆子文臣,好啊,你有本事就投靠他们去!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消息传到内阁。

    内阁大臣一片无奈。

    “陈侯,当真是不知这事情为何物,他是军侯,大周文武分治,军政总揽于内阁,他这样做,那简直是在搅屎棍!”

    这是内阁大臣们一致的心声。

    陈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封信竟然会引起众多人如此之大的反弹和影响。

    反观聂真。

    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哈哈大笑,他看着京中送来的书信。

    “陈谦啊陈谦,你可真是活宝啊,你怎么做都行,唯一不该做的就是挑起文武之争啊。

    大周的传统你当真不知道吗?

    文臣们认为,这天下最终无事,而且天下太平繁荣富庶,那都是教化之功,武将们呢,更不用说了,拱卫边疆,维护一方太平,那更是功不可没,两边哪一向是不对眼,今日,你这傻子,可是捅了马蜂窝了啊!”

    笑声远远可闻。

    ……

 ;。。。 ;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热闹得很
    第一百一十四章热闹得很

    陈谦的一封信使大周的文武官员几乎因为他而对立。

    这并不关乎什么礼法,一句话,那都是面子的事儿。

    在朝为官,为皇帝为百姓但多多少少也会为了自己,而且久居高位,那都是好面子的,就连失败,都要昂首挺胸,败得光荣,败得惨烈。

    而且这些武将,素来对于文官那是嗤之以鼻的,没有他们在边疆杀敌平叛,哪里会有文官在中原治世?

    在这些丘八大爷的心里,陈谦有些事可以做,但有些事连沾都不能沾。

    他是军侯出身,武将们自然会把他看成是本派系的人,大家在窝里斗,你和昭武侯斗,那都没事,反正文臣也是派系多多。

    今日在台上演戏的,没准哪一日就会在台下看戏。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媳妇熬成婆,司空见惯,平日里都这么过,没事。

    可是陈谦却破坏了游戏规则。

    自家事,自家知,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可是自家的难事可以让外人知道吗?就是这样的道理,你陈谦不懂?

    你自己搞不定秦羽,那不怪你,只能说对方太狡猾,可是,你千不该万不该求助于那一帮子文臣。

    尤其是御史台那群不栓绳子的疯狗。

    这就是游戏规则,在朝堂上的人,即便游离于规则之外,可是,这也是铁则。

    盖因文武分治,文武并立,任何一点小事,在这关系万民的大周朝堂上也会变成暴风雨!

    而其他的就是另一点了,御史台。

    御史台御史,上鉴君王之失,下奏群臣之过。

    这些人就连皇帝上朝仪容不整,后宫皇帝去哪个娘娘处过夜都要搅上三分,那是真真正正的搅屎棍啊。

    被这群疯狗咬上,那就是没上都要掉上三层皮,而且一旦遇上酷吏,那就会大肆株连,百官群臣无不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也被株连在内。

    你陈谦招人帮忙,没有人说你什么,可是你找的是文臣,你找的是御史台,如果真的被他们咬住了,那就是一桩滔天巨案。

    毕竟,陈谦要招惹的不是普通人,是昭武侯世子秦羽,他的背后是昭武侯秦烈。

    秦烈在北疆有赫赫战功,他的背后关系之复杂,所牵扯人数之众那更是触目惊心。

    这样的小案子被御史台咬实了,如果好一点那就是一门之祸,如果他们刻意将其闹大,那整个朝堂岂不是要空一半?

    所以武将反弹之大才会这样的疯狂。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那就是御史台了。

    御史台在立国之时是很受重用的,因为大周初立,太祖皇帝怕民间和朝廷内有二心之人意图谋反,所以御史台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大搞株连,风光之巨一时无两。

    而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御史台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小,而一些大案要案,也会有刑部和大理寺在上面顶着。

    就算是所谓的三司会审,那主场也是刑部尚书,对于办案来说,刑部和大理寺的作用要比御史台强的太多了。

    御史台日益没落,本来就没有什么案子经过他们手中经办,而在上面更有内阁大臣主政,百官无不是兢兢业业,大周天子垂衣拱手而治天下。

    他们所谓的“上鉴君王之失。”也成了一句空话。

    对于这种情况,他们岂不是内心惶恐?

    因此,对于这次的陈谦向其求援,御史台的诸位大人无不是将其看作御史台崛起的一次机会。

    只有他们再次大兴株连,才会让皇帝,才会让内阁,看清楚他们御史台的作用。

    只有他们再次大兴株连,才会让逐渐没落的御史台重新站在大周最为耀眼的位置上,才会让天下臣民万姓,意识到,御史台,从来没有没落。

    陈谦给李兆忠的信上说,希望他们弹劾聂真。

    于是这情况就来了,聂真是定军山大将,他的顶头上司是谁,三皇子,好那就可以拉上他。三皇子是有夺嫡之心的,好,那围绕在他身边的文臣武将绝不会少,这些人一个也不能落下。

    再看看,昭武侯世子秦羽,这不是和三皇子有一面之缘吗?

    这还不简单,三皇子对其有恩,这绝不是什么一厢情愿,这是拉拢,这是结党,这是三皇子的示好之心。

    向谁示好?

    秦羽?他还不够格,他父亲才是最重要的嘛,那这有说明什么?

    说明三皇子和秦烈有事情,有什么事情,这还不是一张嘴,一支笔的事情嘛。

    反正人凭两片嘴,这上下一翻,怎么说还不是都由自己?

    恐怕就连陈谦都没有想到,他只是想敲打一下聂真而已,告诉他,老子在朝堂上有人有势力,你不要嚣张。

    毕竟,陈谦不是傻子,他也没有指望就凭着御史台那帮人的力量就把背后站着三皇子的聂真给打下去。

    只要给他提个醒就好了,可是,他没有想到,御史台李兆忠在那副和善的面孔下隐藏着多么庞大的野心。

    而御史台的诸位大人又是如何跃跃欲试,希望凭借这次的案子掀起一场震撼朝堂的泼天大案。

    就连内阁也没想到,他们只是看到了文武之争而已,内阁总理军政几十年,天下承平日久,富庶安逸,而御史台这些年来在内阁的压制之下也一直是安分守己。

    可是他们都忘了,御史台是什么地方,他们都想将这个机构变成一条狗,拴上链子,必要的时候让他们叫几声,或者可以解开绳索,让他们出去咬几个人就可以了。

    可是,它不是狗,他只是暂时的夹起了他们的尾巴,他们是一群狼,是被套上枷锁的饿狼。

    他们很期盼自由,可是自由的代价是昂贵的,他们必须要将给他们套上链子的人,全部咬死才行!

    这一片的喧哗热闹中,巨大的暗流在悄悄的涌动。

    御史台暂时收起了他们的利爪和血盆大口。

    他们疯狂的搜集着聂真的一切证据,和秦羽的证据。

    他们磨刀霍霍,他们隐藏在最为隐秘的草丛中,森林里。

    瞪着血红的眼睛,等待着发动致命的一击。

    内阁的处置措施很简答,文武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内阁用手中的权力敲打着闹得沸沸扬扬的文武百官。

    你们闹得再凶,也是朝廷的人,也要为天下人谋福祉。

    而在你们的头顶上,还盘踞着一头沉睡的猛虎和飞龙。

    那是内阁和皇帝!

    所以,都不要再闹了,在内阁的眼里,朝堂上的文武之争那也不过是小事而已,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轻易的将这次的争斗打压的没有一丝余地。

    而在内阁的惊心操控下,这场争斗慢慢的缓解下来,可是还存着一丝丝火苗。

    内阁的大人,也不傻,都打下去了,那这群人再一致联合将枪口对准内阁,那就不好了,在平衡的作用下,文臣和武将,在平时应该有一点矛盾,那样文武大臣不会客大欺主。

    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大家心里也都明白。

    而这一次真正的肇事者,陈谦,则是被狠狠申斥了一顿。

    至于他的钦差大臣的差事,却是没有提到,因为他这差事是内廷钦命的。

    而这件事也和军政大事没有冲突,所以内阁诸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是要求他尽快结束定军山的事务。

    不要再在朝堂上引起不必要的争斗。

    就这样,在秦羽一行人的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陈谦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彻彻底底的安静了下来,他需要积蓄实力,以图再战。

    而聂真,则依旧是那副性子,面子上和陈谦称兄道弟,暗地里却是用尽全力给他下绊子。

    陈谦举步难行,就在定军山暂时安顿了下来。

    朝堂上也恢复了以前的安静,文武各司其事,你不招我,我不惹你。

    只有御史台,也只有御史台。

    在这样平静的大环境下,昼伏夜出,疯狂的忙碌着。

    他们都把这次的事情看作是一个突破口,御史台要是想东山再起,那就要将以前所受的怨气全部隐忍下去。

    他们的手在大周的各个地方活动着,巨大的网把所有人都给网罗了进去,当然,这一切都是暗中进行的。

    文武大臣不知道,内阁不知道。

    这成了御史台的最高绝密之事,他们需要的情报源源不断的汇聚到他们手中。

    这些情报再经过剔除,整理,加工,变成了一份份可以整到人死去活来的最有用的信息,然后会被审核,查看是否确有其事。

    这些信息,再经过他们手中的笔杆子,变成了一封封奏章。

    这些奏章,会被分门别类,然后会经过诸位大人缜密细致的分析,将这些奏章题上序号和时间。

    最后,这些奏章就会变成一把把要人命的钢刀,一刀下去,如果坐实的话,可能就会变成几十条甚至上百条人名。

    而这些人命,会变成御史台一路走高的通天阶梯。

    到时候,朝堂之上,御史台就又会风光无限!

    ……

    注: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