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震撼三部曲-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中国报告》出炉后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批评者认为,中国名义上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10,怎么可能出现中国家庭净资产超越美国?但报告指出中国人家庭净资产中70%是房地产,这些年中国房地产增值很多,而美国人的资产中房地产只占30%,金融资产则占到60%,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泡沫破裂和地产减值,两个国家百姓的资产一上一下,双方差距显著缩小,甚至开始逆转。

这里还有一个文化差异:美国从民众到国家几乎都是靠借贷超前消费的,美国的国债已经超过了17万亿美元,摊到每一个美国人,接近6万美元,个人的各种借贷加在一起,估计至少也有6万美元。中国人买车大都是自有资金一次支付,而美国人买一支圆珠笔都喜欢用信用卡支付。家庭净资产的计算要剔除所有的债务,这样一来,美国家庭的净资产比人们想象的要低很多。坦率地说,假如中国人也可以并愿意像美国人那样借贷消费的话,人均也借贷个10万美元,而这些借贷的一半又可以转化为GDP,那么中国也可以,至少在名义上,一夜之间成为发达国家。当然,中国不会为这种虚名所累。

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来准确地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质量?如果我们把GDP与一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联系在一起,恐怕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就像一个公司,它的产值是100万,但它的债务是500万,而另一个公司,产值是80万,但债务规模只有30万,究竟哪个公司更健康、更强大呢?

批评者还认为中国人增值的房产中含有大量的泡沫,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认为中国房产泡沫很严重,有人认为中国房产泡沫几乎没有。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中国有些地方房产泡沫很严重,有些地方则没有多少泡沫。

此外,一个国家的房价与一个国家经济的实际规模应大致成正比,而经济的实际规模,恐怕要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才比较靠谱。官方汇率的计算主要考虑“进入贸易的大宗商品”(tradable goods)等因素,而房产的特点是它一般不进入外贸。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今天的经济规模已接近美国,也就是接近3个日本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特别是中国发达板块房价抗跌性可能比较强。

中国房产还要考虑传统因素。中国的民调显示,多数中国人认为没有自己的产权房,自己的幸福感就要大打折扣。如果上海2 500万人中2 000万人都想自己购房,上海的房价要下来也不容易。我们过去说房产有商品属性,所以就开始了住房改革,开始了大规模的商品房建设。后来房价高涨,引来不少民怨,我们又开始强调房屋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开始兴建廉租房和经适房,开始房产调控等。但我们恐怕或多或少忽略了中国住房的传统属性,也就是多数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房产,背后是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一种农耕文化的传统。

农耕文化对土地和土地上的房子有一种眷恋。一个传统一旦形成,就有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我们要与它一刀两断不容易,比较好的做法是趋利避害。我曾提出过一个思路:能不能利用房产的传统属性,把房产和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带动国家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带动美丽中国的建设。我的基本思路是在经适房与商品房之间筑一个牢牢的防火墙,如果你开着奔驰、宝马去住经适房,我们要依照法律严惩;但在商品房的范围内,我们推动政策倾斜,鼓励商品房与高科技结合,与环保产业结合,与新能源结合,与循环经济结合,与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目标结合,与新的生活方式结合,为什么房产只能是低端的传统产业呢?政府对这些商品房征税,并用税收来推动经适房的建设。如果能够这样做,我们不仅能解决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也能让民间的富余资金有更多的去处,并逐步确立中国绿色经济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使我们不仅在住房自有率上超越所有西方国家,而且在绿色居住和绿色经济方面,也超越西方。历史留给中国这样一个机遇,看我们能不能抓住。

第三,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追赶和超越的步伐也在加快。英国《自然》杂志2014年1月9日载文:中国研发强度超过欧洲。中国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向科技斥资,中国首次在一项关键创新指标上超过欧洲:研发资金占GDP的比重。根据经合组织的研究结果,2012年中国将其1。98%的GDP用于研发,刚好超过欧盟28个成员国1。96%的总体比例。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研发强度是1998年的3倍,而欧洲几乎没有增长。

根据学者李晓鹏的研究,从2008年到2012年的四年间,中国的研发经费增长了123%,平均每年增长22%,远高于同期GDP增速。相比之下,美国受制于金融危机和“财政悬崖”的影响,研发经费没有增长,甚至有下降的可能。如果中国在2013—2018年的六年间年均研发经费投入增加速度超过美国16个百分点,就可以在2018年实现研发总经费超过美国。这是以美元计价的对比,如果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考虑进去,这一目标将更容易实现。也就是说,中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将超过美国。

李晓鹏认为中国持续不断的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是卓有成效的。中国的科技实力迅速提高。在科技发明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11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国,占了全世界比例的1/4。中国的中兴通讯公司(2836件专利)超过日本的松下(2463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申请人。排在第三位的则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华为,把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高通公司挤出了前三。

最近一两年,中国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的国际首创性成果,开始不断涌现。包括诸如世界首个半浮栅晶体管、首台量子成像三维相机、首台200千瓦层流等离子体束设备、首个拟态电子计算机、世界上运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2011年的天河1号和2013年的天河2号)等等。这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从科研论文发表的分布情况来看,各个主要领域都在齐头并进,并不是某个子课题单兵突击。这些首创性成果的出现只是冰山一角,说明隐藏在水面下的实力已经积累得十分雄厚。2010年,中国在国际实验室合作组织(ILAC)互认协议框架下被认证的实验室数量超过5000个,居世界第一位。在经费和人才的支撑下,中国科研工作者经过多年持续学习和积累,已经到了在诸多方面赶超西方的临界点。未来五年,在高精尖领域中国首创的成果,可能会出现爆炸性增长。'23'

美国媒体最近报道了中国于2014年1月进行了高超音速飞行器实验。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多名议员和资深官员发声对此表示“担忧”。美国众议院军委会主席说:“中国似乎正在超越我们。”他认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是中国使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失效的项目之一,“这是非常严重的”。美国情报专家格拉福瑞德称“高超音速武器不仅仅是一项先进技术,它将改变游戏规则,具有战略性的意义”。美国一些参议员认为,由于金融危机,美国防务经费削减“已经削弱了美国科技领域的优势,中国和其他竞争者正在迎头赶上;在某些领域,例如这一个(高超音速飞行器),他们似乎正在超越我们”。'24'

一些人很关心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拿到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和平奖与文学奖受意识形态影响太大,充满争议,经济学奖也争议不小,自然科学奖则争议较少),其实西方人获得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较多的背后,是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在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内全面领先世界两百多年的大背景。中国人能够安心下来搞科研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我们可以预计在中国综合实力全面赶上并超越美国的大背景下,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刻苦精神,中国人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世界科学大奖的局面将在未来几十年中不断出现。《自然》杂志最新出版的指数显示:从《自然》系列期刊发文的数量看,2013年中国科学院首次超越了日本东京大学,位居亚太地区第一名,而东京大学是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地方,从大趋势来看,这个成绩可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5'

'1'Bill Richardson:“America’s Third World Energy Grid”;Politico;2014。1。7。〃

'2'数据请见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报告。

'3'数据请见国家统计局网站://data。stats。gov/search/keywordlist2?keyword=%E7%95%99%E5%AD%A6。

'4'“留学归国人数逼近出国人数中国将成人才回流国”,中国新闻网,2014年3月13日,。chinanews。/lxsh/2014/03…13/5944946。shtml。

'5'张维为:《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9—60页。

'6'张维为:“中美关系:大势变化不可阻挡——比较28年前后的两次中美高峰会晤”,观察者网,2013年6月13日,//。guancha/zhang…wei…wei/2013_06_13_150890。shtml。

'7'同上。

'8'同上。

'9'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9页。

'10'“习近平会晤奥巴马:正研究推动中长期全方位改革”,新华网,2013年6月9日,//news。xinhua。/fortune/2013…06/09/c_124836732。htm。

'11'高攀、蒋旭峰、樊宇:“新闻分析:数说世行和IMF春会”,新华网,2013年4月20日,//news。xinhua。/world/2013…04/20/c_115465582。htm。

'12'“盖茨谈与中国合作扶贫:预知前方事需问过来人”,中国新闻网,2013年4月6日,//。chinanews。/gn/2013/04…06/4705522。shtml。

'13'“李克强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提出深化合作战略框架”,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11月27日,//news。xinhua。/mrdx/2013…11/27/c_132921790。htm。

'14'张军:“被误读的消费率”,观察者网,2014年1月7日,//。guancha/zhang…jun/2014_01_07_196580。shtml。

'15'史正富:《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页。

'16'史正富:《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第31页。2

'17'“林毅夫:2020年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新京报》,2013年11月15日。

'18'“韩媒:中国‘全球第一产品’世界居首”,参考消息网,2014年1月24日,//finance。cankaoxiaoxi。/2014/0124/339435。shtml。

'19'杜建国:“‘中国的高增长粗放低效’说法很粗放”,观察者网,2013年5月23日,。guancha/dujianguo/2013_08_31_169351。shtml。

'20'“英报:英国财长呼吁学习中国进取精神”,新华网,2013年10月21日,//news。xinhua。/cankao/2013…10/21/c_132815481。htm。

'21'马凯硕:“中国经济崩溃只是西方想象?”,FT中文网,2012年10月15日,//。ftchinese。/story/001046950。

'22'“西南财大报告再引争议:中国家庭净总资产高出美国21%”,《中国证券报》,2012年7月15日。

'23'李晓鹏:“历史永不终结: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见李晓鹏的博客//blog。sina。/s/blog_555a7ff30101ggds。html。

'24'“美国参议员:美国不能在军事上落后,因为我们欠中国很多钱”,观察者网,2014年1月15日,//。guancha/military…affairs/2014_01_15_199955。shtml。

'25'“中科院《自然》系列期刊发文量首次排名亚太第一”,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18日,//。chinanews。/edu/2013/01…18/4502097。shtml。

第二章  从“神话”到“实话”

一、皇帝的新装?

“在中国,美国梦仍在,而且还很美好”,2010年11月23日,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The Globalist)以这样一个标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在中国出现的一种奇特现象。这篇文章的美国作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的,甚至可以说是扭曲的时代。突然间,最拥护美国的人都对这个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切的怀疑,不知道这个国家以后还能不能继续辉煌下去。然而,在最近的中国媒体之行中,我们发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美国梦仍在,而且还很美好。这是令我们最为吃惊的。当中国学者听到我们美国记者学者批评美国政治陷入僵局和美国社会陷入严重冲突时,他们会非常不高兴……他们跟我们说,不要再说美国怎么不好了,我们不会相信的。你们在摧毁我们对未来的梦想。相信美国有美好的未来是令我们中国人走出黑暗日子的动力。”沿用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的逻辑,那就是“请你们这些美国人不要再说美国的问题了,不要再说美国在许多方面就像没有新装的皇帝了,说了我们也不会相信的,你们在摧毁我们对未来的梦想,美国代表了光明和未来,我们现在还在黑暗中挣扎”。

当然,这些人的愿望归愿望,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个真实的美国,这是为了避免被美国及其扶持的势力忽悠,也是为了在中国崛起的伟大进程中,知己知彼,最终全面超越美国和美国模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把真实的美国搞清楚,大有裨益。今天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已经很多,我们已经可以透过各种烟雾和屏障,了解一个比较真实的美国。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从神话到实话的过程。

像中国一样,美国也是一个复杂的国家,描述美国也可能出现“盲人摸象”的情况,也就是叙述了美国的某一个方面,却忽视了美国的另外一些方面。但一些“大V”编出来的谎言实在是太离谱了,还是捅破为好,否则美国人听了都会脸红的,如“美国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很高”,“美国是个高福利国家”,“美国的社会保障很强”,等等。

2014年初观察者网曾刊登过一位旅居纽约的博主所写的文章,题为“论美国贫富差距”,该文分析了造成美国社会贫富差距的原因,属于“接地气”的美国叙述,与我多年对美国的观察相当吻合。文章如是说:

打开电视,无论是新闻电视直播,还是电影电视剧,你常常能看到美国普通老百姓的身影:身材肥胖,啤酒肚,肤色黑黄,皮肤褶皱,衣着邋遢。开着一辆旧车,长年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服务业,数学不好,勉强读完高中,十七八岁就开始做售货员收银员,或者在当地工厂当工人,拿着政府的救济粮食券(food stamp),在超市里只买最便宜的转基因食品和大量垃圾食品如薯片、汽水,不喜欢读书,自我感觉良好。这样的人占到了美国人口的50%以上,与在曼哈顿见到的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精明能干、品味考究的白领,以及常青藤大学里英俊帅气、稳重礼貌、经历丰富的学生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不用说长岛那些坐直升飞机的大老板和富豪了。'1'

文章认为,美国社会阶层的严重固化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教育,特别是昂贵的学费,阻断了绝大多数穷人通过教育的上升通道:从“神话”到“实话”“顶级学校一年5万美元以上的学费,就可以将大部分黑人挡在门外。另外,父母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低下、理念的落后更是阻止这些小孩进一步努力的根源。除了少数学生能被名校录取,得到奖学金资助外,出身贫困家庭、自身又不算非常拔尖的学生,只能去读州立大学、社区大学,甚至辍学。其他的怎么办?去超市卖菜,去食品店送外卖,去当服务员等,这一辈子大概就这样,前途渺茫,他们必然是失落的一代,他们的孩子也难逃他们命运的重复。”

二是知识,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社会底层普遍存在的反智主义,特别是“反数学”和“反书呆子”,还有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过度使用。“反智主义的奇效在于,那些年轻无知的小孩会说:哈,让那些书呆子去成功吧,爷是不在乎数学的,喝下了一瓶自我麻醉的奇效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让他们去学精算、统计、金融、数学、计算机?更是想都不要想,贫民的孩子没有技术,很难和那些富家子弟竞争。改变命运更加无从谈起。”至于知识产权,一般认为它有利于推动发明和创新,但知识产权的过度使用又产生了中国人所说的“过犹不及”,它造成了知识与财富的高度垄断,使既得利益和社会阶层不断固化,最终反而阻碍了知识的扩散和社会的进步。该文说,在美国,由于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无论是买课本,听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