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朝大老板-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薄一方人数虽多,可他们非但没有大盾,就连铠甲也是非常简陋。
  当敌方的弓箭从空中飞来时,乱军真的变成了乱军;再加上了高怀义偷偷布置的五百轻骑向重骑兵一样从侧面杀入战场之后,王薄的大军开始后撤。
  狭路相逢,后撤也就意味着崩溃。
  王薄的真正精锐尚未加入战场,炮灰部队就退了下来,并冲入了他的精锐之中。
  王薄不像罗艺一样心狠手辣,面对几倍于精锐的炮灰溃散,他也没能心狠手辣,于是王薄只能像窦建德一样,先是退回平昌,而后撤出平昌退回了渤海。。。。。。。
  王薄攻入平原时,翟让莫名其妙地收到了苏游的飞鸽传书,信中表明他已立国,并让翟让等人做好投降自己的准备以及让李密出兵拦截宇文化及。。。。。。。
  对于苏游立国的消息,翟让和吕忠肃等人自是喜闻乐见,但让李密拦截宇文化及嘛。。。。。。
  翟让实在有些看不懂。
  宇文化及弑君的消息,此前并没有传开,翟让也是看到了苏游的书信之后才知道的,可宇文化及的目的地是长安,他的出发点是江都。。。。。。——难道他能飞过自己的头顶直接进入现在李密的地盘吗?
  李密现在在金墉城扎营,没日没夜地攻打东都却收效甚微,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李密现在在西面,翟让在东面,宇文化及想要回长安势必会与自己遭遇,可为何苏游让李密拦截,而不是自己呢?
  翟让能够想到的原因,也就是自己与杨善会的对峙了。
  说到与杨善会的对峙,翟让有些惭愧,他与杨善会的兵力差不了多少,可他知道自己一方的战斗力实在比不上对方。
  要不是自己的大营与金堤关形成犄角,说不好杨善会早就杀到这边来了吧?
  杨善会之所以一直没有动静,或许是不想击败自己而面对李密的大军,也或许是他与朝廷闹了什么别扭,或许是为了获取什么政治利益而保存实力。。。。。。
  可杨广一死,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杨广昏迷不醒的时候,杨善会还是一只有希望镇压瓦岗军的有力武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杨善会可以左右摇摆,军令有所不受。
  但现在宇文化及掌权了,杨善会显然要做出选择了,这关系到他到底该向谁索要粮饷。
  如果杨善会投向东都的话,那他势必要与宇文化及有一场大战,毕竟宇文化及与东都目前是势不两立的。
  如果杨善会投向宇文化及的话,自己就危险了,他为了表明忠心肯定会和宇文化及联合起来夹击自己吧?
  想到这,翟让不由得冷汗直冒,终于明白苏游为什么会让李密放弃东都拦截宇文化及了。
  或许,也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杨善会至今也还不知宇文化及北上的消息。。。。。。
  翟让胡思乱想一番,终于还是不加任何揣测地把苏游的消息传给了李密。
  接到了翟让的信件之后,李密第一时间命令士卒们停止对东都的攻击,开始分析目前的形势。。。。。。
  围攻东都这么久,李密也知道攻入东都不是易事了,围攻东都实在花去他太多的时间了;若不是围攻东都,他或许此刻早就南下杀到长江边了吧?
  可真的有必要拦截宇文化及嘛?
  毫无疑问,杨广是李密最大的敌人,他一直想置杨广于死地,现在宇文化及帮他完成了心愿。。。。。。
  而且,相比于拦截宇文化及回长安,更着紧的是要拦截李渊的大军吧?


494招安李密

  李渊和宇文化及的目标都是长安,他们天生就是竞争对手和不折不扣的生死之敌,但李密却是他们进入关中的拦路虎或者后顾之忧。
  李渊的大军在迫近,宇文化及也要到来,这使得李密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继续围攻东都的计划,——此时即便能够攻下东都,也很可能便宜了李渊或是宇文化及;若是攻不下东都,情况就更加糟糕了,接下来他必然首鼠两端,很大可能被李渊和宇文化及的大军夹击。
  明知东都早晚会落入自己手中,可现在却不得不放弃,这使得李密心情特别不好。
  李渊和李密是有互不侵犯的口头协议的,但这协议半毛钱的约束力都没有。
  李渊是东都的敌人,宇文化及是东都的敌人,自己也是东都的敌人,但却很可能被他们夹击,李密的心情又怎么会好?
  思虑再三,李密也觉得按照苏游的布置拦截宇文化及才是上策了,但以苏游的密令为缘由调兵显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
  李密正在绞尽脑汁之际,祖君彦、魏征、房玄藻、李俭等人相继到来,纷纷责问李密放弃东都的原因。
  看着属下们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李密也只是苦笑道,“之所以放弃围攻东都,是因为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早在二十天前,宇文化及带领骁果军在江都发生兵谏,杨广被弑。。。。。。。”
  “杨广死了?”众人得到这个消息后,当即面面相觑起来。
  瓦岗军的大旗,反的就是杨广,所以才有年后祖君彦为李密代写的檄文,可现在怎么杨广就去世了呢?这该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几个人好不容易消化完李密的消息,祖君彦便有些不解地问道,“密公,杨广虽然被弑,但也不是您放弃围攻东都的理由吧?”
  祖君彦的意思很明白,瓦岗军虽然以反杨广为旗号,但和其他乱军的目标没有什么两样,——那就是推翻暴隋,取而代之。
  若仅仅只是为了一口饭,祖君彦等中产阶级又怎么会抛头颅洒热血加入起义军呢?大家的骨子里想的不都是成为开国功贼吗?
  古来就有“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说法,在座的几个没有哪个是笨蛋。
  “君彦,稍安勿躁。我刚才可能没有说清楚,骁果军之所以跟着宇文化及兵谏,是因为他们想要早日回到关中,而咱们在他们回关中的必经之路上。。。。。。。”李密侃侃而谈,说到又看了一眼他们,这才接着说道,“这意味着咱们很可能受到宇文化及和李渊的夹击,以及东都的反攻,咱们的形势很不利啊。”
  魏征当即一阵见血地说道,“宇文化及立杨浩为主,东都的元文都等人肯定不服,这意味着他们尿不到一壶里去,这就要看杨善会倒向哪一边了。。。。。。”
  “如果杨善会倒向宇文化及的话,咱们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仗不好打啊。。。。。。”房玄藻接着说道,其他人亦是纷纷点头。
  显然,他们现在已经理解了李密放弃东都的想法,开始考虑接下来的作战方案。
  几个人正皱着眉头策划着如何对抗宇文化及的大军时,却听外面的护卫进来禀报道,“朝廷的通直散骑常侍盖琮求见密公。。。。。。”
  朝廷的人这会到来是要做什么?有了这个问题,李密也没有摆谱,当即命人快请。
  盖琮进来之后,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东都目前的局势。
  早在两天之前,东都便得到了宇文化及弑君的消息,随后元文都卢楚王世充等东都守官一直奉杨侗为主,是为皇泰主。
  皇泰主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为先皇报仇,也就是杀宇文化及,可现在东都的兵力就算冲破李密的包围圈都是难事,又怎么去杀宇文化及?
  围绕着怎么才能杀宇文化及这个问题,东都新一届领导班子折腾了两天也没商量出所以然来;直到发现李密突然撤军时,盖琮终于提出了招降李密这个驱狼伏虎的计划。
  能够利用李密打宇文化及,这个点子实在是完美无比,但东都需要付出什么呢?
  也许给李密一点虚名就够了,比如说让他成为名正言顺的魏公,册封他为太尉,封他为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什么的。
  看着盖琮带来的满满诚意,李密要是不心动那一定是假的,如今暂时与东都化干戈为玉帛,不正好符合自己的利益嘛?
  尽管如此,李密还是皮笑肉不笑地对盖琮说道,“盖常侍提出的条件很是优渥,可李密有个疑问,我瓦岗军如今以翟让大当家为主,东都朝廷招降于我,又置我们的大当家于何地?”
  “这个。。。。。。”盖琮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这的确是东都朝廷的错漏处,他们一直被李密压迫着,便误以为瓦岗军的话事人是李密了。
  李密心中已许了盖琮,之所以故意刁难于他,不过是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罢了。
  李密当即表示瓦岗寨是否接受招安还要看翟让的意见,但可以先派一个谈判团跟着盖琮进东都与朝廷详谈。
  客气地请盖琮稍等后,李密便与祖君彦等人继续商议起来;议论了小半个时辰,李密终于做出了虚与委蛇地接受朝廷的招安,然后与宇文化及对耗的决策。
  现在的形势,显然是一动不如一静。
  如果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所帅的骁果军交战的话,胜败且不论,万一东都的隋军反攻出来怎么办?
  情报中表明,宇文化及所帅的骁果军之所以进行兵谏,主要原因是想家,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是因为缺粮,而现在瓦岗军最不缺的就是粮食。
  理所当然,现在对李密最有利的形势就是对耗,拥有粮食的李密并不惧怕与任何敌人对峙。
  李密甚至想出了迫使宇文化及与瓦岗军对耗的方案,等宇文化及最后发现自己的意图后,所能做的也就只有狗急跳墙一般的强攻,或者无可奈何地转身离去。。。。。。
  当然,李密与宇文化及的对耗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至少他没法顾及李渊了。
  李渊与屈突通在河东城对峙数日之后,汾阳人薛大鼎前来献策。
  薛大鼎提出,“可直接从龙门渡河,占据永丰仓后传檄四方,群雄一定会纷涌来投,关中唾手可得。”
  李渊意有所动,可越过河东郡直接进入关中的话,总有种后背暴露给敌人的错觉。
  尽管没能及时采纳薛大鼎的计划,李渊还是把他留了下来。
  而后命陈演寿、王长谐、以及刘宏基率领数千精兵从梁山渡口渡过黄河,在黄河西岸扎下营寨;与此同时,率先来投李渊的关中贼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孙华也率本部数千精兵渡过黄河。
  陈演寿等人渡河之后,大隋虎牙郎将桑显和当晚便率领数千骁果来袭,可惜他遭遇到的却是严阵以待的敌人。
  王长谐率领本部人马凭借土墙挡住了隋军的攻势,刘宏基率军从侧翼向隋军发起攻击,孙华率领数百精骑绕到了隋军后面。
  三面夹击之下,桑显和军大败;孙华从后急追,在饮马泉一带消灭了最后一支成队的隋军,桑显和孤身一人狼狈逃回了河东城。
  第二日,孙华按李渊之命拆掉下游的蒲津桥,屈突通至此已失去了后路,被李渊所灭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可河东城的城墙实在是太高大了,李渊对屈突通一时也是无法,只得重新召集起众将,把薛大鼎的提议摆到了桌面上。
  对薛大鼎的提议,裴寂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屈突通现在还有不少精兵,凭借着坚城随时都能像毒蛇一样出来咬咱们一口。咱们若是放弃了河东城而急着进攻关中,若是进攻关中不利怎么办?到时候就是腹背受敌了。反正长安就在那儿,长安的凭借也只是屈突通罢了,只要咱们打败屈突通,长安也就唾手可得了。”
  李世民以为,“兵贵神速,如果咱们现在与屈突通僵持得太久,那长安也就有了防备,到时候咱们再攻长安,所需要付出的就更多了。。。。。。”
  李世民年轻气盛,他的建议以攻为主;裴寂老谋深算,善于稳中求胜。
  面对这两条思路迥然不同的意见,李渊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决定分兵三路。
  第一路大军由李建成帅李孝恭柴绍继续呆在河东与屈突通对峙,对峙的目的就是要牵制屈突通离开河东城救援关中。
  第二路大军由李世民带领殷开山、唐俭、刘弘基三人率兵由西南去取泾阳,取下泾阳后再分兵一路攻击扶风。
  第三路大军由李玄霸率领刘文静等人渡渭水直取永丰仓。
  取永丰、击扶风、克新丰为夺取西京至关重要的三步棋,依序走好,取西京不过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马上就要入关了,群臣纷纷上表希望用更重要地名头来震慑关中,大将军李渊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太尉李渊。


495指点江山

  李世民一路行军急速,就如风卷残叶一般,沿途根本没有遇见任何抵抗!
  两日之后,李世民便在渭水北岸与李秀宁率领的一万多义军会合,他的叔父李神通也随军赶到。
  一路上,李世民收拢了许多向他投靠的英雄豪杰,有号称长安大侠的史万宝以及长安以西的豪强邱师利、邱行恭两兄弟。
  最让李世民器重的,便是当日苏游的同僚房乔房玄龄。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是丹阳郡(南京)太守,因为阻击乱军不利而被贬职,房玄龄也因此受到牵连,索性回家读书去了。
  之所以出山投靠李世民,多半是因为长孙无忌的引荐。
  “久闻房先生大才,房先生能屈尊前来,世民真是荣幸之至。”看着房玄龄与长孙无忌联袂而至,李世民当即站起身来握住了他的手,脸上充满了热切。
  房玄龄有些老态,却是笑容可掬,“无忌说敦煌公气度非常,果然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过闻名。”
  三个人互相引荐,寒暄一番之后,李世民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久闻先生大才,不知道先生对当今天下大势可有什么看法?”
  李世民之语,多少有些考究的味道。
  与所有的游侠一样,李世民在战争中逐渐成长,脸上少了玩世不恭,多的是统帅的气度。
  仿佛知道李世民有此一问似的,房玄龄笑了笑,“敦煌公这一问,可见胸中抱负。”
  “哦?”李世民听他这么一说,反倒有些愕然起来。
  “若是旁人来问,自该询问房某对西京一战的看法;但敦煌公径直去问天下,显然知道眼下之战势在必得,由此可见胸中丘壑。”房玄龄喝了口茶,当即侃侃而谈道。
  “先生果有大才。。。。。。”李世民点了点头,对于房玄龄的称赞自是投桃报李。
  房玄龄并不把李世民的客气话放在心上,而是平静地说道,“若说天下大势嘛,若依我看来,数年后当三分而力;至于最后到底谁能胜出,就要看谁能抢占先机了。”
  “哪三分?”
  “关陇、江南、河北山东三地。”房玄龄毫不犹豫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笑着说道,“此三地都是争乱最频繁的地方,却不知三地霸主各为哪些?”
  “关陇四塞之地,旧阀多集中于此,薛举、梁师都、刘武周和李轨哪个都是剽悍之辈,但这些人多无远志,只图雄霸一方,唐国公使仁义之举,并不局限太原四战之地,南下图谋关中进取中原,如今百姓归附。所以关中的霸主,当属唐公!”房玄龄放下了茶杯,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
  “先生高见,家父若是知晓,定当奉为上宾。不知道河北、江南霸主又是哪个?”
  “河北争霸之人亦是不少,窦建德、王薄、罗艺等均是不俗,加上山东群盗,高门参与,争斗惨烈不过稍逊关陇。王薄不用说了,他起事的时间最长,此前一直被张须陀、杨义臣、杨善会压制,所以没能成势,现在只局限于渤海一地,他想冲突窦建德的包围也难;至于罗艺,从他那个自封的幽州总管的号上也能看出,此人没有心怀天下的雄心。。。。。。”
  “那就是说河北的霸主是窦建德了?或许我该向家父提出结交罗艺的想法了。”听着房玄龄说了一半,李世民心中便有了这个想法,但他并没有开口,而是听着房玄龄继续说下去。
  “而窦建德广施仁义,几个月前更是无声无息地除去薛世雄,实力端是不容小窥;如果没有苏横波的话,山东河北之地的霸主必定是窦建德了。。。。。。”房玄龄有些意外地说出了苏游的名字,语中之意也是意犹未尽。
  “苏横波。。。。。。”李世民点了点头,暗暗咬牙切齿,想到苏游他自然没法忽略苏云帆。
  若不是因为苏云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垢就该是他李世民的妻子了,可现实却是他这个国公的后裔来说“莫欺少年穷”。
  看着李世民眼中一闪而逝的杀机,长孙无忌自然知道他想什么,此刻却也只能面无表情地摊了摊手,“苏横波十年前离开东都去南中,也不知是否得罪了陛下,我们也一直想得到他们的消息,但得到他们消息的方式与你们怕也没什么两样。”
  尽管知道杨广已逝,长孙无忌还是习惯称呼他为陛下,而之所以撇清与苏游父子的关系,也无非是他想要表明自己对李唐一心一意罢了。
  一边是自己的妹妹,一边是自己的好朋友以及相交数代的老亲,如果此时苏游已举起了义旗,或许长孙无忌难以抉择;但现在,他显然毫无疑问地选择李世民。
  房玄龄点了点头,补充道,“苏横波也算是我的同僚了,实在不知他如何得罪了陛下,若不是三个月前听说他攻破高丽王城的消息,我几乎已忘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