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朝大老板-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怎么说,裴世矩被小习带到了一个新的难民点,进入了一个筒子楼中。
这个筒子楼共有三层七十二个房间,原则上说每个房间的入住人数是六人,但拥有特殊身份的裴世矩分到了一个单间。
裴世矩被告知,“接下来他有半天的时间熟悉周边的环境,接下来这栋楼的楼长会把他们集合起来发放餐具和农具以及饭票,并带他们去对应的食堂吃饭。。。。。。。。明天以后,楼长会不定时检查楼中的房间,若是发现混吃等死的,会停止给他们发饭票。”
裴世矩的待遇,显然与他们不一样,他不用出去干活,只需要耐心在此等候苏游就好了。
没有人限制裴世矩的自由,他可以随意在城内瞎逛,当然,这不包括某些禁地,比如说门口有守卫的地方。。。。。。
裴世矩在三山城一呆就是七天,当他感觉自己就要爱上这个地方的时候,楼长终于给他带来了苏游的消息,“城主今天下午亲自过来找您了,可惜您不在。。。。。。”
能够让苏游来找的人,楼长理所当然用了敬语。
“是吗?稍后我会亲自去拜访他的。”裴世矩点了点头,对楼长的话并不放在心上。
苏游真的来了吗?
或许。
问题是,三山城是苏游的地盘,自己白天去哪他难道不知道吗?显然是因为自己不在家,苏游才选择来拜访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楼长骗了自己,苏游根本就没有来。
不管怎么说,听到苏游的名字时,裴世矩再次想起了自己的使命。
通过这些天的游荡,裴世矩也早就知道了苏游的住处,所以他没有矫情,沐浴更衣后就换上了朝服,大步流星地往苏游府中行去。
479李渊御子
裴世矩的住处与苏游的府邸足有两里之遥,好在裴世矩精神矍铄,又是奔波惯了的,这几步路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此时街上的新人并不多,但所有人看见穿着朝服的裴世矩,都难免皱起了眉头。
裴世矩此刻的形象,在三山城中实在有些违和。
裴世矩来到苏游府邸的门口,郑重其事地给守卫递了名刺,并没有明说自己是朝廷派来的,但这又何须说出来?
苏游接到裴世矩的名刺后,一迭声叫着“快请”,同时他也降阶迎了出来,远远就对裴世矩道,“果然是裴公,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横波是大忙人啊,想要见你真不容易啊。”裴世矩听苏游说得客气,却也知自己是为何而来,随后便理所当然说到了重点。
苏游对于杨广给自己的虚名自是欣然笑纳,能堂而皇之地带着自己的士卒进入中原,也是他早就盼望了的。
裴世矩大概也猜到了苏游心中的想法,但自己使命也因此完成了一半,遂又趁热打铁道,“横波何时能带人去瓦岗剿匪?”
苏游倒有些为难起来,“我听说配公来此也近十日了,岂不知我三山城有多少兵?满打满算也不过六七千而已啊,不过我早就计划好春耕之后会募兵了。两个月吧,两个月后我就能带领五万大军进入中原。。。。。。”
裴世矩也知苏游所言不虚,但还是难免皱起了眉头。
若是拖到五月,东都只怕是黄花菜都凉了;若是苏游现在带着这点兵出发,只怕也无济于事。难道苏游去年腊八前后破高丽王城的那部分精锐都借出去了?
心中存着这些想法,裴世矩当下便婉转地问了起来。
苏游也没炫耀自己用火炮破高丽王城的壮举,只是含糊其辞地说道,“我的大部分士卒如今正与罗艺的精兵收复辽东,裴公最近怕是没能及时获悉如今的天下大事吧?。。。。。。”
“哦?”裴世矩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王世充与李密在洛河两岸僵持了七十多天后,于三月初一展开决战,王世充只带着不足万人败回东都;李密势如破竹,以金墉城为根据地包围了东都。。。。。。”
“那横波你就更应当抓紧时机出发啊,怕是只有你才能解东都之围了。若是去得晚的话,只怕是。。。。。。。只怕是。。。。。。。”裴世矩听说东都目前的形势后,声音有些哽噎起来。
杨广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地巡视,裴世矩更是如此,其实他呆在东都的时间并不算长,总共加起来大概连三年都不到!
裴世矩真的如此着紧东都?
如果苏游不知裴仁基和裴元庆都加入了瓦岗军,或许会相信他的眼泪吧?
古代的高官心中,家族才是第一位的,国家灭不灭亡则与他们关系不大;皇帝宝座可以轮流来,可以取而代之,但哪个国家不需要相关的人才来管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
每次王朝更迭之后,前朝的文臣大多能留下来,这便是他们负心的原因。
想通了这一点,苏游禁不住想要招揽裴世矩了,但现在显然不是时候。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太原的李渊勾结突厥,正式起兵进军河东了,他的下一步肯定是关中。。。。。。。若是他再与李密签订什么协议的话,我去打他们不是找死吗?”
听完苏游的这几句话,裴世矩只觉得眼前一黑。
天下之乱,裴世矩在近两个月的跋涉中,已明了了七七八八,但还是想不到会乱成这种程度了。
同一时刻,金墉城中。
祖君彦取出怀中的书信,边递向李密,边说道,“主公,这是太原方面的书信。”
李密点了点头,双眉微扬,“大概是李渊的。”
“李渊说什么?”祖君彦兴奋起来,低声问道。
李密一目十行地阅信毕,冷笑道,“我前段时间劝他结盟共创伟业,他回信说自己平庸老迈,不过是因为继承祖宗地功业才有今日地职位;国家有难就要出来扶助,不然会让贤人君子责备!他现在招募义兵与突厥交好都是为天下苍生着想,志在尊崇隋朝王室……”
“这老鬼说得大义凛然,却是再虚伪不过。”祖君彦感觉一阵恶心,摇了摇头。
“想夺天下之辈哪个不是假仁假义的?我李密或许是真小人,他们却是个个都是伪君子,就说苏横波进军高丽,又何尝不是想光明正大地图谋中原?”李密早知祖君彦有隙,所以在他面前说几句苏游的坏话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实际上李密对苏游还是很佩服的,仅仅只是苏游能够做出火药这种大杀器,就不是天下哪个英雄能够比肩的。
但李密在中原腹地开拓了这么大一片地盘之后,心中也难免膨胀起来,有时候就会想,“若是苏游不在了,是不是该我来领导瓦岗军来夺取天下?”
不管是李密有意还是无意,他已经在试图削弱苏游的影响了,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谈及与苏游有关的事。
关键是,哪儿有那么多万不得已?
在这一点上,祖君彦和李密志同道合,此时自是连连点头,“主公说的极是。”
李密继续看下去,“他说自己过了知命之年,苟且残喘而已,又希望我早日应‘李氏当为天子’之言,只要还封他唐地就心满意足了。”
“主公,这老小子只捡好听的说,没一句真话。”
“是啊。李渊起兵太原明显是要取关中,可恨朱粲这厮太硬,我们的士卒又多半来自山东,地利人和尽失啊。。。。。。。”李密叹了口气。
早在杨玄感起兵时,李密就曾建言说取关中才是上策,魏征投靠李密之后,也重复着说起他当年的三策。
可李密到底还是取了围攻东都这下下之策,这就是现实!
“主公,那咱们怎么做?”祖君彦此时没有半分谋士的觉悟,反向李密问计起来,这也能看出他对李渊夺取关中的惶恐。
李密皱眉道,“李渊在汾晋颇有威望,取关中地可能极大,他现在指望我们一直扼住要道对抗大隋,这才专心去取关中。既然咱们暂时不能动他,不如回信敷衍他,暂时与他交好。”
此时的河东,李渊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河东郡县纷纷附依,应者云集。
李渊的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深得士民之心;加上李渊家族声望卓著,投效李渊军者不计其数,短短半个月,他的兵力便从十万暴增到二十万。
李建成认为兵力太多会增加人民负担,赘而不精不利于作战,良莠不齐难以管束军纪,劝父裁军;谋士刘文静也劝李渊少招河东人,多用关陇军。
李渊深为赞同,遂下令整军;整顿之后,李渊的兵力剩下十三万人,战斗力却有增无减。
而此时,隋将宋老生率两万精兵在霍邑部署,占据险要之处;李世民则抢占了贾胡堡,率三万军与之对峙。
李渊正在中军大帐内与刘文静商议军情时,有亲兵在帐门前禀报,“陇西公和敦煌公求见!”
陇西公和敦煌公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的称号是前几天李渊登坛分封的;李渊自封自己为大将军,也被人称为唐公。
“命他们进来!”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一身戎装,他们走进大帐后一齐躬身施礼道,“参见父亲!”
“你们怎么凑到了一处?前来何事?”李渊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问道。
“其实我和世民只是在军营前相遇的,倒是凑巧为的是同一件事。”建成当即开口道。
“哦?”李渊扫了他们兄弟一眼,示意李建成继续。
李建成正要说话时,世民却抢先道,“父亲,孩儿如今兵驻贾胡堡已有多日,不知何时能进攻霍邑?孩儿要斩宋老生的人头献给父亲。”
李渊算是听明白了,遂转头问建成道,“你也是想领兵打霍邑?”
“父亲,孩儿至今寸功未立,故特来请战。孩儿只用三万人,保证在十日之内夺下霍邑。”李建成躬身回应道。
“上兵伐谋,何须强攻?我只用五千人,五天之内拿下霍邑县。”李世民笑了笑,前几天夺西河郡斩高德儒就属于他的功劳,他只赢了一战便内心强大起来了。
李渊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斥道,“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如果你们是互相推举对方,或是你们互相配合要打霍邑的话,我会比看到你们只为自己抢攻开心。”
“父亲息怒,孩儿知错。”建成和世民听着父亲的怒喝,顿时吓得双腿一软,一齐跪了下来。
两人认完错,李世民又强笑道,“父亲言重了,世民和大哥都只是单纯地想为父亲分忧罢了。”
裴寂与李渊交好,又是乡愿之流,此时忙上前劝后者道,“俗话说,‘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人人都想立功获奖,这也是人之常情,唐公何必责怪他们兄弟?”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苏横波的大俗话吧?”李渊哼了一句,遂收敛起自己的怒气。
李渊深知利用部下的矛盾来掌控他们,才是高明的御下之术;只是李渊不愿意是自己的儿子出现矛盾,尤其在刚刚起兵之时。
480父子同心
有裴寂给台阶下,李渊只得对儿子们摆了摆手,又不忘警告道,“都起来吧!这次就暂且饶过你们,若还有下次。。。。。。”
两人站起身来,口中连忙称道,“孩儿不敢。”
“刚才你说只用五千军五天内便夺下霍邑?”李渊对两个儿子的表现还算满意,忽又想起世民刚才的话,不由问了起来。
李渊起兵十余日,开始十天基本上没有任何战事,眼前的霍邑算是代王杨侑给李渊布下的第一道阻碍;如今李渊的大军到此已是三日,每次进攻遭遇的都是失败。
面对如此打击士气的霍邑,李渊当然是希望越快拿下越好啦。
“回禀父亲,孩儿听说当年张须陀从霍邑走密道绕到高壁岭,偷袭杨谅大军;孩儿便留了心,派人去找这条密道。。。。。。”
李世民边说边从怀中掏出一张地图,随后走向李渊身前的桌案上,裴寂和温大雅都围了上来;建成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走了过来。
李建成原本并没有与李世民争功的心思,但他手下左右领军大将李孝恭、史大奈等人都劝他争取到攻打霍邑的机会,他这才来向李渊请命。
看着案上光线偏暗,李建成当即点亮了案上的油灯,这个细微的举动让李渊暗暗点头,心中暗赞长子的宽厚。
李世民指着地图道,“霍邑地势艰险,扼住了南下的必经之路,但可以从高壁岭反走当年张须陀小路,便可以绕到霍邑县的南面;我计划着用两千人诱敌,剩下三千人奇袭。”
听了李世民的绕道奇袭之策,李渊先是眼前一亮,而后郁闷地问了起来,“我记得斥候们传回的情报中说宋老生共有两万精兵,即便你用两千人诱敌,又怎能肯定他派出全部军力追击你的两千人?再者说了,即便他仅仅只留一千人守城,你在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怎么进城?”
李世民平静地说道,“父亲有所不知,咱们刚刚起兵之时,我便派出百名精兵扮作商人分批进入霍邑了;另外,霍邑县县尉赵忪也愿意为我们效力,这多亏无忌去说服了他。”
李建成听了世民之语,顿时有些羞愧起来,弟弟这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啊。
李渊和裴寂也都无语,他们没想到李世民的眼光会放得这么远,自己这些人的年纪可真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至于如何引得宋老生的两万大军出城,我想到的策略是让人假扮父亲带两千人前去劝降。”看着父兄赞叹的目光,李世民扭捏地说出了自己的主意,又补充道,“宋老生虽被代王信任,不是因为他曾立有战功,而是因为他是樊子盖的心腹;自从樊子盖去世后,他还能依靠谁?如今的宋老生,一定急着立功想证明自己,擒住父亲显然是最快的捷径。”
李渊听李世民说完,当即捻着胡子拍板道,“世民分析得不错,有必要的话,我可以亲身前去诱敌,又何须假扮?”
李世民兄弟以及裴寂温大雅,皆呼,“不可。”
奇袭霍邑的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李渊原本已打算让李世民明日一早就带领三千精兵先行出发的,哪想到李世民回去准备后,天空中竟然下起了大雨。
三月中的雨,淋在身上实在有些寒冷,这样的天气想要翻山越岭的确不是时候。
无奈之下,李渊只得紧急叫停李世民,说是等这大雨停了再确定出发的日期,哪知这雨竟然一连下了七八日,而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趋势。
这些天里,柴绍从东都赶到了李渊军中,并带来了李秀宁李神通等人已进入关中的消息,同时也带来了李渊第五子李智云等人被阴世师迫害的消息。。。。。。
关于族人的生死存亡,李渊忧大过喜,他最担心的显然还是跟在杨广身边的李玄霸。
此外,李渊还听到了有关突厥的两个流言,一是始毕可汗离开了尘世,如今突厥大军已退回了定襄郡北,另一个则是突厥大军与刘武周军联合起来,正在进攻太原。。。。。。
太原不仅仅是李渊的龙兴之地,也是这支起义军的根据地,士卒们的家人多半在太原;最后一个流言传出来以后,许多人都有思归之心,可李渊又不能明目张胆地跟他们说,“我已经奉突厥人为主了,他们不会攻打太原。。。。。。。”
人心浮动的真正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在这里实在是呆得太久了,士卒们无法看到胜利的希望,大小谋臣们也是如此。
李渊一直窝窝囊囊的活着,在杨广群臣眼中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不过,李渊这次看似不得已起兵,却在最少酝酿了数年之久,他又怎能让自己几年来的心血就此付诸东流?
“如今士气低落,这雨不知道何时能停。若按我地想法,不如返回太原再图打算。”
“绝对不可,士气低落若再回转,多半溃不成军。我们辛苦造势这久,一朝丧尽,实在可惜。”
“但如今进不得,退不得,大将军不知有何妙策?”
李渊向下望过去,附和着要回转太原的是裴寂、唐俭、殷开山、温大雅等人,反对回转的则是李世民兄弟以及段志玄、刘政会、刘弘基、柴绍等武将。
李渊皱紧眉头,一时也不知如何决策才好,如果不是这场大雨的话,李世民应该早就拿下霍邑了吧?
唐俭看着犹豫不决的李渊,沉声道,“大将军,太原是咱们的根本,太原不容有失啊。若是太原失守,我等可就是首鼠两端了。”
李建成摇了摇头,这次只能拿兄弟出来顶缸了,“太原来的书信也只是传言而已,传言岂可当真?多半是元吉唐突了。”
李世民也摇头道,“大哥,太原的信是窦诞写来的,他也只是猜测突厥大军可能去而复返罢了,不是还有个猜测说始毕可汗已经归天了吗?”
李渊南下图谋关中,自是放不下根基太原,是以把太原重地交给李元吉坐镇;李元吉还未成年,不堪镇守太原的大任,所以他命窦诞、宇文歆等人作为辅助。
窦诞不但是李渊妻子的娘家人,而且还娶了他的女儿,也算是亲上加亲了。
窦诞是没有任何理由背叛李渊的,但他的年纪摆在那儿,有时候做错了事也情有可原。
李建成和李世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