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清崛起-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完全是,但是汉时的南夷有一部分也就是他们的祖先,我的意思是等他们真正的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以后再说,现在先是让他们进行自治,以后觉得他们是真正地忠诚于我们以后,那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现在有我们的这些人在这里,也没有什么问题,他们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我们和俄罗斯不yiyàng,现在的苏联现在是拼命地在扩大自己,他们的目的是非常地明确的,就是要让自己有一个更多的人口,他们在这连续七年的战争中,死亡的人太多了,他们一共死了两千多万人,可他们最多的时候是有六、七百万军队的,比我们可是多多了。”
“不过他们别看现在集合到了一起,以后他们是会分开的,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而我们的国家却是没有那么大的分裂的。”
李振华可是知道在后世中。那蒙古、以及东北、西北一共分裂出去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光是俄罗斯就侵占了我们六百八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自己反倒是从他们的手中取得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加上乌拉尔地区的土地,他们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领土。
这个斯大林是不会甘心的。他是一个扩张主义者,过几年他一定会想办法进行扩张的,不过那里他的目标会是北欧及波兰,他们是不会急于对我们下手的。不过也说不准,他不定哪天就会对我们下手的,不过那他可就要自找没趣了,以他现在的实力来对付我们,那他也只能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李振华又对她们说道:“现在我们要尽快地提高我们群众的生活水平,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人们的凝聚力也自然就强了,他们在我们的带动下也会好起来的,到那时候我们的人口、国土面积都会增长的,那就都是后话了。”
在西贡李振华照样是在同那些高层的领导。在一起商议关于以后的建设问题,同样地他们也提出了要加入到帝国中的要求。李振华对他们的回答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等时机成熟了,自然是会让你们的一起加入到帝国中来的,现在中华帝国政府已经把你们的当成了是自己的朋友,我们不会不管你们的,现在你们就是在中华帝国的保护下的。”
有了皇上的话他们也就放心了,不管现在是不是中华帝国的人那也就不要紧了,以后一定会是的也就可以了,皇上已经说了,要让我们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以后就会让我们加入到帝国中来的,不过现在已经是在中华帝国的保护下了,而且皇上还说,我们现在是朋友yiyàng的关系,而不是原来和法国人那样是殖民地的关系,也不是和英联邦yiyàng的,用原来的话话那就是属国的关系。以后对于国家的名称在进行改革,叫什么那就以后再说了。
其实李振华的心思,主要是想让自己的国家先富裕起来,以后再进行扩大,现在要是把他们吸收进来,那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的也就慢了,那不合适,等自己的国家经济实力上去了,那其它的国家也就可以一下子进来了。
这还是一个内外有别的问题,先解决了本土问题其它的也就好说了。
,把他们放在了门外,那就要有一个合适的控制办法,对于安南的控制办法就是:从政治是属国的性质,安南没有国家元首,服从于中华帝国的指导,在安南可以驻扎中华帝国的军队,在外交上进行指导,经济上安南是自立的,但是他们使用的却是中华帝国的华元,学校的学生现在学习的也是以汉语为主的文化。
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不伦不类的控制办法,但是别的国家要想对这里染指却是不可能的了,一个驻军问题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其它就是一些指导了,一些顾问级的人物出现在了安南。
那些由游击队演变的干部,对于整个国家的管理工作,也的确是不内行,那就必须要有我们的人来进行指导了,但是安南群众的生活要是和中华帝国的群众相比较,那差距可是很大的,老百姓们也是没脾气,因为现在还不能说是一个国家,有许多的情况是不yiyàng的。那老百姓们也就不能一味地进行比较了。
不过要是一些地方受了灾,那帝国方面给的捐款、帮助可是很大的,大量的物资运了过来,上面给的钱可都是用亿作单位的,外人根本就分不出他们是不是一个国家了,反正他们是近的很的,所有的商品在通过关口的时候是没有关税的。
安南现在也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水稻可以一年三熟,大量的大米需要出口,但是中华帝国却是基本上把这里的产品全部的包销了,安南也只能是把水稻全部的卖给中华帝国方面,一是可以快速地得到了资金,二一来也是最方便的,只要是一个通知,其它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很快就会有人上门来进行收购了,粮食装车,现款到手,这是最好的生意了。
工业方面也是yiyàng的,大量的矿产资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中华帝国,而同样地也是一个月一结帐,你的数据报送完毕,这款子已经到了自己的帐户上了,而且是从来也不会拖欠的。(。)
第1175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
第1175章意料之中的意外
这样的管理方式,安南人的心理是不会对中华帝国反感的,他们于是很快就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们是离不开中国人的。我们也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和中华帝国的人在一起了。
下面的老百姓们没有意见,那管理层就更没有意见了,老百姓是最难管的,他们没事了其它的人还不好说吗?安南的管理方法是没有问题的,那其它的东南亚国家也是yiyàng的办法,表现上看不是中华帝国的殖民地,也不是苏联式的加盟,但是那些人从上到下,全都已经把自己当成是中华帝国的一员了。
军舰进入了新加坡港口,李振华就有些着急地向码头上望过去,李振华在西贡一上军舰,就与国内进行了联系,首先是国家安全部风玉清来了电报,他要到新加坡面见皇上,其它方面倒是没有什么事情,李振华知道这一定是国际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国内没什么反映,那就是国内相当的稳定,没有问题出现,国内没有问题,而且是风玉清亲自求见那一定是国际上的问题了,而且是风玉清认定的重大的事情,不然他是不会亲自跑这一趟的。
果然不出所料就看到风玉清在码头上来回的走着,看到军舰靠上了码头,风玉清已经安定了下来,马上就要见到皇上了,一是不能失态,二是自己的心里好像是有了主心骨。
舷梯一放好,风玉清已经上来了,李振华也就不用急着下去了,在这军舰上谈事情也不错,安全性要高的多。
很快就听到敲门声。正在收拾东西的金熙凤马上过去开了门。一看风玉清已经站到了门前。金熙凤马上就把风玉清让进来,她到一边的房间里去了。
“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呀?”李振华让风玉清坐下,开口问道。
“是关于那个苏联方面的事情,”李振华的心放了下来。一定是那个列宁的命不久了,果然就听风玉清接着说道:“列宁在今年以来几次的发生脑溢血,估计他活不长了。”李振华知道他逝世的时间是在1924年的1月,这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风玉清他是不知道的。
风玉清继续说道:“我现在担心的是他的后事。也就是他的接任者,以后对我们的态度问题。”李振华其实这也是知道的,那个斯大林可是控制苏联一直到了五几年的,具体是哪年他倒是忘记了,于是他对风玉清说道:“你说下去。”
“现在列宁身后已经形成了两股势力,一是以斯大林为首的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他们三人已经结成了死党,另一派就是列宁身边的副人民委员托洛基。现在两派斗争的很jiliè,现在鹿死谁手还不清楚。”
风玉清说着他把一份由国家安全部整理的文件,放到了李振华前面的桌子上。李振华简单地看了一下,他对风玉清说道:“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三个人的结合,他们在苏共中央政治局里已经是占了很大的份量了,而那个托洛斯基在政治局中的份量并不是太大的,虽然他有一个副人民委员的头衔,名义上可以说是列宁的接班人,但是他的作法却是不行。”
“怎么了?”风玉清问道。
李振华喝了口茶说道:“你想啊,那个托洛斯基他没有过接列宁班的心理准备,其它他早已经表现了出来,有许多的事情他喜欢和列宁对着干,他认为那是他们党内的正常的工作讨论,可是很多的人却是认为他和列宁有茅盾呢,列宁在很多的地方让他替代斯大林,他却是不干,他认为自己是列宁的副手,他也没有和他们三个人yiyàng在下面搞什么动作,而那三个人就不yiyàng了,他们却是在下面搞了许多的暗箱操作。”
“再有就是斯大林已经是尾大不掉了,现在就是列宁的话他也可以不听了,这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是有许多的例子的,现在已经到了着急的时候了,可那个托洛斯基他还在南方渡假呢,万一家中有了事情,他可就晚了。”
李振华用手指着文件对风玉清说道:
“就在今年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三人结成私党,他们代表了新兴官僚层的利益(并且部分地反映着因新经济政策而崛起的富农利益),他们在列宁的病中,他们已经悄悄地篡夺了苏联gongchǎndǎng的领导权,已经在有些地方架空了列宁,他们特别反对托洛茨基。今年,随着德国革命的失败,托洛茨基牵头的40多名老布尔什维克联名发表‘新方针’,提出振兴革命的新纲领,包括遏止新经济政策、实行计划经济、扩大工人阶级民主的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但遭到斯大林等当权者的打压。”
“虽然托洛斯基的一些观点,在现在的苏联来讲是正确的,但是只要是你托洛斯基提出来的,那我们就要反对,他们代表了新兴官僚层的利益(并且部分地反映着因新经济政策而崛起的富农利益),因此他们的手下是很有一帮人在支持他们的,可是托洛斯基就不行了,因为他的一些观点的正确性,现在还没有人可以看到,而且他的观点还会要让一些人会失去他们的特权,所以他是很容易就遭到别人的反对的。”
“看来这个问题托洛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了。”风玉清说道。
“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我倒是觉得托洛斯的一些观点,就是他们现在反对,以后他们也是会执行的。”
“他要是还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行,只有在把他给搬倒了以后,才有可能执行的。”
两个人在一起又讨论了一些其它的问题,风玉清又对李振华说道:“这一次我和岑春煊一起来的,他要和您说一下武汉的那个副行长的事情,同时他要和您请罪的。有些事情我觉得没有必要让他听,也就没有让他过来,让他在宾馆中等候您了。”
“什么事情啊?又要请罪了。”
风玉清把武汉的事情和李振华说了一下,李振华笑了起来:“他请什么罪,又不是他的事情。好吧,我们下去吧,别老在这军舰上了,下去舒服一下。”俩人出来,王欣和金熙凤二人已经在指挥着人们在向下面开始搬运东西了。
回到了宾馆中,岑春煊找到皇上,向李振华开始汇报他的工作,他向李振华表示是由于他的监管不利,才造成这一次的事情的,出现这么大的一宗行贿受贿的案子,岑春煊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李振华听了他的汇报以后对他说道:“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是你的问题,我们的监察工作也是有漏洞的,原来你的主要责任主要是针对的政府工作人员,对于这些大型企业领导,你注意的不多,再一来这个人原来是兴华银行的官员,你也是管着有些怵头吧?”
岑春煊笑了,他说道:“皇上明鉴。”他还是真的佩服皇上看事情的准确。
李振华又说道:“你的监察工作,以后也要看着那些大型企业的头头们,他们yiyàng是在占国家的便宜,也是在侵害群众的利益,只要是这样的事情,你都要管起来,别人看不见的事情,你要看得到才行啊。”
岑春煊一个劲地答应着,他表示以后一定会对他们进行监察的。李振华又对他说道:“对于监察工作,你不要受其它方面的影响,你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你以后可以很好地研究一下香港的监察工作,可以向他们学习一下。”
李振华和他的这一番谈话让岑春煊受益匪浅,这让他对以后的监察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那个副行长的事情,他们根本就没有提,回去以后,他很快就把相关的责任人处理了。
那一家张姓的商人,也把皇上的把那一幅字献了出来,给了湖北省政府,他们认为自己是没有资格保留这样珍贵的字的,湖北省政府把这一幅字放到了湖北的博物馆里,人们这才看到了皇上的那一首词,和皇后娘娘的那幅字。
湖北的报纸上也进行了相关的报道,让人们知道了情况,从此,那一家张姓人家的饭店却是又忙了起来,他们的墙壁上有一幅他们仿制的那一幅字,挂在了墙壁上让人们进行参观。
李振华加快了他的视察的脚步,他在新加坡只是停留了两天,全是在和人谈话了,这其中之一就是,那些新加坡自治政府的官员们前来求见,这其中有二十多年以前在这里安排的情况人员吕新城,还有就是当地最有名的“橡胶大王”陈家庚,还有其它的三个人。
五个人当中是以陈家庚为首的,不过那个吕新城却是一个真正的主事之人,他这是在借助陈家庚的威望了,他是一直在受风玉清直接指挥的。
五个人他们知道。这样的一个城市要想成为一个国家那是很难的,因此必须是在中华帝国的直接控制下才有可能存在的,要不然他们也就只能是会被其它的周边国家给吞掉了。(。)
第1176章 陈嘉庚()
第1176章陈嘉庚
新加坡的这五位领导人早已经商议好了,这次一见到皇上那就是一个事情,以后的新加坡必须要在中华帝国的直接控制下才能生存的,可是其它的那些国家中华帝国只是承认了他们的独立属国身份,而没有同意让他们加入到中华帝国来的,可新加坡这里却是有着百分之七十五的华人的,再不行他们就会把其它的人给赶走了,让它成为一个纯粹的中国人的地方,他们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就看皇上的态度了。
五个人一进门,就给皇上跪下了,他们也不说话,就这样一来的跪着,李振华一看也就知道他们是要干什么了,于是对他们说道:“你们是在要求我,还是在要挟我,如果是要求我那就起来,如果是要挟,那我们就没话可说了。”
几个人一听马上就站了起来,陈嘉庚在维多利亚的时候,他是见过李振华的那时候他才二十多岁,李振华他知道是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的,由于他那时还年轻,李振华也没有过多地考虑让他参与政治方面的管理,而是让他继续进行自己善长的工作,现在他在求见的人名单中见到了他,他自然是高兴的,现在你可就走不了了。
几个人起来以后,李振华对陈嘉庚说道:“陈老板,这二十多年未见,你的买卖可是作大了啊。”
陈嘉庚急忙说道:“托皇上的福,要是没有皇上领导我们的中华帝国如此强大,我们远在国外的华人、华侨,那就如同是没根的浮萍,我们的生命都没有保障,何谈经商创业?是皇上给了我们的保障。才让小子们有了用武之地的。在下感谢皇上为我们海外的华人、华侨作主。现在请让我等叶落归根,我们终于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说完陈家已经是汗流满面了。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9岁人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
此后事业顺利。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同时兼营菠萝罐头厂。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厦门等地。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到现在,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