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清崛起-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它的兵种在自己的演习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和经验。在一千米的距离上射中目标的那一位少尉,很快就见到了军工厂枪械制造的工程师,他们和他在一起进行讨论的时候,他们发现那个少尉对自己的瞄准镜进行了改装,他把自己的瞄准镜加长了。在以前这是绝对是不允许的,但是他的这一个改装却是让他得到了一笔奖金,这是由厂家发给他的。而以后中华帝国的狙击枪经过改进以后,都可以对一千米的距离进行射击的,不过那要求也就多了,空气的流动速度、温度都会影响到射击的准确性的。
十年了。中华帝国的军队没有经过战争了,这一次的演习却是让所有的官兵得到了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就光是对武器装备上他们就提出了许多的建议,后来李振华还以皇家基金的方式给他们发了奖金,这让许多对武器感兴趣的军官和战士,更加热爱他们的武器,对他们的武器,又提出来了许多修改的建议。
这一次的演习花费的资金达到了一千万元,但是军队得到的好处却是非常的巨大的,这里不能是不能用资金来进行衡量的。
在这一次演习中大量的军用物资的运输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后勤方面的官兵们发挥出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如何的多拉快跑方面,提出来了许多的合理化的建议,物资的装载、合理的进行搭配,这因此也让他们改变了许多的条例,原来的规定是不合理的,现在经过演习的提高却是让他们改变了许多的地方。
那一片演习的场地,被演习破坏的不像个样子了,政务院决定在那里修建一座大型的造船厂,经过在那里的清理,就光是弄出的废钢铁就有数百吨,在它的旁边建立起一座大型的军港,以后的那霸地区,就将是我们帝国进入太平洋的一座前进堡垒。。
李振华当然是同意的,他可是知道后世的那霸,是美国面对中国的一处重要的军事基地,这是他们在亚洲的一个钉子,他在亚洲的军事行动是离不开那霸的。现在这里是我们的,以后我们想要进出太平洋,那里以后就会是我们的一个落脚点,可以进行物资的补充,船舶的维修,这一切都是不可少的。
得到了上面的许可以后,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帝国在这里投入了巨资,很快大量的运输船只开始在这一条航线上奔波了,大量的水泥、钢材、其它的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被重炮和重型炮弹开采出来的大量的石头,被填入了大海,形成 了一条巨大的码头区,而这里也就成了航空母舰的母港了。
这样的一个巨无霸,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深水母港的,靠近自己大陆的地方都没有这里合适,萨振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的“家”了,其它的军舰都好说,也就是它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家”,现在它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了,当然了最高兴的还就是高翔他们这些航空母舰上的官兵们了。
知道以后那里会是航空母舰的家了。李振华又让冯国璋给他们多批了一些资金,让官兵们的生活更好,环境更舒适一些,也可以让一些军官们的家属一起到那里去,给他们一个舒适的家。(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849章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第849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作为帝国的第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这也是一支舰队的规模,听到好消息以后,他们觉得很快就要有一个自己的家了,整个舰队无比的兴奋,从知道的那一天开始全舰队的人员都积极的抽出人员去参加那里的义务劳动,建设方面只要是有了需要,无论是需要人员还是设备,只要是舰队有的他们都会无私地进行支援。
整个的港口区的规划是由帝国方面最有名的设计人员进行的,依山傍水,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在这里进行了设计,舰队的军营,军官住宅,还有水兵们的公寓式住房,都注重于一个居住舒适、环境优雅,绿地、树木、花草,还有一些假山石,这里很快就会成为帝国海军最舒适的一处住宅区的。
在这几条航道上,大量的运输船队在这里来回往返,大量的建筑用水泥、钢筋混凝土、和其它的一些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硫球的那霸港,舟山的一位渔民看到众多的船只都在跑运输,他马上就组织了几条渔船,跑到了海军的后勤部门去进行申请,结果后勤的领导们马上就同意让他也参加一些小量的运输,几条渔船马上就投入到了运输的工作中去。
他们细心地工作受到了海军的好评,以后一些工作全都找上了他们的经过一年锪工作以后,他们干脆不再以打鱼为生了。就改行成了正式的运输企业,他们把船也卖了又重新买了运输的船只,在政府的有关部门进行了登记,成为了正式的运输企业。
有一次他们运送的是水泥,途中赶上了下雨,他们赶紧就采取了措施,可是到了那霸以后还是有一些水泥沾了水。他们马上就向海军提出来要求进行赔偿损失,但是海军的后勤官兵们看他们也不容易,就决定不让他们赔偿损失。但是对他们也要求以后的运输一定要快一些,因为海军在赶时间,于是他们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多拉快跑,他们的这一行动得到了海军基地方面的好评。
在最后的基地落成典礼上他们作为佳宾,坐上了主席台,和一些海军的高层军官们坐到了一起,这让他们非常的高兴,他们也把自己的孩子们送到了海军基地让他们上了舰艇部队了海军的战士。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他们也在地方上成为了军民合作的典范。
东海上的军事演习结束了,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去作,只有李振华是当了甩手掌柜的。他连自己的专列都没有坐,他到了上海以后他去找他的老朋友沈保祥去了。
这时候的沈保祥,他只是一个自在的闲人,公司的业务他交给了专业的人员去进行打理,原来的黑道老大。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管世事的人,李振华的登门拜访,却是让他吓了一跳,多年了没有见过皇上了,现在猛然一见还真有点不适应。
然而李振华与他亲热地交谈,慢慢地又让他回到了以前在一起的日子。李振华到他这里来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他是要和他一起到长江上再走一趟,看一下长江上的两座大桥。
这两座大桥的修建,让中华帝国的南北交通有了很大的改观,一开始沈保祥对此真有些害怕,他怕李振华的这一下子,如果搞不成他会在全国人民的面前丢了面子,他特地让朱保三代他向皇上传了个话,不要落下个劳民伤财的话柄,李振华自然知道沈保祥是一片好心,但是在长江上修建大桥这是势在必行,一定要搞。而且这也已经不是太难的事了,于是他让人专门跑了一趟上海,来看望他并给他送了一些礼物,对他的关心表示了感谢。
他当时就想到以后要是修建好了这两座大桥,一定要邀请沈保祥一起去参加通车典礼,让他也高兴一下。在沈保祥家里休息了一晚上,两人于第二天一早就登上了海军的快艇,他们要逆流而上,到南京和汉口去一下了。
很快地他们的快艇就到了南京,几只巨大的桥墩已经矗立在了江心的两侧了,原来南京这里的水下地质情况非常的复杂,每个桥墩下面的地质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大桥的修建工作也就慢了下来,现在南京长江大桥的十个桥墩位置都已经搞清楚了它的水下的地质情况,也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方案和措施。
现在的长江上可以行走万吨巨轮,那桥墩的净高度已经达到了四十米,是后世的南京长江大桥所不能比的,后世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墩的净高为二十四米,只能行走三千吨以下的轮船。
他们没有在这里停留,直接向汉口而去,很快他们就到达了汉口,在这里大桥的修建已经基本完工了,钢粱已经架在了桥墩上,上面已经连成了一体,最后的装饰建设正在进行着。
这一座长江上的大铁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上面是公路,下面是铁路的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
李振华和沈保祥一起来到了大桥的建设总指挥部,一位正在值班的技术人员向他们介绍了一下大桥的基本情况: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西北岸的引桥长三百多米,东南岸引桥长二百多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为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为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望大江东去,整个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连成一体尽收眼底,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条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这样就缩短了大桥的长度。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比较差以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的需要。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华帝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正桥钢梁由平弦菱形连续梁组成,钢梁设计为三联,每联三孔。钢梁制作精确,由两岸平衡悬臂向江心拼接合拢。连续梁由一组绞式固定支座和三组辊轴式支座所支撑。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达到了18米,可满足上下行大型轮船的通航要求。
汉阳的北岸引桥长三百多米,共有十七孔;武昌的南岸引桥长二百多米,共十二孔。每孔跨度不超过17。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拱桥。连接正桥与两岸引桥的桥台为8层楼式桥头堡,第8层在公路桥桥面两侧各设一对仿古双檐小角亭,成为桥头附近黄鹤楼与晴川阁之间的连结点。桥面上下分为两层。
下层设计为铁路双轨,南北列车可同时对开。两侧有2。25米宽小道,专供大桥养护人员行走。上层为公路桥桥面,车行道宽18米,可并行6辆汽车,设计荷载汽—18吨、挂—100吨,其两侧人行道宽2。25米。正桥人行道外缘为铸铁雕花栏杆,图案有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鸟语花香、菊黄蟹肥、石榴结籽、猕猴摘桃、鱼跃荷香等。
人行道内缘后来增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撞护栏。每隔32米矗立一对灯柱,兼作无轨电车供电线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桥灯远望如过江银龙,壮丽奇绝。大桥管柱基础、墩台、梁体及铁路联络线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施工,公路桥桥面及两岸引道由地方建设部门协同施工。大桥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一十二万多立方米;安装钢梁二十五万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3000多根,总长度超过了六十多公里;直径1。5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224根,总长将近四千米。公路桥桥面由地方建设部门负责维修管理,其余均由郑州铁路局长江大桥桥工处维修管理。
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而大桥通车以后速度为两分钟,这就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物力。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修建以后,为以后长江上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培养造就出了大批的大型桥梁的设计和建设的人才。(。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850章 武汉市()
第850章 武汉市
前世的李振华曾经多次的从大桥上经过,但是他却没有能够在大桥上走上一走,仔细地看一下,现在他在沈保祥的陪同下,在这里仔细地看了一下,他们正在这里看着,詹天佑已经跑来了,原来他从大桥一开始他就经常的到这里来,他是这一座大桥的总工程师,几乎所有的设计他都要仔细地进行审查,这一座大桥要是就是百年大计,质量是必须要保证的。
武汉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是采用桥梁建设界惯用的气压沉箱基础。这种技术工人必须要到到深水里去进行作业,他们要承受气压和水压的巨大变化,在长江这样接近40米深的江底,每个工人一天只能工作2小时,而且呼吸困难,极易出现氮麻醉现象,得一种“沉箱病”。
后来有人提出了“管柱钻孔基础”的创议,就是将空心管柱打入河床岩面上,并在岩面上钻孔,在孔内灌注混凝土,使其牢牢插结在岩石内,然后再在上面修筑承台及墩身。这是一项完全创新的技术。所有的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合作,经过一年多的地质勘测和艰苦的试验研究,最终决定使用这种技术。
因为使用了这一当时世界最先进施工方法,武汉长江大桥原计划4年零1个月完工,实际仅用2年零5个月就完成了。
沈保祥和詹天佑也是老熟人了,大家在一起自然是十分地亲切。詹天佑对李振华说道:“皇上,明年的5月1日,我们将在这里举行通车仪式,希望皇上到时能来,沈先生到时也不能不来啊。”
两个人一起说道:“到时我们一定会来的,这样的大好事事我们怎么能不来呢?”
李振华对詹天佑说道:“詹部长,这是我们在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这质量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吧?”
“皇上请放心,我们对大桥进行了评估,它可以安全使用一百年以上。任何一件小事我们都不会放过的,在大桥的施工过程中,每个步骤大家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去年6月。大桥钢梁铆了一个月后,有一个工人发现有的铆钉不能全部填满眼孔,有松动的现象。大桥局立即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证实了工人的发现,于是下令,在铆钉施工办法没有解决以前,停止铆钉的铆合工作,钢梁停止拼接。直至8月,长江大桥钢梁铆合试验得出结论,铆钉完全填满眼孔。并高出国家指标5%,大桥工程才重新开始启动。”
詹天佑又接着说道:“大桥通车后铁路通过货运量按每年100万吨计算,缩短运输时间约300万车小时,只需要用五年的时间,货运费用的节约就可以超过大桥的总造价。”
听到詹天佑的这些介绍。李振华很高兴,他对詹天佑说道:“我们建设这一座大桥,图的就是百年大计,我们要保证和延长大桥的使用寿命,这大桥的寿命,一是靠养护。二是靠管理。现在很多桥梁出问题就是因为管理不当,超负荷运行。这一座长江大桥只要养护得好、管理得当,就可以延长大桥的寿命。”
“长江大桥是我们中华帝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本地区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
詹天佑对李振华提议道:“以后这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已经连接到了一起,以后这里会有一个新的规划的,再用三个地方的名称不好,应该把他们合起来,成为一个地方,这样一来也便于以后的管理。”
李振华说道:“那好啊,以后我们就把这里叫作武汉市吧,把这三镇的字合在了一起,人们也容易记。以后在这里统一进行管辖,整个的湖北省也连起来了,你记住到时不要忘记叫上张之洞,他可是这里的老人了,他看到这座大桥也一定会高兴的。”
沈保祥笑着说道:“没有人会不高兴的,就是我这个吃水上饭的人也都高兴,更不要说是别人了。”听到沈保祥的话李振华和詹天佑也一起笑了起来。
从此以后这里就开始被称为武汉市了,这里同时也是湖北省的省会。几天以后他们三人在这里分手,李振华和詹天佑去了北京,而沈保祥却是依旧返回了他的上海,李振华和詹天佑邀请他到北京去,但是沈保祥却是说北方的天气太冷,自己不适应,可是詹天佑却是对他说道:“在北京过冬天可要比在上海舒服多了,冬天你只能是围着被子听广播,没意思。”
沈保祥却是说道:“我们明年还是在这里见面吧。”他自己又上了东海舰队的那一艘快艇,他对这个快艇自然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