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林仙”号退出战列“新西兰”号的处境变得更加凶险了。

四点三十四分,一发三百毫米穿甲弹贯穿了“新西兰”号的主烟囱,虽然没有爆炸,但是在烟囱上留下了两个巨大的窟窿。如果这发穿甲弹在烟囱内爆炸,那么“新西兰”号的最大航速至少得降低两节。

仅仅一分钟后,由“威廉大帝”号打出的一枚穿甲弹再次击中了“新西兰”号。

这次,英舰的运气说没有那么好了。注枚安装了延迟时间引信的穿甲弹在贯穿了“新西兰”号的主装甲之后没有立即爆炸。直到两分钟后“新西兰”号上的损管人员在试在排除这枚“哑弹”的时候才发生爆炸。从事后来看,很有可能是英舰上的损管人员不小心触发了炮弹的引信。

突如其来的爆炸,还让“威廉大帝”号上的了望员做出了误判,认为是再次击中了“新西兰”号。

当然,结果并无两样。

这枚在“新西兰”号左舷中部,主炮炮塔前方爆炸的穿甲弹不但炸死了十多名正在忙在拆弹的损管人员,还在舰体上留下了一个大窟窿,直接导致附近十多个舱室进水,并且威胁到了主炮炮塔的弹药提升通道。

一时之间“新西兰”号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侧舷火力。

只是“新西兰”号没有退出战斗。

发现“新西兰”号中弹之后,汉密尔顿也立即对战列做了调整,让“加勒蒂亚”号轻巡洋舰顶了上来。

四点四十分,汉密尔顿还让“保王党”号与“不馁”号率领鱼雷艇发起冲击。

显然,汉密尔顿打算以此破坏雷德尔的战列。

可愤的是,雷德尔早就有所防备,他留在后面的六艘轻巡洋舰立即派上了用场,担当起了反鱼雷艇的重任。

有趣的是,到这个时候,汉密尔顿都没有放弃。

根据大舰队的作战记录,当时汉密尔顿很有可能误判了战况,认为已经击中“奥古斯塔皇后”号数发炮弹。实际上,直到四点四十七分“奥古斯塔皇后”号才首次中弹,而且是一枚一百五十二毫米炮弹。

也许”“虎”号上的了望员把那些落在“奥古斯塔皇后”号附近的近失弹当成了命中弹。

事实上“虎”号的了望员犯错并不值得惊奇。

在这场战斗中“虎”号的命中率在双方八艘战列巡洋舰中位居末位,而主要原因就是官兵的素质过低,还没有完全掌握炮战技巧。当时“虎”号上的一千一百多名官兵中,只有不到一百人服役两年以上,其余的都是在两年内招募的新兵,有的甚至还没有完成最基本的技能训练。

相反,德舰上的官兵都是货真价实的老兵。

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五艘德舰的运气稍微差了一点。

在最初十分钟内,除了“威廉大帝,…号“奥古斯塔皇后”号与“威廉皇储”号都对各自的目标形成了跨射,却没有一次直接命中,全部是近失。“奥古斯塔皇后”号打出的十多枚近失弹中,有两枚离“虎”号还不足一百米。对于舰长两百多米的战舰来说,不到一百米的偏差与直接命中主要就是看运气了。

四点四十六分“奥古斯塔皇后”号终于取得了第一个战果。

根据“奥古斯塔皇后”号了望员观察到的结果,那枚三百毫米穿甲弹击中了“虎”号尾部炮塔,落点应该在炮塔右侧的水平甲板上,只是爆炸点在炮座附近。虽然没有能够直接摧毁炮塔,也没有对舰体造成严重损坏,但是这枚五百多公斤重、装填了十多公斤烈性炸药的穿甲弹依然让“虎”号丧失了四分之一的主炮火力。

从此开始,雷德尔在战舰数量上的优势逐渐显现了出来。

四点五十一分,汉密尔顿遭受了最惨痛的损失。由“威廉皇储”号打出的一枚三百毫米穿甲弹准确无误的击中了“澳大利亚”号的首炮塔,而且打穿了炮塔的正面装甲,在炮塔内部爆炸。更要命的是,在中弹的时候,该炮塔的提弹通道处于开启状态。如果不是枪炮长在第一时间打开了首部主炮弹药库的通海阆门“澳大利亚”号肯定会像设得兰海战中的“不挠”号,在弹药库的大爆炸中沉没。虽然没有战沉,但是五分钟内“澳大利亚”号的舰首进水量超过了五百吨。

很明显,这艘战舰已经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五点不到,汉密尔顿给“澳大利亚、,号下达了撤退命令。

此时“新西兰”号已经损失了第二座炮塔,仅剩下舰首的两门主炮还在开火。

虽然“虎”号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只损失了一座炮塔,还有六门主炮在开火,但是命中率低得出奇,在打出的近两百发炮弹中,竟然没有一发直接命中,连近失都没有几次,根本没有对德舰构成威胁。

即便汉密尔顿不肯认输,他也不得不承认,已经到了该撤退的时候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有打算

汉密尔顿败下阵来,贝蒂迅速顶了上去。

南面,雷德尔也没有放松。发现“虎”号战列巡洋舰转向撤退后,雷德尔一边组织轻巡洋舰拦截前来阻挠的英舰,一面下令调整队列,追击逃窜的汉密尔顿。数分钟后,五艘战列巡洋舰就排成了契型纵队,由“奥古斯塔皇后”号打头阵,紧跟着汉密尔顿的“虎”号战列巡洋舰北上。

北方大约三十公里处,贝蒂正在调整舰队的队列。

汉密尔顿发回来的消息非常确切,公海舰队的侦察分队已经全部到达,五艘战列巡洋舰在身后穷追不舍。虽然汉密尔顿没有提到希佩尔的主力在哪里,但是贝蒂相信,希佩尔离雷德尔不会太远。

此时,贝蒂手里有二十四艘战列舰,而不是希佩尔所知的二十三艘。

多出的一艘,正是在一月底才建成、于三月初正式服役、在五月三日,也就是大舰队出发之前才赶到斯卡帕湾的“伊丽莎白女王”号。

贝蒂原本打算把这艘最高航速达到二十五节的战列舰编入汉密尔顿的侦察分队,但是在反复权衡之后,贝蒂还是把“伊丽莎白女王”号留在了主力舰队里面。

这样一来,贝蒂就能组建四支各有六艘战列舰的主力分队了。

因为还没有完成全部训练,而且官兵的素质比不上其他战舰,所以贝蒂没有选择“伊丽莎白女王”号为旗舰,而是把它编入了由四艘“铁公爵”级战列舰与“爱尔兰”号组成的第一战列舰分队。同时,贝蒂也对其他战列舰分队做了调整,第二分队由四艘“乔治五世”级与“阿尔库金”号、“海王”号组成,第三分队是四艘“白羊座”级与两艘“巨人”级,第四分队则由三艘“圣文森特”级与三艘“柏勒罗丰”级组成。显然,第一战列舰分队的战斗力最强,第四分队最弱。

把二十四艘战列舰分成四个分队,主要是指挥上的问题。

如累把二十四艘战列舰全部编在一个分队里面,不管是贝蒂、还是杰利科、或者其他任何将领,都不可能顺畅指挥。在由旗舰指挥的情况下,一支分队里的主力战舰最多不能超过六艘。再多的话,指挥就会出问题,也就无法发挥出所有战舰的战斗力,等于削弱了舰队的总体作战能力。

只是,这样一来,贝蒂最多只能直接指挥所在那个分队。

也就是说,其他分队都得由分队指挥官负责。

当然,希佩尔这边的情况也一样。

公海舰队总共只有十七艘战列舰,由希佩尔分成了四个分队,第一分队为四艘“国王”级,第二分队是五艘“德皇”级,第三分队是四艘“赫尔戈兰”级,第四分队则是两艘“拿sāo”级与两艘“莱茵兰”

级。虽然在分队的数量上,公海舰队与大舰队一样多,但是每个分队的战列舰数量均少于大舰队。

由此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一对一厮杀的战列决战中,公海舰队的每一个分队都占不到便宜。

这仗,还有得打吗?

显然,希佩尔与冯承乾都不缺乏信心。

雷德尔已经发来电报,汉密尔顿的侦察分队已被击溃“澳大利亚”号与“新西兰”号战列巡洋舰均遭到重创,丧失了作战能力。虽然“虎”号的损伤不算严重,还能作战,但是威胁并不是很大。

如此一来,必要的时候,希佩尔能把雷德尔的悄察分队编入战列。

只是,冯承乾并不希望这么做。

大量实战证明,战列巡洋舰并不适合战列决战,特别不适合与战列舰决战,其过于薄弱的防护使其很难在战列决战中生存下来。在战列决战中,战列巡洋舰的最大用途是凭借速度打乱对方的战列,消灭对方的受损战舰,以及掩护本方战列不受对方轻型快速战舰冲击,掩护本方的主力战舰。

冯承乾的想法更直接:在局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尽量击沉与击毁英舰。

为此,冯承乾提出,把第一与第二战列舰分队编在一起,交战后首先打击大舰队的第一战列舰分队,第三分队与第四分队各自应付大舰队的第二分队与第三分队,雷德尔在完成任务之后,负责缠住速度最慢的第四分队。这样一来,在战列的最前端,公海舰队就有九比六的兵力优势,在战线终端,公海舰队则用八艘战列舰对付大舰队的十二艘,后端则是五艘战列巡洋舰对付六艘战列舰。

不可否认,第三分队与第四分队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此外,雷德尔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可是有一点不可忽视,如果第一分队与第二分队能够尽快解决战斗,就能让大舰队失去统一指挥。

在海战中,有效指挥的重要性不亚于主力舰的数量。

最初的时候,希佩尔还不大赞同这么做,因为公海舰队也会因此遭受惨重损失,使胜利的价值大打折扣。

所幸的是,冯承乾很快就说服了希佩尔。

五点不到,雷德尔发来的电报表明,贝蒂率领的主力舰队已经到达战场,而且分成了四个战列舰分队。

希佩尔没再坚持主见,同时答应让冯承乾去第二分队指挥作战。

五点二十分,冯承乾与副官张东强登上了“德皇”号战列舰。

在“国王”号服役之前“德皇”号一直是公海舰队的旗舰,而且这艘战舰也是由冯承乾主持设计与建造的。

五点三十五分,雷德尔再次发来电报,大舰队已经完成了队列转换。

此时,公海舰队与大舰队的距离已经不足三十公里了。

按照希佩尔的命令,雷德尔没有与大舰队交火,始终把距离保持在二十公里以上,而且把航速保持在二十二节以上。这样一来,就算贝蒂能向雷德尔开火,也很难击中雷德尔的五艘战列巡洋舰。

五点四十五分,雷德尔发来最后一份电报,大舰队正在向西南方向航行,航速二十节。

五分钟后,希佩尔下达了转向命令。

看到旗舰“国王”号打出的旗语,冯承乾命令第二分队跟随转向,并且把战舰的间隔距离缩短到五个舰长。

在战列作战中,这是最短的间隔距离了。

再缩短的话,那么战舰在规避的时候就很容易相撞。

五点五十七分“国王、,号上升起了战斗旗帜,表明该舰的了望员已经看到了敌舰。两分钟后“德皇”号的了望员也看到了出现在西北方向的敌舰,并且辨认出是“铁公爵”级战列舰。

六点过“国王”号进行了最后一次战术转向,把航向调整到二百三十度,航速降到十二节。

随后,希佩尔下达了交战命令“国王”号与“大选帝侯”号对付一号敌舰“总督”号对付二号敌舰“威廉皇太子”号对付三号敌舰“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对付四号敌舰“皇后”号与“国王阿尔伯特”号对付五号敌舰“路易特

ō尔德亲王”号对付六号敌舰。

希佩尔的安排没有错,却有一个疏漏,即并不知道在贝蒂的第一战列舰分队中有一艘火力强大的战列舰。更要命的是,当时贝蒂把“伊丽莎白女王”号放在了编队末尾,而不是放在编队中央。

按照希佩尔的交战命令“路易特

ō尔德亲王”号得单独对付“伊丽莎白女王”号。

显然,这艘在一九一三年建成服役的战列舰绝对不是新锐战列舰的对手,单挑绝对打不过“伊丽莎白女王”号。

如果考虑到贝蒂的交战安排“路易特

ō尔德亲王”号的处境就更加凶险了。

当时,贝蒂投入的是两支战列舰分队,而不是一支。也就是说,贝蒂准备用十二艘战列舰去对付希佩尔的九艘战列舰。因为“国王”级与“德皇”级都是较新的战舰,在性能上一点都不比同时期的英舰差,所以贝蒂决定首先干掉居中的第二分队,把公海舰队的战列从中间切断。这样一来,希佩尔就很有可能被迫退出战斗。到时候,贝蒂就能利用第一战列舰分队的速度优势追击德舰。

这样一来,对付“路易特

ō尔德亲王”号的英舰就是“阿尔库金”

号与“海王”号。

显然“路易特

ō尔德亲王”号在打击“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时候,很难招架住两艘英舰上二十四门主炮的猛烈轰击。

从双方的部署来看,双方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战术来打,从而破坏对方的战列。

这样一来,就得看谁能坚持住了。

说得简单一些,谁首先坚持不住,谁的战列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失去主动权,被对方压着打。

贝蒂依仗的是战舰的数量优势,希佩尔依靠的则是更加精准凶狠的火力。

六点过八分“国王”号与“大选帝集,号打出了第一轮齐射,两分钟后“铁公爵”号也开始了破击。

这场后来被称为“挪威海战”的海上大决战终于开始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素质第一

德皇号上,冯承乾一直站在枪炮长身旁。

六点过十分“德皇”号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准确的说是半齐射,即首尾四座炮塔各让一门主炮开火。这样一来,枪炮长就能够通过四枚炮弹的落点,大致测算出瞄准点与弹着点的偏差,对瞄准点进行调整。

这个时候,交战距离差不多有二万一千米。

显然,对“德皇”号上的十二门三百毫米主炮而言,这个距离稍微远了一点,就算能够击中英舰,也不见得能够砸穿英舰的装甲。此外,过远的射程会增大炮弹的撤布范围,降低命中率。

六点十二分“德皇”号打出了第一轮全齐射。

这个时候,与“德皇”号共同炮击四号敌舰,即炮击“德里”号(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这艘英舰又被称为“印度皇帝”号)的“腓特烈大帝”号也完成了校射,紧随“德皇”号打出了第一轮全齐射。

必须承认,德舰的炮击准确率远高于英舰。

虽然在第一轮全齐射中,两艘战列舰打出的二十四枚炮弹无一命中,但是至少有两枚炮弹的落点离英舰不到两百米。此外,了望员还观察到“德皇”号的第一轮齐射就形成了跨射,即炮弹的落点分布在英舰前后。这意味着,只需保持瞄准点不变,只要运气好一点就能击中英舰。可惜的是,在接下来的第二轮齐射中,了望员更改了判断。

“德皇”号没有对英舰形成跨射,炮弹的落点靠前,而“腓特烈大帝”

号的炮弹落点靠后,也就是说两舰的瞄准点都偏离了目标。

六点十四分在调整了瞄准点之后“德皇”号在第三轮齐射时就形成了跨射。

对于交战距离超过两万米的炮战来说,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如果炮手的素质差一些,也许要到十多轮齐射之后才能对敌舰形成跨射。这再次证明,帝国海军官兵的素质优于英国皇家海军。

形成跨射之后,接下来需要的只是运气。

事实上,在第三轮齐躬中“德皇”号就击中了“德里”号。根据英舰的作战记录,当时至少有一枚近失弹在入水之后,击中了“德里”

号舰体的水下部位只是这枚炮弹没能穿透“德里”号的主装甲带,也没能在击中“德里”号后立即爆炸而是因为碰撞角度太小导致引信没能正常工作。

六点十七分,在第七次齐射的时候“德皇”号终于收到了第一个战果。

根据了望员汇报的情况炮弹的命中点在“德里”号的后部舰桥与中央炮塔之间。根据爆炸产生的火光,可以初步判断这枚三百毫米穿甲弹没能击穿“德里”号的水平装甲,但是肯定影响到了中央炮塔。

接下来的十多分钟内“德里”号的中央炮塔都没能打出一发炮弹。

“德皇”号首开战绩之后“腓特烈大帝”号也不甘示弱在六点十八分用一次精准的齐射打哑了“德里”号的尾部主炮炮塔,还导致前方炮塔的炮座受损,使另外一座炮塔的回旋机构出了故障。

仅仅两枚炮弹“德里”号就丧失了百分之六十的主炮火力。

六点二十二分,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八千米“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的命中率开始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一万八千米内三百毫米穿甲弹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机会击穿英舰的水平装甲。

相对而言,英舰的表现就没有这么出色了。

打到这个时候,炮击“德皇”号的“爱尔兰”号与炮击“腓特烈大帝”号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依然无一命中,甚至连近失都没有几次。

必须承认“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非常幸运,因为它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