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利用火力支援,陆战队勉强在白天守住了战线。
入夜之后,战斗变得更加激烈。
原因很简单,美澳联军在白天作战,主要威胁来自天上,即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遮拦轰炸让大部分美澳军人在到达前线之前就阵亡了。更重要的是,即便前线的美澳军队取得了突破,在得不到后继兵力支援的情况下,也无法扩大突破口,并且会在随后遭到的反击中被中**队击溃。
只有在夜间,在舰载航空兵无法出动的时候,反击才有价值。
结果就是。夜幕刚刚降下来。美澳联军就以发起了极为疯狂的进攻。
战斗一直持续到十二日凌晨,在夜间的十来个小时里,美澳联军在长达五十公里的战线上至少发动了上百次冲击。
打到快天亮的时候,美澳联军离胜利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当时,美军的一支装甲部队已经突破了陆战队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前进侦察兵力甚至突入了登陆场。虽然这支部队的规模并不大,只有不到十辆M3式坦克,但是仍然有足够的能力把登陆场变成火海。
要知道,当时登陆场上堆积着数万吨弹药与更多的燃油。
在这个紧要关头,第五陆战师把非战斗人员组织了起来。甚至让一部分撤下来的伤员拿起了武器。
在付出了近三百人伤亡的代价之后,陆战队顶住了美军的反击。
天色放亮之后,随着舰载航空兵赶到,以及在夜间补充了弹药的巡洋舰返回。美澳联军的反击失败了。
三月十二日,陆战队没有发起进攻,开始集中力量巩固海滩阵地的防线。
在清扫战场的时候,中国陆战队至少找到了一万四千余具美澳军人的尸体,此外还有数千具残缺不全、难以辨认的尸体。根据中**队的统计,美澳联军在三月十一日的反击行动中伤亡总数超过了四万人。
当然,中国陆战队也付出了阵亡三千四百人、伤残近七千人的惨重代价。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已经在这场反击中耗光了预备队。
别忘了,悉尼并不是美澳联军重点设防的地方,当时驻扎在悉尼附近的美澳军队的总兵力在十万左右。
只是。这场反击也让中**队心有余悸。
受此影响,陆战队在十三日发动几次试探性的小规模进攻,十四日则按兵不动,主要是还有两个陆战师的部队没有全部上岸,而第五陆战师在十一日夜间的战斗中遭受了非常大的伤亡,减员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直到十五日清晨,在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全部到达后,陆战队才再次发起进攻。
首要目标,自然是悉尼港。
为了配合陆战队作战,第52舰队在十二日就封锁了悉尼港。在十四日凌晨更是派了一支编队前往悉尼港外,对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队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压制性炮击,使得美澳联军无法调整防御部署。
只是,进攻悉尼港的战斗也不是很顺利。
原因无二,依然是支援力量跟不上。即便第五舰队已经拼出了全力。也无法保证随时为进攻部队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
这段长度不到二十公里的路途,两个陆战师花了两天才走完。每天仅推进十公里。
显然,这个推进速度不但算不上快,还可以说是慢得出奇。
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中国陆军即便在没有装甲兵的情况下,步兵部队的日推进距离都在二十公里左右。在德俄战场上,德军凭借强大的装甲力量,在进军莫斯科的时候创造过一天推进五十
a
h
ef=〃
〃
书迷楼
a
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
公里的纪录。
当然,这也不能怪陆战队作战不力。
事实上,当时的陆战队与战后的陆战队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在装备体系上,中国海军陆战队与陆军非常相似,或者说是为了减少在研制装备上的开支,中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依靠陆军,除了两栖车辆是单独研制的之外,其他的主战装备均来自陆军。别的不说,连陆战队的制式步枪也与陆军通用。但是在具体的编制上,陆战队与陆军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单独的装甲部队,其装甲力量大多分散编制在步兵营里面。
这种编制方式,也正是陆战队为了适应战场环境而独有的特点。
要知道,陆战队在上岸之后,就得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且身后就是大海,根本没有后撤空间,必须与敌人争夺每一块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步兵显然不可能等到装甲部队上岸之后再发动进攻。如此一来,也就不能把装甲力量单独编成作战部队,必须交给步兵,使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可以说,陆战队的编制更适合进行小规模战斗。
如果用于大规模进攻,那么陆战队的编制、特别是对装甲力量的使用就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也正是如此,陆战队更适合在沿海地区活动。
深入内陆的话,陆战队的战斗力就不如陆军了。
在此之前,中**队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作战行动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即陆战队只负责夺取滩头阵地,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就把陆军作战部队送上岸,让陆军去对付那些躲在岛屿腹地里的敌人。
问题是,这次的情况截然不同。
原因很简单,这次攻打的不是一座面积狭小的岛屿,而是有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陆。
按照战区司令部制订的作战计划,要等到陆战队夺取了悉尼港之后,陆军才会上岸。
原因也很简单,这次陆军名义上动用的是步兵师,但是十二个师中,有六个实际上是货真价实的装甲师,另外六个师的装备水准也远高于步兵师,相当于德军与俄军中的摩托化步兵师。
也就是说,这些陆军部队有大量难以直接送上海滩的重装备。
要让其发挥出战斗力,就得多去港口,让其在港口上岸,然后投入战斗。如果强行在海滩上岸的话,其战斗力肯定会大打折扣。此外,装甲部队的物资消耗量比步兵部队高,也就更有必要以港口为支承点发起进攻。
也正是如此,才由陆战队承担了夺取悉尼港的重任。
事实上,这也是陆战队在攻打澳洲大陆的战斗中唯一的大规模进攻行动,在攻占了悉尼港之后,陆战队就没再参加主要作战行动,仅负责为陆军守住后方基地,并且协助陆军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显然,陆战队在两天里推进二十公里,并不算慢,以陆战队的水准来说已经很快了。
三月十八日,攻打悉尼港的战斗开始。
此时,第五陆战师已经撤了下去,准确的说是在滩头阵地上做临时休整,同时负责为其他陆战师提供后勤保障。
负责进攻悉尼港的是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此外还有第九陆战师的一部分。
当时,三个陆战师的总兵力在四万五千左右。
可以说,这已经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兵力了。要知道,在海军的火力打击下,美澳联军一直无法向悉尼港大举增兵,当时负责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人总共还不到三万,而且其中只有一个美军师。
只是,战斗依然打了五天。
必须承认,陆战队并不适合执行攻坚任务,主要就是没有强大的装甲力量,在面对敌人的防御阵地时,陆战队往往会束手无策。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士气更加低落。
如果美澳联军的士气不成问题的话,恐怕中国陆战队会在悉尼港外呆上半个月,需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才能攻占这座极为重要的港口。也就是说,美澳联军没有守住悉尼港不是中国陆战队强大,而是自身出了问题。在这五天的战斗中,至少有四千名美军官兵在没有受伤、也没有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向中**队投降。有趣的是,澳军中投降的官兵反而不是很多。
这也可以理解。
美军官兵根本不知道保卫澳洲大陆有什么意义,而澳军官兵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
三月二十三日,中国陆战队攻占了悉尼港。
到此,登陆澳洲大陆的最关键一步终于走完,中**队终于在澳洲大陆上站稳了脚跟。(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结局已定
*728*15,*
='';〃〃〃〃
攻打澳洲大陆,对中国海军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从长远来看,如果攻打澳洲的作战行动久拖不决,对中国海军来说反而不大有利,因为这等于把舰队牵制在了西南太平洋上,从而无法在其他战场上打开局面,让对手获得了重新聚集力量的时间。
在这方面,冯承乾的认识最为清楚。
一九四二年底的时候,吴铁生提出推迟攻打澳洲大陆,主要是陆军在大陆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并不顺利,特别是德军在冬季攻打莫斯科的行动中受挫,没有能够达成计划目的,从而迫使陆军不得不增强春季攻势。如此一来,陆军就得把重点放在大陆战场上。当时,陆军不是没有足够多的兵力,而是在物资分配上存在严重问题,即攻打澳洲大陆的话,必然会使用在大陆战场上的物资大为减少。
受此影响,吴铁生自然希望不要急于攻打澳洲大陆。
事实上,吴铁生的要求并不过分。
要知道,最初计划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底之前发起攻击就足够了,并没有要求在一九四三年初发起攻击。
只是,冯承乾设法说服了吴铁生。
当然,冯承乾并没有说西南太平洋战场有多么重要,也没有提到攻占澳洲大陆有多么重
ah
ef=〃
〃
书迷楼
a
最快文字更新
大的战略意义。ishu。可以说,说这方面的道理根本就没用。别忘了,最初的时候,冯承乾并不主张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大举用兵,而是坚持首先以中太平洋为重,在攻占了夏威夷群岛之后再考虑是否需要攻打澳大利亚。为此,冯承乾还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通过攻占夏威夷群岛能够切断前往澳洲大陆的航线,使美军难以死守澳洲大陆。可见。如果冯承乾提出战略层面上的理由,肯定会遭到吴铁生反驳。
当时。冯承乾只提到了一点。即俄军的冬季反攻不但没有达到削弱德军的目的,反而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由此推断出,等到德军发起春季攻势的时候,俄军肯定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守卫莫斯科。
结果不言而明。德军肯定能在春节攻占莫斯科。
可以说,冯承乾的判断相当准确。
据此。冯承乾提出,只需要适当增强春季攻势的兵力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在大陆战场上投入太多资源。
当时。冯承乾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实际控制范围已经超过了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商定的占领区,因此就算能够在春季攻势中取得更大的战果,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陆军的推进速度太快,还有可能引发中德矛盾。
吴铁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所以最终被冯承乾说服了。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二年底。中**方把攻打澳洲大陆的时间订在了一九四三年的第一季度末。
按照冯承乾提出的要求,到一九四三年六月底,陆军必须承担起主要作战任务,海军将在七月初逐步撤出舰队。
可以说,这已经是战略上的极限了。
虽然当时已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国海军要到一九四四年底,才有望获得“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因此要到一九四五年初,美国海军才有能力在太平洋上发起反击,但是对中国海军来说,时间并不宽松。ishu。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攻占夏威夷群岛。
以当时掌握的情报,美军在夏威夷群岛的防御部署超过了所罗门群岛,因此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海军需要为夏威夷群岛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有可能占领夏威夷群岛。
据此,冯承乾认为攻打夏威夷群岛,就算要不了一年,也需要大半年。
当然,这还没有包括夺取制海权所需的时间,也没有包括在占领夏威夷群岛之后巩固防御部署所花的时间,还没有包括发起进攻前的准备时间。如果把这些都算上,那么攻打夏威夷群岛至少需要一年以上。
从宽的方面讲,花上一年半也很正常。
如此一来,要想在美军聚集到足够的实力之前攻占夏威夷群岛,那么进攻夏威夷群岛的准备工作就得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开始。而攻打夏威夷群岛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完成舰队的调动与部署。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才要求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从西南太平洋战场上逐步撤出舰队。
当然,相关的准备工作实际上早就开始了。
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底,冯承乾就批准了由顾祝同提交的一份基地修建计划,即花半年时间扩大关岛阿拉普港的容纳能力,使其能够容纳上百艘战舰。此外,还要扩大塞班岛与硫黄岛的港口。
等这些扩建工程完成之后,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港口就能容纳海军的所有战舰。
可见,冯承乾早就想在中太平洋上开打了。
受此影响,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第五舰队表现得非常积极,几乎所有战舰都达到了最高作战效率。
可以说,舰队的有力支持是陆战队能够顺利攻占悉尼港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能够顺利攻占悉尼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美澳联军士气低落,根本没有做像样的抵抗。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中**队占领了悉尼港之后,澳洲大陆战场上的战斗就结束了。
准确的说,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按照鲁志刚制订的作战计划,陆战队在占领了悉尼港之后,没有继续进攻,而是开始扫荡港口周边地区,加强港口防御。
三月二十五日,运送陆军作战部队的船队进入了悉尼港。
当时,美澳联军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即在中**队攻入悉尼港的时候,并没有炸毁港口设施,也没有让港口里的船只来堵塞航道,等于为中**队减少了很多麻烦,相当于把悉尼港转交给了中**队。
可以说,不是如此的话,第二批登陆部队,即陆军的作战部队也不会这么快到达。
事实上,这也正是攻打悉尼的最大好处。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守卫布里斯班的美军已经做好了炸毁港口的准备,在港口里安装了数百吨**,只要中**队攻入布里斯班港,美军就将立即炸毁港口基础设施,并且用滞留在港口里的船只堵塞航道。果真如此的话,就算中**队占领了布里斯班,也不可能立即使用港口。
所幸的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在悉尼。
在占领了悉尼港之后,陆战队还专门安排工兵去排除爆炸物,结果发现美澳联军根本没有在港口里安装爆炸物!
接下来的一周,中**队基本上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
主要就是,陆军的作战部队到达后,首先得与陆战队换防,还得把陆战队中几支损失较大的部队撤下去休整。此外,陆军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战场,并且根据交战情况修改制订好的作战计划。不管怎么说,实际情况与计划并不完全一致,总会存在一些差别,也就需要做出临时调整。
当然,在这一周里,最重要的还是完成物资的运送与囤积工作。
要知道,悉尼到中国本土的航线在一万二千公里以上,离维拉港也有两千多公里,即便是快速运输船,从中国本土到悉尼往返一趟也需要一个多月,而从维拉港到悉尼往返一趟则需要五天。
受此影响,陆军在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肯定得囤积足够的作战物资。
在这方面,中**队也有安排。
在最初的计划中,留给陆军的准备时间不是一周,而是半个月。只是在冯承乾提出陆军得在六月底之前完成主要作战任务之后,鲁志刚才把陆军上岸后的准备时间缩短到一周,以便尽快扩大占领区。
可以说,这一周的准备很有必要。
如果没有这一周的准备,那么中国陆军肯定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后勤保障上的问题。
四月一日,陆军完成了准备工作。
虽然当时运送到悉尼的物资只有不到二十万吨,但是到达的陆军作战部队也只有十一个师。
也就是说,这些物资足够十一个师消耗一个月了。
四月二日,冯承乾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这就是,把第51舰队的一半,也就是三艘舰队航母、以及配套战舰抽调出来,派给第三舰队。
冯承乾还给顾祝同发了一封电报,让他时侍机在中太平洋上发起进攻。
当然,不是大规模进攻,而是试探性的战术进攻。只是,进攻不是没有目的,而是要为接下来进军夏威夷群岛做准备。
显然,这是顾祝同等待已久的机会。
要知道,顾祝同已经在中太平洋战区呆了好几个月,虽然期间打了一场海战,但是意义并不大。
一九四三年初,冯承乾还正式任命顾祝同为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显然,顾祝同希望获得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以此向冯承乾证明,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舰队司令官,也是一个出色的战区司令官,能够成为李向龙与鲁志刚那种独挡一面的战将。
第三百三十四章 进军东南
第三百三十四章进军东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