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东”号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内躺了足足八个月,并且在维修期间进行了第三次现代化改造。“北京”号的损伤情况看上去严重得多,但是没有伤筋动骨,维修工作只进行了两个月。
当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雾岛”号的处理方法。
虽然有人建议,把“雾岛”号修复之后编入中国海军的战斗序列,毕竟中国海军本来就没有几艘主力舰,此外在日清战争之后,日本海军也把多艘俘获的北洋舰队的战舰进行改造后加以利用。但是在权衡之后,冯承乾没有打算让“雾岛”号在中国海军中服役,甚至没有打算在战时修复这艘战舰。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修复“雾岛”号的工程量极大,几乎相当于重建一艘战列舰了。二是“雾岛”号由英国建造,并且在日本进行了两次改造,而中国造船厂根本不了解这艘战舰的结构,需要在维修前进行全舰测绘,不但要耗费大量人力,还需要足够多的时间。三是“雾岛”号的主要零部件都来自英国与日本,比如主炮采用的就是英制口径,而中国海军采用的是公制口径,不但无法生产十四英寸舰炮、连十四英寸炮弹都无法生产。
显然,把“雾岛”号修复后加以利用,基本上是得不偿失。
结果就是,在最初半年里,“雾岛”号一直停靠在那霸港,只进行了一些简单维修,比如堵上舰体上的漏洞等等。
直到日本战败后,冯承乾才采纳了国会议员的提议,由民间出资修复“雾岛”号,然后把这艘战舰改造成海军博物馆。只是在安置地点上出现了问题,最后因为浙江商会主动承担了全部修复与改造费用,“雾岛”号才被拖到宁波港,并且改造成了永久性海军博物馆,以此警示后人。
当然,“雾岛”号改造成海军博物馆是大战结束之后的事情。
大战期间,冯承乾也想过改造“雾岛”号。比如换上国产的动力系统与主炮,将其改造成以防空为主的快速战列舰。特别是在一九四二年,即中国海军打得最为艰难的时候,海军司令部甚至制订出了改造方案。只是,冯承乾最后还是放弃了改造的想法,主要还是工程量太大,改造还不如建造防空巡洋舰划算。
三月二十日,中国陆军歼灭了鹿儿岛的最后一股日军。
到此,九州岛会战的结局已经无法更改。虽然日军依然控制着包括长崎在内的九州岛北部地区,但是中国陆军已经在九州岛上站稳脚跟,而且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港口,占领整个九州岛只是时间上的事情。
第一百二十五章 参战前谈判
第一百二十五章
参战前谈判
“南本州岛海战”之后,日本战败已成定局。
三月二十一日,在鹿儿岛被中国军队攻占的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召开了包括国会主要议员参与的高层决策会议。罗斯福明确提到,如果美国依然置身战场之外,不但日本将不可避免的在一九四一年战败,红俄也会在下一个冬季到来之前丧失胜利的希望,甚至连英国都有可能迅速战败。
当时,美国当局已经获取情报,知道中国准备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重型轰炸机。
罗斯福的意思很明确:美国是西方自由世界的最后堡垒,也是西方自由与民主制度的最后捍卫者,如果美国不能立即参战,那么所有自由与民主国家都将在这场战争中沦陷,而美国也就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此外,罗斯福还提到了一点,即战争不会在日本与英国终结。
按照他的说法,中国在战胜了日本、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胜了英国之后,并且联手击败红俄之后,肯定会向美国开战,美国并不是世外桃源,而美国要想免于入侵,就得赶在日本与英国战败之前参战。
对此,参会的国会代表都持赞同态度。
问题是,美国民众并不这么想,至少绝大部分美国民众都相信,美国依然远离战火,依然十分安全。
罗斯福、以及那些主战派议员能做的,就是在国会获得支持。
这次会议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联邦国会在三月底,通过了由罗斯福提交的《战时租借法案》,即允许联邦政府把封存的过剩军事物资与武器装备,以租借的方式提供给交战中的某一方。
四月一日,英国就正式与美国签署了租借协议,租用了七十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驱逐舰。
两天后,日本也与美国签署了租借协议,租用了五十艘老式驱逐舰。
问题是,这有用吗?
日本不但缺乏用于反潜的驱逐舰,更加缺少用于夺取制海权的主力战舰。
显然,日本不可能从美国获得航母这样的主力战舰,因为“租借法”只涉及美军封存的武器装备,而不涉及美军现役的武器装备。即便没有做这个限制,考虑到美国迟早得加入这场战争,美军也不会把现役装备租借给其他国家
全
文
字TXT下
载
没有主力战舰、没有制海权,日本依然不可能反败为胜。
四月四日,中国总统刘伯恩正式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就美国向日本提供战舰表示强烈抗议,要求美国立即停止一切帮助日本增强军事力量的行动,并且立即废除与此有关的任何法案。
显然,美国大使不会给出任何有建设性的答复。
五日,刘伯恩签署了“战时第七号总统令”,命令海军加强对日战略封锁,禁止一切物资与装备流入日本。
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中国海军才有封锁日本的能力。
到三月底,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已经增加到二十二艘,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按照协议交付了第二批远洋潜艇。如果没有在战斗中损失八艘的话,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总量将突破三十艘。
更重要的是,硫黄岛军港已经开辟出了一条可供潜艇通行的航道。
也就是说,以硫黄岛为基地,中国海军那些航程不够远的中小型潜艇也能深入大洋,在美日航线上执行破交任务了。
这样一来,中国海军能够用于破交作战的潜艇多达一百二十六艘。
在一百零四艘中小型潜艇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在战前建造的,另外三分之二都是在大战爆发后建造的。
从一九四零年九月开始,中国的武汉造船厂、南京造船厂、连云港造船厂与威海造船厂就在全速建造排水量在一千二百吨左右的中型潜艇,到年底的时候,武汉造船厂与南京造船厂每月就能向海军交付三艘潜艇。到一九四一年三月底,中国海军每个月能够获得十四艘中型潜艇。如果一切顺利,这一建造能力还将在年底扩大一倍,并且在一九四二年七月份再增加一倍。此外,在获得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的大型远洋潜艇的设计图纸、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工之后,四家主要负责建造潜艇的造船厂还能从一九四一年底开始,以每月两艘的速度建造远洋潜艇。
事实上,封锁日本本土,一百多艘潜艇已经绰绰有余了。
即便只有三分之一的潜艇在执行破交任务,也足以切断从日本到美国的北太平洋航线。
至于从日本到澳大利亚的航线,因为硫黄岛已被中国军队占领,部署在岛上的巡逻机就能拦截附近的船只,所以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日本船只要想前往澳大利亚、或者是澳大利亚的船只要想前往日本,就得绕道夏威夷群岛,再进入北太平洋航线,即汇入日本到美国的航线。
这样一来,需要封锁的,就只有北太平洋航线了。
随着陆军在九州岛上站稳脚跟,以及联合舰队覆灭,中国海军的任务也不再是支援与掩护陆军作战,而是对日本进行战略封锁。
四月七日,西太平洋舰队开赴硫黄岛。
因为硫黄岛军港还没有完全修复,主要水道依然被沉船阻塞,大型战舰无法通行,所以舰队只能停泊在港外。
两天后,西太平洋舰队从硫黄岛北上。
如果说,潜艇能使航线上的船只减少九成,那么一支由三艘航母、两艘战列舰、两艘大型巡洋舰、六艘防空巡洋舰、十艘轻巡洋舰与近三十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就能彻底切断整条航线。
在舰队封锁下,护航舰队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
要知道,护航舰队里的反潜驱逐舰只能对付潜艇,根本不是主力舰队的对手。
封锁行动升级,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在中国舰队的封锁下,日本租借的那几十艘驱逐舰只能停在美国西海岸的港口里面,根本无法前往日本。
更要命的是,美国无法继续为日本提供战争物资。
在此之前,美国一直在以各种方式为日本提供军事物资,甚至为此在阿留申群岛南端的岛屿上开辟了几座大型机场,用运输机向日本空运一些重要物资。此外,美国还动用潜艇从日本运出了一些重要物资。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在战败之前,美国派往日本的潜艇,至少从日本运出了三百五十吨潜艇。在七艘运载黄金的美国潜艇中,有一艘没有回到美国,而这艘潜艇的沉没地点一直没有被找到。
随着中国舰队到达,美日联系全面中断。
在舰载航空兵的威胁下,美国的运输机根本到不了日本,而美国潜艇也不敢冒险穿越中国海军反潜战舰的封锁区域。
四月十日,美国国务卿召见了中国驻扎美大使,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对日战略封锁。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两天后,美国国务卿再次召见中国驻美大使。这次,美国的立场有所减弱,只提出中国海军没有理由拦截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即中国的封锁行动只能针对交战国,不能针对保持中立的第三方。
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谈判中,中国大使明确提到,美国向日本租借军事物资,特别是封存的战舰,已经违背了中立原则,因此美国并非保持中立的第三方,而是日本的准盟国,因此中国有理由拦截美国船只,并且阻止美国向日本运送军事物资。
当然,谈判还得继续。
在中国大使表明立场后,美国国务卿再次降低了要求,即中国的封锁应该有针对性,而不是全面的。比如,考虑到八千万日本民众并非战争主体,而且也不是策划与鼓动战争的主要负责人,因此中国应该适当的放松对粮食、药品、织物等民用物资的封锁级别,准许中立国向日本运送这些物资。
问题是,这些物资是“无害”的吗?
早在一九四零年,中国宣布对日战略封锁之后,就与美国在封锁范围上进行了谈判,并且对粮食、药品等物资的性质做了判断。当时,中国就坚持认为,粮食、药品等物资既是民用物资,也是军事物资,而且在日本的体制下,即在军国主义当权的情况下,这些物资将首先用于军队,而不是平民。
显然,这种非正式谈判已经不能解决中美间的分歧了。
四月十五日,罗斯福在国联发出呼吁,提出与中国进行正式的外长级谈判,共同确定日本的未来。
刘伯恩没有拒绝罗斯福的提议。
四月十六日,中国外长周仁康就启程前往日内瓦,美国国务卿也在次日启程。
按照约定,双方将在日内瓦进行正式谈判,而主要问题就是中国的对日战略封锁是否应该持续下去,以及如何界定封锁范围。
谈判能解决问题吗?
如果谈判能够解决问题,那么这场大战就不会爆发了。
要知道,就在一年多前,法国拒绝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出的谈判邀请,并且由此直接导致德法关系恶化,从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重要的是,日本肯定不会在谈判桌上放下武器。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夹击
谈判在进行,战争也在进行。
四月的最后一天,中国陆军攻入长崎,而北上的部队也在这一天到达了北九州南郊,完成了对九州岛上残余日军的分割行动,向东挺进的部队在两天之后包围了大分,控制了九州岛上的最后一座大城市。
从五月四日开始,中国陆军已经能够炮击本州岛西南地区的城市了。
面对中国陆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日本陆军除了严防死守之外,基本上没有别的办法。
打到这个时候,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已经消耗一空,在战争爆发后组建的部队不但缺乏斗志,连基本武器装备都没有。当时,在一些日军步兵联队里,每三名步兵才能分到一把步枪。至于重型装备,日本陆军几乎没有。别的不说,到五月初,日本陆军还能投入使用的重炮只剩下了不到一千门,而且炮弹奇缺。相反,登上日的中国军队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来自后方的物资,而且在进入正规地面战之后,中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发挥出了极为强大的战斗力。从四月份开始,中国陆军陆续接收“黑豹”式坦克。虽然这种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技术援助制造的,连名字都没有改变的中型坦克要到六月份才能到达日本战场,但是在对付几乎没有坦克的日军时,中国陆军原有的四号中型坦克就足够了,甚至连三号轻型坦克都能担当主力。
对中国军队来说,踏上本州岛,也只有一步之遥。
事实上,这个时候,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日本战场而是欧洲战场,以及与之相关的远东地区。
五月十四日,德军提前发动了一九四一年的夏季攻势。
不是德军在抢时间,而是一九四一年的夏季来得稍微早了一些。
前面已经提到,一九四零年的冬季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到来德军不得不在没有达成战役目的的情况下,停止了围攻乌克兰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并且把攻占基辅的时间推迟到了一九四一年。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一些气象专家就预测,一九四一年的夏季会提前到来。
事实上,在五月中旬,天气还没有完全转暖。
重要的是春季的雨水已经过去,而且冰冻的乌克兰平原在四月初就全部解冻了等了一个多月之后,道路已经干燥。
这些因素,让德草总参谋部决定提前发动夏季攻势。
德军的首要目标依然是乌克兰方面军。
只是,在大目标上,德军做了调整,即不再以进攻莫斯科为主,而是把重点放到高加索地区。
按照德军的作战计划在攻占基辅之后,将在南方军团投入一半的兵力,争取在秋季到来之前占领高加索地区。在中央军团只有六十四个师,其主要任务是牵制住莫斯科方向上的俄军。北方军团的兵力最少,只有四十八个师。所幸的是,该方向上的俄军也最少,而且天气还没有转暖。
德军以攻打高加索地区为主有两个原因。一是前面提到的,只有在德军占领了高加索地区之后,中国生产的重型轰炸机才能经该地区的机场飞往德意志第二帝国,参加轰炸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二是德军急需夺取一处产油区获得足够的石油供应,不然德军库存的燃油将在一九四一年底耗光。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只有一座产油区,即罗马尼亚的黑海油田。
虽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样,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了战略储备机制,并且在此次大战爆发前扩大了储存量,但是战争消耗空前巨大,原本认为能够坚持到一九四二年底的石油库存肯定会在一九四一年底耗光。
德军要想打下去,就得夺取C座大型油田。
在德军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就只有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油田了。
当时,巴库油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油田之一,年产原油近四千万吨,而且储存量可供开采一百年以上!
此外,巴库地区还有成套的石油精炼与石油化工工厂。
只要占领了巴库,德军就不需要为石油发愁了。
对红俄来说,高加索地区同样重要。
虽然在政治上,莫斯科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莫斯科不但是红俄的首都,还是红俄欧洲地区的第一大交通枢纽中心,特别是铁路枢纽中心。当时,所有连接红俄欧亚地区的铁路都要在莫斯科汇集。但是除了政治意义与交通上的便利之外,莫斯科没有太大的军事价值,附近也没有重要的战略资源,甚至算不上是工业中心。相对而言,高加索地区的军事价值就高得多了除了巴库油田以及周边的石油化工工厂,高加索地区还拖守着红俄欧亚两地,即从高加索地区沿着里海北上就能进入红俄的亚洲地区,如果向西北方向推进就是莫斯科,向东北方向则是红俄的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
从军事上讲,德军攻占高加索地区,等于从南面迂回包抄了莫斯科。
正是如此,德军才在南方军团投入了差不多一百四十个师的兵力,而且其中有三十个装甲师与坦克师。
事实上,德军的进攻行动完全在预料之中,只是时间稍微提前了一点。
在众多人预料之外的,还是中国军队在中俄边境线上开始大规模集结,摆出了攻打红俄的样子。
在很多人眼里,特别是在西方军丰家的眼里,中国陆军算不上强大。
在国内战争时期,中国陆军仍然是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而且火炮、机枪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比例并不高。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一个步兵营配属的机枪只相当于欧洲军队的一半左右,而每万人拥有的火炮数量仅相当于欧洲军队的三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