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王巨没有记得太多,未来阻卜可是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差一点提前几十年就将辽国拖下海了。

    不过也不能怪斥候不力,毕竟中间隔了一个西夏,如果能拿下西夏,也许斥候还能打听到这个人物,或者这个人物主动与宋朝联系,但隔着西夏,就象隔着一道大海一般。

    “至于云州那个耶律那也斥候也打听到一些消息,听说此人季父耶律赵三以前在平灭乌古敌烈叛乱时曾立下战功,被辽国拜为北院大王。此人文武双全,武功不大好说,不过理民之能不可小视,因为其为官清廉,仁爱百姓,断案公正,故所至以惠政著称,在云州颇得百姓爱戴。不过有意思的是此人父亲耶律斡随辽兴宗出征西夏时,被西夏人击杀。”

    虽然有意思,但在国家面前,不可能为了家仇,坐视宋朝将西夏歼灭的。

    辽国立国许久,加上宋朝以前软弱的表现,对境外的汉人失去了凝聚力,所以幽云百姓很难侧反了,反过来王巨也没有想过现在就收复山后云朔数州,因此耶律那也爱民的情报作用也不大。

    就是辽国出兵支持西夏,也要等宋朝正式发兵后才会出兵,不可能在这个冰天雪地里将兵力调到云朔来,况且还有女真人拖着呢。

    至于其他有作的消息,斥候也没有打听到。

    但不是章楶无能,宋朝情报最厉害的时候乃是在赵匡胤之时,辽国还没有发兵河北呢,宋朝就听到了消息,辽军未到边境,田钦祚已带领着数千骑兵来到了前线,因此在宋太祖之时,宋朝多次击败了辽军。

    到了赵匡义之时,对武将限制越来越严格,不仅权利限制,连钱帛也进行着限制,好了,情报系统迅速败坏了。

    虽然到了王巨时,重新重视情报,但主要针对的对象还是西夏,章楶调到河东,同样重视情报,但因为时间短,很难打听到真正有用的消息。

    王巨想了想说:“继续监注,如果辽国出兵,就与他们做过一场。”

    怕这个怕那个能成吗?越怕越软!

    …………

    “蔡公,你可听闻京城有人散发谣传,说什么一土盖天,司马无日?”下朝后,侍御史蹇序辰拦在蔡确前面问。

    范纯仁蹙了蹙眉头,王巨让赵顼不要追究,也让蔡确不要追究,其他人则没有说了,现在范纯仁心中正没底,省怕闹事闹大着呢。

    而且这个蹇序辰是王安石的学生,不仅是学生,而且与王安石的另外几个学生,如王雱、吕惠卿、蔡卞、常秩、陆佃、蹇序辰、邓洵武、王令、龚原、许允成等,是新学推广的几个得力干将。

    不但他自己,包括他的父亲蹇周辅都是最激进的新党。

    现在蹇序辰又成了言臣,确实这个一土盖天又是一个天大的把柄,范纯仁头痛了。

    他担心地看着蔡确,蔡确神情却很平静,反问道:“听说又如何,不听说又如何?”

    “朝廷为何召吕晦叔与吕微仲进京?”

    这也是蔡确的提议,因为宰府人事略有变动,于是他上书赵顼,建议迁吕公著为门下侍郎,吕大防为吏部尚书。

    赵顼都不解了,吕大防还好说一点,虽是旧党,但因为张载,与王巨关系不恶,然而吕公著呢,于是将蔡确召到宫中询问。

    蔡确就说了他的理由。

    如今宋朝朝野内外大臣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看到辽国不断地派使来压,而宋朝现在又得到了西北许多疆域,完全可以用癿六岭、黄河、屈吴山、天都山、横山与银州外古长城为界,西夏不足以害,故朝廷可以罢兵了。而且现在罢兵,国家没有什么经济负担,百姓也没有因之劳苦,同时也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

    在这四类人中,持这种观点大臣所占的比例最少,不过依然还有不少人的,因此它也是一种主流观点。

    至于那些为了打压政敌,连国家的利益也要出卖的大臣有,但极少极少,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种观点,则是模棱两可,他们确实也无法判断是继续歼灭西夏,还是就此作罢。

    第三种观点,宋朝现在是最强盛之时,而西夏却是最虚弱的时候,如果这样仍放过了西夏,以后罕有这样良机,并且也严重削弱了三军将士的积极性。宋太宗也说过,江山在德不在险,当年李继迁仅能在沙漠里流窜,谁能想到以后党项人成了宋朝大敌。况且现在西夏还拥有甘凉、灵夏平原与南北河套,一旦有一雄主掌政,西北必然再度糜烂。

    持这种观点的大臣比例是最多的。

    但还有一种观点,那就是辽国未必有那么强大,最简单的例子,便是辽兴宗伐夏,河曲惨败。而我朝正是最强盛之时,兵强马壮,如果没有大的灾害与大的战事,国家收入每年都可以盈余数千万贯。因此收复西夏之后,应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幽云十六州,那时宋朝才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外患,国家也才能真正称为正朔。

    现在持最后这种观点的人不是太多,不过一旦收复西夏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必然会增加。

    不说别人,就是赵顼自己儿,如果收复西夏,并且将西夏境内安定,他又健在的话,那时也会对幽云产生野望了。

    然而这才是最担心的。

    因为真实情况宋朝军队并没有那么强,如果仅是防御,将战场放在宋朝境内,宋朝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北方边境不会有危险。然而主动深入敌境,进攻辽国,到时候河北河东必成为主战场。但这两处,特别是河北承平太久了,军民皆不习战事。所以仁宗之时,王伦一行仅有数十逆寇,从京东路纵横到淮南路,所过千里之地,如入无人之所。王则谋反,据守贝州,宋朝出动了那么多军民,进入了数月之久,才勉强将贝州拿下。

    那么明智的做法则是收复西夏后,宋朝须停下脚步,待到西北安定,将大批经过西北战场考验的将士调往河北,那时国家财政压力也减少了,可以抽拨出一些款项,于河北河东训练更多更强的边军,到时候宋朝进可攻,退可守,至少不需要每年向辽国交纳五十万屈辱的岁纳。

    蔡确话外之音是是有了这些保守的重臣在朝堂上,包括范纯仁李清臣他们,未来激进派大臣就不能完全控制朝堂,而将宋朝带到不可测的方向。

    这似乎是一个解释。

    然后蔡确又说道:“王子安临行时,刻意到老臣家中,坐谈了数个时辰,也说了这件事。”

    这是公事,按理两个人在蔡府上议论,有违朝制,不过现在不正是放大假的时候吗,王巨又急匆匆地去河东视察,时间紧急,前线想要大捷,必须后方大力支持,王巨过问一下,虽违制也可以理解的。

    但真相可不是这样。

    首先说这个激进,如果赵顼平安无事地活上十年,甚至阻卜那个“人杰”继续,都不用十年,王巨就可以带领着三军将士,替宋朝将幽云十六州全部收回来。当然,收复西夏后,必须要停上两年时间,不然财政跟不上来,强行用兵,只会伤民,胜率也会削弱。

    不过这句话是不能说的,你们两个大臣,竟敢诅咒朕活不长啊!

    因此,就必须要为后赵顼时代,或者高滔滔时代做准备了。

    高滔滔上来,不提党争,就是从一朝君主一朝臣角度,也要换掉大批重臣。

    旧派早先的大佬,韩琦、文彦博、富弼、司马光、范镇等人,韩富司马等人都死了,范镇未死,不过久病在床,奄奄一息,不用考虑。

    老文身体还行,但八十多岁了,想要掌权,必须批阅政务,必须任免官员,安插亲信,这无疑对现在的文彦博来说,有些力不从心,未来老文存在的不是权利,只是巨大的威望。

    因此未来掌控重权的可能就是后来的旧派大佬,如吕公著、冯京、范纯仁、李清臣、孙固、吕大防、小苏、刘挚、王岩叟、孙觉、安焘、梁焘、苏颂、韩忠彦、范百禄等等。

    孙固与安焘等人,休想与王巨交好了,十之**也会仇视王巨所颁发的法令与政策,当然,他们对蔡确也会打击报复。

    但是范纯仁与李清臣等人,虽与王巨观点不大相符,却没有太多的矛盾,最少平时相处得还算不错。

    于是王巨提议让蔡确再提拨二吕,第一是这两人虽是旧派,但不算是太激励,多少有着底线的旧派大佬,其次这两人与王蔡矛盾冲突不大。

    因为王巨与蔡确提议,不提两人以后感恩吧,最少不会对王蔡穷追猛打。那么就算以后孙固安焘等人上位,也不能顺利破坏王巨的法令,同样也保障了蔡确以后部分的安全。

    还有一个问题,朝廷开拓了大理与交趾,也扩大了夔峡路南部地区的治理,以后这民族群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吕大防在南方做得还不错,有他在朝堂上,南方甚至西北族群政策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但后来王巨又改变了这个做法,不是延续,而是加快对这些法令的破坏。然而这一步也不算是无用之功,至少因为有了这个安排,后来没有人想到那些人疯狂的背后有着王巨推动之功。

    赵顼肯定不会想到俺死后怎么的,想了想说:“准。”

    因此不久朝廷下达了两道任命诏令,但这两道诏令引发了更多的大臣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难道正是因为这个谣谶,让皇上产生怀疑,所以才将吕公著与吕大防召回京城,进入宰府?

    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不仅收复西夏大好时机会错过了,而且宋朝内部说不定会产生更严重的动荡。

    蔡确也无奈,他是知道所有真相的,可这些真相不能说出口,他拧了拧眉毛,只好说道:“授之,子安如今在何处?”

    “西北。”

    “朝廷可有意或者有人提议,将子安调离西北?”(未完待续。)

第846章 上海务(上)() 
“元长,你以为我朝未来有那几大危机?”

    “幽云之门户,人烟稠密,兼并,政见之争。”蔡京答道。

    蔡确额首,特别是蔡京将幽云门户放在了第一位,关于这一点王巨在离开京城前,也刻意提到过。暂时不能打幽云十六州的主意,但不代表着不要了,除非将京城迁于洛阳,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北方大门不在自己手中掌控着,而将京城置于无险可守的开封,还不如明朝将京城置于北京来得安全呢。

    但蔡确补充了一句:“还有一个危机,族群之危机。”

    原先历朝历代的民族政策多是诸葛亮的政策,顶多置一些戍边的军队,然后扶持一个代理人,由他来治理各个少数民族的边区。

    它在诸葛亮手中确实成功了,不过蜀国立国才多少辰光。

    反而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政策的错误,最好的例子便是唐朝在南诏扶持了蒙舍氏,然后吞的那个果子才叫苦哪。

    宋朝要好一点,但不是宋朝以前做得好,看看以前宋朝有多少羁縻地区,就是这样,还有侬智高叛乱,各个蛮区不停地入侵抄掠,当然,如果说汉人是低贱人种,当做别人的奴隶,任人宰割,任人抄掠,也可以说这些蛮区是不停地起义。

    这种种活生生的事例,已经证明了原先政策的不妥。

    现在多数大臣也认可了王巨的改土归流政策,但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完美的政策。

    看上去南方眼下还不错,交趾成了一个重要的储备粮仓,大理源源不断地向广南、荆南与巴蜀提供这些地区紧缺的大牲畜,以及战马,乌蒙有铜矿,后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矿坑,包括宋朝同样紧缺的金银矿,现在又有了通往天竺的陆地商道。

    然而总的来说,因为这些地区比较贫困,加上交通不便,朝廷虽获利,但获利不多。可是以前为了平定安定这些地区,朝廷花了多少钱,彼岸支援了多少钱?

    若平安无事还好,但若是民族处理不当,来场大规模的叛乱,什么利也没有了。

    还不止南方呢,眼下是南方,未来还有西北的党项人,蕃人,回鹘人,以及南北河套那些莫明其妙的种族。

    如果宋朝有能力收回燕云,其境内必然有一部分鞑靼人、奚人与契丹人。

    因此,这个民族问题也越来越重要了。

    但是蔡京眼中狐疑,俺主管的是司农寺啊,你与我讲什么族群?

    要的就是他这个司农寺!

    王巨提议将吕大防调回来,蔡确便思考顶替的人选。收复的南方三路,交趾路还好一点,原有的百姓几乎都让王巨弄掉了,或者撵走了,余下的百姓多是原先站在宋朝这一边的,要么还有一些人逃避过去,或者重新返回,但人数少,翻不出风浪。

    大理两路却不同,不但现在,就是在未来十几年内,都不能出问题,否则轻者就象原先巴蜀一样,来一个大暴乱,重者则会成为第二个南诏。

    因此两路首长人选无疑慎之又慎。

    两人便想这个人选,想来想去,王巨忽然就想到了蔡京。

    王巨不得不承认此人确实有些能力,不知道怎么混的,混成了司农寺首官,司农寺从变法后是何等的重要!

    于是王巨提议蔡京,不然未来新老交替之时,蔡京弄不好又要倒向旧党,这样还不如将他弄到南方去呢,让他满脑子的心思用在一些桀骜不驯的蛮酋身上。

    至于未来蔡京会变成什么德性,那要等很久以后了,王巨也管不着了。

    蔡确继续说道:“故朝廷将吕大防调回京城,老夫欲以君替之……”

    蔡京脸色有些不自然,云南两路长官皆同时兼有安抚经略使之职,其实权远胜于他州知州或知府,不过蔡京如今判司寺,也只等于平级调动。但一个在京里做官,一个在遥远的西南做官,蔡京心中不大乐意了。

    蔡确也看到他脸上的变化,淡淡道:“这也是太保向老夫推荐的,他对你十分看重。”

    “哦……”蔡京讶然,不要说王巨以后去彼岸,其实这是一步妙棋,如果大功告捷后继续留在宋朝,因为忌惮,朝廷多半对王巨鸟尽弓藏,但去了彼岸,反而退一步海阔天空,对宋朝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除非两边不再通航来往,不过蔡京想到了一些事,便问:“蔡公,下官听闻……”

    “元长,勿用多想,不久后,你便能看到真相。”

    都是聪明人,就不用多说了,蔡京告退。

    于是朝廷下诏,让蔡京去了大理,以王存判司农寺,严格说王存也是旧党,但性格温和。

    其实后面蔡确做了许多人事安排,包括升迁了许多旧党中有影响力的人物,可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性格温和,没有多少戾气。

    这个梗……

    …………

    看着两面黑压压欢呼的人群,种师道心中也艳羡啊,做官的,那个不想自己在百姓心中有这样的影响力。

    当然,论在百姓心中的影响力,即便在王巨的整个仕途中,也达到了极致。

    王巨骑在马背上,不停地向百姓拱手,然后与种师道一道来到州衙。尽管宋朝将前线推到了银州与萧关,但因为运输成本的拘束,庆州仍然再次成为伐夏的主力。

    “还是原来的样子。”王巨来到州衙前翻身下马说道,不过也正常,在古代修官衙仍是官员最忌讳的事,除非真到了破烂不堪的时候,一般不会修衙门的。

    一行人走进州衙。

    “太保,这是蔡公给你的密函。”

    王巨拆开信函,上面只写了一件事,那就是宋朝已经半卖半送地将大批器甲送往高丽。

    其实就是将高丽所有军队换上宋朝新式铠甲,也不可能打败辽国。但胜负因素是一点一滴来增加的,不过这是一步飞子,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王巨也不敢说了。

    他放下信函,种师道又说道:“太保,兰州也送来一封急报,让下官转交给你。”

    王巨拆开,讶声道:“黑汗出兵?”

    “黑汗?”种师道也有些惊讶,他不由向牒报上扫了一眼,是王文郁送来的,上面写了一条消息,黑汗突然出兵沙州。具体的情况王文郁也不清楚,毕竟离得太远,恐怕就是这条消息,还是西夏人泄露出来,让宋朝斥候打听到的。

    “太保,黑汗有没有派使者联系我朝?”

    黑汗出兵西夏,有几种原因,这是最好的一种原因。

    以前黑汗多次派使向宋朝朝贡,这个朝贡不能当真,实际黑汗真正奉为上国的不是宋朝,而是辽国。但因为两者没有冲突,黑汗与宋朝关系不恶。

    也许看到宋朝这一回真的有灭夏的把握,于是黑汗出兵协助。

    若是这种情况,他们则会派使者前往湟州,向种谊通报。

    然而不是,王巨摇了摇头。

    “难道黑汗与西夏发生了巨大冲突?”

    “也不会,前线未听到什么消息,并且这时候,西夏也不会与黑汗发生冲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