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衷谑头帕四敲炊啵悄承娜砹恕H欢忝侨考锹荚诓摺H羰窍禄卦俜肝页湓谀呈种校扯ń心忝巧蝗缢溃
先讲道理,后恫吓。
因为王巨预感到,他未来还会与西夏作战,可能那一战规模远胜于这一战……
他所说的话,会迅速在西夏被这几万张嘴巴传扬开来,那时就会起到无法想像的作用。
王巨说完。徐徐释放战俘。
庆州之战,从现在起,才真正收尾。
不过有一些争议声从朝堂上发出来。
古代人骂人没有后世那么丰富多彩,田舍翁、竖子的什么就算是很厉害的了。王巨在奏折上直接骂了竖子,这肯定使许多人不乐意。
这是弹劾王巨罪过之一。
但总的来说,王巨做得比较聪明,看似大大小小的错误犯个不停,实际一直未给人留下真正的把柄。即便这个竖子也是,说开了,这一战胜得如此光彩。然而因为朝堂的妥协,继续释放战俘,继续给其岁赐。甚至连使都赴夏仍在宥州,王巨能不气愤吗,气愤之下,不过说了一句重话。
罪状之二,便是有许多战俘又卖掉了。朝廷下了诏书的,然而王巨依然在卖战俘,这是违反诏令。这一条有点麻烦,然而总的来说,多数战俘释放回去。而且随着火药的推广。一些坑矿越来越深,也就意味着危险事故也越来越多。用战俘总比用百姓强吧。
其实西夏看到王巨释放出这么多战俘,也心满意足了。
不过可能以后会用此给王巨堵塞。
然而王巨也不惧。因为不久新的战争即将来到,那就是熙河……
西夏能不出兵吗?一出兵,这个和议就等于撕毁了。
罪状之三,那便是花费。但这一条不算是罪状,而是一些大臣反对战争的借口。
这一战花费了三千六百多万(贯匹石)。
实际这样计算是不对的,因为这一战消耗最多的便是粮草,粮是石,草是束,但等价比却是很低。实际这一战花销不足两千五百万贯。
王安石敛财敛疯掉了,连后续的物资也要扣克,以便发放青苗贷。
正好前线撤军时间推迟,获得的青盐数量比王巨想像的好,因此几十个堡砦修建,多数支出皆是从这个盐利里取出来的,又从这个盐利里拿出一部分钱帛,购买了一些粮食。
这笔钱帛数额不小,足足近两百万贯,几乎相当于现在青苗贷之利的一半多。
说句不客气的,仅是提前数年裁减禁兵,查出大量吃空饷的名额,以及坊场河渡制,火药本身的盈利,以及坑矿的增产,木棉司,以及蔗糖作坊的分红,这些直接间接的一年盈利,几乎就可以保障了这次战争开支。
章惇为了替王巨辨解,还刻意算了一下账,然后上书。
不过谁将他当作一回事,大家根本就当作未看到了,然后用这个花销上书,陛下,看,这一战虽打胜了,但花了这么多钱帛,如果没有这一战,几乎可以将全国一年的两税都省下来,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进谏书上个不停,最后赵顼忍无可忍说道:“庆历战争以后,国家罕有用兵,所以辽国国君说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不识兵戈矣。但国家财政如何,百姓如何?”
窟窿还未填上呢!
赵顼又十分不满地问:“三十万夏寇入侵,难道此战也有错?建国以来,罕见大捷,难道也有错?”
然而这在宋朝成了常态。
不要说王巨,就是王韶拓土千里,依然有许多士大夫找王韶的麻烦。
且看王韶未来第一次是怎么离开熙河的?
而且这种古怪的病似乎传染到辽国,辽国属国准布与一部分回鹘人反叛,耶律巢率兵前去镇压,然后辽国那个好玩的耶律洪基因耶律巢杀人太多,饭僧于南京(幽州)与中京。
所以王巨说辽国不会出兵,因为辽国也渐渐与宋朝一样,文恬武嬉。
王巨继续监视着夏人,毕竟一下子释放了这么多战俘,只要向他们发放武器,又是几万大军出现了。
然而梁乙埋却没有这个胆量,带着战俘徐徐离开。
王巨这才回到庆州。
这个知州当的,几乎半年时光,然而在庆州的时间还不足一个月。
回到庆州,还有许多事务要忙碌的,运盐过后,官兵手中还有大量的牲畜车辆,有的当成奖励品发放给其家属了,有的还要便宜便卖出去。
这些账目很混乱的,幸好朱李这十家商户提前抽出来九十多名经济人与管事,才没有出现严重的混乱。当然,这次这么大的交易,同样是对这些经济人与管事的锤炼。
未来,他们还有更大的用场。
到了结束之时,王巨亲自一一表示感谢,让他们回去。
余下的奖励分配,则交给了庆州的各个胥吏去处理。
王巨这才过问那个庆州发展基金。
章楶说道:“还好,只是百姓多储蓄一年,因此只能发放一年。”
没有储的,也不敢贷出去,毕竟它也是新物事,大家不熟悉,怕出意外。
就是这一年储蓄,王巨的信誉要占据一半的功劳。大多数百姓认为王巨不会贪墨他们的财富,否则也不会储存。
以后王巨调走了,天知道官府以后认不认账,若是遇到了贾蕃那样的主,尔等刁民,官员不贪污,何以养家糊口,那怎么办?
“还真有这个可能,”章楶说道。
不要说贾蕃,若是换以前的那个孙沔来,说不定也会发生。
王巨走了几步,想了想说道:“也好,真是这样,将这个制度再改一改,只接受百姓一年存蓄,超过一年的,让他们改回期限。”
“你说一年……?”
“这次我得罪了文公,恐怕只能在庆州呆一年时光了。”
“唉。”
“质夫兄,为何叹气?眼下不值,将来却是很值得……”
“将来值得?”(未完待续)
第587章 燕归来()
“介甫公变法,虽在变法,却在敛财,所以未来反对声音越来越大。”王巨说道。
“是啊,还好,免役法暂时还没有推行到庆州。”
“马上就来了,”王巨笑道,不过还能有两三个月时间准备,毕竟东明县事件多少会有点影响。
其实免役法,王巨真的不反对,一旦推行以后,再配合他这个发展基金,庆州工商业就会飞跃增涨。
然而庆州终非是经济大州,又靠近边境,因此差役数量多,这意味着承担的免役钱必须增加,若是再来一个宽剩钱,王巨就头痛了。
王巨又说道:“物极必反,因此某一天必会对介甫公的变法进行矫正,若是由文公一派主持,后果不堪设想。”
章楶终于会意。
无论是王巨还是他,立下这么大的战功,难道不想上位吗?
但上位后怎么去做,王巨这么闹了几回,至少揭穿了文彦博的一些真面目。现在王巨即将会遇到刁难,但对以后却有很大帮助的。至少民间舆论,不会站在文彦博一方。
事实在某些人推动下,这次有许多百姓痛骂文彦博软弱,是一个懦夫,不当担任主管军事的西府首相。
若是推动得当,这个懦夫一词将会永远戴在文彦博的头顶上。
不过章楶也没有问,若是以后王巨不会上位呢?
如果真的不会上位,王巨做法十分简单,家人往南方迁移,东南。为何东南,将来不变的话,北方是非常非常的悲催。户数锐减了十分之**,还有摔头胎。江淮同样很惨,整打成了闲田地带。重新恢复到刀耕火种落后的年代。至于巴蜀,那就不要提了。反复地屠杀,人命连刍狗也不如……只能说东南好一点,无论元蒙或者是满清,他们也需要东南的财富。
王巨这么做,还有两个用意,一是防范王安石仿佼,在官员没有执行能力,又没有聪明的经济人。充足的货币,还是在火速敛财的前提下,那危害性可能比市易法更严重。
并且王巨对赵顼略有些不满。
文彦博这么做,赵顼为了他那个所谓的平衡,继续让他呆在西府相位上,那么以后自己进入中书,会不会有三四个张彦博李彦博,对自己“平衡”。
这样捆着胳膊去做事,能做好吗?
实际王巨同样也做错了,他为了避免麻烦。在京城时,罕发表意见,更没有支持变法。或者指出变法的缺陷,那么赵顼只好依靠王安石了。因此是等于王巨主动将赵顼往原来历史轨道上推……
其实赵顼对王巨还是不错的。
如果不是赵顼庇护,现在王巨可能就从庆州调走了。
就在这时,一个人从南方回到京城。
赵顼听闻后立即离宫,来到赵念奴府上。
“姑姑,南方可好?”
“陛下,南方风景秀丽,倒也宜人。”
“也是,不然你也不会呆那么长时间。那个蔗糖作坊如何?”
赵念奴摇摇头说:“我在杭州。蔗糖作坊在四明,太远。未去,我也不大清楚。不过似乎运了不少去倭奴国高丽那边。说不定还有部分转卖到契丹。陛下,你难道不清楚吗?”
“听说了一点,就不知道能不能于巴蜀增设?”
赵念奴又摇头:“这个我不管的。”
虽然里面也有她的股份,但她这个股份实际细分成若干小股,周济了宗室子弟。
赵顼忽然盯着边上问:“那来的婴儿?”
“我刚回来不久,有人将此婴放于我府门前,早上姘儿打开门,准备报官,我看到此婴长得十分可爱,没有让她报,便抱回来打算收养。”
毕竟到了这个年龄,有许多宦官还收养义子呢,赵顼能理解,然后盯着看了一会,道:“与姑姑你长得有些象呢。”
“所以他与我有缘分。”赵念奴慈怜地看着婴儿说道。
赵顼解下玉佩,戴在婴儿身上,又问:“姑姑,你去了东南,新法如何?”
新法如何?赵念奴想回答,忽然想到临行前王巨所说的话,于是改口道:“有好有坏,主要还是执行的官员胥吏能力。实际与新法无关,即便旧法,还不是争纷不断。”
赵顼为什么问出这个问题,因为一个猛人也上位了,那就是刘挚。
这个人确实有些本事,中进士后初任冀州知县,便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称为河朔三令。
但后面两个人没有他运气好,不久他调到江陵府担任观察推官,所以王安石执政后,先是将刘挚提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又提为监察御史。
实际王安石也无奈,有人说他没有对旧党打击,他想打击啊,才对赵顼说了那番话,你不用政刑打击卖弄是非的反对派,小人何忌惮,所以事儿才多,早晚连同变法都会败坏了。
但赵顼不听,继续搞平衡,所以往后去,王安石同样在对势力庞大的旧党做着不停地退让,然而不管用,包括刘挚在内。
刘挚做御史后立即上书,程昉开漳河,调发猝迫,人不堪命。赵子几擅升畿县等使纳役钱,县民日数千人遮诉宰相,京师喧然,何以示四方!张靓、王廷老擅增两浙役钱,督赋严急,人情怨嗟。此皆欲以羡馀希赏,愿行显责,明朝廷本无聚敛之意。
张靓与王廷老擅增两浙役钱,这也是赵顼的想法。
天下之事,莫过两浙。
想要免役法推广于全国,那么也要根据到各州县的情况,富的州府多摊派一点,穷的州府少摊派一点。
赵子几乃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助手。
至于程昉更不用说了,不仅前面做为王巨助手主持了郑白渠,现在又在主持河北水利与淤田事宜。要功劳有功劳,要苦劳有苦劳。
但现在问题是谁做御史,谁就会反对变法。
因此赵顼想主动说服刘挚。问:“卿从学王安石邪?王安石极称卿器识。”
你是不是王安石学生哪?不然王安石为什么替你说好话?
意思就是没有王安石,你什么也不是。
刘挚答道:“臣东北人,少孤独学。不识王安石。”
俺自学成才的,与那一个人都没有关系。
赵顼只好让他退下。说了一句:“此人缺少温润之气。”
为何?这是在中国,并且在中国的古代,人情大于律法,虽然公私不能并论,总要讲究一个感恩之心。
然而刘挚没有。
再说刘挚中进士前,难道没有一个教他学问的老师?
东明县事件传开,杨绘说:提刑赵子几,怒知东明县贾蕃不禁遏县民使讼助役事。摭以它故,下蕃于狱而自鞫之,是希王安石意旨而陷无辜于法也。
文彦博都将贾蕃当成弃子了,杨绘却在努力营救。
这厮公开吼出官员不贪污,如何能养家糊口,居然还是无辜的!
赵顼看后,将奏折直接扔拉圾篓子里了。这简直在颠倒黑白,胡说八道嘛。
而且东明县事件后,是派了赵子几下去查这个贾蕃,他不仅涉及到阴谋当中。公开吼出当官就要贪污的雷语,还有其他的罪状,比如挪用官钱放高利贷。沽买村酒,严刑打死了一个贫民。
无论那一条罪状,都能将贾蕃的官职一扒到底了。
实际想一想范仲淹家的家风,他选了这个女婿也算是倒了八辈子霉。
其实这件事,现在已摆明了,枢密院——御史台——东明县贾蕃,这是联起手,准备搞掉免役法的,只是这个贾蕃能力有限。没有做好,才成了一场笑话。
但没有完。刘挚也来了,上书言助役有十害。又说:子几捃摭贾蕃,欲箝天下之口,乞案其罪。
赵子几搜集材料打压贾蕃,用此想让天下人闭上嘴巴,请案赵子几之罪。
事实摆在哪里,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
俺嘴上说的才是真相。
所以王巨一再讥诮君子,为了一个草顾人命的贪官,居然如此拼命的辨护,这也能算是君子?就不要说王安石对刘挚的提携之情了。
王安石没办法,只好让知谏院张璪根据杨绘刘挚所写的,作十难诘之,张璪不敢得罪旧党,没写,于是让司农寺的曾布执笔。
刘挚却变本加利,上书说,自青苗之议起,而天下始有聚敛之疑。青苗之议未已,而均输之法行;均输之法方扰,而边鄙之谋动;边鄙之祸未艾,而漳河之役作;漳河之害未平,而助役之事兴。其议财,则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至政事堂;其征利,则下至于历日而官自鬻之……圣上忧勤念治之时,而政事如此,皆大臣误陛下,而大臣所用者误大臣也。
青苗法均输法对错不谈了,边鄙之祸与王安石有何关系?漳河之患,使两岸百姓苦之以久,治理漳河错了吗?
这简直是超级颠倒黑白。
王安石便请赵顼将刘挚贬于岭南,赵顼不许,只谪监仓,杨绘出知郑州。
因为杨绘与刘挚反复提到了两浙的役钱,所以赵顼才问了一问。
实际免役法对于商业繁荣的两浙路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然而王安石画蛇添足,又来了一个市易法……
既然不怕麻烦,为何不执行王巨所说的“齐商税”,不是动不动就说祖宗家法吗,宋朝的祖宗家法本来就禁止官员行商,商税相齐,虽然麻烦更大,但收获也更大,也能站得住脚,非是“与民争利”。
赵念奴说得含糊,不过赵顼却听出来,两浙路可能有一些纠纷,但绝不象杨绘与刘挚所说的那么严重。
这使得他长舒一口气,毕竟免役钱摊派最多的乃是两浙路,于是说道:“庆州大捷,你有没有听到?”
“我也听到了,连同杭州那边的百姓也张灯结彩,替陛下庆祝呢。”
“呵呵,”赵顼高兴地乐了。
这场大捷他也有功,为何敛财,敛财就是强国的。如果象自己即位之初那样,国库空空如也,这一战还能打胜吗?
他这个想法也能说得过去,但关健是有了这个钱财,还得有这个人利用这个钱财去战胜敌人。
赵念奴便说道:“辽国说父皇四十二年不用兵革,实际屡败于西夏,也是父皇之耻辱,然而那时父皇却不知道用谁去打败西夏,所以才委屈求全给其岁赐,乞求西夏与宋朝和平往来。王巨乃是国家长城,非有王巨,如何大捷。但我来到京城后,却听闻有许多大臣弹劾王巨。我很不懂,难道大胜无功反而有罪了?国之长城,陛下一定要紧护之。”
“姑姑啊,当真朕不知道?而且西夏人都知道了,所以出万两黄金赏赐王卿之人头。”
“啊。”
“你不用担心,王卿扣压住战俘,逼迫西夏取消了这个赏令。而且王卿毕竟岁数不大,正好替朕将西北守上几年。”
但赵顼也不知道,因为文彦博,王巨与他产生隔阂了……(未完待续)
第588章 两个蠢货(上)()
王巨与庆州大大小小的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