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知县,你不要误会了,我不是去升官的,而是想办法快点进京城,看能不能将这个官职推卸掉。”

    “咦,”杨蟠在边上诧异一声。

    “王相公变法,天下骚动,我这个毛孩子夹在里面做啥?”

    真想推,还是容易的,得罪王安石就是了,但那样,王巨又不想,因此有些儿麻烦。

    “渠工就交给你们了,但是你们也不用急,相信不久除书同样会下达。”

    然而不大好说,比如杨蟠,王安石农田水利法还没有正式开始,可能要扣一扣,以后推广农田水利法时再提拨杨蟠。至于侯可同样如此,郑白渠虽建好了,暂时一两年内,必须关注,比如管理制度的完善,比如可能产生的一些纠纷,后期维护的完善。等等。必须要一个懂的人留在这里。

    那么侯可还得要熬一熬。

    具体的如何。得看王安石怎么样想了。

    “上船。”王巨说道。

    这次王巨走得还是很低调,前面接到除书,后面立即收拾行李,雇来船只,与侯可杨蟠打了一声招呼,没有惊动任何人,便离开了三原,将行李搬到泾阳码头上。

    “那不是明公吗?”有一个百姓惊讶地说。

    “子安。你这走得太突然了。”侯可道。

    “也不突然,再说,我的祖坟都迁到三原来了,以后这里就是我第二个家,走就走了,何必兴师动众。”

    “那也是。”侯可一笑道。

    王巨本来想将他那些草房子也捐给三原,做为驿站,哪里交通比较便利,士兵们又用了一些材料将房屋内部装饰过,毁了太可惜。不过琼娘在边上说了一句。万一回来祭祖怎么办?

    毕竟现在王家人可真不少,说不定以后随着王巨官职提升。人会更多。

    王巨便给了王全一些钱,托他在王巨离开后,将房屋翻修一下,渠也快修好了,勿用恶心人,索性换成砖墙瓦房吧。

    除了这处房屋外,延州还有一处房屋,是李家的陪嫁。

    如果不是王巨及时打住,李家这次陪嫁快离了谱。但正好王家寨惨案发生,兴师动众也不大好,因此李家陪嫁规模才压了下去。就是这样,依然花费了一万多贯,包括他原来宅子边上的一套大宅子,是李员外将几处宅子买过来,进行合并,然后进行装修,建了几个奢华的亭台楼阁,以及一个花园。

    此外还有陪嫁了大量金银首饰,以及彩帛之类。

    然后问题是王巨一走就空掉了,还得要交屋架税,于是王巨离开延州后,又将它出租掉,这个租钱捐出来,支持了延州的州学。

    现在这个房屋依然如此,周边就是四个军营,因此王巨让人托王全将房屋改造后,以后每年拿出一些钱帛来,当成一个私学,收纳百姓与将士子女入学。

    随着又让全二长子立即进京,找到张载,就在张载居住处附近买一栋房子,师徒二人住在一起。但这不意味着王巨最后成了延州人,或者三原人,或者开封人。

    延州那边实际随着祖坟的搬迁,已经开始疏远了。三原这边也未必,开封那边更不一定。就象吕居简一样,他久在广南,最后子女一起在广南定居。

    或者韩亿,他家从真定搬到开封后,韩家成了开封韩。

    主要西夏那次入侵,不然王巨根还是在王家寨的,这个根基一动,就是王巨也不知道未来他的根在哪里。

    “好大的船。”妃儿没有那么多愁善感,就象琼娘所想的,王巨在构建一个梦幻世界,然后李妃儿开心地生活在这个梦幻的花园里……

    琼娘对此也无语,不过还是说了一句:“不大,等到了京城,我带你到汴水上,看那些船,那些船才叫大。”

    实际这只是一艘稍大的客船,也不过三四十吨大小,以至王巨不得不让全二长子与陆平他们先将几匹马带着,赴往京城,这个船肯定不能载马了,否则会出事的。

    然而京城那边随着夏竦推广了虹桥后,桥面逐一抬高,开始有近千料大船驶到东水门外。

    两者差距太大。

    但一千吨船大吗?

    “在这里生活了那么久,真舍不得啊。”妃儿看着码头上做活的百姓说道。

    “做官就是这样,那可能在一处呆很长时间的,象程公在延州呆了五六年,算是例外了,”王巨说道。实际郑白渠在他眼中只是一个台梯,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台梯,没有郑白渠的粮食,以后西北用兵成本会很高的。但他的世界是在整个西北,以及京城。这两个地方才是他的主战场。

    打赢了他的家就在西北,不管在三原还是在延州,打输了,他的家只能在杭州。

    “妃儿,也正好,几个月后就是元宵节,到时候我能带你看一看灯会。”王巨又说道了一句,然后冲杨蟠与侯可说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以前我做事有点冲动,得罪之处。还望包涵。”

    “算了。不过子安。你也是遇到了我这个性子,若是遇到了韩公那样的性子,必会产生冲突,”杨蟠道。

    “不提了,不提了,若是除职下来,到京城,我请你谢罪。”王巨道。又说:“船家,扬帆。”

    因为他看到岸上开始有百姓不停地向这边张望,有的百姓在询问,善与罢,恶也罢,终是成了过去式,王巨只想安静地离开。

    船扬帆离去,有一个岁数大的百姓大着胆子问:“侯知县,王明公走了?”

    “走了,到京城去了。”

    “述职?”

    “是任职。”

    “怎么就突然走了?最少让我们送一下吧。”那个老者立即呆住了。

    消息迅速传出。码头上所有百姓一起放下手中的活计,失魂落魄。呆若木鸡。

    侯可喃喃道:“不管怎么说,王子安是一个好官。”

    若让他数落王巨缺点,那真是一大箩筐,为人强势,功利,手段强硬,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从来就没有想过做一个老好人官员,因此所到之处,卡嚓卡嚓,心机多,城府深,但无论怎么说,确实是一个好官。

    “确实如此,当初我也不大高兴,然而现在想来,如果不是子安领手,仅是一个地,就将渠工烂掉。”杨蟠也喃喃道。

    …………

    “为何泾阳豪强为王巨立像?”赵顼很好奇。

    王巨乘着船走了,消息传出,数县百姓如丧考妣,捶胸顿足,自发地于渠首于塑像,包括一些当地豪强也纷纷出资。

    这个钱不会很多,只是一种自发地怀念行为罢了,不管怎么说,王巨确实是用了心。

    但赵顼就不解了,王巨这几年一半时间就与这些豪强斗智斗法,为什么人走了,反而念起好处?

    韩绛也茫然,过了好一会才说道:“大约王巨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好处吧。”

    说中了。

    实际王巨用心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个纠纷太大,王巨也不敢的。其用意主要还是让他们将隐田变成明田,然后不要侵占新得的耕地。耕地真的与这些豪强无关,朝廷拿出钱帛,百姓与军士出劳力,这才是郑白渠竣工的原因。隐田变成明田可能会有损失,但隐田本来就是不对的。虽然略有损失,不过郑白渠修建后,他们家许多耕地变成了真正良田,这个损失足以补回。

    并且王巨做了疏导,让他们发展商业,这才是真正存厚的利润所在。

    因此王巨真走了,除了一些真正贪心不足的豪强外,大多数豪强还是很怀念的。

    至于百姓更不用说了,在他们眼中,这样从不摆官架子,替他们做主的官员,还未遇到过呢。

    这才有了前面王巨一走,后面百姓立即在渠首塘修生庙立塑像的故事。

    它是好事,钱明逸立即禀报到了京城。

    不说我不能御下吗,这是好官,我干嘛要御之?

    “子产治郑?”

    “陛下,春秋时有三大良臣,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王巨还没有达到子产与子贱境界,大约能勉强接近西门豹。”

    这个不能欺,那需要很高智慧的。

    子贱是孔子学生,他在治理单父三年后,孔子让他学生巫马去看看情况,刚好晚上有一渔夫在捕渔,渔夫将鱼捕上来后又放掉了,巫马奇怪地问,渔夫说子贱教育我们,如捕上来的鱼是小鱼,应继续让它生长,不当捕起来,所以我将鱼都放掉了。孔子听后很喜欢,这是在夜晚无人的情况下发生的事,百姓都不忍心违背子贱的教导,可见子贱治政达到如何境界。

    应当不错吧。

    西门豹治邺,没有卡嚓,只是将好几个巫婆与她的弟子投入河中,让她们与河伯相会罢了。因此韩绛说王巨与西门豹相似,都是果敢的主。

    “如果变法能象这样就好了……”赵顼道。

    开始时大家很反对,这是必然,最后大家看到好处了,就不反对了,那该多好啊。可能……吗?

    “恐怕很难,一个是地方,它的范围很小,那怕就是诸葛亮那种方式,都不宜在整个宋朝推广。其次那是渠工,受益者多……”韩绛隐晦地说。

    究竟如何,到了条例司就知道了。

    不是有才能吗,这么广大的空间,任你发挥吧。

    韩绛走出皇宫,悄悄来到王安石府上,象做贼一般。不这样不行哪,宋朝那个禁谒制度仍存在着,一般官员于私下里不得拜访宰执,况且他们是两个宰执。

    “介甫,那个王巨不日就要到京城。”

    “子华,我也听说了。”

    “但另一人选怎么办?”

    王巨也不大清楚真相。

    小苏“窝里反”了,王安石十分生气。这个窝里反比外面的官员攻击更严重,因此打算将小苏外放。

    但那样条例司执政官员怎么办?

    还有呢,吕惠卿担任了太子中允与崇文殿说书之职,也不适宜担任条例司检详文字官职了。正好王巨这时将奏章呈上来,那么正好,让王巨来顶缸。(未完待续。。)

第四〇六章 来巧了() 
对王巨能力韩绛比较相信的。‘顶‘点‘…‘‘‘o

    实际王安石也开始相信了,特别儿子与王巨的一番交谈,未必他全部认同,但王巨确实点中了宋朝的根弊所在。

    不过王雱随后去江南做他的县尉去了,王巨刻意派人暗中打听了一下,这也证明了他的推测,大程与王雱根本没有交集,至少在这一年内没有任何交集。

    邵雍那个儿子所说的话,全部是捏造的。

    而且王安石现在也希望王巨到京城来,变法变法,最终目标就是富国强军。这个任务很艰巨的,第一个要准备一批军费,不仅是河湟开边那么简单,比如这个器甲,不动器甲就是一个大问题,一动又得要几千万贯钱帛。第二个这个大黑窟窿怎么办?

    因此节重要,开同样重要,开重要,节同样也重要。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那是不想了,但不能等十年二十年吧,想要十年之内得功,每年必须产生三千万盈余,才能满足这个需求。

    如果赵顼想要伐夏,那么最少一年得产生六千万盈余!

    所以小苏说节,节不管用哪,必须要开。

    当然开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节。

    如何节,王巨写的那篇密奏里说了很多,韩绛也看到了,但那时正在倒韩,韩绛看得不认真,更没有用心去记。只能说前段时间裁减科举名额与恩荫名额,都与赵顼保管的那篇密奏有关,余下的坊场河渡。二八分制度。载兵。还是如此。

    小苏说了兵还能裁。

    实际王巨那道密奏上的裁兵,也只是进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

    王安石对此也赞同之。

    如果真象王巨所说的那样,生生将禁兵淘汰成四十五万人,厢兵三十万人以下,稍许增加士兵薪酬,权当是养五十万禁兵,那省下来的费用也是很可观的。

    而且以屯代养方式。将各种土兵、蕃兵与保捷军增加到三十万,费用也不过与原来差不多。那么战斗力不减实增,这也符合王安石与赵顼的富国强军宗旨。

    不过王巨没有说得很清楚,再加上韩绛许多也忘记了,因此韩绛说得不清不楚。又不能问赵顼,将那个奏子再给臣看一看吧,那样置王安石于何地?

    所以王安石从内心处也渴望着王巨进京协助他。

    但这里就产生了误会。

    王巨的裁兵措施不仅是裁兵,那是真正的裁兵强军。第一步裁兵针对的主要就是吃空饷与减兵员。

    接下来所做的是迁出京城,减少禁兵家属的负担,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不仅是远离了浮华场所。消费也不一样。有了淤田做屯田,不管禁兵如何耕种,那怕他们不顾禁令,将耕地租给百姓耕种,也会得到一些额外的收入。可能京城外物价还有点贵吧,但他们不象保捷,衣帛粮食全没了,禁兵一样都没有少。这个费用足以弥补了一些物价的差距。那么家人衣食无忧了,更不会有禁兵因为贫困,做生意,甚至逼妻子去做军妓。

    这个衣食无忧,就是唐朝早期府兵强大的真正根源!

    然后再经过一些训练,使得禁兵真正变得强大起来,至少表面上强大起来,使大臣看到了,以为继续能“遥控天下”,那么才能进行第二步裁兵,再于岭南、荆南与河北河东增加土兵保捷。这也有基础,如河东河北有许多弓箭手,荆南与岭南也有许多土兵,是民兵形式,不过平时也经过了一些训练。从他们中间挑选人就行了。

    那么整个宋朝就会形成禁军遥控,边军配合的强大混搭局面,特别是河北与河东,出现一支强大的边军,至少金人南下时,能及时设置第一道防线。宋朝就不会有几十年后的危机。

    若是有可能,收复燕云,河北与河东这支正式的边军,其意义更大。

    这才是王巨完整的裁兵强军计划,远胜了小苏那个长奏里所说的内容。

    这得慢慢来,王安石能等得及吗,等不及,马上就会产生冲突了。

    如果王安石授意保甲法,两人冲突更大。不管怎么样辨解,蔡京后来恢复了保甲法,规模更大,但金人南下时,保甲法有没有起作用?

    因此王巨对韩琦的三丁刺一与王安石的保甲法,都十分排斥。

    王巨就进京了。

    “怎么这么远?”王巨先拜见了张载,立即抱怨。

    都跑到了他科举等唱名时的太平兴国寺的西边,临近西城门梁门哪里。

    “京城物价昂贵,房价也贵,所以我与你师父到这里挑了房舍租赁居住。”郭氏在边上答道。

    张载在这里住,全二长子只好在这里买宅子,王巨给了他五千贯钱,也就是这个价位上买宅子,因为这里有点偏,结果买了好大一栋宅子。但离皇城太远了,足足好几里路。

    “反正你们都骑马,不会耽搁上早朝时间。”

    “那也罢,不过恩师,你搬到我家里住吧。”

    “这怎么可以?”张载立即拒绝。

    “恩师,那你岂不是坑我吗?”

    “老夫什么时候坑你?”

    “你住这个破宅子,我住那宅子,别人怎么议论啊?再说那宅子也不是为我买的,而是为了贵儿买的。”

    “大郎,怎么替我买的?”张贵在边上诧异道。

    “我家是延州人,祖坟现在迁到三原了,妻子也是延州人,我在京城治宅子干嘛?你不同,恩师祖籍就是开封人,师母也是中原人氏。所以我替你治了这个宅子。”

    看样子这房价还要涨。

    苏东坡原来不治宅,一是宅子贵,二需要交屋架税。因此一直租房子。后来到了常州看到房价在猛涨。终于一狠心向小苏借了七千贯,治了一个豪宅。

    不住收租金也不错哪。

    张载说张贵学业不行,王巨考了一下,真的不行,还不及他的弟弟王崇呢。

    因此治了这个宅子,等到京城后,将宅契划到张贵名头上,以后只要子孙不胡来。那怕将大部分房屋租赁出去,吃租子,生活也无忧了。

    “这怎么行呢。”郭氏也反对了。

    “师娘,没有恩师,我能考中进士吗?这个恩情太大了,我略有回报,凭什么不行?那么夫子为什么让学生带腊肉当拜师礼?”

    “你是讲歪理。”

    “全二长子,动手搬。”

    全二长子、陆平与野龙咩胜,以及野龙咩胜的两个儿子王紫川,王紫山。还有李三狗的儿子李壮,动手搬东西。

    张载哪里能怮得过?几乎让王巨与全二长子抬着出了他那个旧宅子。推到了王巨新家。张载没办法了,只好让王巨强行将他一家人以及行李搬到新宅子去。

    “老夫怎么收了你这个惫懒的弟子。”张载抱怨道。

    “恩师,你收了我这个弟子,就偷偷乐吧。”

    但张贵却很开心,人多,热闹啊。

    一家人在收拾新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