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涛声自说自画-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宾馆对门就是一家石雕店,单间门面。店主是个文雅的小伙子,见我们进去便微笑相迎。我们说只是看看。他笑着说:“看看吧,没关系。”我们从石雕艺术品陈列橱里挑入眼的一件件拿起看上面贴的价格标签,有五六百元的,有一两千元的。他在一旁诚实地说:“其实要是真买不用这么多钱。” 店中央摆着一张一个特大树根做的根雕茶桌,有一套紫砂茶具。我们没有流露买的意思。他却说不买不要紧,招呼我们坐下喝茶。我想,也许是因为店里原没顾客实在冷清,留我们几个坐一会也给他店里增一点人气,这种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用金属小壶煮水,认真按工夫茶程序沏茶,茶叶是这当地有名的铁观音,一人一小盅,香气弥漫,味儿醇厚。他竟用这么好的茶招待我们,并不主动介绍商品,更不兜售。我们问他关于青田石、寿山石的一些常识,他一一作了回答,还说是自己不会雕刻,货是从福州进的,店开了才一年,还是初入门。我说你这店靠近宾馆,地段位置很好,对经营有利。他却说:“生意跟地段位置没多大关系,这里石雕店有多家,住宾馆的外地旅客,不会因为我店近就在这儿买,总要到所有的石雕店都转一遍比较比较才会出手。生意,还是一要靠石质和雕刻艺术水平,二要靠价格公道。” 我们站起身要去别的店,他很自然地微笑着说:“去转转,买了东西回头再来喝茶。”
  我们又看了五六家石雕店,都比那头家大,石雕品种也多。看到了不少上品,只是价格都超过了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便买了些中档以下的小件。
  回宾馆时又经过喝过茶的这家小店。年轻店主看到我们拎着塑料袋,知道我们已在别的店买了东西,照样亲和地招呼我们再进去坐坐,又给我们沏茶。我们买的石雕、印料石,他用放大镜逐件细看,作了公正客观评说。他对每件的估价,竟和我们所买的价格不相上下;他毫无半点嫉妒情绪,心气十分平和,真令人佩服。我们不由再次浏览他店里的石雕艺术品。有几件石料石色不错,雕刻的艺术形象充满神采和谐趣,按质论价还算合理,我和另一位同道就各买了一件。这两件的价值,可远超过我们在其他店所买的总价值;然而,我感到钱花得值,买到了一份极好的心情,愿。
  自武夷山回来,我反复回味了那年轻店主关于地段、位置的看法,也反复回味了那黄澄澄的工夫茶。他经商是一种无为的态度,是一种平静的心情,是他的诚实与真诚让我信赖。我们的先辈倡导以“诚信” 经商,有“童叟无欺”的守则,也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信,这是商业文化精神。而当前常见的却是欺诈蒙骗、坑害顾客,攻击诋毁同行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其实,坑蒙拐骗都是暂时得逞,终究要自食其果。我居所附近一条街上,每年有几十家店面易主,尤其是那些饮食店,大都是因为起初生意不兴旺来客少,为怕亏本就暗中抬价宰客,或者以变质食物充数,越是宰客上门的就越少,竟有一家餐饮店一年三易店主。有些人无限制地重蹈覆辙,始终不觉悟,智商竟这么低劣。早在提倡重视商业文化建设,也喊“文明经商”,却在浅薄地放纵利欲,浮躁地追逐金钱,这正是文化精神的失落。
  都说茶道是一种文化,许多人追逐时尚喝工夫茶。其实,文化是形而上的精神,《红楼梦》中品茗就体现着审美价值。鲁迅说饮茶要练出“特别感觉”,有学者立有“廉、美、和、敬” 的四字“茶德”。茶文化是人们在饮茶中培养和体现的品位、修养、境界;而有些人只是附庸风雅,只在乎工夫茶的表演过程,只满足于文化形式和表象模仿。有多少人品茗时精神世界能真正进入称得上“廉、美、和、敬”的文化的境界呢?又如武夷山那些街上,几乎家家店中央都摆有茶桌,都是为顾客备的,看似一道地域文化的特殊风景。但我们所到的十余家各类店,大多数店主注意力只在我们是否购物,而淡忘了茶桌。唯有那位年轻店主,用真诚的态度和平静的心气,使工夫茶出神入化,使卖与买升华到了精神的层面。人们推崇儒商,年轻的店主未有关于书本学问的谈吐,但身上却让我感觉到一种“儒”气。我从他那工夫茶里,真正品尝出传统文化的优秀和魅力。
   。。

重建雷峰塔镇谁(1)
雷峰塔在杭州西湖边,原是“西湖十景”之一。
  据俞平伯考证,雷峰塔建于北宋开宝五年,有三个名称,各有来历:一是黄妃塔,据说吴越王钱俶之妃黄氏因奉藏佛螺髻发及佛经而筹建;二是雷峰塔,因《西湖游览志》中提到南屏山支脉“旧名中峰,郡人雷氏就居之,故名雷峰”;三是叫西关砖塔,是塔以砖石为芯,外有木构檐廊。三个塔名中,“旧名中峰,郡人雷就居之”其实最勉强也最不足道,倒变得最有名,民间流传了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及康熙皇帝南巡时题下“雷峰夕照”四字,则是其名扬天下的两大原因。
  塔是佛教的产物,是用于藏舍利子经文的,故谓“佛塔”,俗称“宝塔”,也称“浮屠”。留在历代人头脑中的雷峰塔,其实早已离开它实用的本意而精神化了。从清代陈遇乾所著弹词《义妖传》,到冯梦龙白话小说《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及久演不衰的戏剧《白蛇传》,是代表民间的愿望,雷峰塔则是以恶压善的象征而受到憎恶。康熙却与民间的感情相反,对其大加欣赏和美化。于是官宦豪绅、文人雅士,便也觉得“雷峰夕照”是天下绝色美景。对待雷峰塔,显然有贵族的和平民的两种态度两种感情。
  雷峰塔破残的砖石塔芯,在1924年9月25日轰然倒塌。为之,鲁迅先生写了杂文名篇《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听祖母讲白娘子的传说,从小就对白娘子被镇在雷峰塔充满同情,他在文中说:“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这不只是代表他个人好恶:“它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是与“普天之下的人民”愿望相一致的。
  这其实不仅仅是人民对白娘子一个人的同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爱情故事,许多是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和批判。这种批判,当代好些创作者——尤其是戏剧作者,往往浅薄、笼统、概念地称为“封建思想道德”;其实,同是封建思想道德,不同的故事都各有不同的独特思想内涵:有的是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是批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有的是批判欺贫爱富,有的是批判以仙、凡界限扼杀人性人欲……《白蛇传》则是一反妖孽凶恶的概念,将“妖”人性化,而法海作为宗教形象的出现,反映出大众对佛教干涉和扼杀人性、人欲的憎恶,这是否与西方16世纪反宗教禁欲主义的文艺复兴人本思想有相似之外呢?该属一种人性回归,属*、自由思想的萌芽吧?雷峰塔的倒塌,不再仅仅是作为一座具体的物质的佛塔,而是一种精神“塔”,是压迫和扼杀人性人欲反自由的封建观念城堡,“倒”,是广大人民的愿望,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
  然而七十八年后的2002年10月25日,雷峰塔又重新建造起来。2005年中秋我去杭州,见到了新塔。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重建:是佛教寺院藏经文、藏舍利子的需要吗?现在有那么多经文需要重造新塔来收藏吗?即使藏经藏舍利子的佛塔,建塔的资金,要么是僧人化缘,要么是王公贵族中善男信女捐助,都应与佛教精神关联;现在重建的资金又是何来?
  据了解,为庆祝塔的建成,曾举办了一场《雷峰夕照》音乐大典,看来是为重现“雷峰夕照”、补全西湖十景。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重建雷峰塔镇谁(2)
西湖风光的确美不胜收,然而康熙南巡至杭州,题写四字匾额,也只是即兴凑合而已,哪会经过严密推敲。他游览雷峰塔时如果不是傍晚是早晨,岂不就题写“雷峰春晓”了?游苏堤不是早晨而正是傍晚,题写的岂不该是 “苏堤夕照”了?
  “雷峰夕照”四个字其实极其空洞,没有具体审美内容。再说,雷峰塔早在明嘉靖年间遭到雷击着火,烧掉了外壳木构部分,康熙题写时,只存有破残的砖砌塔芯了。那残存砖塔照片我看过,实在是破败不堪,像只剥了皮的老鼠,非常难看。我一直好生奇怪,康熙怎么会觉得它是美景而大加赞赏呢?
  “雷峰夕照”分明是觉得它美在夕照里,难道别的风景没有经夕照的时刻吗?“保俶夕照”、“六和夕照”、“灵隐夕照”,都不如它美吗?为什么现在还有许多人信它是美景?是因为康熙题额,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便信奉;文人雅士信奉,当今有谁不信奉就不“文”不“雅”,就不上那个档次了。两千年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人人都得信仰而不能怀疑,也就不用思考,以孔、孟的脑袋为大家的脑袋;“*”中大家的脑袋也被一个脑袋替代;至今有为数不少的“文化人士”,不仅思想奴化,连感觉也被封建帝王*而奴化了,以盲目的迷信替代自己的真实感觉,竟还以为有感觉,岂不可哀!
  当了皇帝、大臣就总想附庸风雅,到处挥毫留墨,盼能立碑铭文万世流芳。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早就挖苦过,“我们中国的许多人”,“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早不在‘!’形惊叹亡国病菌之下了,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现在西湖十景可缺了呵!”鲁迅批得是何等辛辣入骨。这种病至今似乎仍在流传。决策的领导及文化、建筑等一干专家们,该不会是没读过鲁迅先生关于雷峰塔的两篇著名杂文吧,是忘记了,还是故意不屑理会?忘记的,属于愚昧;故意不理会的,便有些像穿“新装”的皇帝,不知道害羞。如今重造雷锋塔,连同周围配套园林,花费资金决非小数。其精神意义,在笔者看来,是对康熙偶发大兴的顶礼膜拜,又恰恰镇到了我们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先生头上——即镇到了民众的灵魂上——这竟是鲁迅先生出生的浙江老乡做的。这好像象征着当代某种思想文化的总体倾向。今天重读先生这两篇杂文,才觉得真正理解到其中一些精神,心头受到了强烈震撼,面对当前一些事实,不由产生哀叹!
  如今营造古迹成风,无论造塔还是别的什么,理由其实迟早总可看出对不对头。不对头的,不是认识问题,便是动机问题。动机有什么问题?有工程兴建就有权力使用啊……
  

关于“活法”的疑惑(1)
“换一种活法”,是近几年一句十分时髦也十分流行的“经典语言”。可我一直稀里糊涂没有弄清它的含义。这个时代新的口号新的提法,从官方到民间,一批又一批不断涌现,实在难以一一记住,仅有的时间、精力、智力,更来不及去逐一“解密”、“破译”。然而,这些时髦的流行语言偏偏有时要冷不丁狠狠地刺一下你的神经。我有一次就被“活法”呛了一下。这得从名画家w先生说起。
  这位w先生是西北某大城市画院的院长。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知道他的,有一次吃晚饭时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关于他的专题片。他画国画人物,是中国画线条加素描式的明暗效果,人物造型很准确,形象雄健厚重,是西方造型观念与传统水墨结合的中国画,近似老一辈巨匠蒋兆和先生的画风,所取题材注重思想、感情,很有视觉冲击力。那之后不久,又看到他在《美术》杂志上发表的具有史诗性品质的画作,题材重大,是那么有精神震撼力。过了不久他竟不远千里来到常州,由常州一位画家转送我一本他所画十二位伟人像的挂历,有他亲笔签名。当时我觉得,他创作态度严肃,作品称得上是新时期中国人物画中罕见的黄钟大吕之作,很敬佩他。然而,以画换取金钱的风气日盛,他名声渐大,便渐渐少见他重大的严肃题材创作,而屡见他仅仅靠笔墨技巧大量换取金钱的应酬之作。我原认为他可能成为建立殊勋的巨匠,可以推动民族绘画创作的发展;他却为钱而放弃了神圣事业的努力,于是功亏一篑了,我感到十分惋惜。一次出席某前辈画家纪念活动暨国画理论研讨会,我对本市一位从西画转向国画的画家谈起这事,这位画家完全赞同我的观点,说:“他可以达到的历史地位是被金钱淹没的。”我以为这概括得很精辟。而在另一次文学作者小型聚会时,我又提到这事,一位中年女作家却为他辩护:“各有各的活法嘛,他愿意那样活,也无可非议。”把“活法” 两字硬推到我面前,便逼着我要寻找它的诠释。
  “各有各的活法”,好像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存位置和生活方式,似乎体现着个人自由生存的权利,似乎有公民意识和人性化特征,充分地包容了个性。
  然而,人类群体生存的社会,制度再先进再文明再*,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行为,也必须受法律的、纪律的约束,以及道德和正义原则的规范。“活法”是个极其笼统的概念,有千万种动机千万种性质:如果有人怀有专业才能,因为人才竞争机制不完善而受到压制、排斥,所得又是不公待遇,另找别的单位,或者干脆自己独立办起一个企业或一份事业,这“换活法”,确是无可厚非。如果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因羡慕行政官员权力可以有隐性收入,而放弃专长用各种手段挤进党政机关,这样的“换活法”,难道也该包容也认为可以理解吗?不久前常州电视台“警方传真”中举到这样一件案例,几个外地人来常州打工,觉得太苦太累工资低,便合伙去盗窃电话线,也说是“换一种活法”;有些人好逸恶劳不愿从事正当职业,或贩毒,或聚赌,或女子卖淫,是否也是一种活法?……“活法”究竟包容量有多大,谁作过解释?谁作过界定?
  w先生卖画成为富翁是一种“活法”,可这种活法性质究竟如何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活法”的疑惑(2)
画家卖画,当然自古有之、中外有之。历代大量画家均无铁饭碗,基本生活是靠卖画,那卖画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w先生是官办画院的院长,卖画是否正当?
  体制完备的官办画院,历史上宋徽宗赵佶时期有过,但那种画院是培养画家的美术教育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美术学院。官办画院养着专业画家,便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首创了(有些朝代宫廷中皇帝供养过一些专为皇家服务的御用的画师,但只限于宫廷,人数极少)。官办了各级画院,破天荒为画家们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官养画家的数量比历代皇家御用的多千倍万倍。建国初建画院,是因为画家是属意识形态战线的一支队伍,是承担着“反映工农兵火热生活”、“反映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任务,享受工资待遇,应当努力去创作讴歌时代的作品。虽然这种任务用现在的眼光看,有政治成分,有“左”的倾向,但那是画家享受人民给的待遇,必须以绘画创作为人民服务的劳动作回报,从按劳分配角度衡量,还是公平的、合情合理的。现在清除了“左”的创作遗毒,却走向另一极端,连作品关于思想、情操为灵魂的要求也丢弃了,画家应坚持的神圣职责也丢弃了。非常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时期,官办画院竟从省普及到市,再延伸到县、区,遍地开花,完全是违背科学规律而“发展”。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当前有些地方官员以为画既可附庸风雅又可当金钱财富,把画院作为他们觅取名画家墨迹的服务站。这种铁饭碗体制的官办地方画院,在有严重缺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着金钱诱惑,一心想的是牟利,心思大多用于走偏门搞炒作,怎么可能产生真正的优秀艺术品?怎么可能产生真有艺术造诣的画家?三年前那次纪念前辈画家的艺术研讨会上,原在《文艺报》供职的一位美术理论家在会上发言就明说,这种设立官办画院是不合理的。就如W先生,供职于国家设的画院,有头衔套花环,铁饭碗定职称拿高工资享受优厚的待遇,有财政供给买笔墨纸砚及其他画具,按理生在福中该知福,创作出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张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作品,为和谐社会的文明建设尽责,以回报社会,回报纳税人的供养。w先生却不,因为作画卖钱可以鼓自己口袋。他有熟练的笔墨技巧,画得非常快,一两个那种略带变形夸张的穿长衫人物只用几根瘦线,再横插几根树枝,加大块浓浓淡淡的墨泼出树叶和大石块,这种是百分之百的应酬画,幅幅内容大同小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