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齐鲁文化-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昆嵛山不仅古老神奇、秀丽多姿,而且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政府加大开发力度,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目前已推出泰礴顶、烟霞洞、九龙池、岳姑殿和无染寺等5个旅游景区,数十个旅游景点,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六、人间仙境: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上,始建于宋代,原本是一幢单独的阁楼。明朝年间,官府在附近增建了一批建筑物,通称蓬莱阁。清代,蓬莱阁再次修缮扩建,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坐北朝南、双层木结构、绕以回廊,并由蓬莱阁、吕祖殿、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建筑组成的蓬莱阁,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达到了189万平方米。
由于居中的主体建筑“蓬莱阁”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再加上当地海水浩淼、云雾变幻,有“仙阁凌空”、“海市蜃楼”、“渔梁歌钓”、“日出扶桑”等十大胜景,还有秦始皇访仙求药的历史故事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所以这里始终带有浪漫的神秘色彩,被当地人称为“人间仙境”。
走近“蓬莱阁”就可发现阁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横匾,清代书法家铁保书写的“蓬莱阁”三个大字雄浑有力、刚健俊朗。“蓬莱阁”内供奉着三组“神仙”塑像:第一组塑像是东海龙王敖广的龙王宫;第二组塑像是海神娘娘林默的天后宫;第三组塑像是八仙聚居的蓬莱阁大殿。
“蓬莱阁”风景优美,自古就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阁内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断碣、碑文、石表等比比皆是,最为有名的应属蓬莱阁东侧的“碧海丹心”石刻,乃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据说:冯玉祥将军与李烈钧先生等人在1939年曾经游览蓬莱,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众人都不满蒋介石明抗日、暗卖国的做法。李烈钧先生游到兴处,挥毫写下了一幅对联:“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然后让冯将军题横幅。冯玉祥略加思索后写下了“碧海丹心”四个大字。后人为了感念他的爱国豪情,将“碧海丹心”刻成石碑用以存留。
除此之外,“蓬莱阁”后壁上还刻有“海不扬波”四个大字。据说此字创作于1840年。当时鸦片战争已经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兼办海防。有一天,他登上蓬莱阁,放眼远望广阔无际的大海,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4个字,以此表达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情。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舰的炮弹在海战中击中蓬莱,“海不扬波”的“不”字被炮弹击中,只剩下了“海扬波”三个字。后来有人又将“不”字添上,这才是我们所看到的“海不扬波”。
“蓬莱阁”的下方有一座水城,名叫“蓬莱水城”,据说始建于宋代,当时称“刀鱼寨”。元末明初,北方沿海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于是明朝政府在“刀鱼寨”的基础上开设水闸,将海水引入其中,并修筑土城,取名叫“备倭城”。土城共有南北两门,北门叫水门,门上有栅闸,可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门为振阳门,与陆地相连,可方便车马行人出入。明代后期,统治者又用砖石堆砌墙面,并在东西北三面增筑炮台,以控制附近海面,且这种建筑规模、风格保存至今。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7)
七、东泰山:沂山
沂山古称“海岳”,别名东镇,有“东泰山”之称,是沂蒙山的主脉。“嵬嶷磅礴,与岱埒尊,表镇东方而萃秀,实齐东之巨镇也”,所以沂山一直享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被誉为“鲁中仙山”。
古时,人们称一个地方的主山为镇——“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而沂山既有海拔10317米的高度,又跨越东西20多公里,南北长50多公里,面积数百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周围还环绕着29座不同姿态的奇峰,成为鲁中地区的镇。
据《史记》记载:黄帝曾登封沂山,汉武帝曾亲临其下,令礼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封,祀典不废。
据民间传说:赵匡胤曾在沂山与后周大将韩通进行过激战,当时幸亏得到沂山之神相助,才能战胜韩通。因此,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后,钦封沂山为东镇,并在沂山东麓的九龙口处修建东镇庙作为纪念,此后还曾携文武百官前往祭告。
左思《齐都赋》记载:“神岳造天,唯此山可以当之。”由于沂山独居鲁中、山峦重叠、群峰竞秀、松林茂密、风景秀丽,文人墨客纷纷来此游览,并留下了不少诗句,如明代吏部尚书乔宇赞道:“平生溪山颇登陟,如此名山初见之。徘徊尽日不忍去,似觉岩壑生春姿。”
沂山为岩浆岩石质山地,玉皇顶是沂山主峰,海拔1032米,上有玉皇阁、玉皇庙、望海亭、探海石、太清洞等,因建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顶巍然耸立、气势磅礴,有盘山公路通山顶。站在山上遥望远方,可见万山下伏若丘、水库如镜、河流如带。加上彩云笼罩、晚霞流飞,使天际、峰峦、溪壑历历在目,真可谓“沂山晚翠接云端”。
玉皇顶东侧是一片古式圈椅型的山坳。传说:东汉年间这里曾建有一座古寺,当年殿宇崇丽、古木聚秀,有僧侣上百人,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元代时,一场大火将庙宇烧毁,如今古寺的旧址上只存有一幢石碑,堪称历史的见证。旧址周围虬松苍翠、密竹荫深,有栗抱松、迎客松、蟠龙松等千年古木,其枝干虬屈盘旋、千姿百态。
沂山东麓九龙口还有一座东镇庙,面临汶河、负岭傍水、风景幽雅。据资料记载:该庙建于西汉太初三年武帝亲临沂山祭祀时,名曰“泰山祠”。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庙址迁移,并更名为“东镇沂山神庙”。宋建隆三年迁于目前的所在地,更名为“东镇庙”。庙的格局为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院内以甬路、花墙相隔,共分东、西、中三个院落。主体建筑位于中院,前面为拱形牌坊式山门,门上的石匾额刻有“东镇庙”三个大字。山门东西两侧各有两间将军殿,又叫“神君殿”。殿后的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均为亭阁式。继续往里走是“御香亭”,其后是正殿,为东镇庙的主体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整个大殿的造型、风格、彩绘与北京故宫殿宇相似。西院公馆门上的匾额写着“万山深处”四个大字,遒劲秀丽、奇古浑朴。馆内有“净风轩”。东院公馆的规制、用料、砌筑工艺等均不如西院,但楼亭廊庑众多。
东镇庙自建成后,帝王将相封祭沂山时便都在此处立碑碣留作纪念,再加上名人墨客来此游览并题诗镌碑,在东镇庙院内外留下了大量碑碣。据统计:至清末民初,东镇庙已形成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的东镇碑林——大小碑碣360余方。其中包括:宋乾德三年太祖赵匡胤的御碑、宋仁宗景佑御碑、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诏封沂山为“东安王”的蒙汉两文碑、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诏封“沂山之神”御碑、清康熙的手书“灵气所钟”御碑、清乾隆手书“大东陪岳”御碑等等,共计御制碑文40余幢。其他碑刻除钦差和地方官告祭东镇所留外,全部是文人骚客游览沂山的题咏,如宋代户部尚书北海太守范仲淹的诗碑、宋礼部尚书苏轼的诗碑、明弘治进士陈凤梧赞咏沂山的手书行草诗刻、明永乐四年(1406年)征伐安南黎苍父子犯边的祭告碑等。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8)
碑碣不仅都出自名人之手,记述了历代王朝致祭东镇的香火盛事,还记载了当时的军事、政治和自然灾害等状况,歌颂了东镇的奇山异水。可惜的是东镇庙及东镇碑林因年久失修,再加上风雨剥蚀与战乱摧残,目前已损坏严重。197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对东镇碑林进行了挖掘、考察和修复。1999年,复立古碑100余座,初步恢复了东镇碑林的面貌。
沂山东镇寺东2公里许有一个非常闻名的景观——百丈瀑布。其高约百丈、外壁陡绝、高峭如劈、形为半环、东南向。百丈悬崖之巅,清流如带、奔腾而下,遥望若白练悬挂,逼视如细雨蒙蒙。由于年代久远,外壁挺出之石已在水流的冲激之下坠落崖下,而落水击石造成的四溅水花依然犹如万粒银珠飞崩。悬崖之下有一平坦的巨石,可端坐观瀑,四周峭壑阴森,松柏凝寒,积雪常至5月而不融化,即使骄阳盛暑,在此处也会感到寒气袭骨,有“六月寒”之感。悬崖的半腰上原有“仙客亭”,石壁上是明代隐士雪蓑题刻傅希孟(明嘉靖三十六年临朐知县,蒲州人)的诗联“山静凝神气,泉高识道源”。但因年深日久,此亭连同石刻都已经被流水冲击坠毁于崖下。
悬崖的北侧有“吕祖洞”,洞旁的石缝中长着古松,据说已有万年,因此称万年松。洞对面的石壁上镌有“海岳”两个大字。百丈瀑布如“水天上来”,其诗情画意使历代文人无限向往,并留下了颇多诗篇。明朝刑部尚书乔宇在《沂山瀑布》中写道:“丹崖陡绝三百丈,宛如白龙身倒垂”。明朝状元马愉、越秉忠和都御史陈风梧等都曾到此观瀑题咏。
玉皇顶西北是“歪头崮”与“狮子崮”,合称“双崮”。虽然沂山诸峰奇特险峻,但却以“双崮”最为奇险。二崮东西对峙,中间是万丈峭峪。其中的狮子崮像一只巨大的雄狮,横卧在玉皇顶侧,似镇山之王;歪头崮异峰突起,三面悬崖,南侧有小径盘旋而上,途中的石壁上刻有“人世蓬莱”四个隶书大字。沿小径过一拱形石门,就会看到一座石庙,庙名为“碧霞宫”,是专门用来祭祀泰山老母的。
沂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森林资源丰富,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八、南泰山:徂徕山
徂徕山又称龙徕山,位于山东腹地的泰安市和新泰市交界处,山脉东西走向,逶迤百余里,与泰山遥遥相对(北距泰山20公里,南临曲阜30公里,西靠大汶口文化发祥地20公里)。主峰太平顶高约1027米,素有“南泰山”之称。
太平顶位于徂徕山中部,其巅有双峰对峙,还有多年老松浓荫蔽地。双峰中的西峰较平,上面有“感应侯祠”遗址。“感应侯祠”是金代章宗皇帝于明昌元年(1190年)封山神为“护国感应侯”而建造的,如今早已经破落。遗址上有巨石屹立,上面有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文人补刻唐代隐士国子博士王希夷(徐州市滕县人)的《王野人诗》:“徂徕山下是吾家,吸露嘘风卧紫霞。几百年来无个事,朝朝座对老松花。”西峰上
还有天然石洞,天晴气朗、夕阳西下时,洞内就会攒红散紫、金光烁烁,因此取名紫霞洞,相传王希夷曾在此修真。
徂徕山峰峦嵯峨、林木茂密,、有千年古松、古柏、古银杏、古紫藤等古树名木千余株徂徕山。这里的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包括中军帐、金鱼石、野人洞、竹溪庵、光化寺、徂徕书院、竹溪六逸堂、隐仙观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9)
中军帐位于太平顶西北,据说因吴王率兵伐齐鲁时曾将中军帐设在此处而得名。清康熙年间曾在原址修建了三清殿,殿前有3株古松,枝繁叶茂、虬枝长伸,似大鹏展翅欲飞。此后又增建了灵宫殿、吕祖阁、蓬莱观等。如今仅存房基和巨树。三清殿的东侧有升山泉,西侧有坞旺泉,并有招军石及石臼等。院中还存有清康熙年间所立的《新修蓬莱观三清殿记》、《修醮祝寿碑》和嘉庆年间所立的《徂徕山重修中军帐正寺殿记》等碑碣。
金鱼石位于中军帐的东侧。据传:岩石中曾藏有神鱼,有一日风雨交加,巨石自然开裂,神鱼化作神龙飞离此地。如今石壁上还有鱼状痕迹,与仆地仰卧之石上的鱼痕大小相符,并且赤黄莹然、金鳞闪烁、自然天成。巨石上有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泰安知州许应元题写的“金如石”和举人封尚章题写的“金鱼石”几个大字。金鱼石的旁边还耸立着一块巨石,上面立有仅露剑口的石剑,相传当年仙人持此剑劈石救金鱼,救鱼之后留其剑柄作为纪念。
野人洞又称走神洞,位于中军帐之北的玲珑山(又叫空空山,因秀拔玲珑而得名)上。唐开元年间,隐士国子博士王希夷曾在此隐居。待唐玄宗封泰山时,王希夷已90余岁。唐玄宗“与语甚悦,拜国子博士,听还山。”野人洞的洞口向南,上依峭壁,下临绝壑,周围山石嶙峋,顶为巨石挤压而成,非常险峻。
竹溪庵位于中军帐西北,是金代大学士党怀英的读书处,额匾为“竹溪庵”,《竹溪集》就是在此著成的。隋唐以来,历代名流隐士纷纷隐居于此,并著书立说,所以这里又叫作书坊。抗日战争时期,竹溪庵和清康熙年间建造的玉帝阁被日军焚毁。如今尚存“玉皇上帝”石匾额、元大德四年(1300年)泰安州儒学教授时震撰《竹溪庵记》残碑、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僧塔碑和明许应元的题刻等。
光化寺位于徂徕山的东南麓,创建于北魏年间,隋代时称为光化寺,宋时易名为崇庆寺。元初,兖州军节度使时珍重修寺庙,使其位于左右双峰的“怀抱”,寺前有诸山,如翠屏遥列,寺后有山泉引流入庭。如今,寺院正殿内的四壁上有清代《西游记》故事壁画,院中配房分列、古柏挺立。东山门内有清乾隆、光绪年间的重修碑。院西南的古松冠盖如伞,遮地约亩余,据说是唐朝年间种植的。光化寺北门路东有一巨石,名曰将军石,高19米,宽24米,厚12米,上面刻着北齐武平元年(570年)的隶书《大般若经》,共计89字,每字直径约13厘米。寺东南路西有墓塔林遗址,如今尚存数十块塔石,均为元明时期的遗物。墓塔林东是映佛岩,其巅有一块巨石,巨石的南壁上刻着隶书的《般若波罗密经》,现存85字,字字古拙苍润,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徂徕书院遗址位于徂徕山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学者石介在家服丧期间,筑室讲学,当时称为讲书堂,人称“徂徕先生”。旁边有读易堂,为石介门人姜潜在此随孙复、石介学《春秋左传》、《易经》之所。石介在蜀时曾寄姜潜诗句:“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卷书”。庆历二年(1042年),石介被召为国子监直讲,徂徕书院停办。
竹溪位于徂徕山西南麓,溪水西流,周围峰峦突起。金代明昌年间泰安人安升卿在徂徕题刻中有“访竹溪六逸于乳山”之语,南崖路旁的巨石上是其题写的“竹溪佳境”四个大字。坡下就是二圣宫,为元初时珍所创建,为祭祀孔子、老子的场所,此后又增建了玉皇阁、王母殿、三清殿。元代时,儒家学者麓森曾在此隐居,如今只存房基。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10)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唐代大诗人李白迁居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陶沔、韩准、裴政、张叔明等人隐居在竹溪。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世称“竹溪六逸”。 后来李白在《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中写道:“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是对在竹溪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元初,理学家、集贤大学士许衡曾弃官避世于此隐居,演习《易经》,室匾“鲁斋”,学者称其为鲁斋先生。而今的竹溪虽已无唐代碧玉千竿的胜境,但清流依旧、山月无恙,正所谓“迄今人去已千载,流风余韵犹宛然”。
隐仙观遗址位于徂徕山礤石峪溪东岸,坐北朝南,依山势叠筑而成。前面是玉皇殿,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木结构,下层有石砌门,匾额为“金阙云宫”。后面是3间三清殿,西侧有3间吕祖殿。
徂徕山碑刻、刻石众多,现有碑碣54块,摩崖刻石113处,其中有“大般波罗密经”、“波罗密经”、“炼丹炉”、“贫乐岩”、“卧龙”等隶、草、篆名人石刻。曹植、李白、杜甫等历代文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迹与墨刻。而徂徕山最著名的摩崖在黄花岭乡徂徕山东段南侧的映佛山顶和光华寺东南,是北齐年间(570年)刻下的隶书,其与泰山经石峪与邹县铁山刻石齐名。而且,徂徕山还是山东省抗日武装起义的革命圣地,建有徐向前元帅题写碑名的“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徂徕山群峰叠翠,沟壑幽深,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是建国后人工造林的全国先进单位之一,1992年被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达到一级标准。
九、小泰山:鲁山
鲁山位于山东省的中心,是山东四大高山之一,属泰沂山脉,是淄、汶、弥、沂四河的鲁山龙潭峡
发源地,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 米。山地以石灰岩和花岗岩为主,其花岗岩与泰山花岗岩层相似,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