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世奇;钱祚徵大惊;问道:〃莫非京师有变?〃

    朱之瑜点头道:〃确实。杨嗣昌奸猾;故意把恩科取士搞得满城风雨。南雷先生;亭林先生;东林党;复社都在往交州赶;非常复杂。接下来如何做;江陵侯已经有了大致方略;不过方略如何实施;我等三人还得细细琢磨。〃

    ……

    接下来十数日;各路人马陆续抵达交州;交州一下子成了全大明关注的焦点。

    朝廷高层官员;大明最具实权人物之一;超重量级大儒陆续抵达交趾;普通交趾人当然茫然不知。

    他们只知道;交趾大街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四轮马车;四轮马车里坐着的人一看就不一般;有的温文尔雅;有的肃穆清冷;不怒自威。

    这些都还算了;交州城内来什么人;不关小百姓什么事。但是;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是;交州城内的酒店;客栈处处爆满;一房难求。顺带着;城内的生意也好了不少;总有一帮操着大明官话的人;四处寻找具有交州特色的小吃;工艺品。

    最让交趾人感到吃惊的是;城内忽然突然冒出了无数被称作〃报纸〃的纸张。报纸制作精美;写满了汉字。

    听识字的老爷说;报纸有好多种;有交州时报;有时闻录;有交州商报……

    于是;茶馆里兴起了一项新业务;由说书先生读报。

    交趾老百姓在想什么;朱之?朱之瑜;林欲楫当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当林欲楫抵达交州后;朱之瑜与林欲楫之间发生了第一次交锋。

    林欲楫;泉州人;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中了解元;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可以说;林欲楫就是现行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林欲楫根本看不起仅仅只是贡生出身的朱之瑜;心里又对他心目中的乱成贼子充满了怨气;见到朱之瑜后;语气颇为不善地说道:〃按照惯例;皇上恩准交趾;广南两省恩科取士;需由布政使司群官组织。汝身无官职;为何却大喇喇地身居两位大使之前?〃

    林欲楫明知故问;显然抱着抢占先机;打击荆州士气的目的。朱之瑜掌管荆州职官司多年;与无数奸猾的官员打过交道;此等小伎俩;放在他眼里;显然不值一谈。

    林欲楫开口之前;朱之瑜还有点担心他难以应付;现在见他只有这么点斤两;反倒放下心来。朱之瑜微笑道:〃奉江陵侯之命;本人忝任辛巳恩科督导;并署理海事诸务。〃

    林欲楫张口结舌;面色微红。朱之瑜坦言得到了江陵侯的授权;他若要继续驳难;必须从江陵侯的命令是否合法入手。这年头;若江陵侯的命令是否合法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哪里还有这么多麻烦事?

    前面有座山;林欲楫翻不过去;只能绕道而行:〃本官奉皇上之命;至交州督导辛巳恩科。临走之前;皇上已经吩咐;自隋唐以来;开科取士早已有惯例;交趾;广南民情虽与中原有所不同;但不宜对惯例做过多修改;大体上还是按照往常的习惯来。〃

    说完之后;林欲楫笑眯眯地看着朱之瑜三人;心里却冷哼了一声:江陵侯不是一直打着皇上的旗号吗;现在我倒要看看;你们敢不敢抗旨。

    朱之瑜亦笑眯眯地答道:〃皇上有口谕;我等自然遵旨。〃

    林欲楫大吃一惊;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瞅着朱之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林纯鸿到底想干什么?闹出这么多幺蛾子;就单单为了一个恩科取士?

    正疑惑着;朱之瑜继续说道:〃刚才还在发愁;我等鄙陋;恐怕难以胜任主考官一职。马大使和钱大使还琢磨着请林大人担任主考官。不知林大人是否愿意屈就?至于内帘官和外帘官;也一并由林大人决定。〃

    此话一出;林欲楫更是吃惊:连主考官都要让出?吃。';!'惊之余;又为难至极;这次出京;携带的可用之才不多;哪里能找到这么多内帘官和外帘官?

    想来想去;林欲楫觉得先把主导权抓在手中为好;所以;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蒙两位大使看得起;本官就勉为其难吧!〃

    ……

    黄宗羲;顾炎武;张溥等人起身比林欲楫晚;却先一步抵达交州。到交州后;这些人纷纷前往交趾布政使司;打听恩科取士事宜。

    包括朱之瑜在内;所有知情官员无不拿着〃正在拟定方案;不日即将完成;届时一定会邀请诸位前来讨论〃等托辞推脱。

    哪想到;等来等去;林欲楫刚刚抵达交州;就传出了林欲楫为主考官;内外帘官员皆由林欲楫决定的消息。

    这个消息太具有戏剧性了。原本;黄宗羲等人一路心急火燎;沃朱之瑜奉林纯鸿之命;将科举改得面目全非;最终影响儒学的根基。哪想到;闹来闹去;最终由林欲楫主导这次恩科取士。

    怎么回事?

    黄宗羲等人不解;吃惊;愤怒;纷纷前去询问朱之瑜。

    朱之瑜回道:〃皇上已有口谕;说此次恩科取士;大体上依照旧例。说到旧例;我们之中谁也比不上林大人熟悉;只好委屈林大人担任主考官了。〃

    黄宗羲等人失望不已。

    朱之瑜主导时;他们担心荆州方面会脱缰;而真正轮到林欲楫来主导时;他们又不甘心。

    无论是黄宗羲;顾炎武;还是张溥;瞿式耜;或者说凡是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大明的科举已经慢慢走入了歧途;如果不趁着这次机会修改一番;迟早会出大问题!

    黄宗羲;张溥等人不约而同地聚在了一起;商议办法。

    几人对朱之瑜突然放弃主导权百思不得其解。按照他们的认知;林纯鸿一旦想做什么事;天皇老子都难以更改;为何单单这次来了个林欲楫;就全盘更改了计划?

    瞿式耜想来想去;忽然说道:〃莫非林纯鸿知道我们想对科举制度做一番更改;然后以退为进;把我们推到前台争斗?〃

    〃这……〃

    众人纷纷起疑;气氛一下子沉静下来。

    良久;顾炎武忽然说道:〃不管江陵侯有什么打算;我们只需要做我们想做的事。八股取士这一套;非变不可;我看大家都没什么异议。若这一次不做任何更改;再要找到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瞿式耜叹了口气;道:〃万一荆州方面不愿意参合这事;仅靠我们;林大人哪里会听我们的?〃

    瞿式耜终于认识到林纯鸿的力量;并且承认了荆州方面的能力;这让黄宗羲不由自主地多看了瞿式耜几眼。

    黄宗羲道:〃江陵侯早就对科举不满;这点众所周知;也就是说;若科举改不成江陵侯心目中的样子;他就绝不会同意让科举与职官任命挂钩。一灯举与职官任命脱钩;儒学最终会式微;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见的。〃

    瞿式耜皱着眉头说道:〃林纯鸿突然置身事外;难道他已经对科举不抱任何希望?〃

    瞿式耜到底经验丰富;一下子想到了林纯鸿很可能另玩一套的可能;让几人脸色大变。

    釜底抽薪!另辟蹊径!

    几人脑中;立即冒出了这几个词。林纯鸿最擅长的;不就是这种玩法吗?

    已有的制度;林纯鸿能改得对自己有利;就改;不能改的;干脆置之不理;重新立一套规矩。总之一点;规矩得由林纯鸿来定!

    要阻止林纯鸿彻底抛开科举;唯有说服朱之瑜;一道对科举进行改制;一直改得林纯鸿满意为止!

    林欲楫看似拿到了主动权;却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之中;只是那个老糊涂知道么?

    不仅如此;就连瞿式耜;张溥;黄顾二人也觉得陷入被动之中;除了与朱之瑜一道精诚团结对付朝廷;对付林欲楫以外;还有什么选择?

第六百八十三章 地方官制() 
黄宗羲、瞿式耜等人议来议去,觉得应该联合朱之瑜,一同说服林欲楫对取士的惯例进行改革,以改变科举僵化的现状。《

    哪想到,林欲楫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动作相当快,数日功夫内,拟定方案、指定内外帘官,全部搞定。

    好在林欲楫考虑到这么多大儒在交州,不敢擅专,将黄宗羲、瞿式耜一帮人请去商议,共同修改方案。

    黄宗羲、瞿式耜一帮人看到林欲楫的方案,不由得心里凉了半截。

    林欲楫的方案,相比较以前的科举方式,还是做了一些修改。比如,以往的乡试、会试中,分为经义、实用文体写作、时务策论三场,所谓的经义,即八股文。只要八股文写得好,应用文和策问别留空白,就有机会被录取。

    林欲楫好歹考虑到林纯鸿更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将应用文体写作和策论的重要性提高了一点,规定应用文体写作和策论必须合格,然后才有资格被录取。至于名次,还是以八股文来定。

    这点改动,岂能从根本上改变科举制度僵化的趋势?

    黄宗羲、瞿式耜等人一百个不满意,坚决主**欲楫在考试内容、组织形式上做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林欲楫哪里肯多事,坚决拒绝。

    黄宗羲、瞿式耜无法,非常委婉地告知林欲楫:若科举制度继续这样延续,按照林纯鸿的秉性,非得另搞一套,最终科举将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儒学将逐步走向式微。

    林欲楫不是笨蛋,马上意识到这种可能,心里也担忧不已。

    不过,林欲楫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拒绝了黄宗羲等人的建议,不做任何更改。

    林欲楫的想法非常简单:林纯鸿另搞一套,朝廷、士林的板子无论如何也敲不到他的屁股上;但是,如果他在交州对科举做了根本性的改革,不仅有可能会被皇上怪罪,还有可能被反对的士子痛骂。

    孰轻孰重,林欲楫分得非常明白!

    黄宗羲等人无法,只好去寻找朱之瑜,希望朱之瑜代表荆州对林欲楫施压。

    正当黄宗羲、瞿式耜等人在交州焦虑非常时,林纯鸿突然颁布一条命令:有功名之士可授予官职,秀才功名,可直接授予从九品之职,举人功名,可授予从八品之职,进士功名可授予从七品之职;功名之士,取消禀膳、免粮等优待。

    此令一出,天下皆惊。

    按照大明旧制,官职极为有限,随着进士、举人、秀才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有限的职位基本上都被进士和少部分举人所霸占,秀才和大部分举人要想等到空缺,非常不容易。

    反观荆州方面,官职则极大丰富。就拿一个县来说,以往仅仅只有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其余的,最多还有典史、巡检数人,都是从九品。而林纯鸿对县级机构进行改制后,仅仅正七品,就有知县和监察令两人,至于从七品,包括安防局局令在内,至少有五人以上,其余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的,足足有将近百余人。

    官员数量,一下子翻了几十倍!

    绝大多数举人、秀才奔走相告,欣然至县衙登记,然后根据个人禀赋,授予不同的官职,开始从荆州财政中拿取俸禄。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很强大。在改制时,林纯鸿通过强力搞官绅一体纳粮,一些田产丰富的举人秀才拼死反对,但在强力镇压下,没有搅起风浪。现在,林纯鸿再次明确功名之士一体纳粮,无疑断了他们最后的一点念想。

    他们虽然不敢公开行动,但是在报纸上含沙射影地痛骂林纯鸿还是做得到的。

    此等嗡嗡声,林纯鸿也懒得理会。

    授予功名之士官职,支持的声音远远强过反对的声音,一时之间,林纯鸿的声望大增,居然开始有举人、秀才在报纸上公然拍马屁。

    此举,无疑是荆州的转折点,从授予官职令颁布开始,荆州开始加速融合士子阶层,将士子拉入荆州阵营。

    荆州弱小时,大批量地引入士子,恐怕会对荆州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但是,现在荆州已经足够强大,再大批量的引入这帮士子,对荆州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

    更何况,林纯鸿还面临着非常尴尬的现实:大明的识字率实在太低了。

    刚开始时,林纯鸿在荆州、夷陵等府数县搞免费强制教育,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识字率由不到两成勉强升至三成以上。可是,当林纯鸿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林纯鸿突然发现,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来搞免费强制教育。

    因此,除了荆州、夷陵等府数县外,其余县均量力而行,并没有推广免费强制教育。

    识字率低下,致使林纯鸿很难找到这么多合适的人来当官。秀才、举人都属于知识分子,无论思想有多保守,总比大字不识的文盲要适合。

    而且,据林纯鸿观察,能考上秀才和举人,基本上都是一时之人杰,其中的呆子并不多,至于范进之类的疯子,更是万中无一。

    这是一块金矿,不开采,太可惜了。

    消息传至交州,黄宗羲等人一下子傻了眼:在交州恩科取士还没有丝毫眉目之时,林纯鸿为何一下子承认了士子的功名?这到底是何用意?

    唯有林欲楫心中窃喜,对黄宗羲一帮人说道:“林纯鸿压根就没有改革科举的计划!”

    然而,当消息传至朝廷耳中时,朱由检怒火中烧,差点不由分说地将身边的太监拉出去打屁股。尤其当天下功名之士纷纷登记,成为林纯鸿的官员时,朱由检气得几欲吐血。

    杨嗣昌远比朱由检冷静,只是叹道:“该来的总会来,拖到今天,已经算晚了……”

    杨嗣昌、朱由检的头脑非常清醒,他们知道,林纯鸿之所以在三分天下有其二,财政、军事实力极为雄厚的情况下,一直未取朝廷而代之,所畏惧的,无非是大义名分。

    大义名分就掌握在士子的口中,现在绝大部分士子欣然为官,林纯鸿想要大义名分,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不过,林纯鸿的折腾远未完结,八月初八,吏部侍郎杨一仁上奏章《地方官制改制札子,正式拉开了官制改革的序幕。

    杨一仁的札子洋洋洒洒十数万言,显然准备已久,并非临时起意。

    札子中说道,大明划分为两京十五省,另设海事都督府、安北都督府、西域总督府等地方机构。

    每省中,设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大理使司、光禄等机构,分别担负行政、监察、司法、顾问等职责。与此对应,委任从二品官员担任布政使、按察使、大理使。唯有光禄没有官品,亦不设官员,由光禄郎推举产生光禄长。

    省级机构中,不仅与大明以往大相径庭,与荆州现行的官制也区别甚大。比如,监察府被分拆为按察使司、大理使司两部分,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省级之下,设府,府之下,又设县。每府每县,都有四大机构,行使行政、监察、司法、顾问等权力。府之长官,定为正四品,县之长官,定为正七品。

    县为最小权力机关,县衙之下,根据需要设立六到十二个巡检司。每个巡检司管辖十数个村庄。

    杨一仁的札子中,还详细地列举了各行政、监察、司法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并对编制人员做了一些限定。

    这些,大体上与荆州现行的官制并无太大区别。

    除了架构之外,普天之下,最为关注的还是官员选拔制度。

    关于官员的来源,杨一仁的札子建议两方面并重。

    一方面来源于科举考试。获得秀才功名者,若本人愿意,授予从九品官职,举人授予从八品官职,进士授予从七品官职。

    另一方面,面向整个社会公开招考。由地方政府根据职位空缺,每年拟定招考人数,报至府署,在布政使司的督导下由府署统一组织,择优录取。

    关于招考的方式和组织方法,杨一仁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几万字。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杨一仁将历史、地理、经济、算术、律法、应用文写作、策论都作为考试内容,唯独缺了至关重要的经义。

    关于官员职位的升降,杨一仁将其归纳为考成法,基本上与张居正当年的考成法差不多。不同的是,杨一仁规定,任何官员在提任为地方首脑和部门首脑之前,必须有三年以上下一级地方首脑和部门首脑的经历。

    也就是说,往后,通过当秘轻松升迁的路被彻底堵死。任何人想当布政使,必须从知县、知府一步步干上来。

    另外,杨一仁还规定,官员升职时,必须由监察部门进行审定,一旦查出问题,一律罢黜。

    ……

    杨嗣昌看到这份方案,足足花了三天时间细细揣摩。最终,他叹道:

    “官、吏之间的界限,彻底被打破,暂时还看不出好坏。至于官员升迁,好歹多了几条硬指标,比当前好多了。最为颠覆性的,还是面向整个社会进行招考……只怕,科举将越来越被边缘化……”

第六百八十四章 调兵之议() 
大明朝廷已经到了十字路口,是存是亡,最多一年便见分晓。《

    朝廷大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认识到这点,焦点瞬间从交趾转至京师。他们知道,即便大明朝延续下去,也不是十余年以前的大明朝廷,执掌整个帝国的,恐怕不是几乎没怎么出过京师的皇上,而是远在荆州的林纯鸿。

    杨嗣昌知道,林纯鸿的地方官制,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至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