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铜甲-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之为高手呢?当然是既能听得懂对方所说的意思,并且还会及时改变自己思路的那些人才配得上这个词。若是把原本简单的就事论事想得太过复杂,那么很多思路都会随之出现不可逆转的偏差。果真到那时,就不是简单的点与面的切换问题了。

第471章 出使齐国() 
自武王在西岐举兵伐商纣,建立八百年周之天下。周武王为周朝有功之臣分封土地,建诸侯国。将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开国功臣,时任国师、军师的姜子牙(又名姜尚、吕尚,)和其宗室封于齐地(今湖南一带)。后因【三监之乱】东征,又将诸侯齐国迁到现在的山东半岛一带,封于营丘。

    国君姜姓,吕氏。故被称之为吕氏齐国,史称吕齐。

    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亦是战国七雄之一。其疆域主要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以及河南省的东北部。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驱逐齐康公离开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并于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岛。

    曰: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自此,姜姓的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自立为齐国君,后被周安王列为诸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田和正式称侯,史称田齐太公。因其仍沿用【齐】为国号,也可称之为田氏齐国,世称田齐。

    此书中所提到的齐国,便是被田氏替换后的齐国。此时的齐国君乃田建,又称齐王建。

    因周天子赢弱不堪,已经没有能力再领导诸侯们团结到一起,也就导致诸侯国为抢夺土地而相互倾轧,之间的战争也是连绵不绝。而作为附属国的诸侯们都不再懂得尊重天子,曲解能者居之的说辞。他们最终被自家的权臣替换,随后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所谓的正统,早已不是昔日的那个正统,当下是实力决定一切。当公道不在人心,而在乎实力的时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就自此有了出处。

    所以对此时的吕子等人而言,他们去觐见齐王建并没有心理压力。在他们看来,只有是周天子册封的,那就是正统!至于说姜姓吕氏才是正统。。。最好还是凭实力说话吧!

    途中无话。这一日,众人正式进入齐地。

    依照秦昭王令赶往齐国都城的吕子与另有任务的蒙武道别,于是再无心理负担。因为齐国远离战争,迎来新年春色的齐国大地是一片生机盎然。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田法章离世,君王后自此开始协助齐王田建执政。

    现在也可以这么认为,与其说是齐王建主政,倒不如说是君王后在垂帘听政。在她辅政的这几年里,与诸侯国的关系都可以用不错来形容。齐国上至君臣下到黎庶,一直都在安享太平之年。

    大地是能抚平一切伤痕的,只需几个春去冬来。没有战争阴影的地方,几年的时光就会让人闻不到战火的味道。

    肥沃的农田里到处可见忙碌的农民,说说笑笑幸福也是挂在脸上。他们完全不知道远处还有个什么上党,更不清楚那里早已杀得昏天黑地。

    对于农户们而言,风调雨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今年有个好收成,那么就能预示着可以过上个幸福年。等到冬季来临以后,便可以坐在家中安心煮上一壶小酒。然后美滋滋地喝上一口,吧嗒吧嗒嘴去享受那份惬意。

    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预见到的,让刚刚从战场下来的众人对此更是感触颇深。活着真好!每天都能闻到花香的味道,还能看到生机勃勃的春意。

    躺在草丛里闭上眼睛就可以睡大觉,想睡到什么时候就可以睡到什么时候。甚至可以站起来肆无忌惮地大声呼唤着春天的名字,也不用担心会因此而被谁一箭给射死。每天看着的日出日落,生活就是如此简单。

    什么是幸福?只有经历过战争并最终活下来的那些人才会真正明白,原来这就是幸福!

    行色匆匆的脚步并未冒出来的想法而让谁驻足观看,因为齐国境内到处都在这种令人神往的景色。坐在马车里的小雨儿还是头一次见到广袤的平原,干脆离开车厢和充当车夫角色的孙十三和负责安全的李信挤在一起到处看新鲜。

    并没有感觉什么才能算是新鲜的吕子坐在车厢内,安静地注视着坐在前面的三个人的背影。曾几何时,在那片山那片林里,也曾经有三个人就这么坐在一起叽叽喳喳。

    唉!此时想来,这一切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作为此时的齐国当家人君王后,吕子还是认识的。包括后来认识的齐国丞相后胜,还是君王后给两个人介绍的呢!至于外界传说的君王后好男人,纯属扯淡!

    作为昌盛记的大掌柜,吕子的身家富可敌国,而且还是位堂堂一表人才的美男子。再加上习武的体格健壮标准,而且还懂诗词歌赋。不敢说人见人爱吧,估计也应该差不多少。

    在那个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的齐国天下,也没见人家君王后对谁暗送秋波!

    话又说回来了,但凡把持朝政并且还有作为的,不论其人是男还是女,这些人往往都不会沉迷于酒色之中的。自古就有玩物丧志一说,这句话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不过吕子跟君王后很熟,但绝不是那种凡人认为的男女之间的感情。知己谈不上,更多的应该可以理解为友情。是那种超出凡夫俗子眼中的那种关系,因为男人和女子之间并不是只有那点事才会交往。

    这些话还没法解释,解释还会导致越描越黑的现象出现。毕竟人们看待这种事情的时候,一般都是喜欢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的。

    就算常年跟随在吕子身边的孙十三和李信都逃不出这个怪圈,在这哥俩的眼中,他们的老大就是靠牺牲自己的色相去引诱的君王后。

    要不,你说吧!凭什么人家就唯独待见你!?是图你有钱?还是有权!?与贵为一国之主的君王后相比,你那些身家不过都是些毛毛雨!

    吕子在进入齐国边界之时,就已经表明自己昌盛记的身份。毕竟有昌盛记家的旗幡标记插在马车上随风飘摆,那些边关守军的有些话甚至连问都不用问。

    人家昌盛记的大掌柜是谁!?当然是咱们太后的老相好!那就是咱们大王家里的!问什么!?有那工夫问些不该问的,还不如趁早找个凉快地方发呆来得实在呢!

第472章 情报传递() 
所谓的出使,只是借用了这个名词的噱头而已。只有代表国家形象的使臣遵照国君的命令出访,才可以被称为出使。吕子虽然也是遵照秦昭王的命令进入的齐国,但其身份仍不是秦国使臣。

    毕竟有个令人特难受的身份在里面纠结,任谁也不敢就此放开而不管不顾。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秦昭王命人传递给吕子的只是王命口谕,而不是用文字书写的帝王旨意。

    既然没有秦国使臣的身份所累,自然也就不用按照官方正统的接待方案入出都城。所以吕子等人进入齐国都城临淄以后,并未直接去面见齐国君叙旧。而是先去了设立在临淄的昌盛记分号,因为先期到达的常羽和昌盛记掌柜孔亮在等着他。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常羽和孔亮两个人等着分号里而不是外出迎接的原因。按照相关规定,大掌柜视察分号是不准有接待方案的。比如要迎接出去多少里地,又比如要什么样的规格排场等都是严令禁止的。至于吃住行等诸多问题,也都有规定并且不准提前准备。

    接待时的酒水可以上桌,但所食饭菜必须是标准的四菜一汤。现在的秦国可是在打仗,连大王都在节衣缩食提倡全国人民节约。兄弟们私底下的会面,也就不必象接待外界那样搞得别开生面铺张浪费。

    不准外出迎接大掌柜,并没有要求不能在院子里搞。随着吕子被常羽和孔亮迎接进大宅院,大大小小的十几位兄弟也是精神抖擞腆着胸脯。这可是大掌柜亲自前来!畏畏缩缩的说话都说不成溜,也就别怪上天总不给谁机会!

    简单的迎接仪式过后,吕子让大伙儿该忙什么就去忙什么。用他的话讲,那就是有本事的人不用担心下岗。没本事的人就是象本掌柜长得一样英俊也属于个绣花枕头,这样的人在昌盛记是混不下去的!把自己的手底的活儿干漂亮,比什么都强!

    等众兄弟全都散去,吕子把地头上的几位管事的召集起来开个小会。他需要知道当前齐国对于上党战役的态度,以及现在齐军主力的动向。只要齐国军队还没有正式介入进去,相信还是有机会把这支箭给收回来的。

    等会议正式结束以后,吕子单独把孔亮和常羽留下来训话。作为他的代表,吕子想知道常羽这些天到底在干什么!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还是从大王那里得知的,开什么玩笑!?这对于秦国的情报部门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被训得满头大汗的两个人一边接收大掌柜的怒火,冷汗直往下滴都没敢伸手去擦。这个罪过可大了去了,没哆嗦成一个就已经不错了!

    其实这事也不能怪吕子火大,毕竟齐国这边还有齐国宰相这条线存在。国家动用武力,一国之相不可能不知道。从发布动员令到调集大军,可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

    消息既然能被还在河内练兵的秦昭王得知,齐国方面准备出兵的事情恐怕已经不是十天半个月了!再说,这又不是动用仨瓜俩枣,几十万部队的调动待要多大的动静!?你们的招子都瞎了?还是只为吃东西长的!?

    李信还是头一次见吕子发这么大的火儿,偷着朝还傻站在那的笨蛋孙十三递个眼色。两个人用眼神一交流,随即心领神会。忙掐诀念咒,祭起尿遁大法逃之夭夭。

    等大掌柜那边没了动静,接着听到喝水的动静。常羽偷着朝满头大汗的孔亮看看,看到孔亮点头示意,这才表示自己有下情回禀。

    但凡进入昌盛记的都不是一般人,能领导这些人员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任掌柜一职的,必然是出类拔萃之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吕子训完话以后会听解释。否则的话,相关的处理意见早就下达了!

    吕子此时听到常羽要解释,放下茶碗表示可以继续。随后的答案应该不出所料,设立在齐国都城临淄的昌盛记的确把齐军准备出兵的消息传递出去了。并且按照信使的出发时间推算,应该要早已秦昭王得到消息。

    也就是说,负责传递书信的信使并未完成任务!半路上不知出了什么状况,导致此次送信任务行动失败。但作为临淄分舵,这里面还是存在失误的。

    如此大的军情传递,为保证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是有辅助方法的。为了避免出现送信人员半路出事而导致消息送不到,一般都会把情报划出数个等级并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除特别紧急的鸡毛信外,负责传递消息的人员也会根据情报等级来设置辅助人员随后跟随的。送信人员的忠心是不必怀疑的,层层的严格筛选保证了最基本的根正苗红。

    但整个送信过程里面也存在着万一,这也是让人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中途出现的不可抗力的事情发生,有时也不是人力能够与之抗衡的。

    这就对如何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送信任务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如何来保证将这种可能压缩到极致。于是有人建议改革陈旧的送信制度,将单一的信息传递分列出数个等级,然后再根据书信的密级来决定传递的方式。

    象传递各诸侯国动用军队的消息其实也有等级的,且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包括:诸侯国的军事演习,为第一个等级;诸侯国对外用兵及对那个诸侯用兵,定为第二个等级;若是威胁秦国的用兵,则属于最高级,也就是第三个等级。

    众所周知,秦赵两国正在为上党地区的归属问题倾注国力。此时的齐军准备赶往上党,也就可以适用于第三个等级。作为最高等级的紧急情报,那个被委派出去的送信人员后面是需要跟随秘密辅助人员的!

    情报传递若是中途出现断裂,就算送信人员牺牲也会被随后赶到的秘密辅助人员获知。而所谓的秘密辅助人员,并不是只有一两个人,他们会根据发生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合理的评估。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该如何处置此事,并在随后派人将危险消息传递回总部或者是分部寻求支援。

第473章 全球战略() 
象这种传递情报的方式方法,都属于秦国情报部门的高度机密。任谁也不会想到,情报人员会沿途留下乱七八糟的标记,就算被谁发现这些无法破解的标示,也绝不会想到是作为标记来使用的。如果非要让谁去解释,也可以理解为某人途径此地随意留下的图画。

    如此严格的传递制度,确保了情报的及时传递。更别说情报人员随后还会有秘密跟随者,而跟随者的作用不是为保护谁,而是为保证情报的有效传递。既然有这个与传递人员人身安全毫无关系的目的存在,所以很难被外界破译并发现。

    可结果却是令人意想不到,不但负责送信的情报官无故失踪,甚至连秘密跟随的人员也没有及时传递回消息。这事儿该怎么去解释呢?

    严重问题既然出现,自然不是常羽和孔亮解释的。再说,根据刚才的详细询问,两个人都是照章办事。期间并未出现过什么差错,毕竟往来传递消息是需要时间的。

    负责传递情报人员都是指望马跑和步行,各种原因导致的延迟现象在所难免。上党那边可是在打仗,兵荒马乱的也有导致情报官无法及时返回的可能。

    面对这种令人特无奈的脚力传递方法,在当时已经已属难能可贵的了。一般人家别说用马代步,就是耕种自家的土地都要用壮劳力去驱动。

    吕子重重地嗯了一声,便不再讨论这个传递情报失误的问题。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齐国的军队正在进行大规模集结。此时再弄些马后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相反还会因为闹心而耽误正事。

    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如何去补救,其它问题都可以稍后解决。而就目前的形势分析,唯一能够阻止齐国出兵的只有君王后!

    等一应诸事全都理顺开,外面的天色已经不早。原本打算连夜进宫面君的吕子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毕竟此次面见的不单是齐王,而且还有君王后。

    其实对于外界的传闻,他还是听说过一些的。虽然事实并未如此,但有些事情还是要注意的。保持好名声之塔不易,多少年的努力成果都未必坚固。想让名声之塔彻底崩塌却是非常简单,最多几天就可以塌得一点不剩。

    唉!恐怕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事情没有得到最终的结果,任谁都无法把压在心头上的巨石搬下来。吕子毕竟也是个凡人,简简单单地吃了点饭食,期间连酒水都免去不喝。

    没有相关的接待方案,自然也就没有莺歌燕舞的助兴。好在都知道规矩,也就见怪不怪。孔亮命人换上茶水,再次询问大掌柜没什么吩咐就此告辞。

    懊恼没有亲自去送信而导致出现失误的常羽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听到孙十三和李信说说笑笑也没参与进去。请求责罚的话在下午就说了,可大掌柜并未就此发表任何意见。

    吕子深知这是他第一天来到齐国都城,接下来恐怕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士气只能鼓,这也是至理名言。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也就到了努力的时候。

    “这几年的齐国发展不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外面可是打得乱七八糟,前来齐国投奔的人不在少数吧?”

    此时坐在大厅内的只有四个人,除常羽先期到达齐国外,其他三位都是今天才到,所以大掌柜的问话是问常羽,而不是问孙十三和李信。

    常羽刚要起身回话,却看到吕子示意不必如此。于是重新坐好,答道:“自齐国王后把持朝政以后,便一改昔日齐国对于周边邻国的态度。与燕、赵、楚等几个诸侯国签署备忘录,并将存在领土争议的几处边界全都进行了重新划分。分配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就目前的形势看,恐怕是这样的。由此,也就换来难得一见的和平。齐人自此都能安居乐业,两耳不闻天下事。数算下来,和平导致的繁荣已有五年的光景。”

    听到有人说正事,孙十三和李信全都转移注意力听常羽对齐国国内最近几年的描述。和平所带来种种好处,沿途早已是耳闻目睹。纵然是多年没有被侵略过秦国国内,也是看不到这种和平景象的。

    齐国境内所传递给每个人的氛围,那是一种让人感觉特别舒适的气息。怎么说呢,哦!对了!就好象是放松下心情,令人感觉特别惫懒的那种放松。而且这种心情是会传染的,让进入其中的秦人特别害怕。只能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不能就此沉下去,这才好歹保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