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辞职后,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地,遍访名儒,转投多师,虚心向众名师学习,共同探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孜孜求道。又师从马融七年,因母亲年迈,需要奉养,告别马融东归故乡,四十多岁时成为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大师。

因曾经受到杜密和李膺的提携,公元171年遭到“党禁”。避难东莱,种田维持生计,间或教授门徒。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

仕途无望的郑玄讲经授课,和弟子注释“十三经”。他的注释一面世,其他所有注解版本全部停止使用,使传统经学进入“小一统时代”,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这次是应太学总长蔡邕之邀,来太学讲解经学经典与注释注解。

郑玄在讲台坐定,目光扫视全场,二百多人的课堂略显拥挤。

作为一介远道而来的布衣教授,虽然开场迎接仪式隆重,但学生们毕竟对郑玄缺乏了解。有的神情有陌生、有不屑、有距离、有作倾听状。

郑玄是何等人,自然明白学生们写在眼睛里的鄙夷,他镇定地开场:很有幸能跟各位见面。这里对我并不陌生,我曾经是这儿的学生,后来做了先生,太学留给我双重记忆。是令每个属于他的人感到自豪的地方。今天,是我生命中最值得记忆的日子。因为,无论我走多远,仍旧回到了这里。

学生们开始冷静下来,原来郑玄还是他们的学长和教长。

郑玄简短介绍东莱的情况:在东莱南山下,一千多名学子们每天除了读书、听讲,还要给附近大户人家干活,双手和双腿都沾满田地里的泥土。他们下地劳动、养羊、放猪才能勉强活下去。而在这里学习的你们,家中非富即贵,或有所依靠和抚养,很多学生却不认真学习、即使学习也不求真意,因为仕途大门早已为你们打开。

你们所要烦恼的只不多是当官大小,拿俸禄多少,是实权还是虚职而已。我们今天的讲座题目是老子,只讲他的一句话中包含的真意。老子曾经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那么,人怎么跟大地学习?

学习大地的什么?

天之德,以覆万物,地之德,以载万物,天地之德,大德不言。人要学习地的无私和滋养,无求、亦无怨……

曹操来了精神,猛睁几下眼睛,认真听郑玄讲课。

郑玄继续讲述:那么,地怎么跟天学习?学习天的什么?天之广大,天之无穷,天之无边无际,天之无穷无尽,天之胸怀,天之造化之功,天对于大地和万物无私的爱。

|5|曹操和所有学生都不知不觉地表现得很恭敬。

|1|他们不知道郑玄怎么来到太学讲学,此间坎坷,又有谁知。

|7|蔡邕为了能请到他来太学授课,至少给皇帝上了十封奏折,奏折一次次上呈,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z|郑玄继续讲述:天法道,道是什么?道是比天更大的无穷?还是比尘埃更小的微粒?道从无穷大至无穷小,道是没有,没有就是无尽的有……

|小|曹操听得有点晕,郑玄讲得有点绕,难道这就是“经神”的精髓所在,哲学的魅力所在吗?

|说|郑玄将深刻的道理一点点剥开:它让你似乎什么都懂,似乎什么也无法参透,永远像一位蒙面人那样,有你想要的美好娇容,也有你想感受的神秘。但你永远不能看到它的真相,你只能想象,只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高度去理解。哲学没有明确的答案,没有划一的题解,需要自身领悟。

|网|蔡邕再次联名太学众多学官一起上书,力邀郑玄前来太学授课,并表明:如果让太学的莘莘学子们与当世经学最高领学“经神”失之交臂,将是他们今生最大的遗憾!

曹节迫于皇帝和蔡邕等人的压力,勉强批复蔡邕的奏折:只允许邀请郑玄讲课三天,只给予少许财物,不能有任何名誉和政治待遇。派专车去东莱接郑玄,三天课程结束后,再由专车送回去,不得出现任何差错。曹节不是关心郑玄,而是关心郑玄来洛阳期间和受贬“党人”有什么联络。

郑玄继续讲述:既然道已经无穷大又无穷小,它怎么还要向自然学习?

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实际的存在,包括我们能看到的和不能看到的,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

自然包括一切!

自然一直存在,没有人类的时候它就存在,也许人类未来会不存在,它也会仍然存在。自然有让我们人类永远值得为之追求的神秘。在大到无所不包、无穷无际的自然中,蕴含着深刻的自然规律,这规律可以是我们能感受到的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可以是四季的更迭,可以是晴天和下雨的交换,可以是我们和世间万物的生老病死。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没有谁能违背自然!改变自然的规律!任何事情都有内在的联系,所有联系都归结于“自然规律”。

场上所有学生都沉寂,静静地听郑玄讲课,他们无法想象郑玄一路奔波劳苦过后,连休息都不被允许,讲完课就必须回东莱,这是对郑玄身体的折磨,更是对他精神的酷刑。他爱着洛阳,牵挂着四海,皇帝却不爱他,洛阳也不属于他。

从东莱到洛阳,遥遥两千多里。去接郑玄的车队在路上紧赶慢赶,每天八个时辰赶路,用了将近二十天,才找到郑玄的居住地。

蔡邕给郑玄怎样一封邀请信,使得发誓永不再踏上洛阳土地的他,踏上漫漫回归之旅?

试问“经神”真情在

郑玄接到蔡邕的请帖,打开一看,只有一句话:先生阁下,您一定不会让学生和我,与您失之交臂。在下蔡伯喈。

郑玄沉吟良久,蔡邕竟然称呼自己“在下”,盛情可谓至矣。

去?

还是不去?

洛阳太学是他曾经待了十年的地方,那里有他和他的恩师第五元先、张公祖、陈球等的往昔治学点滴。从二十一岁到三十一岁,他一生中美好的十年,都给了洛阳,给了太学。

遭到“党禁”后,他决心永不踏上洛阳的土地。

如今又接到了来自太学的召唤,郑玄不禁热血澎湃,泪水冲破层层心门,含在眼眶内。

前来迎接他的车队,已经表明那帮太监的态度。

可,不去既违背人情,更有悖良心。

第二天,郑玄简单收拾,带一名学生当随从,跟车上路。

路上颠簸了二十多天,住了沿途二十个驿站,才风尘仆仆地来到洛阳。

依照太监们的批示:不能有任何政治待遇,意思很明确,连官方的迎接都不可以。

蔡邕有办法,他让所有师生一起跪迎远道而来的郑玄。

车马在太学刻字巨石边停住,郑玄腿酸脚麻地走下车,站在梦中萦绕千回的独木桥头,远望隔岸雍丘,历经二百年风雨的太学建筑群屹立不倒,仰望石刻“帝之辅弼,国之栋梁”,不禁眼眶湿润。

按理蔡邕要远去三十里外迎接郑玄,可太监们反对。

郑玄站在桥头朝雍丘内望去,怎么连个人影都没有,是不是太学今日放假?没人接待他,到哪里去找人?蔡伯喈在哪儿?

郑玄正在满怀疑惑,猛然看见蔡邕跟何颙各率领一队穿着黑色院服的师生碎步小跑而来。蔡邕高呼:我等恭迎先生归来!

所有人都恭敬地下跪,从郑玄脚下,一直跪过独木桥、阙门、回廊、过道。曹操、张邈等人作为高年级学生,跪在独木桥上。

郑玄赶紧上前,想要拉起蔡邕:总长大人,请起,康成怎么经受得起?

蔡邕并不起来,伏地大拜:伯喈率领全院师生给先生接风。

郑玄再往左右看去,全院四百多名师生跪满道路。除了皇帝,至今没人能享此殊荣。

所有人都一起高呼:我等恭迎先生,为先生洗尘!

郑玄被眼前的场景震撼,所有苦累早已抛向云霄!

这不是数百学生和教授,这是全国最高、唯一的太学!这是全国最高学术机构向郑玄致敬!

教授们齐声说:欢迎前辈回院赐教!

学子们喊:恭迎学长归来!

郑玄在一片不停息的欢呼声中,泪水在心海澎湃!

昔日恩师不再,被迫壮游求学、遭受劫难,今又重新踏进您的怀抱!如同再落魄的儿子,也要最终回到母亲的怀抱!再年迈的母亲,也会渴盼远方的游子!

走得再远的学子,也思念着最亲爱的母校!

郑玄在内心欢呼:我阔别多年的母校!您的儿子,回来了!

在郑玄的一再要求下,对蔡邕行三跪九拜大礼。

这是学子对母校的敬爱,和对师长的崇敬!

郑玄在所有学子的注视下,极其规范庄重地做着每个动作,使得太学的学子们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

曹操跪在独木桥上,猜测这位被喻为“经神”的郑玄,他真有那么神吗?

课堂上,热烈的掌声,把曹操的思绪从前天下午的欢迎仪式上拽回来。学生们被郑玄通俗易懂又奥妙无穷的讲解吸引。

曹操用他一贯喜欢开口提问的风格,毫无悬念地跟他一生的偶像进行直面对撞。

在师生自由交流阶段,曹操站起来解说对老子那句话的认识,他认为自然、道、天、地、人的关系可以反过来理解:自然有道,道含天地,天地间人为贵!天地本无情,人间真情在!

曹操此语一出,震惊四座!诸位不是为他的见解,而是惊于他敢公然和郑玄叫板。

所有人都朝他看去,有不解、有责怪、还有担忧和嘲讽。

郑玄微笑,缓缓地说:天地的情意,基于我们人类的感受和认识,情感是相互的,有交流的。只有我们有情,才会感受到天地之情的存在,若胸中无情,不光是天地,万物皆成无情之物。

学生群中纷纷点头。

曹操不甘示弱,再次站起来:先生,不是有人说“天不老,天无情,天才不死”吗?

郑玄点头,对曹操说:天是不老,但不代表天无情。人会老,但不代表有情。而我宁愿为有情爱而老、而死。我将用我的老和死,跪谢我曾经获得的生命!

场中一片沸腾!曹操也兴奋地鼓掌!

学生们真正听到了圣人的声音,感受到“经神”的情怀。

郑玄也是人,也有温暖的情感和忧伤的爱恋,对生命、对美好事物,唯有用爱对待,才最珍贵!

又有学生问了很多一直困惑的问题,郑玄都一一耐心解答,博得学生阵阵喝彩,掌声如夏日的阵雨,此起彼伏。

郑玄的结束语:我所理解的十三经,包含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学术经典,是我们通过学习完善自身,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完美结合,获得对自然规律了然于胸、进可做事为民、退可守身自修的达观人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到逆境,要像万物等待春天那样具有耐心,遇到顺境,要像天地那样一日两重变化,一年四季区分,审视自己的作为。

“自我”的觉醒和完善,有顿悟,也有循序渐进的彻误,这个过程有开始,没有停顿,结束在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很多人一生无法完成,但这不妨碍有志探究“规律”的人们的热情。

最后,很感谢伯喈总长,没有让我和各位失之交臂,我从你们那儿得到很多新的见解和知识。

十年的漫长经历,是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我感激太学,感激教授过我的贤哲们。

从今开始,希望我能和你们,一起行走在参悟“自然之道”上。

郑玄前来太学讲学,如同惊鸿一瞥。他只在洛阳讲学三天,所有活动范围都在太学内,连洛阳的街道和新修缮的皇宫的屋顶,都无暇看到,三天讲完六场讲座后,就悄悄离开洛阳,奔赴遥远的东莱。

东汉末年,皇家大厦风雨飘摇,世事凌乱,郑玄一生颠沛流离,曾经受曹操之邀,为刚刚建立的许都太学院编写教材。

生命的历程不在于别人能给予多少,而在于自己能创造多少,他的学术成为后世千年不朽的儒家典范!

讲座结束后,曹操他们几个走在回家的路上,袁绍还沉浸在郑玄的课中:怪不得他的私学有千人之多,上他的课真是享受。

胡母班盛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经神”的课改变了我对私学的认识。看来私学确实藏龙卧虎。

张邈补充:郑先生有十年官学从教经验。

曹操点头:嗯,有官学的严谨和广博,有私学的灵活和飘逸,可谓双绝。我要能当上郑玄那样的大学者,感觉也不错。

袁绍嗔道:拉倒吧,阿瞒。就你,遛门撬锁偷新娘,别把学生给教坏了!

袁绍说完就跑,曹操追着他嬉笑打闹,一群初长成的青年,奔走在公元173年秋天的洛阳大街上。

历代帝王无数,“经神”郑玄绝无第二。由于历史原因,他和他的经学被淹没在洪流之中,却无法掩盖他和他的学术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珍宝。

毫不夸张地说,能有幸在郑玄的私学里求学,有些方面胜过洛阳太学。自此以后,曹嵩除了偶尔听到曹操说桥玄的事情,再听到更多的就是提到郑玄。

太学刮起一股强烈的“经神”风,且影响深远,经久不息。

曹操他们自发组织了郑玄“粉丝”团体,共同研究郑玄的生平,给郑玄写信、邮寄文章和提问,甚至还邮寄吃用、钱物。从东莱到洛阳的驿站,霎时间成了一条热闹的邮路。曹操他们还计划要远涉山水,去东莱追随郑玄。如果可能,像孔子的学生那样,留在郑玄身边一直学下去,直到郑玄去世,再为他守孝三年……

“郑粉”们果真会去东莱追随郑玄吗?

人生最该享受的幸福

郑玄之风长刮不息,曹操和同学们甚至想好了要在假期前往,可四年级课业繁重,想要分身乏术。有了总长蔡邕的改革和努力,众多当世学界名流来到太学授课、讲学,使得原先古板、僵硬的课程变得多姿多彩,学生们都感觉很快乐,很幸福,觉得学习知识,接受“教化”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太学生进行音乐的培养。

音乐不光指声音,还有它的寓意和本质。

音乐教室内,靠墙壁摆放着巨大编钟,一共有六组三层,架子上摆放各种当时流行乐器。

又是让曹操最头大的音乐课,他很纳闷,为什么他就没有音乐天分?什么宫、商、角、徵、羽。除了会在酒酣之时吼两句,对乐器一窍不通。还有那么多始终弄不懂的乐理,为什么音乐的声音和节拍要用这五个平凡不过的字代替?

蔡邕带领学生们一一认识乐器的种类,重点讲述编钟:编钟的发声原理是用小木槌敲击钟体,和空气共鸣,发出不同的声音。

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编钟需要铸造,钟体大小需要计量,钟的数量和变音越多,奏出的音乐越细腻,一组六十四钟能敲击出如同人的歌喉的完美声音,所以它又叫“歌钟”。

蔡邕对眼前这套编钟甚为钟爱,动情地说:所以,编钟是个庞大的家族,他们讲究各个成员之间的协调,每一个钟有一种恒定的声音,诸位齐心协力,发出世间少有的天籁之音。

学生们在蔡邕的讲解下,对乐器有了进一步了解。

蔡邕接着给学生们讲解关于五音的来历和意义:天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地有五方,东西南北中;人含五常,乐有五音,宫商角徵羽。

古人认为音乐由人的心灵发出,所有情感会用声音表达出来。

和平时代的音乐安静祥和。乱世的音乐隐含怨恨和愤怒。

“音”中的“乐”和人的心灵以及当时的政治相通。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种事物按照秩序排列,不能错乱。

“宫”乱就会发生慌乱,君主骄横无度;

“商”乱会失去平衡,文武官员发生叛乱;

“角”乱就会产生忧虑,引发民众怨恨;

“徵”乱就会萌生悲哀,国事不断烦扰庶民;

“羽”乱就有危险,说明国家财政枯竭。如果五种音色都乱,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征伐和杀戮,国将大乱,离亡国的日子不远了。

音乐是人类独有的事物,除人类之外,万物只知道声,不知道音。

而凡人只知道音乐的声音,不知道音乐所隐含的道理。

世上只有君子能知道“音”中有“乐”。

曹操在课堂上提问:音乐的道理有这么高深?为什么人们都要把简单的事物和高深莫测的道理联系起来呢?这样人活得不是很累吗?岂不知更多平凡人只要知道生活、生产和生存,就足够。

蔡邕回答:世界上“音”有无数种,所以会产生不同的“乐”。相同的音乐合在一起,相互亲爱。不同的声音也能相敬如宾。只有发出相同的声音,才能合成一流,而“礼”越繁盛,相互之间产生等级和贵贱。

而圣贤们向往那种真正博大的音乐,和天地一起唱和,真正的礼仪和天地之间的四季一样,使万物和万民得以生养成熟。

“音”是万物本性之声,“乐”是万物和畅之音。

音乐合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