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闲聊东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东北的怪(一)窗户纸糊在外
老东北的怪(一)窗户纸糊在外
中国历朝各代的窗户都一水水儿的木制格子窗,窗格本身就极具中国特色,那叫一个漂亮,各式窗格蜂巢一样,中规中矩又爽心悦目,每家每户的男人做起窗户来那是充分地发挥了聪明才智,把个窗户格子弄得是奇形怪状,透着那么古朴端庄,老讲究了。那暂没有玻璃,甭管是多好的房子,平民百姓的寒窑陋室还是王公大臣的官邸豪宅,窗户棂上一色儿搞纸糊。到后来虽说有了玻璃,一来贫苦人家买不起,二来小孩丫子淘气,一砖头敲碎还得再拾掇,加上玻璃窗敞亮归敞亮,可在屋外十几二十丈就把屋里头看个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了,老辈人觉着不方便,于是糊窗户纸就一直沿袭下来。关里人也糊窗户纸,但人家是糊在里边,把“盘长”、“同心”、“灯笼锦”等各种花式的窗格图案明明白白地露在外边儿,那意思“俺家窗户都这般光鲜,小日子那还用问?”可咱东北冷啊,屋里边全靠火炕取暖,一般火炕都紧靠着窗户,这样窗户内外温差就贼大,窗户纸糊里边,容易受潮缓霜,爱掉不说还好烂;再者东北风大雪硬,纸糊里边窗格子就露外边了,棂子上春天积沙冬天积雪,到了夏天来场急雨,水顺窗格子就渗屋里来了,顺墙就往地上淌,埋汰不说,窗棂子几场雨就沤烂了。窗户纸要真糊里边你就遭罪去吧。所以外省人一到关外,好家伙,那哪儿是住人的房子呀,整个一个“大白块儿”,自然就觉得是一大怪了。
那位说了,这纸咱大家伙儿都见过用过,那玩意一捅就破沾水就碎,能防雨么?这就是您孤陋寡闻了。这糊窗户的纸可不是一般的纸,是关东人就地取材“开发研制”出来的专用纸,要搁现在那得申请专利。用过的破鱼网碎布片、小孩子的旧兜兜、打碎的芦苇破棉花套子啥的,架大锅蒸熟捣烂,或者图省事就直接扔在水里沤,沉淀之后用筛子捞出来薄薄地摊开,控尽了水后掸上胶油桐油苏子油,再把绷被缝衣服用过的线头剪成三寸来长,均匀地撒上去,晾干之后就成了防水防潮的窗户纸了。
糊窗户纸可不简单,讲究绷得紧糊得平,这样才既美观又耐用,糊完纸用筷子缠上棉花沾了豆油再往窗户上抹一层,风干之后原来不透明的窗户纸也半透明了,既增加了屋里亮度又加强了纸的强度,一敲嘣嘣响,不起褶不沾水不落蚊蝇,巧手的主妇再抽空闲操剪子剪点喜庆的窗花往上一贴,嘿,一个字:“棒!”如此这般之后,任你是刮风下雨还是扬沙飞雪一概不在话下,咋也挺上个一二年。
如今是家家户户玻璃窗,碎了一个电话玻璃店就来人给换,脏了还是一个电话家政公司的人准来敲门拾掇,“窗户纸糊在外”的景致渐渐作古再也难见了,可你现在坐床上想起那般岁月,还是不由得感叹:咱老祖宗们生存有道啊。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老东北的怪(二)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
老东北的怪(二)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
“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那是老东北一道极鲜明的动人景致。抽烟在关东早就不是过瘾的方式而是一种“营生”了。女娃子打小儿就跟着爹娘操劳活计,也就跟着爹娘学会了抽烟。早年间纸贵(总不能用糊窗户的纸卷烟吧?),只能选用烟袋抽烟。《铁嘴铜牙纪晓岚》里的纪大烟袋见过吧?就是他鼓捣的那玩意儿。于是老头老太太、壮年劳力抽烟是见怪不怪,而十来岁的小姑娘也人人手捏一杆烟袋锅就成了关东一大怪了。
早年间东北农村一水儿的平房土炕,炕上必备两个笸箩,一个是装针头线脑织布梭子的,一个就是装烟的。你去串门儿,主人先是一句“台儿拐着(炕上坐)”,等你两条腿往炕上那么一盘,主人就会把烟笸箩推到你跟前儿。“啃草卷儿(卷棵烟抽)。”可见在东北农村,敬烟是一个极注重的待客仪式。
东北产烟,而且老有名了。关东黑土肥沃,略呈碱性的土质和干燥的气候适合烟草生长,近代以来,东北大地上众多的游牧民族定居下来后就都种起了烟,现在的东北乡下,每逢秋后你过去瞅吧,每家每户除了满院子金灿灿的苞米棒子就是一长溜搭得整整齐齐的晾烟架子,稍显辛辣的烟草味中充满着充实富裕的喜悦。而说到抽烟,那比种烟还要有名。东北民族一向以游牧为主,夏天遛羊放排冬天砸冰眼摸鱼,淘金、狩猎、挖参,活计的空闲干啥?抽烟!
那位又说了。“抽烟有啥好呀?”呵,在老关东,抽烟的好处可大了去了。
东北的田不象南方的水田或井字田,每条垅都有二三里地长,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根垅从早上锄到晚上也不见起能干完,而且东北土质气候更适合种植玉米、向日葵、高粱等高植株作物,人一下到地里便再也看不着影了,身旁边全是近两米高的作物,少有空气流动,于是自然成了蚊子极好的栖息地,为防蚊蠓叮咬,就得抽烟;早年间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都盛产毒蛇,据说碾子山特产的一种野鸡脖子蛇堪称剧毒,一旦被咬三两个时辰就没了气,进山打猎,为使蛇不近身,你还得抽烟;冬天雪大活少,行贩商旅都找大车店猫冬,一猫三五个月,这日子咋熬?一个字:抽!烟灰还是十分灵验的止血药,烟油子更是止咳平喘消泻的民间验方。采参说道多,找着大参了,领头人一声吼“打火堆,点蚊烟喽!”众伙计麻溜儿就得把早预备好的十几二十根烟袋锅一起点着在领头人身边围成个圈大口抽起来,让风把烟气吹开,这样领头人身周围就不会有花蚊子来骚扰,就能专心致志地挖参了。传说大参有灵气,稍有异动就会钻土而去,要是因为赶蚊子耽误了活跑了参,那罪过你担得起?
纪大烟袋在电视里摆弄的那玩意显然有点夸张,又短又粗,象一截用了三十年的烧火棍,其实小巧玲珑纤细修长才是东北烟袋锅的最好形容词。说起烟袋的结构,简单的很,有装烟的“锅儿”,通烟的“杆儿”,用以叼咬的“嘴儿”,看着极古典极特色,锅儿以铜制为主,大多是手工敲制,烟杆则铜木兼有,烟嘴就五花八门贵贱兼有了,钱冲的主儿一色的玉石玛瑙青金石,没钱的贫苦人则多以铜锡为质。烟杆上吊一烟荷包,荷包里是半袋揉碎的烟末,系荷包的五色线绳从袋口扎紧,兼或有家传的玉坠挂上去,效果就更上层楼。每每拉开绳头,把锃亮的烟锅探进去一郐,压实,凑火上点着,话匣子便打开了,一袋烟抽罢,翻过鞋底敲净烟灰,往腰带上一插,该干嘛还干嘛去,动作透着那么舒坦、豪爽。大姑娘小媳妇更是愿意琢磨给装烟的荷包整点装饰和点缀,弄得是漂漂亮亮的。烟袋以老旧之物为上品,大户人家的烟袋一般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且是传男不传女的,一来是家庭鼎盛的代言,二来也是追念先人长辈的祭物。
男人和一些经常外出劳作的女人用的烟袋一般不过尺半,这样外出活动带着方便,上年岁的老太太抽烟一般是盘腿坐炕上抽,习惯用细长的烟袋,长度都半米以上,最长的四五尺不止。装上烟后自个儿够不着火,就由晚辈给点上,或者凑到炕上的火盘里去点,坐炕头上要想拿稍远一点的物件也不用挪窝,烟杆一伸就能拽过来。
关东女人祖祖辈辈都传承着对烟的敬畏,新娘子刚过门儿要给公婆行“装烟礼”,给公婆装袋烟点上才算真正嫁到门里,公婆也自然少不了掏“装烟钱”(这和咱东北现在结婚“抽喜烟”是不是有联系就不敢乱说了)。打过门儿以后每天早起的头件事就是过到公婆房里给二老点烟,晚上临睡也不敢怠慢。在东北忘了给长辈早晚点烟是最大的不孝,早年间媳妇少不经事因为一个早上没到上屋里点烟就被休掉的传闻可是不少,不论活计多忙,媳妇给公婆点烟的孝道是分毫不能逾越的。
烟袋在关东,是人人必备的器物,也是身份的象征,是权威和尊严,也是一段接近尾声的历史。。 最好的txt下载网
老东北的怪(三)养活孩子吊起来
老东北的怪(三)养活孩子吊起来
关东人的孩子是吊着养活的。这话你得信。现今的说法是“忽悠大的”。
游牧的生活状态和“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劳作模式促成了吊着养活孩子的风俗。游牧时期,见天走,孩子太小,抱着累,男人就做个悠车,把孩子放里边,系个长布带让孩儿他妈斜挎着,解放了双手,又能让孩子睡得安稳,还不容易“搂驼了背”。清代文人方式济在《龙沙纪略》中记载:“妇女皆勇决善射,客至,腰数矢上马,获雉兔,作炙以饷。载儿于筐,裂布悬项上。射则转筐于背,旋回便捷,儿亦不惊。”可见早年的东北妇女们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骑马打猎牧羊劳作不仅不在话下,而且游刃有余,风风火火且潇洒自若。后来定居下来后,活计太多,男人在外,女人就在家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要忙些家务针线,加上旧关东蛇虫野兽频繁出没,小孩子放在地上不安全,放在炕上又容易受热“上火”,于是孩子睡悠车就更加的发扬光大了。
悠车,又叫腰车子、炕车、晃车,其功能接近于南方的摇篮,区别在于摇篮是落地的,而关东的悠车是悬空吊在房梁上的。
赵本山一句“小孩不睡觉——欠悠”道出了悠车的最根本的功用。把悠车用粗绳吊在房梁上离炕约半米高,悠车上悬了蚊帐或布帘,把孩子放进去,推一把,车就荡起来,这一荡咋也得十几个来回吧?孩儿他妈就借机跑到外屋看看锅里的大饼子,或是去院外给鸡添把食,腿脚快的还能再打桶水回来。回屋一瞧悠车停了,就再推一把,懒得抬手就拿脚一踹,车子晃起来孩子就不哭不闹,女人就操起纳了一半儿的鞋底接着忙或是可以惬意地抽袋烟了。悠车悬空还保证了猫鼠之类的小动物不至于伤到孩子,车子一晃,小凉风轻轻柔柔孩子也就不出汗,不觉得热,免了人扇之苦,也就少受苍蝇蚊子的叮咬,平时孩子躺在悠车里玩儿,车子一晃,车上挂的小玩意五颜六色唏里哗啦连动带响,哄孩子都省了,悠一把,下地淘米做饭啥也不耽误。
悠车的好处不仅在解放了劳动力,还有其科学育儿的一面。悠车一晃,孩子也就跟着晃,不会总睡在一个位置上,不会使孩子“睡偏了头”,同时睡悠车时要绑住手脚,孩子只能在车内仰卧,后脑勺压得扁平,不会形成“前奔娄后勺子”、溜肩膀罗圈腿一类的毛病,也算是关东人民的一大贡献。
悠车的工艺简单,但却也含着关东人的朴素的美。做悠车诸多讲究,要选结籽多的树木,寓意多子多孙,选材多以柳树为主,轻巧不说,与“留”谐音,旧时缺医少药,养个孩子不容易,用柳木做车,企盼着孩子顺顺当当好养活,能留住。
裁成薄片的柳木入热水锅里煮过,两个壮劳力握住两头一较劲,趁热弯成U字形,接头处包上铁皮,用铜铆钉铆紧,上好的白杨木裁成薄片,在底板上用小钉固定,用于提拎的横梁则用粗细正好成形的柳木枝,如此这般,车子就算做得了,周身涂上红漆,刻上“长命富贵、九子十成”的吉祥话或是画上胖小子俊闰女的图案装饰,再系上小铃铛波浪鼓之类的玩具,往炕上边儿“子孙椽子”上一吊,关东人家的其乐融融便会让人心里一热。
孩子不出满月就要“上车”,老关东时兴借车,到人丁兴旺的富贵人家去借用过的悠车,特别是这孩子长大后中了举人秀才的车子更是紧俏品抢手货,甚至要提前预订;谁家姑娘长得俊俏伶俐,女红手艺地道,那她睡过的车子也就更金贵。大凡这样的人家也把车子借给他人为荣,跟谁关系靠(十分要好),听说人家生了孩子就会主动上门。
“那啥,把我家的车子拿了去吧。”
“真的不?”
“谁跟谁呀,这话说的。”
“俺可咋谢你呢,那啥,等俺家孩儿懂事理了,让他去给你们家祖上磕头啊!”
于是两家的关系就更靠了,长辈们也会时常念叨。“咋的也不能忘了人家的恩情,小时候人家借过咱车子。”
睡悠车一般不铺褥子,而是把装了子孙粮的布口袋放在车上,子孙粮一般由粗粒的粮食中精挑细选出来,利尿去火,车底板上供几枚“压车钱”,孩子肩腿等部位用布带绑住,一是防其梦里翻身掉出来,二是使其胳膊腿儿直,不“溜肩膀”,长大了才能骑马射箭。孩子上车之前,娘家舅舅会先把扫帚疙瘩扔车里悠几下,悠时嘴里还要叨咕几套“嗑儿”以求去掉邪气保佑孩子顺顺当当的长大成人。
上了车的孩子每天除了吃奶等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往外抱,当妈的也往往是手里忙着活计,嘴里哼着小曲,关东哄孩子的小曲又称做“巴不力”,听起来很邪乎,“悠啊悠,麻溜睡吧别哭啦。狼来啦,狗来啦,黑瞎子背着鼓来啦。老虎妈子跳墙啦。舌头伸出老长啦,正趴窗户看你哪。宝啊你可别哭啦。”
多少有些让人哆嗦的摇篮曲里,吊起来养孩子成为了关东的一大风景,清时文人沈兆提有诗“车摇不定挽兼推,文褓朱衣满月孩;上语声声巴不力,金铃响处笑颜开。”就分明是一副母子欢娱图。。 最好的txt下载网
1。东北人喝啤酒
东北人喝啤酒
东北人喝啤酒,就一个字:爽。从动作到感觉,痛快利落到你站旁边看着都那么意气风发血往上涌的刺激和夸张。
东北人喝啤酒,不往高档饭店里钻,啤酒那得街边的大排档才能喝出气氛喝到度数喝出风范喝成功夫。找个热透了的天气,最好是午后或是傍晚,街边的烧烤排档烟气缭绕,信步走过,羊肉串的香味狠了命地往你鼻子里钻,啤酒瓶子的敲击和碰撞声便如挂了香饵的钓钩,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壮观场景,你想熟视无睹都做不到,舌头根上那几只馋虫自然而然地蠢蠢欲动,于是你只好迫不急待地找个位置坐下来。
坐在露天的烧烤大排档里,不用问,想喝白酒都没有,一色儿整啤的。屁股还没坐稳,服务员准过来,拿眼一寻摸。“先来一组?”
一组就是六瓶,即便你只有两个人,好象一组也是最少的消费。而东北人在烧烤排档上这么一坐,只来个一瓶两瓶的还真觉着磕碜。外来人很难相信东北人依赖啤酒到了疯狂和痴迷的程度,曾亲眼看到一个新到北方的大学生估计是失恋或是想家,往那一坐要了瓶啤酒,大喊一声“我今天非喝醉了不可。”结果引来一片哄笑。
东北人喝啤酒不论瓶,只论组,甚至经常发生论箱喝酒的事情,一箱二十四瓶,加起来足有六七十斤的液状物三五个人个把小时便风卷残云,足可以让江南人叹为观止瞠目结舌。
一瓶啤酒就要喝醉,这故事只能发生在长江以南,在东北,喝啤酒哪有这么喝的?讲究的就是一叫就是一组,一口就是一瓶,不带换气的。就算不用瓶喝,也讲究抬手杯干,讲究个“同归于尽”,不懂规矩的外地人若只是小小的抿上一口,定是会被嘲笑一句“杯咋不干呢?剩那些酒,你想养鱼啊?”,定是会把你搞得极不好意思。东北人喝啤酒不要排场只要痛快,小麦王没劲,水一样,喝就要喝1990或是青岛,那才够味道。故尔淡爽或是干啤一类在东北销量一向不好,那些东西是给小酌一口的女士们预备的,男士们统统挑有力度的喝,至于价钱倒在其次了。
大排档的啤酒很少有服务员给开瓶的,一是服务员都比较忙,二是开瓶的过程已经是喝的一部分了,是喝的前奏和兴奋剂。每每把一圈绿意盎然的啤酒墩到桌上,性急的便站起身来,熟练地从桌子下边摸出瓶起子,一搭一挑,呯的一声便汁水四溅,声比闷雷。生意好的烧烤店里这种闷闷的声响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很有些让人振奋不已。而咱东北人讲究的就是这呯呯的气氛,要的就是这血往上涌的脆生劲,啤酒一开,闷响连连,打足了二氧化碳的啤酒翻着泡沫往外涌,看着就血热,看着就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看着就提神醒脑就来劲就过瘾。急不可待的人操了瓶子便往身下的椅子棱上一搭,右手一拍,生生把瓶盖磕开,其余还有用筷子挑,用牙咬用打火机撬,更有些技巧性比较高的便是一颠一倒把两瓶啤酒的瓶盖绞在一起,反向一较劲,准也是起开一瓶,声音也一般的沉闷响亮。有些久经沙场的哥们更是练了一手绝活,只用手指便可以连续起上个十瓶八瓶的,那才是真功夫,指甲搭在瓶盖上,屏气凝视,突然喊声“开!”,瓶盖便应声而落,百发百中,常是引来一片侧目。
光能起瓶盖还多少有些纸上谈兵,真正喝起来就是各展风采的事了,喝啤酒绝对是货真价实地考验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