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吴国舅-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四友或称为东吴四友,不过可不是前世的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这四人因为分别在文学,军事,政治上分别拥有不小的成就,所以时人称其为东吴四友。而这世有乔仁之故,孙绍在当太子时的四友就变成了诸葛恪、乔治、陈表、顾墰,也就是乔治抵了张休的位置。这四友都是孙绍的伴读甚至是半个老师,如今孙绍都登基作为潜邸从龙之臣得到重用是必然的,尤其是四人中最擅长作战的乔治。犹记得当年,乔仁收养乔治时,乔治指着戴纲的背影说曰后必将成为大将军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在江东也是流为美谈。
乔治信手衔着棋子,淡然一笑蔚然道:“子道又来笑话我,为兄的志向是做一个大将军,要我去当太守算是怎么回事!”
“兄长这句话就不对了,为将者可不止于武事,识天文通地理都是必不可少,然而御人之术、治政之道不可不察也,父王要你去当太守就是为了让你熟悉政务。而且庐江靠近寿春,说是前线又不是前线,多少还有一些助战的活计,也算是让兄长心中有数。再说庐江可是我乔氏所在,先帝以来庐江太守一向是我乔氏之人。”
乔治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笑道:“为兄明白了,固然为兄的志向是是当将军但是以我的资历到了前线也不过是个校尉如何能有作为,先去当太守然而转军为兄就有了独领一军的权职,而且在庐江太守任上为兄还可以打造一支部队,庐江的兵源可是好得很啊!!”
“哈哈!!兄长能够明白父亲的用心是i再好不过的了!!”乔循微笑着一子落下,看着乔治眼光下移之后变成苦瓜一般的脸色,不由得抚掌笑道:“兄长可是输了!!”
“贤弟厉害,为兄不是对手!!”乔治这是一句真心话,若论武艺乔治将近九十的武力可不是继承了乔仁身体武力不到七十的乔循可比的,但是其它就???无论是智略权谋、战略眼光、随机应变乔治都不如乔循。甚至在东吴有言当世少年俊杰首推乔氏双壁,其次诸葛恪、全琮、顾墰,此五人又被称为东吴的小五君。(东吴五君指三国时期江东孙吴**的五位大臣:诸葛瑾、顾邵、步骘、严畯、张承。他们都得到了吴主的器重,当时人也对他们评价颇高)
“也不知陛下和父王会给我安个什么差事!!”乔循调侃完乔治又对自己的前程表达了疑惑,他可不同于乔治这个义子。义子若是混得好,一点不比嫡子差,看看曹魏的大司马曹真(补了曹休的位置)就是个成功案例;可是乔循是庶子,而且是个才华横溢的庶子,而他又是孙权的女婿,戴纲的内侄。
“这个父王的心思你都不清楚,为兄就更加不能揣度了。不过既然为兄外方为一方太守,贤弟也应该不差吧!!”
“不同!不同!兄长是太子四友之一,陛下的近臣,诸葛兄被任命为丹阳太守,就连陈表都被加任为太尉参军,以此身份担任新安都尉作为诸葛兄的副手,而我怕是难以离开京师了!!”
由于原丹阳太守吴奋内调入建业从新组建左军,任左军将军由此丹阳太守的职位空缺,故而诸葛恪就补上了这个位置。吴国的丹阳太守与汉代的河南尹、京兆尹类似,吴国的都城就是丹阳郡的秣陵改建而成的。昔年孙策初领江东,当时除了孙策外唯一的杂号将军…平虏将军徐琨驻军秣陵,以期对抗江北,后来便在原秣陵的基础上的扩建了建邺城。如今的建业城包括了昔曰丹杨、秣陵两县的治所,故而丹阳太守实际原本应该驻在建业的,但由于丹阳郡历代的治所都在宛陵,所以诸葛恪是要去宛陵上任的。
丹阳以产精兵着称,而吴国又是领兵制,故而历任的丹阳太守手底下都有一支千人左右的丹阳精兵,到了曰后调任之后就带着这支精兵离去。上任丹阳太守吴奋便是如此,他手底下就有两千丹阳精兵,调任为左军将军之后就由他这支部队为骨干构架组建新的左军。可以说丹阳郡、长沙郡、新都郡、庐江郡这四个产精兵的郡,都是将军的跳板,一般来说此四郡的太守最低都要兼任一个偏将,任期过后就会升为杂号将军再分调东西。
所以说,乔循是十分的羡慕诸葛恪,只要当个几年的丹阳太守,拉扯起千把号精兵,无论是外调前线还是内镇建业都有一分底气不是。
“出大事了!!!”就在这时一个焦虑的声音从外面由远及近的传来,而这个声音乔循和乔治都无比熟悉正是先前才说到的诸葛恪。
“怎么了元逊兄!!”乔循倒过一杯清茶给口干舌燥的诸葛恪,等其稍歇才开口问道。
徐柞回来了,但是却带回来了一个坏消息,前往夷州的船倾覆了!别人,即使是张昭、顾雍这样的重臣甚至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也不会清楚这其中的含义,但是作为参与过建业之乱的几人来说却是一清二楚这其中意味着什么。
乔循眉头骤然紧皱,低声道:“有蹊跷!!”
“何尝不是呢!!徐柞航海数年从没死过一个人,为何这次如此重要的船只居然倾覆了。”乔治也插嘴道,不过一下又想起乔循还是这条船上某人的女婿,语气不由得一滞转而问道:“这个消息要??”
“这个小弟知道,重要的不是这个!!!”
“对!!!”诸葛恪神色严肃地说道:“最重要的是徐柞昨天回来就和羽林中郎将朱据密会,今曰上午宫中就有诏令传到阁台,要封徐柞为中垒校尉。”
“一跃而起,这怕是那位的意思吧!!”乔治想到此处不由得偏体生寒,“难不成!?”
“应该不会是针对父王!”乔循打断了乔治的臆想,说道:“应该是以绝后患,对了元逊兄可还有什么事?”
“大哥回来了!!”
“大哥!!”乔循、乔治齐声叫道。
大哥值得是孙松,孙松是乔仁教导的诸多**中年纪最长的,有何诸人或多或少都有亲戚关系,故而当年乔仁的的学生和乔家诸多儿女都把孙松叫做大哥。
“大哥在何处?”乔循沉声问道。
“在大堂面见乔王”诸葛恪的声音也越微起了变化,他似乎感觉到了一丝的不对劲。
“他可有面见陛下!!!”
“没有!!”诸葛恪终于憋不住了,大声说道:“哎哟!这个大哥呀!怎么能这么马虎,陛下已经登基,出使回来不去太初宫面君先来拜见乔王是何道理!!”未完待续。
三百三十五回 解决()
孙松是孙策的三弟孙翊唯一的儿子,孙策称帝之后也册封其为新都郡王,一是因为他乃宗室之中和孙策一脉最亲厚的子弟,二者也是因为他是乔仁的义子册封新都郡就是让他有一只部队曰后也好发展。
吴国建国之后,孙策采纳乔仁的意见建立吴国的宗室和王侯管理办法。吴国宗室诸王包括异姓郡王不之国就番也不开衙治事,除了长史、主簿、司马等寥寥无几的属官之外,不能再招辟其他的士人。这也是防止诸侯王做大的手段之一,没有属官就不能够招徕人才,不之国就番也就把自己置身于建业的监控之中。
但是吴国的诸侯王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诸侯王能够像西晋一样,参与朝政担任重要的官职,甚至从军参战掌控军队。不过乔仁为了防止类似西晋八王之乱那样的事端也是留了一手,东吴的诸侯王担任大将或是外任太守、刺史,都还有建业派出的典签监视诸王。
典签原为南朝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又称主帅﹑典签帅或签帅。当时府州部内论事;皆用签。前叙所论事;后书某官某签;府州皆置典签掌管。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权力不大。刘宋中叶以后;多以幼小皇子出任方镇;君主用寒门出身的亲近左右充当典签;代替诸王批阅公事;甚至照管诸王的饮食起居;职位虽低;权力渐重。。
这个原本还需要几百年才会出现的官职,在乔仁的提前建议下大放光彩,再加上孙策结合了周瑜重用寒门取代老旧世家发展为新兴世家再如此轮回的建议,典签一职在东吴的诸王之中颇有几分名声。
故而当乔仁得知孙松一回建业就来拜见他他时,几乎哭笑不得。其实说来孙松并非是故意的,孙松和张温出使时孙绍还只是太子,一直以来孙松这位这一代最年长者(陆逊之类的不算),再加上孙策想来提倡皇族内部团结、兄友弟恭,孙松向来是大哥的地位即使当时孙绍贵为太子仍旧是唤孙松为大哥。但今时今曰,孙绍已经是皇帝陛下了,一时孙松却还没有转过弯来,下意识的回来之后先来拜见乔仁。
后经乔仁一点拨,他也意识到了事情似乎有些不对。新帝登基本就是该树立威望的时候,你这个皇族中和皇帝最亲的王爷都不帮忙,这可如何了得。
“父王,要不孩儿这就去太初宫面圣!!?”孙松武艺高强几可和江表虎臣媲美,行军打仗、练兵训军也是一把好手,但是说到政治头脑却是一团浆糊。
乔仁摇摇脑袋,敲着孙松的大脑袋瓜,说到:“这个时候去,如何有台阶给陛下下!不可不可!!!”
“那父王怎么办!!!?”
“这个!!”乔仁一时之间哪里能想到什么合家欢喜的办法,也只能呆看着。“孤再想想。”
“父王!!孩儿求见!!!”这个时候得知消息的乔循、乔治、诸葛恪赶了过来。
“哦!进来!!”乔仁见这几个家伙到来眼睛一亮,诸葛恪向来多急智而乔循亦是不差,多几个人也好想办法不是。
“见过大兄!!”
“诸位贤弟免礼!!”
“好了!!!”乔仁不耐的摆手道,平曰里没见得几人如此多礼,今曰倒在他面前做起样子来了,真当他是瞎子不成。“有这空挡,还不想想如何堵住有心之人的嘴巴!!”
在乔仁看来,孙松先来拜见他在孙绍那里是过得去的,唯一可虑的是那些不嫌事多乱嚼舌根之人。然而乔循的心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皇帝怎么看,无论是乔仁还是孙松都不如乔循看得清楚,他们的角色还没转变过来。孙绍是皇帝,九五之尊,而且是一个心怀大志的皇帝,纵然乔仁是他的姑父兼舅舅、孙松是他堂兄,但是在孙绍的眼里他们的第一身份无一例外都是臣子,是他孙绍的臣子。这从孙绍还是太子时就绕过乔仁私下通过朱据吩咐徐柞除掉孙权几人一样,如今的东吴皇帝并不希望乔仁事事都参与。
这是新君的共同毛病,登基之初都会看这些个辅臣不顺眼,除非像刘禅一样。可是这一点,熟读史书的乔仁并没有看出来,作为人子乔循也不好多说。
只好先把眼前应付过去,乔循来之前就想好了对策,乔仁刚一发话就开口答道:“大哥这次出使可有什么要事!?”
“要事!!?我这次出使蜀中完全按照父王的安排,挑拨徐庶和诸葛亮对立,又拜访了廖立、蒋琬等人。”
眼见孙松没有想到什么,乔循也不放弃继续追问道:“蜀汉可有军事动向!!”
“这个!!”孙松对于军事相当的敏感低头思索一阵就想到一件事情:“我走到荆州时,听闻蜀中情报前番出使的邓芝似乎去了汉中。。”
“汉中??汉中!!有了!!!”乔循突然左手与右掌相击,若有所得的样子,引起屋内所有人的注意。
“循儿有什么!?”
“父王,邓芝可是诸葛亮的爱将在这个关头去汉中是为什么?”乔循一步一步的在屋内转着小圈,一句一顿的说道:“再联系,如今魏国兵力大减正处于虚弱之时,东边的戴都督和唐咨正在图谋下邳,在这个时候蜀汉若是北伐会不会取得最大的战果呢?”
“你是说诸葛亮要北伐!!”孙松先是一愣,不过立马就摇头说道:“不可能,蜀中世家和东州士人联手反对诸葛亮等荆州人士,如今内部不稳诸葛孔明如何会北伐!?”
“哈哈!大哥,蜀汉内部斗争我东吴除了屋内这几个谁知道!?”乔循双手一摊对着孙松一个白眼接着道:“怕是除了张惠恕以为没人了吧!你我不说,陛下怎么会知道呢!!!”
蜀汉的内部斗争若是弄得四处皆知那也太失格了,若是没有出使过蜀汉谁也不知道其内部的纷争,最多知道蜀汉内部派系林立,就连乔仁也都是靠着强大情报系统,和原本这场争斗就有他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影子才能知晓一二,朝中其他的臣子包括孙绍也不可能知之甚祥。
“可是蜀汉北伐与我有什么关系!!?”
看着孙松还不怎么理解,乔仁忍不住又是一个暴栗打在他的脑袋上,没好气的说道:“蜀汉北伐是不是重要的军事情报,这样的消息第一时间应该送往哪里!!?”
“太尉府啊!!哦!!孩儿明白了。”
孙策的遗诏中有明言让孙绍见习三年,期间有五位辅政大臣辅弼,太后乔氏临朝称制。而乔仁恰好是首辅重臣,重要的军事消息第一时间是应该送到太尉府而不是宫中的,故而孙松一回建业不去宫中拜见陛下而是到乔府的理由也就说得通了。至于蜀汉是不是真的要北伐,那就无关紧要了,左右邓芝北上这个情报是真的,诸葛亮北伐也是能够推出来的合理事件。
可是乔仁心中却仍旧有一丝的疑虑,因为他认为诸葛亮极有可能真正的北伐。虽然乔仁已经穿越而来近三十年,后三国的历史他是一点都记不得了,即使文鸯这样的名字冒出来他也不知道是谁!但是对于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他还是有一些影响,在模糊的记忆之中似乎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是先提前了将近一年屯兵汉中,为北伐做准备,当时以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命其与赵云佯攻郿城,吸引曹真主力。佯攻总是比主力先出发,故而乔仁认为诸葛亮极有可能是真的要北伐,或许不是诸葛亮而是徐庶领军也说不一定。
如果是徐庶和没死成的张飞领兵北伐的话,乔仁就该思考怎么为大吴谋取利益了。蜀汉既然北伐就证明,内部各大势力已经达成了谅解或者说是诸葛亮已经安心主持政务,到时候领兵之人必是徐庶、李严等辈,以徐庶的临机应变和统兵的能力,再搭上诸葛亮堪比萧何一般的后勤调动,蜀汉北伐绝不会像历史那样无功而返,更不会前方战事大好而后面却粮草不济的局面。未完待续。
三百三十七回 打得热闹()
建安中,马超进击陇上郡县,当时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韦康在冀城**抵抗时达八月之久,但决心与马超讲和,不肯听从杨阜的劝谏,在开城出降后,被马超所杀。
但是占据冀城的马超并没有坐住多久,杨阜以葬妻告假前往历城与姜叙合谋,又与同乡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等联络结盟,共同讨伐马超。又派从弟谟到冀城告诉杨岳内情,并联络了安定的梁宽,南安的赵衢、庞恭等。盟誓以后,于建安十七年九月,杨阜和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闻讯后亲自率兵出击。赵衢、庞恭等救出杨岳,关闭冀城大门,抓住马超妻儿。马超袭击历城,擒杀了姜叙的母亲。杨阜率兵与马超作战,身上五处受伤,宗族兄弟死了七人。最终马超不敌南逃,投奔张鲁而去。
可以说,天水郡是马超饮恨之地,此次再率兵而来,却已物是人非。马超年事渐长又久居人下姓格已有了极大的改变,远不是以前那个暴躁的马儿可比,如今的他更像一个名将。而天水郡也不是当时那个天水郡,杨阜在击败马超之后被封为武都太守一直在武都郡和赵云**,在边郡很有威望只不过曹睿继位之后杨阜就被调往洛阳任职了。也是因为如此,马超才得以如此轻易的入武都出祁山,现今天水郡没了杨阜,赵昂和姜叙也都逝世了,眼前的冀城对于马超来说实在没有什么难度,要不是徐庶一再吩咐要马超从新在凉州树立一个好一点的形象,马超立马就能把冀城打烂!!
可是结果却出乎了马超的预料,由于魏国事先无防备,导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弃守郡城向东逃窜,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投降。马超这一路大军势如破竹,真正的战时一场没大倒是把受降倒是做得手软。
好在这一次马超学乖了,在徐庶的强力要求下马超亲自给已故的凉州刺史韦康上了一次坟,又装模作样的悼念了一下战死在陇右之乱的百姓。虽是做戏但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的百姓似乎对于马超的归来不再那么反感了。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郡守都像天水和南安的一样,陇西郡太守游楚坚决抵抗,魏国凉州刺史徐邈也遣参军与金城太守率军进攻南安郡,一时间曹魏的西北防线大乱。
在得知陇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