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逆天-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烈祖当年没有发行大钱呢,事实上,这事情波及面太大,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每个人都会收到它的影响。铸造大钱,有两个难点,第一,在大钱到底是要铸成以一当十呢,还是以一当五,或者以一当二呢?这大钱大到什么程度,这是值得深究的。如果铜钱的价格超过了铜器的价格,臣恐怕有些人就反过来毁铜器造私钱了,这么一来大钱遍天下,这铜钱就不值钱了,富人之家也就罢了,这穷苦的老百姓多年积蓄,就有可能荡然无存,变成一堆废物了。可是要是少的话,并不能真正的解决矛盾,铜钱依旧紧缺。第二,就是一个兑换的问题了,这大钱发行天下,那么原本流通的那些铜钱又当如何处理呢?如果以旧钱换新钱,朝廷一时半会儿绝对拿不出那么多枚铜钱来,可是如果旧钱仍当原来的价钱用,那么,问题又出来,大钱投入市场之后,这铜钱的价格必然回落,那么对于百姓来说,他手里的钱财,无形中又贬值了一些,这……这恐怕百姓们心有怨言啊!”

“既然这样,那我们……”李景有些犹豫。

“陛下,眼下这时节,我们不能不发行大钱。再说,发行大钱还有好处。”宋齐丘说道。

“哦?有什么好处啊?”李景追问道。

“请禀陛下,中书侍郎常梦锡,觐见陛下。”大太监黄浩在门外恭敬的说道。

“哦,让他进来吧。”李景面无表情的说道,然后他看了眼宋齐丘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好处嘛,第一,它解决了铜钱稀少的矛盾,让近于枯竭崩溃的商人,又有了流通的闲钱。现在大家都知道铜钱的价格在上扬,就算有人手里有铜钱也不愿意拿出来,一旦大钱发行,那么铜钱的价格就会回落,人们就很可能迫不及待的购买一些不太紧需的东西,这样,那些困于有货卖不出的商家,就活了。第二,对于朝廷来说,如果发行以一当五的大钱,不仅没有想过去那么亏损,还能少有盈余。现在朝廷里面,国库空虚,既没有钱招兵买马,又没有钱修缮城郭。这笔钱对于我们大唐来说,可是久旱逢甘霖啊!”

冯延巳在一旁说道:“宋大人,咱们大唐往年每年印制的铜钱不过七万余枚。如果我们现在也印制七万枚,可是由于它可以以一当五,那岂不是相当于发行了三十五万枚啊。这……这会不会伤及百姓啊!”五代的时候,对经济的研究还出于朦胧的阶段,冯延巳只是出于谨慎考虑,方才发言。

宋齐丘嘴角一撇,说道:“冯大人所说的,老夫早有考虑了!我们这大钱不能是一次性投入,而是分批投入,根据铜钱价格的回落情况,逐步发行。陛下,臣以为只要谨慎一些,这大钱发行并不可怕,甚至借这次机会,我们大唐可以彻底根除多年来,铜钱价格高扬的弊端,减轻百姓们的负担!”他开始只是说让李景圣裁,可说着说着,竟然摆出一副天下事竟在我掌控之中的姿态来,那表情分明是说:听我的,没错的!

冯延巳一笑,退在一旁,不再说话了!

这时候,常梦锡走了进来:“陛下,袁州刺史高雄送来奏本,说楚国再次派遣使臣出使我们大唐。”

“什么?”李景失声道。年初,楚军兵围虔州,搞的偌大一个李唐,竟然派不出多少军队去救援,被迫放低身段,低声下气的和楚国议和!李景虽然气愤楚国不是东西,出尔反尔,可心理多多少少有些惧意!现在,楚国为什么要派使臣出使啊?莫非他们知道朕把周宗给流放了吗?这周宗和马云可是亲戚啊。恩?周宗这家伙是不是真的里通外国啊?

宋齐丘说道:“常大人,高雄可曾说,楚国使者的来意呢?”冯延巳等人也是紧张的看着常梦锡。

常梦锡道:“楚国派来的是鸿胪寺卿萧益,据高大人的奏报,这萧益前来我大唐,是商议如何加大两国货物流通,如何共同对抗中原的!”

“哦,他们不是为了周宗吗?”李景下意识的问道。

“周大人为国尽忠,那是我们大唐的赤胆忠臣。那楚王就算是有亲戚关系,也绝对不仅因此而耽误国事的。陛下,周大人乃是开国元勋,先帝在日也是多加信用,他绝对不会做成不利于朝廷的事情的!”常梦锡久在官场能不明白李景的心事,他赶紧给周宗辩驳道。

李景说道:“朕不愿意见这个人,宋爱卿、冯爱卿,你们就代替朕,渐渐这个萧益。看看楚国有什么鬼主意。通商什么的,都好说,借钱借粮的事情,再也不允!”

“臣等遵旨!”——

在洪州城外偏僻的官道上,带着楚国旗帜的萧益一行,悄悄的接见了从金陵而来的神秘客人。

“雪云见过萧大人!”一个妙龄的女人对萧益施礼道。

“雪云姑娘请起,下官此来李唐。大王曾经嘱咐,一定要见一见雪云姑娘。”萧益说道。

“多谢,楚王的关心。雪云此来是要告诉大人一个好消息:昨日李景已经统一发行以一当五的大钱,这大钱的样板已经做好。”说着,雪云手一伸将一个铜钱递给了萧益。

萧益大喜。他进入楚国高层之后,就知道了楚王对于李唐的计划。他此次出使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实地观察一下李唐,对李唐的势力做一个评定!自己有了这大钱的样板,虔州的工房就可以立刻开工,用大批的假币购买李唐的物资,等到来年开春,就可以向李唐发动攻击了。

“萧大人此来李唐,恐怕不会有什么收获?恕雪云直言,贵国之心,别的人可能还不太清楚,李唐是绝对心里有数的。李唐势弱,所以不敢断然和楚国翻脸,可是警惕之心,是绝对不会轻易放松的。”

“这么说来,我这次出使,恐怕是什么收获也没有了!”萧益叹了口气,如果李唐的官员现在还看不出楚国的目的,那简直就蠢到了极点。所以想通过忽悠的办法,把李唐的兵力劝说到淮南,使江表给空虚下来,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本文不是小白文,严谨的作者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出现。

“那倒不一定。大人到了金陵,或许可以为周宗周大人说些好话。”雪云不怀好意的说道。

正文 第97章 向东!

乾佑二年一月底的一天。

“娘,我回来了。”三岁的马允武背着一个书包,乖巧的走进了承乐宫的翠羽院里。王子也背书包?那是当然了,谁让堂堂的楚王八千岁马云从小都在背着书包上学堂呢。他见自己两个儿子每次都是空着手去,空着手回,不禁有些郁闷,有些嫉妒。于是,私下里就发了些牢骚,这样聪慧的明乐公主听到之后,立刻就缝了两个书包,给允文、允武用。枯燥的日子,真是让人长能耐,就连明乐公主这样的天之骄女,竟然也学会了针线活。

“武儿,累不累,师傅们都教了些什么啊?”

马允武走到明乐公主的身旁,拉着她的衣角,老实的说道:“娘,师傅教了我们识字,然后徐老师还专门来思齐殿,给我们讲了篇论语。”

明乐浅浅一笑,这徐仲雅自从上次被太上王指责了之后,对这思齐殿的教学活动,是十分的关心。每天总要抽出点时间来,好好的给王子们上一节课。

“那你把书本拿出来,娘在教你念一遍吧。”

“娘,我想跟五娘学习功夫。”马允武悄声的说道。

“恩?为什么啊?”

“我长大了以后想象爹爹那样征战四方。”

“你……你不是喜欢读书?上次你还在太上王面前说你喜欢读书呢?”

“是喜欢啊,不过我更喜欢练功夫,我看五娘的功夫好俊啊,她轻轻一跳,就能跳到房顶上。”

“你啊,作为大楚的王子应该多读书,做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做一个知书达理,懂诗书,能绘画识曲的文化人,不是挺好的吗?像太上王那样,平时作作诗,填填词,不是风雅吗?”明乐笑了,她疼惜的抚摸着儿子的脑袋。她自幼就在宫中长大,对宫里事情要熟悉的多,她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去争什么,只想让他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

“那算个屁。”马允武狠狠的摇了下头,用稚嫩的声音坚定的说道。

明乐一愣,俏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武儿,你这话是跟谁学的,怎么说这种脏话啊!等下,我要让高进去查查,到底是谁在王子们说这些话!”

马允武仰着脸,看着明乐有些生气的样子,诺诺的说道:“是……是跟父王学的。”

“厄……”明乐哑然。四年了,马云是什么样子的人,她早就知道的清清楚楚,这种不雅的话,在这偌大楚王宫里面,也只有他一个人刚在正规的场合说。

明乐笑了,她用手指轻轻的点了一下儿子的脑袋:“你呀,好的不学,偏偏学这些上不得台面的话。以后不会再说了。”

“恩,好的。娘,你放心,我不会再说了。”马允武重重的点了点头:“那我,,,那我和大哥去找五娘学功夫了。”

“你啊,好好多书读书比什么都强,怎么偏偏有喜欢上武功了呢?”

“父王说:‘诗词赋曲,作的再好,定个屁用,老子一伸手,就把他们给灭了!’,所以,我想学学功夫。”

明乐苦笑了:“你父王是什么时候说得这话啊?他这话不算对,当然也不算错。”

“恩,昨天我和大哥去勤政殿玩,在墙角哪儿听到了父王对王师傅和李师傅他们这么说的。昨天勤政殿里好热闹的,有很多穿着将官服的将军。”

“昨天?将军们?都有谁啊。”

马允武歪着脑袋想了想:“有刘彦涛刘将军,有丁思瑾丁将军,有曹芸曹将军,有朱元朱将军……有曹彬曹将军,有申屠从坚,有……很多了,其中有一个人长的特别的丑,我大哥说那人是什么水军提督,还有……还有光猛叔叔也来了。”

明乐心里一沉,这么多将军,而且那些镇守一方统兵大将们都回来了,“诗词赋曲,作的再好,定个屁用,老子一伸手,就把他们给灭了”,明乐脸一白,该来的终于来了。可是,她一个弱女子又能做些什么呢?一边是志在混一的丈夫,一边是嫡亲的爹爹,这……哎……

明乐猜的一点都不错,马云召集众将,就是部署对李唐作战的具体适宜。

去年10月初,李唐的大钱,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中,隆重的发行了。十月底,铜钱对白银兑换有451:1,上扬到45:1,市场犹如就久旱逢甘霖,现在商人和百姓头上的一把剑终于有了化解的迹象,到了十一月,铜钱对比白银又上扬到573:1,进入十二月之后,这比值再次上扬,十二月还没有过完,这比值就上扬到了675:1。宋齐丘慌了,李唐慌了,原本以为有效的控制住了铜钱价格,正在沾沾自喜的李唐被一记闷棍,给打晕了。

由于对经济现象认识不足,中国古代zf对经济的宏观控制本来就是及其薄弱的。等到了12月,李唐认识到自己货币政策出了问题之后,那已经是相当大的问题了。如果说天福十二年,李唐物价暴跌,而那现在的李唐则是物价飞涨。这一跌、一涨,其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天福十二年,由于李唐的铜钱缺少,造成了铜钱很‘值钱’,这种物价相对下跌的假象,之所以说是假象,那是因为这物价对白银来说,是没有什么变化,举个例子说,物价暴跌之前,一两白银买300个烧饼,二个铜钱买一个烧饼;物价暴跌之后,一两白银还是只能买300个烧饼,可三个铜钱就可以买两个烧饼了。李唐物资总量的是没有变化的,只不过铜钱值钱了。

可乾佑元年底,物价暴涨则是全局的上涨。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资被买走了,整个市场上缺货,这就直接造成了物价的上涨。同时,由于铜钱一路的贬值,造成了老百姓对铜钱失望,不愿意存钱了,宁可拿出来买东西,也不愿意装到坛子里面,埋到地底下藏起来。推动物价上涨,造成铜钱贬值的主因是什么呢?是楚国!

楚国把自己收敛的数以亿计的铜钱,回炉重造成大钱。除了成本之外,这一下子就翻了三翻,然后他们就拿着自己造的‘假币’,开始购买李唐的物资:粮食、布匹、盐、茶叶、丝锦、木材、铁器,能买的全部都买回来。把假币留给别人,把真货搬回自己家。楚国前期投入到李唐的白银将近150万,这一下就净赚了300万。同时,还直接造成了,李唐百姓蜂拥购买物资,由人人存铜钱等着升值,到恨不得把铜钱全部花出去,这么一场巨变中。

自己有了钱,对方又是一片混乱,中原、吴越都有了内乱。老天就把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拱手送到了马云面前。

马云召集众将之后,发动水陆大军一共七万人,其中水军2万人,在林仁肇的率领下直取鄂州,陆路在马云的率领下,由曹芸的第二军钱清师,朱元第四军的申屠从坚师,丁思瑾的第一军曹彬师,近卫军的周行逢师共计4万人。楚军战旗东指,江南再次陷入一片战火之中。

正文 第98章 罪状

乾佑二年二月初,马云在长沙下达由徐仲雅、范质等人润色许久的诏令,正式和李唐翻脸。诏令严厉的指责了李唐的四大罪状:

第一,“蠢尔淮甸,敢据大邦,盗据一方,撍称伪号。”,翻译过来就是,你这愚蠢的淮南,竟然敢反抗朝廷,割据一方,盗位称尊。事实上,这是典型的五十步笑百步,李景是当皇帝了,可你马云也好不到哪里去啊?我是万岁,你不还是八千岁吗?比我也就少了两千年,再说了,你楚国那一亩三分地,也没见你怎么听中原朝廷的话啊。

第二:“唐(后唐)、晋之代,寰海未宁,而尔招纳叛亡,朋助凶逆。金全之据安路,守贞之叛河中,尔大起师徒,来为应援。希图反抗,以为自固。”这是说,前阵子天下大论,你小子闲着没事干,专门找朝廷的麻烦,朝廷的敌人,都是你们李唐的朋友,朝廷想对付谁,你们就想帮助谁,良心完全被狗吃了。晋代时,安州(安路)节度使李金全,对大皇帝石敬瑭的调令不服,指向为安州人民服务,不愿意去别处工作,完全没有“你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在石敬瑭再三申斥之后,李金全这小子干脆翻脸了,投奔了李唐,当时在位的李昪还派人来接应,结果晋军和唐军在安州大打一场。至于“守贞之叛河中”,完全就是属于无赖了,李唐倒是想帮忙,可是有心无力,要兵没兵,要钱没钱。

第三,“迫夺闽越,涂炭岭南,勾诱契丹,入为边患,穷兵黩武,为患四边。”这是则是指责李唐攻击福建、吴越还有岭南,勾连契丹,入寇边境。这几条都是事实。“勾诱契丹,入为边患”指的是十多年前,契丹派使者来金陵问候李昪,回去的路上,刚出了李唐的边境,就被李昪派人给宰了,还造谣说,这是石敬瑭对契丹人不满,故意干的,搞的契丹和后晋关系渐渐紧张了起来。第四,“擅造钱币,不知养民之道,横征暴敛,而至淮甸物价暴涨,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人神共愤!”这是指去年发行大钱,导致报价上涨。

这诏令一出台,楚国自己是按部就班,没什么反映。

汴京的刘承佑,王章、史弘肇、郭威等人,也没什么反映,一来是由于三路反叛,打到现在,除了王景崇被郭荣给干掉之外,其他两路还在苟延残喘。按理说,以汉军的实力,不至于打一年还打不下来河中。关键是在于郭威的策略,现在刘知远挂了,只剩下刘承佑一个毛孩子,郭威就想在军中多树立一点威望,他心里倒也未必就像取而代之,可这年头,毕竟手中兵马越多越安全不是。李守贞一天不灭,这兵马便掌控在他的手里,他就可以施恩立威,收买人心。于是,河中之战,变成了粮食储备大战,看谁的粮食先吃完,看谁先耗不住。显然,独守一城的李守贞是出于弱势的,他的粮食只会减少,万万不会增加。而被困在长安的赵思绾,比李守贞更惨,他的粮食已经不可能在减少了,粮仓早就见了底,不过这人是个豪放派的,没粮食,他还敢大宴军中将领、士兵。那什么请客?长安城里的老百姓!这赵思绾很喜欢吃人胆,他杜撰说:“吃人胆有两大好处,一是,益寿延年;二是能变得很有胆。

而李唐知道得到这封诏令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中旬了,马云带着陆军会同水军正在狂攻鄂州,鄂州的武昌节度使臧循派快马到金陵求援。

李景看了这讨伐的诏令,火冒三丈。气的这个文人,也忍不住开始骂娘了,这四大罪状,前两条跟你有屁的关系,汴京城里刘承佑都不管老子,你跑过冲什么大尾巴狼;至于第三条,我是派人打了福建、岭南,可你小子没打?你小子把岭南全都给占了,把泉州、漳州也给占了,我们大唐忙乎了半天,别说吃肉了,就连口汤都没喝上!你还有脸说我!最后一条,事情都到了这个份上了,不过是真的查清楚了也好,还是为了推卸责任也好,宋齐丘等人异口同声咬定,这物价暴涨的最主要远近,就是他们楚国,这群家伙先期收敛铜钱,而后又制造伪币。至于在什么地方制造的伪币,宋齐丘他们全给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