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创造历史·奥巴马传-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避种族问题,而一直使用“整个美国”、“所有美国人民”作为呼吁对象。同样,希拉里登上民主党最高政治舞台并不主要是因为她的性别,而在于她和克林顿的强强联手、在于她对民主党的贡献、在于曾经第一夫人的声誉以及现任参议员的影响力。在竞选的过程中,希拉里没有张口闭口“女总统”,这也不是她的性格和风格。
希拉里和奥巴马不能被简单地打上性别或者种族烙印,并不意味着性别或者种族因素在本次预选中的作用不重要。凭借什么获得入场券是一码事,选用什么策略进行游戏是另一码事,性别与种族话题其实一直都是两人可以使用的竞选武器。那么,这两张牌到底质量如何?客观地讲,希拉里的“性别”牌要比奥巴马的“种族”牌使用风险更低,毕竟美国的“性别大战”在70年代之后便进入了愈合期。作为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任众议院女议长,南希?佩洛西的出现让那些对“女性地位”敏感的选民充满了对“女总统”的期待。希拉里的新闻发言人霍华德?沃夫森(Howard
Wolfson)承认,“强有力的女总统竞选者的确能让选民激动,对年轻和女性选民特别如此”。但另一方面,女议长的出现也降低了女性选民对女总统的渴望。
与“性别问题”相比,“种族问题”则是难以名状,几百年来死而不僵。整个美国社会选择小心地将种族问题搁置在一边,但是问题却一直都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打“种族”这张牌得冒巨大风险,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更严重的是,原本聚集在奥巴马周围,由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青年、知识精英下里巴人组成的有机整体可能为此变得“电解质失衡”,四分五裂,从而最终削弱凝聚力。奥巴马在选情占优势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出这张牌的,即便是在不占优势或者对手主动挑起的情况下,也会趋利避害地应对。
2007年1月,奥巴马征询了民主党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汤姆?达施勒和前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格普哈特(两位都曾参加过总统竞选)的意见,权衡各种利弊得失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并于2月10日正式宣布参选。
其实,早在2006年末,奥巴马参加民主党总统预选便已成定局,但是他在伊利诺伊州春田市正式宣布这一消息的###依然吸引了上万支持者到场。2007年2月10日,在伊利诺伊州老州府办公大楼的门外,年仅45岁的美国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奥巴马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
这是一个精心挑选的地方,1858年就在同一个地方,亚伯拉罕?林肯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讲《一个分裂的家》(A
House
Divided),他向所有人大声疾呼:“一半自由一半奴役的政府绝不可长久!”这篇伟大的演讲是林肯当年竞选美国国会参议员的宣言书,更是他与奴隶制作斗争的起点。两年后,这个年仅45岁的国会参议员甚至还没有完成自己的第一个任期便匆匆踏上通往美国总统之路,他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去领导这个国家,甚至领导这个世界。
“请原谅我的冒失和大胆,在伟大的林肯总统曾经演讲过的地方宣布我的竞选决定”,奥巴马当着上万支持者的面说道,“我承认我对通往白宫的道路还知之甚少,但是对一件事情深信不疑,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改变!”
在改变的道路上我们并不缺乏那些看上去很美的点缀。政策、计划,一个比一个宏大和精细,但是结果如何?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是缺乏一个正确的领导,这恰恰是我们政治中最薄弱的东西。它的存在让我们醉心于鸡毛蒜皮上的斤斤计较,让我们在关键的选择面前举步维艰,在大同小异的政治立场上你争我夺,而忘记了应该挽起袖管、同舟共济,一起去面对真正的挑战。
仅凭你我之力,尚不足以改变。分裂的结果必将是失败。但是多年前那位瘦削的伟人让我们相信可以期待一个不同的未来,他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一诺千金,什么是信守不渝。什么叫不同的种族、宗教、信仰和身份之下我们合众为一。
他告诉我们希望可待。
他在奴隶制的阴云下振臂高呼“我们来自四面八方,彼此心怀志向,更或充满敌意,但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为的是最终的胜利!”
我们今天亦因此而相聚。
竞选,为的不是高位,而是为了能与你们一起去改造这个国家,为了正义与公平、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尊严、为了所有人的福祉!
……
让我们拾起让联邦更完美的未尽之志,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国家!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