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白了,中国人对于母系血统其实不太在乎,化。有着深厚文化积累的中国人民基本都是这样的认知。

    这些事情交给工作并不繁忙的外交部去处理,中央讨论的是对于太平天国的处理方案。满清可以基本无视,太平天国可是得到过大量光复军军事援助的对象,北伐之后自然要拿出一个解决太平天国的方案。尽管态度不是太坚决,大多数同志都认为没理由再次放过太平天国。

    韦泽看着总理毕庆山,笑道:“同志们,看看毕总理的表情,你们觉得让他今年拿出那么多预算,他会答应么?”

    看着毕庆山有些发绿的脸色,大家哄堂大笑。笑归笑,大家都是明白人,韦泽这么讲的目的可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很含蓄的表达并没有立刻消灭太平天国的计划。想想这也很容易理解,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这四省地盘如此之大,短期内也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解决更多问题。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五月。山东南部的苗沛霖面躺在软塌里面,他已经把在旁边伺候的几个小妾都撵出屋外,心里面做着打算。不久前苗沛霖先后接待了两位客人,一位自然是满清朝廷的代表。因为有三四万八旗军在山东北部驻扎,满清代表口气强硬,他吆喝着要求苗沛霖出兵助剿捻军。如果苗沛霖不答应,数万八旗健儿就会南下解决苗沛霖。

    另一位客人则是来自与清军作战的捻军,捻军竟然没有谈及之前苗沛霖对东捻军的小动作,而是请苗沛霖加入到反清的阵营中来。其代表甚至表示,太平天国愿意承认苗沛霖“齐王”的身份。

    苗沛霖以前对太平天国的了解不多,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太平天国原本有齐王,齐王就是现在已经称帝的韦泽。有了新的知识之后,苗沛霖才“想明白”了为何光复军那边对他希望得到光复军那边的“齐王”封号之后始终置之不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么,韦泽是齐王,然后称帝。苗沛霖得到了光复军的齐王封号之后,这是不是暗示着苗沛霖也有机会重走韦泽的人生道路?

    可就因为如此,苗沛霖反倒对齐王的称号有了强烈的渴望。苗沛霖非常渴望能够得到更高的地位,得到更大的权势。韦泽现在无疑是中国最强大的力量,可十几年前韦泽也不过是个穷山沟里面钻出来的泥腿子。苗沛霖则是有着正儿八经秀才身份的读书人,没理由韦泽能办到的事情,他苗沛霖就办不到。

    苗沛霖现在没有做出选择,是因为他在等光复军那边的消息。清军与捻军打的这么激烈,光复军坐山观虎斗也总得有一个限度。可此时七八天过去了,光复军那边丝毫没有动静。苗沛霖心中越来越焦虑,他猛的从软塌上站起身,直奔前面的议事堂。同时对亲兵命道:“召集将军们说事!”

    苗沛霖手里面现在也只有三万多兵马,真正的军头不过十几个人。那些在山东南部守城的军头现在来不了,议事的不过七八个而已。看着这些人,苗沛霖大声说道:“我准备当太平军的齐王了!”

    军头们先是一愣,接着有人连忙反对起来,“大人,朝廷那边好几万兵马在济南与德州,我们现在能打得过么?”

    “那几万人在山东北边胡作非为,最近有多少受不了的人逃到了咱们这边。有太多北边的山东各地的人希望我们能够出兵帮他们,他们也说了,只要我们肯北上,他们一定给我们当内应。”苗沛霖把自己最近的一些比较机密的事情向军头们讲了。

    八旗兵原本是极不想离开北京的,可到了山东北部之后,八旗兵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份让他们即便是四处抢掠也没人敢反抗。在北京的时候还算是比较规矩的八旗军这下终于体会到了身为军队的好处,他们在各个驻地附近,在经过的地区大肆抢掠。抢到的东西能卖掉的就卖掉,金银细软自然是想办法运回北京交给家人。

    山东北部的百姓们面对这群饿狼般的八旗兵只能选择避开,山东南部这几年还算是比较安定,大家只能往南边逃。苗沛霖好歹是个秀才,读过“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话。满清八旗军的做法无疑是大大失了民心,还有愈演愈烈的姿态。

    苗沛霖最终决定投靠到太平军那边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第172章 淮军挽歌 1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1767年7月的淮北刚进三伏天,温度依旧不高。此时地球还没进入升温期,夏天的温度远没有21世纪那么高,穿了官服也没有那么热。

    江忠源就官服齐整的在宿州的安徽巡抚衙门里面听着属下禀报情况。现在很快就要进入收获期,田里的庄稼就要开镰收割。曾国藩平定了以涡阳为中心的匪区之后,整个淮北都变得安定起来。各个围子都直接受淮军控制,军粮供应总算是稳定下来。有了粮食就能继续战争,能继续战争就能维持大清的江山。对这位大清屈指可数的忠臣兼重臣,这也是他现在殚精竭智所做的事情。

    李鸿章封了公爵的消息让江忠源感到高兴,却没有让江忠源感到嫉妒。能够在纷乱局面下看清局面,一举收复洛阳。江忠源大赞李鸿章此战可与李愬雪夜入蔡州相提并论。李愬雪夜入蔡州在军事史上被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李愬“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无论是难度还是战果,此战的确是极为值得称道。

    李鸿章是淮军的人,现在当了洛阳知府,朝廷准许李鸿章建立“洛军”,也算是成了一镇诸侯。淮军不少人都建议淮军也出兵打仗,建功立业,江忠源领着大家一起以期封侯封王。但是江忠源却要求淮军现在老老实实在淮北待着,“当下天下局面危如累卵,我等在淮北坚守,屏蔽北方。若是轻举妄动,只能让韦贼有可乘之机。”

    光复军与淮军之间有着好几年的和平,最初的时候淮军也是整日里惴惴不安,随便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把他们给吓得魂飞魄散。可人类这种生物有着超强的习惯能力,看光复军没有北上的意思,淮军先是习以为常,后来甚至有胆量去挑战一下淮南的光复军。

    那次带兵的正是李鸿章。李鸿章遭到了光复军的迎头痛击,全军覆灭之后,光复军又把李鸿章他们给放了。这种做法固然让淮军再也没有了南望之心,但是淮军却更加放下心来。光复军的这种做法某种意义上很像是在示好。连被俘的李鸿章都能被释放,双方的军队更像是一种守边的部队,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攻局面。不管是真的这么认为,或者仅仅是想缓解压力而给自己找借口,这种想法在淮军里面盛行起来。

    江忠源说不要给光复军趁虚而入的机会,淮军众将倒是觉得江忠源多虑了。只是江忠源乃是主将,他既然这么说,大家自然得这么听。其实大家心里面也是颇为不以为然的。

    商量好了粮食问题,淮军将领们再次提出了出兵作战的提议。当然,大家这次的理由已经不再是要建功立业,封王封侯。刘坤一说道:“大帅,现在围剿捻匪的事情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湘军与僧王的蒙古八旗已经快把捻匪逼到绝路,我等此时若是能够出兵加入围剿,定然能够将捻匪一举荡平。洛阳也在朝廷手中,我等就可以暂时安稳一下。”

    江忠源是很认真的考虑着刘坤一的建议,加入围剿捻军的行列,尽早结果捻军,江忠源也早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当时局面不定,捻军行动如风,如果派遣太多部队前去河南只怕要陷入长期作战中。眼下湘军的粮草供应近一半都是由江忠源负责,若是湘军也大规模出动,粮草实在是供应不上。所以李鸿章不管怎么强力请求,江忠源也只给了他一万五千兵马。

    “此事还需与曾公联络才行。”江忠源答道。

    刘坤一听到这话,脸上立刻有了喜色。江忠源终于松口啦!他不再强烈反对,而是要与曾国藩先商议。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事情,毕竟有李鸿章的前例所在。曾国藩理论上是主帅,可李鸿章借用与湘军合作的机会,一家伙获得了比曾国藩更高的爵位。若是说曾国藩心里面没有芥蒂,刘坤一是完全不信。即便曾国藩胸怀若谷,他能接受这个事实,可曾国藩的下属们可不会接受这个事实。此时再说与曾国藩合作剿灭捻军,湘军那边的第一念头自然是淮军又要来争功!

    “还请大帅赶紧张罗此事,捻军此时已经是垂死挣扎,而此时他们只怕更是更凶残。我等若是不能加入剿灭,天知道捻匪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刘坤一正色对江忠源说道。

    江忠源也不戳破刘坤一的打算,他答道:“我这便给曾公写信!”

    信送出去之后的第四天,信使连滚带爬的冲进了江忠源的府邸,他一见到江忠源就跪倒在地喊道:“大帅,一支韦泽的兵马从徐州那边顺着官道而来。卑职看他们的动向大概是直奔宿州而来。这就赶紧逃回来向大帅禀报!”

    江忠源一惊,他派遣使者北上,怎么会迎头撞上光复军的大队人马呢?他刚想呵斥使者,又自己想明白了关键。淮北在淮南以北,这是很正确的地理认知。十几年来,包括光复军在内的敌人一直从江忠源的南边打过来。实际上光复军占据了徐州之后,淮北其实遭到了光复军西、北、南三面包夹。只是江忠源还是习惯的认为敌人会从南边来,所以对北方来的敌人感到很不习惯而已。

    把这个念头纠正过来之后,光复军从北方的徐州杀来就更加容易理解了。淮河固然不是天险,可淮河好歹是条大河。进攻宿州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从徐州出发,沿着大路一路南下。这是最省力,最省时的方案。光复军不采用这样的方案才是奇怪的事情。

    张了张嘴,江忠源发现自己有些无话可说。这些年的和平不仅让江忠源的部下生出种种错觉,包括江忠源在内,也觉得战争不会这么无声无息的爆发。不是说光复军不能攻打淮军,而是光复军攻打淮军总得有个理由吧!

    突然而至的战争的确让江忠源感到了一种迷惑。到底发生了什么呢?r1058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173章 淮军挽歌 2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徐州到宿州直线距离150多里,这点距离在光复军看来不过是个为期两三天的郊游罢了。部队也在出发的三天后抵达了宿州城下。

    “政委,要不要把宿州城包围起来?”两位军长问道。

    光复军中政委的地位比执行官高,同样,指挥官在作战总指挥上有发言权。军事指挥上如果政委与指挥官杠上,指挥官有完全的理由不搭理政委。当然,政委也可以召开党委会议讨论撤换指挥官的决议。如果党委通过这个决议,之后选出来的第二任指挥官依旧可以完全反对政委的命令。

    这是一个看似可以完全对立的体制,但是这种最糟糕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过。除非是体制烂到根子上,否则让党委、指挥部、参谋部一起犯浑的几率太小。更不用说战争失败之后是要掉脑袋的。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担当单位书记的政委与担当党委副书记的指挥官,两人谁更能打仗,在军事会议上大家就听谁的。

    如果是政委更能打,这就叫做党委决定。如果是指挥官更能打,那就是专业至上。当然,所有前提只有一个,党委会议所有成员必须是党员。现在还没出现过非党员当上指挥官的先例。

    雷虎身为十几年的老军人,听了这个问题之后看了看骑兵师师长,“他们会不会选择逃命?”

    这是站前讨论过的问题,如果敌人仓皇逃命,就派遣骑兵部队追击。此次出动的四个军并没有向心攻击,徐州军区的两个军一前一后直奔宿州。安徽军区的两个军一个进攻蒙城,一个进攻阜阳。在最初的计划中,三个城市打下之后,四个军合兵一处进攻涡阳,进而解放曹操与华佗的故乡毫州。接下来前出商丘之后,这场战役就基本结束。河南南部地区由湖北军区负责解放,就不由远淮河防线司令部负责了。

    部队都认为徐州军区一定会参加河南北部的战斗,战斗中骑兵部队会有充分上阵的空间。徐州军区没有大规模使用骑兵部队的经验,以前的骑兵师基本是骑马步兵,而不是冲锋骑兵,此次战役也有进行实战的打算。

    总指挥部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军长们说道,“这和最初的军事计划不太一样。”“没必要故意让敌人溜走。”

    军长们用如此正经的理由反对雷虎的意见,其他人的想法也差不多。如果此时清军见到光复军杀到城下,立刻打开城门落荒而逃,那自然得让骑兵部队去追。故意制造让敌人逃跑的机会,这就未免太托大了。追击战或许可以歼灭大部分敌人,可围城战能够全歼敌人。如果有什么淮军重要人物在追击战中逃走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雷虎自己也不是特别希望制造出骑兵部队出击的机会,大家都反对,他也就下令,“围城!”

    宿州城内的安徽巡抚衙门里面一阵慌乱,如果是淮军的话,三天走超过150里的距离也并非办不到。但那必须是小部队,就如江忠源的使者那种七八个人的队伍,发现对面有大量光复军的部队,他们撒丫子就跑,也能以最快速度跑回来。但是数万兵马的行军与此完全不同。行军、饮食、休息,一个安排不得当,部队行动速度就会大大降低。

    光复军围城前,江忠源的部下就提出了是不是先逃出宿州的建议。江忠源毫不迟疑的否定了这个建议,如果宿州这样的坚城都不战而逃,整个淮北还有哪座城市是能够守住的?他派刘坤一带领一些人离开宿州前去涡阳等地筹集人马,那里有五万左右的湘军与淮军的围子武装,也一万多淮军驻扎。这支力量要是能够动用起来,江忠源觉得至少可以与光复军一战。

    让刘坤一出城之后,江忠源亲自带部队上城,除了紧闭各个城门之外,还要围观光复军的行动。大部队行军三天,每天至少走60里地抵达宿州,这定然是极为消耗体力。江忠源在望远镜中看到的光复军布置阵地,拖放大炮。那帮战士一个个龙精虎猛,没有丝毫的疲惫。

    江忠源本以为自己或许还有机会派兵偷袭一下,直到光复军完成了包围圈,他都没看到自己有任何可趁之机。

    回到巡抚衙门,淮军的上下都懵了。无知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幸福,如果淮军没有在洋教习的逼迫下做过类似的训练,他们还能嘲笑一下光复军的军事安排莫名其妙。在城头看光复军的准备时候,光复军相当一部分安排都让淮军觉得非常熟悉。淮军在洋教习逼迫的训练时候怨声载道,做的也是拖拖拉拉。看光复军的部队做着更复杂的工作,那种利落干练,让这帮识货的家伙感到一阵阵寒意。

    炮位与阵地布局合理,防御严密。别说白天靠近是死路一条,就是晚上出击也决计讨不了好处。“大人,我们能等到援军么?”这是唯一能询问的问题了。

    “你们还信不过刘坤一么?”江忠源问这帮手下。

    刘坤一是最早追随江忠源的一批骨干,若是连他都信不过,整个淮军里面这也就没什么人好信了。

    “刘大人能安全到涡阳么?”淮军众将开始担心起这个来。但是担心也只能担心而已,光复军把宿州城给包围起来,淮军怕遭到光复军的袭击,四门都给紧锁,他们除了安排一下晚上派人出去,也没有别的办法。

    分配了晚上的值守,淮军众将各自去了。江忠源面色铁青的吃了饭,就回了后院。他的家人白天根本不敢打搅他,现在江忠源出现了,他的妻子立刻上前问道:“老爷,这怎么就打起来了?”

    这话让江忠源听的极为不爽,几年来的和平真的麻痹了江忠源。虽然知道淮军与光复军迟早要打,知道徐州被光复军占领之后淮北的局面就坏了太多。光复军一直没有什么进攻的迹象,江忠源又相信曾国藩关于光复军就是希望朝廷与太平天国互相厮杀的战略判断,所以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准备。特别是李鸿章带兵南下之后遭到重创,淮军再没了进攻的心思。诸多情况结合起来,光复军突然出兵的消息的确让江忠源被打了措手不及。

    但是事情到了如此地步,江忠源也只能认了,他黑着脸说道:“此次若是能扛过去,那就万事大吉。若是扛不过去,我是准备为国尽忠。”

    听了这话,江忠源的一家老小都放声大哭,他夫人抓住江忠源的手臂放声大哭,“老爷,可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