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凤雏-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虐苈耪降闹荑ぃ站吭谇嘀菅锩纪缕艘环艺獍阃尤皇翘ぷ殴蔚囊怀〈蟀芩茫由矫褚嗖坏貌桓锌旎耍酒惨挥纾缃竦昧饲嘀荩袷苯袢盏故怯辛嘶泳苯幕帷

庞统已往西凉,诸葛亮镇守汝南,威吓许都,近前无人与庞山民一道推演此番青州战事,如今庞山民已经由细作战报,大抵知晓那郭嘉兵败的原因,看来庞统之前所言,中原空虚,并非虚言。

郭嘉五万军马,看似不少,可细细思虑一番,这五万军马,复夺一州,郭嘉便是鬼神之谋,亦力有不逮,如若不是曹操惧怕汝南军势,定然不会让郭嘉往青州行险,这般看来,郭嘉此败,其根源则是被中原局势所拖累。

中原空虚,庞统之前设计,夺取许都,如今看来亦颇有道理。

不过如今已然定计,庞山民也不打算朝令夕改,中原空虚,若趁隙而攻,荆襄虽可多得斩获,然而与曹操一旦大战,这刘备,孙权二人,必然趁机渔利,如今天下诸侯,两强两弱,庞山民并不打算先找曹操这块儿最难啃的骨头下手。

且如今西凉多有风闻,曹军于青州大败而归,刘备于长安更是蠢蠢欲动,前些时日,刘备已多番遣使,往天水而行,言之前夺长安一事只一时糊涂,欲与马腾重修旧好,此般言语,马腾自然不肯轻信,而庞山民得知之后,却不禁感慨这皇叔大人的脸皮厚度,便是群雄逐鹿,也总当有点底限,之前险些将马腾趁乱杀掉,一句“一时糊涂”,就想抹平两家恩怨,这未免有些太过搞笑了些。

前些时日关羽,张飞连克两关,屯于长安的西凉铁骑时刻可发兵洛阳,若不是忌惮天水城中的西凉兵马,刘备怕是早已出兵,近些时日,庞统与马超二人,日夜操演军马,刘备心中惊惧,竟于长安不敢妄动。

兵家之事,最忌错失良机,刘备眼睁睁的看着唾手可得的洛阳却不敢用兵,心中对于庞统怨念更大,且其得知西凉马家,已有依附荆襄的念头,惊惧莫名,若马腾得荆襄强援,必寻他刘备报仇,刘备自知势弱,又怎敢与荆襄堂堂一战?

实际上除为兴兵长安之外,庞统此番练兵,另有缘由。

庞统也是因为周瑜于青州大败郭嘉,心中不忿。

当今天下,为谋士者,郭嘉声望最隆,数年之前,庞统便一直以郭嘉为假想敌,苦思用兵之策,原本庞统以为待荆襄势大之时,自有机会与郭嘉沙场相见,破其不败神话,可如今却被周瑜拔得头筹,庞统心中,郁闷非常。

庞统也因此事,修书一封,送与庞山民面前,庞山民看过庞统连篇累牍的牢骚之后,不禁大乐。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这庞统这般想法,于庞山民眼中未免太过狭隘,如今孔明用兵,亦未尝败绩,难道日后庞统还想着与诸葛亮讨教一番不成?

于庞山民眼中,郭嘉仍然是他的挚友,虽立场不同,且荆襄与中原嫌隙颇深,然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是这个群雄割据的时代所造就的必然产物,直至如今,每每想到之前与郭嘉相逢荆襄,其豁达风采,庞山民心中总会赞叹连连。

如若与郭嘉,周瑜二人,盛世相遇,想必庞山民与此二人,为至交好友。

不过话说回来,让周瑜捡了便宜,若说庞山民心中毫无意见,却是假话。

海船入青州一计,归根结底是他庞山民的手笔,原本庞山民想的只是照顾孙尚香颜面,予孙权指条明路,让江东可有机会,购得战马,且一旦于江北占一飞地,中原,江东争执不休,两家消耗,自然便有了荆襄安心休养生息的机会,如今各家诸侯征战,过于注重攻城掠地,而庞山民这个穿越者却更为注重后勤的重要性。

荆襄富庶已冠绝天下,可于庞山民眼中仍大有不足,若荆襄可为人间乐土,百姓皆慕名而来,诸侯相争又何须征战?当今天下四家诸侯,最得民心者,庞山民当仁不让,且其治下,二州之地,人心思定,便是毗邻蛮人,皆不作乱,且与各家诸侯接壤之处,多有百姓,背井离乡,迁往荆襄,西川诸地生活,如今二州人口,比之黄巾乱后,翻了何止一翻?

若可于此乱世,不战而屈人之兵,少造杀戮,便是庞山民理想中的仁政治世。

半年有余,荆襄未逢战事,庞山民也渐渐理清了争霸天下的思路,这般想法,庞山民也只是于诸葛亮与庞统二人面前,少许透露过一些,二人对于庞山民的规划,虽不明就里,可是之前庞山民言之必中,二人索性也对其想法,听之任之。

庞山民主政,卧龙凤雏用兵,直至如今,相得益彰。

可如今周瑜已占青州,对曹操所辖徐州,扬州成包夹之势,江东也有了渐渐于江北立足的机会,这便让庞山民心中,难以淡定了,一个强大的江东原本便不是庞山民所希望看到的,而造成江东强大的原因,却是因为庞山民临时起意,于孙权,周瑜二人面前提到的沿海水道的设想,周瑜于青州之时,虽未曾按部就班,用庞山民之计,可却误打误撞,得一州广袤土地,且如今观青州声势,似乎还要趁曹操自顾不暇之时,再掠中原土地。

想到此处,庞山民也不禁暗骂江东小人得志,若真有本领,当堂堂正正与曹操一决才是,如果不是诸葛亮屯兵汝南,牵制曹营诸多兵马,这青州归属,尚未可知。

正思虑间,庞山民又闻侍者来报,言汝南书信急至。

庞山民得信笺后,心中疑惑,这书信此时到来,莫非是许都曹军,已有异动不成?

摊开信笺看过之后,庞山民收起面上淡然笑容,一脸思索之相,原来信上所书,曹操屡番遣使入汝南被逐之后,曹操又遣使者,于汝南城下言曹操欲与庞山民城下相会,商议两家大事,诸葛亮得此消息,不敢擅专,便将曹操手书看过之后,原封不动的送至长沙。

庞山民看着书信之上,曹操那一手霸气飞扬的字迹,心中暗赞这世之枭雄,文采斐然。

汝南一战,两家各有损伤,荆襄折了上将张任,而那虎豹骑统率曹纯亦被庞山民戮于城头,且曹营大将夏侯兄弟,又被城头乱箭射伤,虽说经此一役,中原与荆襄关系,跌至冰点,可是就天下大势而言,两家如此关系,并非好事。

且曹操信上亦言,这半年有余,庞山民便是心中有恨,亦当消解,如若江东坐大,对于荆襄亦是祸非福!那孙权,周瑜二人,于衰弱之时便常常出尔反尔,贸然兴兵,伤荆襄利益,如若江东势大,早晚必与荆襄对抗。

曹操所言,庞山民深以为然,且信上言汝南城下相会,也足以表明曹操此番诚意,能把不世枭雄逼到这般境地,庞山民心中与有荣焉,只思虑片刻,庞山民便命人备车,欲往汝南一行。

再至汝南,见城中人来人往,百姓安然,庞山民恍如隔世。

入太守府,与诸葛亮相见,诸葛亮见庞山民独自一人,来到汝南,不禁笑道:“兄长此来,便是欲与那曹操相见一番,商议两家大事,可两家共议,兄长独自前来,不带臣子,未免对这丞相大人,太过无礼。”

“走的匆忙,倒是忘了。”庞山民闻诸葛亮调侃,微微一笑,道:“且庞某相信,以丞相大人务实,定然不会介意庞某些许无礼之处……”

诸葛亮闻言亦笑。

曹操此番被逼无奈,遣使而来,分明是因青州之事,被那周瑜打的怒了,曹操欲兴兵报仇,又忌惮汝南兵马,且汝南形势,还令曹操不敢轻易迁都。

且函谷关破,洛阳方向亦要面对刘备虎视眈眈,这中原百姓皆心中惊惧,曹操治下,四面不得安宁,如今也唯有放下身段,与庞山民相见,商议两家罢兵之事了。

如若罢兵,对庞山民而言,并非坏事,至少庞山民如今并不想早早的与曹操对决中原,而曹操若可收拾青州,洛阳乱局,虽有机会重振雄风,可庞山民亦可利用曹操与刘备交战之际,攻伐长安,这对荆襄而言,亦是喜事一桩。

如今已令曹操低头,庞山民心中足以自傲,见诸葛亮目光玩味,庞山民淡然一笑,对诸葛亮道:“孔明,依你之见,庞某该不该应丞相邀约,与之相见?”

NO。422 不求财货,只求一人!

诸葛亮闻庞山民之言,从容一笑道:“兄长此番亲至汝南,本就是欲与那曹操相见,如今却又将此事问询于亮,岂不是多此一举?”

庞山民见状亦笑,诸葛亮此番言辞,想必也是赞同庞山民与曹操相见了,与曹操汝南一晤,无论结果如何,对荆襄而言,总没坏处,曹操此来,意在求和,而庞山民如今原本就没有攻打中原的想法,若可顺水推舟,从曹操手中攫取厚利,于庞山民看来,倒也不错。

当下庞山民便请诸葛亮作书一封,送往许都,与那曹操明言,如今庞山民已至汝南,恭候丞相大驾!

时光荏苒,不过数日,便有百余骑军,打“曹”字大旗,护一车队,直往汝南城外十里密林而来,庞山民于林前遥望远方,见曹操仪仗,心中暗道,丞相出行,果然场面好大。

至林前,骑军驻马,车驾停于道旁,曹操掀帘下车,携一众官员,往庞山民临时搭建的军帐而来,庞山民与诸葛亮二人,于帐前相迎,见曹操后,庞山民躬身一礼,冷脸相迎。

曹操见庞山民如此作态,心知昔日汝南之战,令此荆襄之主颇为不虞,淡然一笑,曹操对庞山民道:“半年未见,山民风采如故。”

“当不得丞相夸赞。”庞山民说罢,引诸人入帐,再看曹营随行之人,其中一相熟面孔,令庞山民会心一笑。

庞山民所视之人,正是郭嘉,而之前郭嘉于青州兵败,却从未心灰意冷,回许都后,于曹操面前请罪,曹操也并未斥责,反而重用郭嘉,一如往昔,此番与庞山民相会,曹操与郭嘉同至,这番阵仗,也足以凸显曹操对于这场会面的重视程度了。

郭嘉见庞山民如沐春风般的笑容,心中一暖,对庞山民拱手笑道:“山民别来无恙,郭某却是受那公瑾所辱,若不是丞相相劝,郭某定然无颜再与山民相见。”

“胜败乃兵家常事,奉孝何须自责?若奉孝于许都不受重用,便来荆襄于庞某处讨生活便是!”庞山民说罢,郭嘉不禁摇头苦笑,曹操亦白了庞山民一眼,对庞山民道:“山民勿要做此无用之功,奉孝乃朝廷重臣,曹某欲托其大业!”

庞山民闻言,不以为忤,引曹操诸人落座之后,庞山民轻叹一声,对曹操道:“丞相日理万机,此来汝南,庞某亦不赘述闲言,丞相欲求庞某罢兵,当予我荆襄何利,大可于此处尽数道来!”

曹操闻庞山民之言,不禁愕然,身后一文雅儒者对庞山民笑道:“上将军何必如此心急?丞相既来汝南,便有的是时间,与上将军言明两家罢兵之利弊,届时若上将军再有所求,亦可向丞相求之。”

庞山民闻言,微微侧目,见那人面貌,依稀与数年前于许都相见的荀彧相仿,当下庞山民便拱手一礼,对那人道:“公达先生所言,只是耽搁时间罢了,如今中原四面皆敌,庞某耽搁的起,可丞相却耽搁不起,庞某为丞相着想,欲开诚布公,此番非是庞某有求丞相,而是丞相有求庞某才是!”

“上将军竟识得荀某?”荀攸闻言,微微一愣,却见庞山民笑道:“庞某数年前与文若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公达先生与文若先生面貌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荀氏双龙之名号,庞某焉能不识?”

庞山民说罢,荀攸半晌无言,却见曹操笑道:“山民识人之明,果非虚言,若早知山民可创出如此基业,数年前山民所求文若之请,曹某必然不允!”

见曹操直言旧事,庞山民双眉一扬,对曹操道:“丞相这是欲与庞某,清算旧账不成?”

“曹某诚心前来,为何山民言辞之间,皆是锋锐?!”曹操见庞山民无礼,收敛笑容,微微皱眉道:“中原虽四境皆有战事,可若山民以为能稳欺曹某,却是大谬!”

“若无丞相昔日攻我汝南之事,丞相境遇,岂会如此?”庞山民闻言,冷哼一声,命帐中侍者取来一物,交由曹操手中,曹操见状,一脸疑惑道:“此是何物?”

“曹纯骸骨,庞某已命人入殓!”庞山民闻言,轻声叹道:“此人虽庞某所杀,却终究是丞相宗族,如今交由丞相,也算庞某予这曹纯,一个体面!”

曹操闻言,眉宇间闪过一抹狠戾,与庞山民对视半晌,曹操亦长叹一声,对庞山民道:“汝南之事,乃曹某罪过,还望山民,莫要再做计较!”

“此事还请丞相勿要再言,于庞某面前,恩情是恩情,仇恨是仇恨,便是庞某告知丞相,前事再无记恨,丞相肯信?”庞山民嘲讽一笑,道:“庞某与丞相皆为诸侯,日后相争之事,自不会少,此番丞相亲至汝南,虽庞某当卖丞相一个面子,可丞相若想毫无付出,便是太过小觑我荆襄兵势了。”

曹操见庞山民言辞坦荡,亦不禁点头,对庞山民道:“山民欲求财物?”

“丞相以为,以我荆襄富庶,会瞧得上中原物产?”庞山民闻言轻笑,对曹操道:“非是庞某瞧不起丞相,而是丞相虽掌中原广袤土地,可是贵府余财,怕是亦比不得庞某!”

庞山民说罢,曹操亦觉好笑,这庞山民说的自然不假,荆襄于诸侯之间,向来以富庶闻名,这荆襄奇术可赚财帛,使天下世家趋之若鹜,若庞山民欲求财,只放出一二奇术,昭告天下,财帛无数,唾手可得!

“不求财物,便是欲求土地?”曹操思索片刻,眉头紧皱道:“曹某可将汝南之地,尽数交由山民执掌!”

“若欲求土地,庞某麾下数十万军马,何处不可取之?”庞山民闻言,摆手笑道:“庞某于诸侯之间,少有征伐,非是庞某怕事,而是庞某不愿我大汉土地,烽烟四起,不过既然丞相欲问庞某,欲取何物,可令两家罢兵,庞某便予丞相一个答复,将此番青州的败军之将交由庞某,庞某便与丞相盟约,三年之内,两家罢兵!”

NO。423 曹操的坚持,鬼才的固执

庞山民从不掩饰对郭嘉的欣赏,只是之前庞山民知晓郭嘉对曹操忠心耿耿,虽以往于谈笑时多出言相劝,欲使郭嘉转投荆襄,可那时荆襄衰弱,庞山民也没有多少说服郭嘉资本,如今中原四面烽火,且郭嘉新败,在庞山民看来,此正是说服郭嘉的最好时机。

虽郭嘉于青州大败,可如今已知其内情的庞山民自然不认为青州之败,其罪责在于郭嘉筹谋,逊于周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便是郭嘉入青州后,不行险计,长驱直入,布布为营的攻伐青州,要败周瑜也绝非易事,毕竟郭嘉手中军马,只有五万,欲使五万兵马收复一州之地,这曹操之前未免太过小觑江东英杰。

庞山民之言,掷地有声,一时间帐中诸人,尽皆惊愕。

片刻,曹操回过神来,双目冒火,与庞山民互不相让的对视,对庞山民道:“此是妄想!”

庞山民闻言不以为忤,只是对曹操冷笑一声道:“是不是妄想,丞相大可一试,丞相或许不知,庞某如今与西凉马家,交情亦好,如若庞某劝马腾忍让刘备一时,使刘备有暇,挥军洛阳,丞相可想过刘备的长安军马,直入中原的后果?”

曹操未及回答,庞山民又一声嗤笑,对曹操道:“且丞相所辖徐州,扬州之地,亦在江东两面夹击之下,若庞某再予江东,五十万石粮草,促其成事,丞相可有把握,守此二州?”

区区数语,却直指曹操心窝,曹操闻庞山民言语之间威胁之意,对庞山民道:“山民若如此行事,对你荆襄又有何好处?”

“庞某好歹也是一路诸侯,若不得所愿,便一泄私愤,世人也只能说说庞某任性而已,且别家诸侯新得土地,损失的只是丞相而已,庞某出财,让他家诸侯卖命,这点钱财,在庞某看来,也算不得什么……”

庞山民说罢,便不再多言,如今庞山民已说明如今两家合盟的底线,显然是不打算再与曹操商议下去了。

营帐之内,鸦雀无声,诸人尽皆不敢多言,半晌之后,曹操一脸决然的摇了摇头,对庞山民道:“若山民执意如此,议和之事不谈也罢,虽曹某如今势弱于人,可若山民以为,可趁我中原危难之际,落井下石,逼曹某就范,却是妄念!”

曹操话音一落,庞山民便命人送客,却见郭嘉轻咳一声,对庞山民道:“山民,此番你与丞相商议之事,皆因郭某而起,山民欲使郭某转投荆襄,为何却不问问郭某意见?”

庞山民闻郭嘉言语,双眉一扬,对郭嘉笑道:“若奉孝投我荆襄,可与卧龙,凤雏,同为我荆襄谋主,奉孝若欲用兵,庞某自然会为奉孝备好钱粮人马,总不会如丞相这般吝啬,征讨一州之地,只予你军马五万,这哪里是去攻城略地,庞某还以为丞相是想使奉孝之才无用武之地,去成全公瑾英明……”

庞山民的轻佻言语,自然又让曹操心中火气腾腾,这庞山民话虽不多,却句句气人,若中原还有余力,又怎会于收复失地之时,不遣重兵?

郭嘉闻庞山民之言,只微微一叹道:“五万军马乃郭某所点,为臣者将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