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绪义诗经 心得-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前面那首《绿衣》,就因为写得太好,致使后人打死也不相信《毛诗序》,宁愿把它与后世悼亡诗联系起来,称之为千古悼亡之音的先声。这一首《燕燕》也是如此,也被后人视为千古送别伤离诗。清人王士禛就说:“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诗之祖。”
  如果从为文学而为文学的角度而言,说它是万古送别诗之祖,一点也没有抬举它。然而,古人不是为了文学而文学,孔子编《诗》教《诗》,五百年间引《诗》用《诗》,都是要合礼义,明教化的。所以,诗中之送别,只是本事。本事的背后是人,人才是《诗经》的重心。有德之人则歌之咏之,无礼之人则讽之谏之。
  扬之水说,《燕燕》之叙事,也有一个虚与实的问题。其实,何止《燕燕》,《邶风》里面,甚至整部《诗经》都有一个虚与实的问题。何谓虚?虚就是诗人所叙之风物情怀,即即兴所发之自然景观;何谓实?实就是诗人所咏之情景背后的历史本事。前者即情,后者即志。然而,这还只是其中一面。再细细回想,所言之志,却在诗人吟咏中虚化了,而原本不过是兴之所起的情却在诗人眼里实化。此之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这首《燕燕》,《毛诗序》称:“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解释此本事之原委道:“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大归”就是不容于国,不得不回娘家。后人总觉得毛序、郑笺是多余的,甚至是牵强的,都仅仅以诗观诗,就诗解诗,而无视诗中之史、诗中之情志。
  此诗也是以“燕燕”起兴。看燕燕,上下双飞、羽毛舒张,是一派很好的春光。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却要把你相送。想我处此人伦大变,非常之情不能以常礼自禁,不知不觉“远送于野”,“远送于南”。真好比十里长亭,又十里短亭。直到你的身影远去,任我登高而望也望不着的时候,我的眼泪早已堪比珍珠。读到“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一句,就不能不令人想起晏小山的《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此情此景,景同心同。从此后,燕子去了,还会归来;伊人远去,春风不再。
  或许是顾影自怜,或许是前车在鉴,诗人心中的伤感是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如果这样,那么诗中的女子也不过如此。然而,紧接着末章一转,想起昔日姐妹们在一起的日子,她的为人是那么可靠,她的心地是那么厚道、温柔、谨慎,处事是那么周到,并且常常用先君的话来劝慰我。诗虽然只写到这里,然而其意却似无法就此了了。诗人想到这些,自然会回想当年姐妹燕燕双飞的情景,对远去的姐妹更是会念念不巳。焦琳对这一章解说得非常到位,“此言妫氏既去之后,念之而无时或已之情也”,“若以为称述戴妫之贤,纵极其佳,而意已尽于所言”,但若解得庄姜之情,乃是“妫氏虽去而姜氏目中时不绝妫氏之影,耳中时不绝妫氏之声,即戴妫之贤亦益生动,不但作评语断定其人品已也”。
  

燕燕:杜鹃之后又一种伤心的痴情的鸟(2)
可以试想,这样的姐妹,尽管在庄公生前,因生育问题,远去的妹妹更得宠于丈夫,然彼此之间应该是关系较为亲密的。史书上也载,姬完虽是戴妫的亲生儿子,而仁德的庄姜也将他视为己出。要不然,她也不会不顾“妇人送迎不出门”之常礼,来一个长亭更短亭。所以郑笺说:“妇人之礼,送迎不出门。今我送是子,乃至于野者,舒己愤,尽己情。”扬之水也说,此一章“见性情,见境界,见一真挚诚笃而不拘拘于尔汝之私的和厚胸次”(《诗经别裁》)。全诗复沓质实,却把诗人对刚刚经历过的那场人伦大变(即弑其君完)的一种气愤,以及对戴妫丧子大归的处境的深切悲怀,写得感天动地。
  自此以后,“燕燕”也就成了继杜鹃之后又一种伤心的痴情的鸟。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一词中就用了这个典故: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电影《阮玲玉》里面那首令人回肠的插曲,直唱尽了“燕燕”的伤情别绪: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我一个大男人,也常常被这样的诗歌打动得泪眼汪汪。
  

日月:庄姜成了千古怨妇(1)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邶风·日月
  说实话,我这个“诗经侦探”也是轻易不敢接近这首诗的,尤其是诗中的女子。诗中的这个女子实在让我有些举足不前。有人说这个女子就是庄姜,也有说是别的什么人。
  只因为附在这个女子身上有太多的误解和冤枉。
  其中,差不多众口一词甚至盖棺定论了的便是说,这是一首怨妇诗;诗中的女子是一个弃妇,由弃而怨,成怨妇了。
  一听说是怨妇,我马上联想起儿时听到的吊死鬼(一般多为女子,如果是男子上吊,那没的说,我从心底里鄙视他)的故事。那模样几乎可以和怨妇画等号。一说到怨妇,也许大家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头发散乱,两眼无光,一脸怨气的女人,但既出任这个“诗经侦探”,我就不能回避,更不能退缩。我有这个道义,即便断错了案,换来了板砖,也自有后来人为之翻案。
  先来看,什么叫做怨妇。新版《辞海》给出的定义是:旧指伤离怨别的妇人。说句大实话,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说。“伤离怨别”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的情感,一个人要是连伤离怨别这样的感情都没有了,那还算人吗?我要的不是这种“旧说”。
  不过,话说回来,要给“怨妇”下个定义也不易,有多少人就可能有多少种答案。整天怨天尤人,算不算怨妇?像林黛玉式的人算不算怨妇?都不好说。
  我认为,衡量一个怨妇,应该从两个要素着手,一是心理特征,一是行为特征。
  怨妇的心理特征有这样一些:自卑、自恋、抑郁、焦虑、偏执等;怨妇的行为反应:无精打采、牢骚不断、性情反常(如暴躁)、茶饭不思、哀哀戚戚、怨天尤人等。要说明一点,因生病而发生的类似行为反应要排除在外。爱唠叨不算怨妇,但唠叨到了祥林嫂式的麻木的份上就是怨妇了。
  那么哪些人最容易成为怨妇呢?综合古今中外多方面的情况来分析,下列几种人成为怨妇的几率最高,按照由高到低的指数顺序分别是:
  缺乏性感的女人:★★★★★
  缺乏性感的女人成为怨妇的指数最高。有人会说,你是不是打错了字啊,把性福打成了性感。我说没错。性福对于男人女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性福只是性感的一个方面。我们看到,古代妓院里的女人,有几个是怨妇?相反,她们意气风发,一个劲儿地争风吃醋,尽显风流;但一旦年老色衰,风华不再,个个都有可能成为怨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船上碰到的那个弹琵琶的女子,就是一个范例。还有一个地方盛产怨妇,那就是皇帝的后宫。现代更是有科学上的依据:性福是促进夫妻感情、保持夫妻感情的润滑剂;性福有利于两性身心健康。你到网上搜索“性福”二字,轻轻一点,瞬间便会出现400多万条相关网页。中国人自古就重视性文化,但这种性文化主要侧重于男人的一边,很少顾及女性的感受。女人一旦享受不了性福,就情同弃妇。弃妇成为怨妇的指数很高。再前进一步就是淫妇,就是恶妇(最毒妇人心的那种)。如《金瓶梅》里面的“金”,先把孙雪娥一顿痛打,叫她再多嘴多舌;找小厮上床,再叫他出去寻花问柳;计杀宋惠莲,吓死小官哥;培植春梅,殴打如意,真是一直没闲着。
  但弃妇不等于怨妇,古代很多女子或因弃或因丧夫而寡居,不仅没有都成为怨妇,反而成就了很多的贞妇。这是因为虽然性福没有了,但“性感”还在。这种“性感”就是一种作为女性的感觉。也就是说,她感觉到自己在社会上还被作为一个女性来看待,她虽然地位低,生活苦,但社会上还是认同她是一个女人,还保有作为女人的一点尊严。比如说在儿子眼里,她还是一个好母亲;在父母眼里,她还是一个好女儿;在邻居眼里,她还是一个好邻居,这就够了。不过,这也很不容易,除了她要有坚忍的毅力外,还需要社会的认可。所以正因为这很难,自古以来,对于这种女人,政府一直是鼓励和重视的,那无数的贞节牌坊就是明证。反之,倘若这仅有的一种性感都丧失怠尽了的话,那么,她不成为怨妇也很难了。
   。 想看书来

日月:庄姜成了千古怨妇(2)
自我中心的女人:★★★★☆
  这种女人就是自我感觉太良好的女人,她成为怨妇的指数仅次于第一种。举个例子,《长门赋》里的阿娇算不算?我看算!阿娇之成为怨妇,纯粹就是一个自我中心的女人的范本。少年时的阿娇出身高贵,与少年时的汉武帝留下了一段著名的“金屋藏娇”的典故。阿娇自以为天下是以我为中心的,她不仅不认为自己这一中心与皇帝的那个中心是两个相同的圆,而且还要把皇帝的那个中心圆拉进自己的中心里面来。由娇而骄,在皇帝面前屡屡碰钉子之后,索性成为一个怨妇,直到“咫尺长门闭阿娇”,金屋变成冷宫。
  过于浪漫的女人:★★★★
  这种女人在恋爱时是深得男人宠爱的,但结婚后,很多男人就会受不了她那种浪漫。今天要你带她去美容,明天要你带她去法国巴黎,后天又要你带她去……这种过于追求浪漫的女人,其实是不安分的表现;这种女人成为怨妇的指数也是相当高的,一旦时间在脸上刻上皱纹,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且这种女人也很危险,发展得不好,不仅成为怨妇不说,还有可能变为毒妇。举个例子,潘家的金莲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她找了个老实本分的大郎,刚开始还安分,可一旦遇到了武松叔叔、西门哥哥,她怨妇的本性就露出来了。先是出轨,继而杀夫。
  不够自信的女人:★★★☆
  这种女人与第二种女人差不多是两个极端。不自信的原因很多,比如容貌不够漂亮啦,身材不够苗条啦,文化程度不高啦,等等,由此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加上女人多愁善感的天性,容易草木皆兵,比如动不动就吃醋,动不动就抑郁,动不动就哭啦,等等。由于世上这种女人最常见,因而,成为怨妇的基本特征大都集中在这里。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升的情况下,这种女人的不自信更多的是由嫌自己不够漂亮而引起的。正所谓不美则怨。
  根据上面四种怨妇指数,我们来看这首《日月》,它到底属于上述哪一种情况呢?
  诗中描写一个女子——卫庄公之妻庄姜,在遭遇州吁之乱后,感怀自己与庄公的感情和遭遇,愤而写此诗,有自伤之意。
  这首诗的主要分歧在于:一,诗中的主人公是不是庄姜。主怨妇说的人认为不是,而毛诗郑笺则是明确指明是写庄姜:“《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於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联系《邶风》首篇《柏舟》末章“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来看,我认为二者是有关联的。而《柏舟》几乎是公认写庄姜的。二,此诗是写于庄公生前还是死后,这就涉及本篇的性质,即庄姜到底是不是弃(怨)妇。如果是,又属于上述哪一种情况而成为怨妇呢?
  回到《诗经》现场,我们仿佛听到庄姜的歌唱:
  太阳啊月亮,你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待我了。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一点也不顾念我呀。
  太阳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们的光芒。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恩爱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一点也不念夫妻之情呀。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把那些无良之行都忘了吧。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尊君如父,亲君如母,君却不以善终报我。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你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啊!
  无论如何,我们听到的不是一个弃妇或怨妇的心声。末章“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是理解此诗写于庄公生前还是死后的关键。如果理解为,父母养我不终,显然不通;如果按郑笺所说,理解为我待夫君如父如母,则是切合当时礼制的。按照后者的理解,则说明是“君未以礼报我,君也未得善终”,即表明此诗是写在庄公死后。既然是庄公死后,弃妇之说就不成立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日月:庄姜成了千古怨妇(3)
全诗四章,庄姜一面责怨庄公,一面又在反问自己,事情怎么发展成这种地步了呢?一面伤感自己的遭遇,一面也为庄公的未得善终而伤感。倘若是一个现代怨妇,岂不一句话了结此怨:你在外面养小蜜,我不会在家养男人?互不干涉。
  庄姜没有,她既没有自卑,也不是那种自我中心的女人,她还是一个人们公认的有德守礼的贵族夫人。她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她是在为自己所遭受的不平而感愤,为庄公遭受的不得善终而感伤。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平则鸣”,而不是现代所谓的“不美则怨”。一个贤德之人,一个独善其身之人怎么会成为一个千古怨妇呢?
  无乃太冤乎!
  孔子说《诗经》“哀而不伤”,哀好理解,哀是一种悲哀之感,伤如何看?感伤,感伤,是连在一块儿的呀。人非百毒不侵,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太多,感时作世,感事伤己,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有过的经历。孔子所说的“不伤”,大概就是指不伤天害理,不伤害他人,不因伤而违礼吧。
  哀伤,并非哀怨,现代社会里,怨妇并非都是遭遇负心郎。家庭纠葛、朋友纷争,甚至是别人背后的一句流言,买小菜时被小贩多算去一毛钱,无事不可生怨。
  怨妇最缺乏的,可能是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而温柔宽和沉静——那几乎是女性美的必备要素。
  怨妇最缺乏的,也可能是一颗自省的心。因为自省而修己冲淡平和——那同样是女性美的必备要素。
  怨妇最缺乏的,还可能是一颗同情的心。因为同情而自爱兼容相亲——那仍然是女性美的必备要素。
  怨其实只是一种心态。怨天尤人并不可怕,发发牢骚,唠叨唠叨,可能于健康还有利,至少可以排解一下心中不平之气。怕的是那种撒向人间都是怨,事事处处都是他人的不对,走路碰到一棵树,都会怪这树长的不是地方;路上碰到下雨,还会怪老天爷真会挑时候。
  怨就怨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开天辟地以来,哀怨总是伴随着芸芸众生,尤爱光顾女性。有时候,它可能是闺中少妇们诗意的挥洒,如念一念“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有时候,它可能是职业女性们心绪的转换,如想一想“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幽幽地,浅浅地,淡淡地,看上去更年轻一点,不要因为怨把自己当成徐娘,看上去更多一点娇爱,不要因为怨连大自然的春光也不看了。要么像窦娥,冤死了,也要留股清气;要么像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之余,仍不失淑女的姿态。
  要不然,你就是把栏杆拍遍,把栏杆拍穿,只怕也不减你冲天怨气。
  而怨妇们除了及时矫正自己的心态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做《长门赋》里的阿娇。两个极端:要么成悍妇,要么做情妇(出轨女人)。像《长门赋》里的阿娇,在中国历史上确实车载斗量,但像《日月》里的庄姜可不多。
  

终风:怨妇是怎样炼成的(1)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邶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