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扇∮辛Υ胧┘右耘ぷ�
1991年年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在一次会议上提出,1992年要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抓好质量工作。他说:“质量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民族能不能生存的大问题。最近内参上报道了一个消息,说外国人讲中国国营企业工人不关心质量,看了令人伤心、痛心。中华民族难道就这样吗?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大家都不关心,飞机、火车不正点,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这个民族怎么能存在下去?”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务院把1991年定为全国“质量、品种、效益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出台了。发起单位是两家,一家是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一家是《人民日报》经济部。当时艾丰是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的常务副会长、《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他和周围的同志从1991年9月起,就开始筹备“万里行”活动。他们设想组织中央新闻单位开展一次大规模的集中采访活动,按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行政区划分几路进行,主要是了解1991年我国开展的第一个“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收效,并调查还存在的问题,既进行公开报道,也准备写成内参,送给中央参考。因为采访的规模很大,涉及的问题可能比较深,不仅新闻界参加,还要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请这些部门也一并参加进来。政府主管部门当时主要有主管企业运行的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即后来的国家经贸委前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总局等。活动方案拟请当时的国务院生产办常务副主任赵维臣担任活动组委会主任,艾丰担任副主任。
中国质量万里行(2)
“万里行”活动方案由生产办综合局副局长王远枝、新闻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刘智等起草,艾丰审定之后,于12月14日报给了赵维臣,得到了他的支持,接着赵维臣又把活动方案转呈给当时兼任国务院生产办主任的###副总理。10天后,###对活动方案做了批示,表示支持,并指出:第一,发挥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政府部门不参加组织委员会,可请艾丰担任主任。第二,不要组织声势浩大的集中采访活动,以分散私访、事先不做准备为好,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第三,正面报道真正好的典型是必要的,但更多的要揭露问题,否则脱离群众。第四,谢绝地方一切招待吃请,严格防止给企业摊派活动经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真正贯彻中央关于搞好大中型企业的精神。
显而易见,活动方案上了新台阶,没想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构思这样新颖、奇特、周密、具体、易于操作,新闻界对此赞叹至今。
以新闻单位和群众组织为主,去唤醒中华民族的质量意识,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薄一波同志为“中国质量万里行”题了词,并担任“万里行”活动组委会名誉主任。
1991年12月30日,国务院“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了“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请各地、各部门将活动方案转发各地、各部门所属新闻单位,要求他们积极参加并精心组织“中国质量万里行”系列新闻宣传活动。
。。
震动了全国(1)
抓质量的希望之火,在北京点燃,又迅速燎原到全国各地,其声势、影响等都为人们始料不及。
“万里行”活动怎样搞?
1991年12月30日上午,组委会主任艾丰在中国质协会议室主持了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他说,这次活动意义大、规模大,难度也大。要注意抓好两个“一”,一个是正面典型,一个是反面典型。正面报道要实在,少而精。反面典型重点抓几个大的报道,在全国产生震动:打击面不宜宽泛,抓住一个,就弄彻底。
会议确定了发稿程序:各报台先认领组委会分配的题目或上报本单位的选题,经组委会确认后,各自采写,稿件经本单位审后,再送组委
会编审。组委会将最后定稿提前四五天分送各单位,新华社再在发稿前一天播发到各单位,有了这样的“双保险”发稿制度,重大报道就可能集中在同一天在各报台刊播。关于署名,组委会规定:凡经组委会编审的稿件,才能署“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否则,只能署“本报记者”。
会上有这样一个小插曲:组委会准备了10个正面报道题目,10个批评报道题目,以“招标”的方式让各家新闻单位认领。10个正面报道的题目一下子就分光了,而10个批评题目却无人问津。艾丰明白,1989年以后,由于强调稳定,媒体上的批评声音很少,而且一个批评报道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上发言。
之后,往往会引起一场官司,各种纠缠使媒体承受不起,大家的顾虑是有理由的。艾丰感到自己当了组委会主任,已经骑上了老虎,就不能再下来了,必须勇往直前。他当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搞批评报道,大家有顾虑。我看不要怕。这次批评报道与过去不同,第一是‘打群架’。‘万里行’是首都新闻界的联合行动,所有的大新闻单位都参加了,要把首都新闻界都告下来,我看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胆子。第二叫‘有后台’。这次活动是有高层领导和政府部门直接支持的,而且这些部门都是直接管理质量的,他们在这方面有权威。所有重要的批评报道一律署名‘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万一出了问题,由组委会承担责任。”经这样一说,10个批评报道的题目也很快被认领完了。
艾丰将“万里行”的具体活动计划向###汇报,###认为:“计划很好,活动中再补充、完善。”
1992年2月11日,“万里行”正式开篇。《人民日报》等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抓质量促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消息,开篇按语说要“造成重视质量的舆论”。
十几家大报统一采用新华社稿,整齐得像“亚运会开幕”。而且,从清晨6点半到晚上10点,广播、电视呐喊质量的声音不绝于耳。
来头太大了,好像发起了凌厉的攻势。有的人已从这攻势中觉察到不同寻常的气氛。一些部委的领导和北京以外地区的“效益年”活动办公室的同志来电话连说:“没想到,没想到!声势已盖过去年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宣传。”
而真正让人震惊的,是第二天晚上,强力啤酒、青岛威士忌、长白山葡萄酒三种产品的质量问题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一起“曝光”。一瓶啤酒里面竟有24个田螺壳,威士忌中有悬浮物、昆虫,葡萄酒中有玻璃碴儿,这怎么能够叫人容忍?!
“三瓶酒”的报道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国家商检局局长王久安知道“万里行”的活动计划以后给艾丰打电话:“这样重要的活动你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我这里有很好的反面材料供你们报道。”艾丰到了国家商检局,王久安就拿出了这三瓶酒。艾丰说感谢你提供这样好的曝光材料,但希望做到三件事。第一,最好先请这三个产品的厂家来,确认是不是他们的产品,责任落实。第二,因为这三瓶酒是从出口商品中查出来的,最好请示一下外贸部,我们曝光会不会影响对外贸易?第三,你们主管部门最好事先对这三种产品的厂家做出一个处理的决定。一周之后,王久安来电话,说三件事都办妥了。有关厂家确认不讳。外贸部部长李岚清亲自表态,抓质量不会影响外贸,只能促进外贸。对三家企业的处理决定也已经做出了。于是,艾丰组织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各家记者到现场采访,写好了稿子,录好音,拍好了片子。当时正值春节前夕,大家约定,节前不要发,让人家过个好年,过节以后,人们的心思转到工作上来了,再同时发表。
。。
震动了全国(2)
这组报道好像一组重磅炸弹,炸向了劣质产品。全社会为之震动。
三家酒厂震动更大。他们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也知道要挨行政处罚,虽然在媒体上已经看到新闻界采取的是“查、处、帮”的方针,但在这么多的媒体上同时曝光的滋味他们还没有尝过。当地政府立刻到威士忌酒厂、葡萄酒厂调查和解决问题,并公开表态接受批评,改进工作。强力啤酒受到的冲击最大,已经订货的经销商纷纷退货。“万里行”记者到强力啤酒厂采访,见到这样悲壮的场面:天下着蒙蒙细雨,全厂职工站在露天操场上一动也不动,静静地听着关于本厂受批评的报道。此情此景,谁的心不为之颤动?
“万里行”报道的成功,是因为它首先把矛头指向危害人们健康的“恶性劣质产品”。而后,《假药需要真药治》、《郎酒的呐喊》、《巩义市劣质电线考察记》等报道陆续发表后,人们全面明白了“万里行”的宗旨——打击假冒伪劣。
第一轮报道之后,2月27日,艾丰向###送去了前一阶段的情况汇报,并同时汇报了下一阶段活动计划。###表示,“中国质量万里行”一炮打响,反映甚佳,可喜可贺。###等中央领导同志也表示赞许。
各地纷纷来信来电,为“万里行”叫好。
保定城区居民说:“‘万里行’报道,我们每天读,真解渴。”
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保国说:“这次‘万里行’活动,新闻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把过去办不到的事办到了。过去质量检测报告公布了,人们也不重视,行政部门出面干涉,互相牵制,批评的事很难办。”
山东省长赵志浩说:“‘万里行’对山东个别产品质量问题曝光,是一件大好事,是对山东工作的推进。”
3月4日,商业部部长胡平说:“‘中国质量万里行’新闻报道活动对促进商业工作很有利,我们要在两三年内将假冒伪劣商品赶出国营商业柜台。”
3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在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办公室编印的《工作情况》第2期上批语:“检察机关要关心和热心支持国家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的活动,热心支持‘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对那些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分子,要依法惩处。”
在组委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第一阶段的工作时,中国消费者协会武高汉说,当前消费者的普遍反映是“大快人心事,质量万里行”。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谈论“万里行”。虽然这次活动政府部门退到二线,但群众还是认为,这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影响之大,超过了预料。
朱育理说,过去我们开了很多会,动了很多脑筋抓质量,效果不大,而这次活动,几次报道下来,就引起全国震动,说明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会上,各主办单位就“万里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在以下五点上达成共识:
一、要在全国大造一次质量宣传攻势,全面进行一次质量意识的教育。
二、要通过宣传好的典型,使人们把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结合起来。
三、要通过批评坏典型,狠刹假冒伪劣歪风。揭露的重点是假冒伪劣,特别是恶性劣质产品。
四、使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五、为今后进一步抓质量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各地领导也用“万里行”的精神去鼓励新闻记者。3月1日,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在全省新闻记者座谈会上说:“大家都觉得中央几家新闻单位搞的‘中国质量万里行’系列报道好,碰到好的表扬,碰到坏的批评。先进的受到鼓舞,并感到不足;落后的受到鞭策,坐不住,吃不下,睡不着。去年是‘质量、品种、效益年’,大家写了不少反映质量问题的报道,但是还有点一般化,对质量问题触及不深、震动不大。这次搞的‘中国质量万里行’系列报道没多长时间,就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个冲击波。把质量问题一捅,工人、厂长、省委书记都被触动了,今年,大家要多写一些像‘中国质量万里行’那样的报道,在社会上形成‘冲击波’。”
震动了全国(3)
截至1992年5月,“万里行”活动开展3个多月,发通稿70篇,发选用稿10多篇,中央报纸刊出了400多篇,加上地方报刊选用的稿件,一共有1000多篇。广播、电视播出了200多次。在这些报道中,“万里行”表扬了60多个先进单位,批评了20多个产品和厂家。正面典型,为企业抓质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反面典型,又成为中央各部、委、局和各省市抓质量整改的实施对象。
工商企业在“万里行”活动开展后,自觉地把产品质量问题与本企业的生存问题挂上钩。许多企业派代表主动到北京“万里行”组委会,查询有无投诉自己产品的信、电。像丹东东方齐洛瓦电冰箱厂、重庆嘉陵机器厂、山东琴岛海尔集团公司和广东万宝集团公司等企业,在“万里行”组委会刚公布投诉热线电话后,就赶到北京问自己产品的遭遇。丹东东方齐洛瓦电冰箱厂的副总经理听到至今还没有投诉“东方齐洛瓦”电冰箱的信、电,竟高兴得像小孩儿一样“咯咯”笑出了声。还有近100家企业在收到“万里行”组委会转去的消费者投诉信后,立刻上门为消费者服务。如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在收到投诉信的第三天就向组委会反馈了用户表示满意的信函;山西长治洗衣机厂在接到投诉的第二天,就为用户调换了洗衣机;上海洗衣机总厂接到组委会转来的投诉后,立刻派员乘飞机前往处理消费者投诉的问题。顾客感慨道:“我当了‘水仙’的上帝!”许多消费者打电话给组委会时,激动得声音发颤。
老百姓对“万里行”的拥护打从心眼里来。电视采访组从2月15日出发,至3月26日归来,经过天津、山东、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回到北京,沿途群众像欢迎当年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归来一样,高速公路收费站让采访车免费通过,出租汽车也为采访车队让路,路旁经常有人夹道欢迎。
行进中的总结(1)
4月27日上午10点,正是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开幕的时候,薄一波同志在中南海约见了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范敬宜、“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和副主任吴昊等。薄一波同志说,“质量万里行”活动,事情办得不错,开了一个好头,效果好,应该肯定。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把不好的行为曝光了,群众很满意。“质量万里行”今后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要经常坚持下去,持之以恒。薄一波同志赞成每年集中地搞一次,就是说要不间断,研究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薄一波同志指出:“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一批坚持真理、坚持公道、为群众说话的人,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要敢于说真话,要实事求是。从这个起点出发,造成一个好风气。从新闻界开始,慢慢把这个风气扩及到其他各个方面。现在社会上有些不好的东西,如吸毒、赌博等,就是要像这次揭露、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样开始突击。要创造一个好的社会风气,物质文明要有所发展,精神文明也要搞上去。”
4月28日下午,###总理在京西宾馆会见了参加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的代表。他在讲话中说:“今年开展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说明,群众对我们的产品质量还很不满意。”
一个由新闻界发起的活动,造成这样大的声势,形成这样可观的规模,得到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完全一致的支持和赞成,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就“万里行”活动,向薄一波同志汇报。
“万里行”何时结束?消费者、企业都在打听。有的企业说,无论如何也要熬过4月,躲过“四月风”!
“万里行,要天天行”,“万里行”活动按照上下一致的要求要长期搞下去。
1992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联合召开了第一年活动的总结大会。主管新闻工作的###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说,在新时期新闻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而“中国质量万里行”找到了一个新闻工作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好方式。会上还传达了老一辈经济工作领导者张劲夫同志的意见,他说,从建国以来,我们就一直重视质量工作,但苦于没有好的方法落实,“中国质量万里行”找到了一个推进质量工作的好方法。既从新闻工作的角度,又从经济工作的角度,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看做是对“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做出的全面评价。
总结会进行过程中,艾丰十分激动。是的,“万里行”成功了,大家都感到高兴,但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指挥者,他所承受的压力是外人并不能体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