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回去收拾收拾,下午就跟着蓝参谋长下部队,祁金彪跟了我差不多半年,军衔是少尉,也上过随营军官速成班,虽然现在没毕业,不过做个连长还是凑合的,军衔提为中尉,至于杨奔,就委屈你做个排长吧,我推荐你去军官速成班深造,至于军衔嘛,可以提为准尉,等从军官速成班毕业,再提为少尉。”
“谢司令!”两人立正,敬礼,后退一步,到队列之中。
“报告总司令!职部也请下部队带兵!”田劲夫喊道。
“你?是先把我的警卫营管好再说别的,啥时候单兵素质赶上了特战营,啥时候我就让你去带兵打仗。”赵北慢条斯理的哼了哼。
“别怕没打,告诉你,跟着我,以后的仗少不了的,现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战争的时代!”
“特战营现在已经是特战团了,总司令,我的警卫营也该扩充一下了吧?反正人已经够了,总共两千多号人,足够整编两个团的,再从各部队挑点兵,那就是警卫旅了。”
田劲夫只好退而求其次,反正赵北也早就打算扩充警卫部队,不过相比之下,朱大牛的特战营更受关注一些,在四川的时候就已经正式扩充为了一个团,装备也是共和军所有部队中最好的。
“你以为那一千多号人是给你准备的兵?那都是识文断字的专业宪兵!在你手下只不过是强化训练,等训练合格了,就另组一支宪兵部队,交给吴禄贞指挥。”
赵北白了田劲夫一眼,这个警卫营长什么都好,就是官瘾太大,嫌“营长”不好听,总想换个“团长”、“旅长”的干干。不过话又说回来,田劲夫现在的军衔是上校,当初与他一同跟随赵北首义安庆的那些军官现在不是团长就是旅长,相比之下,田劲夫以上校军衔充任营长,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他的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
放眼全军,“上校营长”还真就只这么一位。
“放心,等吴禄贞的宪兵队组建完成,我就批准你扩编警卫队。”赵北顺便安抚了一下这位颇觉委屈的卫队长。
提起吴禄贞,赵北想起一事,于是扭过头去对蓝天蔚说道:“说起吴禄贞,你的这个学长倒是个闲不住的人,从四川回来后,一有机会就在军官速成学堂的战术课上对德国战术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也不怕别人耳朵里听出茧子。虽说他兼着军官速成学堂的副校长,可是他同时也是宪兵司令,管着军容军纪,这才是他的主要工作,我现在之所以没在军校里安排他的课,就是为了让他不分心。现在是我的警卫营在帮宪兵队维持军纪,等将来专业宪兵部队组建完成,我看他还有没有闲情逸致在军校里指点江山?你和他交情不错,得空好好跟他说道说道,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多管闲事。宪兵司令,可不只是杀人这么简单的,军纪的维持也不能仅靠大刀、关禁闭。”
总司令这话说得可不怎么客气,不仅蓝天蔚有些惊讶,就连平时与吴禄贞不怎么来往的蒋方震也将眉头一拧。
这话是另有所指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40章 多管闲事与德国眼
司令批评吴禄贞多管闲事,这并不是无的放失。
蓝天蔚唯唯诺诺的应了几声,心中却有些暗暗吃惊,总司令这话看似随口一提,但话中有话。
自从蒋方震加入共和军并做了副总参谋长后,共和军的训练和战术课正在逐渐由日本式转向德国式,虽然目前这种转变尚未完成,但共和军的“德式化”已是板上钉钉了,因此,任何对德式操法和战术的指责都被总司令和参谋部视为异端邪说,偏偏吴禄贞在这上头犯了忌,也难怪总司令要当着蓝天蔚的面说几句怪话,而且日式操法和德式操法之争又涉及到了风头正劲的蒋方震,也与目前共和军方面的外交政策相关联,因此绝对不能等闲视之,蓝天蔚当即做了决定,回头就去找吴禄贞好好说说,免得毁了他的大好前程。
其实蓝天蔚仅仅只想到了一方面,吴禄贞之所以被赵北间接敲打,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态度,由于吴禄贞是同盟会员,而赵北又一向强调军人的“纯粹性”,反对现役军官投身政治活动,所以,对于吴禄贞这个人,赵北很不放心,尤其是得知吴禄贞在军官速成学堂有意无意的提到过几次同盟会的纲领之后,赵北更是起了心,总是怀吴禄贞往军官速成学堂频繁往来的真正用意,这才借着这个机会通过蓝天蔚提醒一下吴禄贞,免得他误入歧途,被人当了枪使。
相比之下,蓝天蔚、柏文蔚等人就“老实”得多,自从赵北的“和衷共济令”下达之后们就没有再刻意的强调过自己的同盟会背景,柏文蔚当上师长后更是在报纸上刊登声明,宣布退出同盟会,另一些与柏文蔚相同背景的高级军官也选择了同样的方式,以较为单纯的面貌继续留在共和军服务,对于这些识时务的人,赵北当然欢迎且大力提拔。
当初赵北让吴贞做宪兵司令,主要是出于蓝天蔚的推荐,而且吴禄贞做得也不错很短的时间里就整顿了共和军和革命卫队的军纪,不过如果他当真“执迷不悟”的话,赵北也只能将宪兵司令换人了,只是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替换人选,蒋方震的军事理论不错,但性格过于平和,御下不严适合做宪兵司令,蓝天蔚是参谋长,事务繁忙,也不合适,至于其他的高级军官,要么资历不足,无以服众,要么能力不足当大任。如此,算来算去,似乎只有赵北再去兼职,挂个名做宪兵司令,具体事务则交由手下人去做他们狐假虎威。
所以,赵北还是希望吴禄“回心转意”的竟是个人才,不能让给别的势力何况此人在徐世昌幕中的时候做过延吉边务帮办,对于东三省的形势、地理、人情、气候都非常熟悉将来如果要武力解决东北问题的话,此人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蓝参谋长,转告吴禄贞,以后军官速成学堂他就不要去了,利用空闲时间好好给我写书,写一本关于咱们东三省的书,历史沿革、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经济概况,越详细越好,这本书写好了,我给他颁发勋章,而且如果他愿意的话,我也可以将他调到作战部队,担任师长,甚至是军长!”赵北拿定主意,对蓝天蔚叮嘱一番。
“是,职部记住了。”
蓝天蔚点了点头,为总司令的良苦用叹息一声。
吴禄贞与蒋方震一样。都有一个军论现代化地远大理想。都想在最短地时间里使中国地军队焕然一新。只可惜总司令对日本军事理论看不上眼。不然地话。就凭吴禄贞留日士官生第一期地资格。便是做个军校地校长又有什么障碍?现在蓝天蔚虽然还是军官速成学校地代理校长。但或许用不了多久。这个位置就要让给蒋方震了。放眼共和军。恐怕除了总司令之外。就只有蒋方震最熟悉德**事理论了。而且此人也是留日士官生出身。可谓“学贯东西”。日德两国地军事理论已被他琢磨得透彻。再加上一个眼光、学识丝毫不逊于他地总司令。这共和军地德式化简直是不可逆转地。
当初廷之所以看中日本地军事理论。纯粹就是为了省银子。留学日本比留学欧洲要便宜得多。而且日本军队一向强调“肉弹精神”。刺刀冲锋。和德国重视火力相比较。这种战术也更省钱。在清廷看来。没有比这更划算地买卖了。用日本战术训练新军。既省钱又省心。反正他们也打算真地跟列强开战。何况。日俄战争地胜利进一步证明了日本战争思想地“正确性”。于是。大批青年被送往日本留学深造。他们回国之后。在短期内就完成了新军部队地日本化。也算是完成了照猫画虎地任务。
但是。对着一只猫~如何也是画不出老虎地。充其量不过是小一号地猫而已。何况那只日本“猫”本来就没安好心。指望这样一支新军抵抗列强。只能是缘木求鱼。这一
乎没有人认识到。只有蒋方震等少数几人看出了一点有赵北力排众议。全力支持共和军地德国化改造。
其实日本军队不是不重视火力。但是国力所限。也就只能用兵力密度去与火力密度拼杀一番了。
在火力问题上。共和军面对地问题实际上与日本军队是一样地。都是国力不足。
强调火力就意味着武器装备的进一步强化,而“德国化”就意味着军费的成倍增长,大炮、炮弹、机枪、子弹,这些都是要用银子买的,维持一支纯德国化的武装力量,对于中国的财政而言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共和军的德国化改造目前仅仅只停留在战术和战略层面,而战术又因为涉及到武器只能因陋就简,根据国情、军情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为了在“日本化”与“德国化”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众人可谓搅尽脑汁,连续熬夜,无论是蒋方震还是赵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是熬得两眼通红谋部的全体参谋也都是同样模样,以致于被人尊称为“德国眼”。
“德国化,说起来易做起来难啊。”
蓝天蔚在心里叹息和府财政并不宽裕,虽然可以勉强维持目前的这七个常备师,但这是在接收了清廷历年库藏的前提之下,连续的战争,再加上战后的善后工作,几乎已经使湖北、四川两省的财政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军政府为了收揽民心大肆减免赋税、裁撤坐厘,这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的窘迫局面,明年能不能继续维持七个常备师的规模,谁也没有底,这一切要看总司令的盐政改革能不能成功。
虽然参谋的部分军官认为有必要对部队进行缩编,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当着赵北的面提出建议,只是趁着前几天袁世凯下令征求裁军意见的机会,才由蓝天蔚出面旁敲侧击了一番却引来赵北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
“袁世凯要卖国,革命军队怎能解散?”
这就是当时赵北的回答,简单而干脆,仅表明了他的态度,同时也挑明了他与袁世凯的分歧了这时候,几乎所有高级军官都知道赵总司令已不再“无条件”的拥护袁大总统了。
“难道还要打仗?跟北洋军打仗?”
一回想起总司令的那番话,蓝天蔚觉得头疼段日子总司令赶回武汉坐镇,就是因为北洋军派了几个师沿着京汉铁路摆开虽然后来弄明白了他们的意图只是防御,但却没人敢掉以轻心。
赵北袁世凯互相提防的架势已让蓝天蔚看得清楚,从心里讲,蓝天蔚还是希望避免冲突的,毕竟,中国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极为险恶,任何大规模内战都可能使国家招致列强瓜分。
但没等蓝天蔚琢下去,却听到天空中传来一阵“嗡嗡”声,仰头望去,就看见了那湛蓝天空中的一架飞机。
飞机的机翼下绘着五色旗,还有四个方块字,虽然望远镜看不清楚,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那四个字应该就是“铁血共和”,正是共和军飞行队的飞机。
“是我们的飞机!”那些飞行队的学员们首先跳了起来,大声嚷嚷着,但很快,他们就注意到,那架飞机的外形有些特别,不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两架盒式飞机。
“是冯队长他们回国了!”有人反应较快。
“没错!看飞机的尾部,飘着队长旗!是冯队长在驾驶!”另一个人举着望远镜喊道。
“冯如和谢泰回来了?”
赵北却被吓了一跳,现在飞行队的学员们基本上都是菜鸟,会驾驶飞机的只有冯如一人,那天空中的飞机明显是此次新买回的飞机,没有经过严格的检修,万一摔下来,那影响的可就是整个飞行队的未来—————虽然冯队长本人也是自学成才。
“这家伙,太冒失了,等他降落,就叫他停飞!上次擅自出动轰炸,这次又来个先斩后奏。散漫,太散漫了!”
赵北气冲冲跨上战马,一勒缰绳,向还愣着发呆的属下呵道:“别愣着了,都跟我回飞行学校!等飞机落下来,我非把发动机拆下来锁弹药库不可!”
话音未落,已率领卫队扬长而去,几个参谋、副官也纷纷骑马跟去,只有那些飞行学员没有学过骑马,因此只能跑步赶回机场。
“大伙记住了,以后咱们不仅要学习驾驶飞机,还要学会骑马!”孟飞从口袋里摸出丝制围巾,一边擦着汗,一边向飞行学员们高声呼喊。
当然,这只是他的白日梦而已,共和军战马不足,根本不可能给无关人员配备马匹,而且,飞行学员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根本用不着学习骑马,因为他们有更好的代步工具。(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41章 飞行基地(上)
么样的代步工具能比训练有素的战马更好呢?
汽车,也只有汽车才能拥有这样的魅力,虽然它的越野能力远远比不上一匹最劣的矮脚马,但是无论如何,它是人类用智慧和双手制造出来的工业品,在那冰冷而闪着油漆光芒的车身上,寄托着人类太多的梦想,也展示着人类那近乎无限的创造力。
1796年,清嘉庆元年,就在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一帮大臣的阿谀奉承中玩儿“禅让”把戏的那一年,意大利人沃尔兹发明了蓄电池。
1858年,清咸丰八年,就在清军与太平军在长江流域展开激烈拉锯战的时候,法国人洛纳因发明了电点火火花塞,1859年,铅酸蓄电池在法国出现。
1860年,就在清朝皇帝耗费无数民脂民膏建造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点的那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那一年,法国人莱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点火煤气机,两年后制造出第一台二冲程内燃机。
1867年,清同治六年,朝的文武大臣们在向一个小皇帝三跪九叩、山呼万岁的时候,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往复式活塞四冲程煤气机。
1883年,清光绪九年,就在清朝法国在越南的宗主权问题上纠缠不清的时候,在奥托煤气机的基础上,德国人、面包师特利布姆勒制造出更轻巧的内燃机,由于使用得是液态燃料汽油,它可以很方便的装在一辆自行车上,于是,世界上的第一辆摩托车就在德国出现了,三年之后,戴姆勒又制造出了一辆四轮内燃机车,同一年,另一个德国人、钳工出身的卡尔茨也制造出了一辆三轮内燃机车申请了专利,和戴姆勒一样,他也立刻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命名为“奔驰”……
就在这些让眼花缭乱的发明创造中,人类迎来了汽车时代。
如果从摩托车发明的1883年算起的公元1909年,人类进入汽车时代已经二十六个年头了,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作为殖民时代被殖民的一个弱国,中国也不可避免的被洋人拉入了汽车时代。
早在19011年清王朝的权袁世凯就从德国进口了一辆奔驰轿车,作为讨好慈禧太后的礼物送进了紫禁城,一来是安抚一下庚子年仓皇逃离京城的太后二来也是向太后展示一下洋人的手段,好叫太后知道,洋人除了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之外,还有更让人惊讶的玩意清要想不完蛋,就必须行洋务,立新政,讨洋人欢心。
只可惜。袁世凯地苦心并有发挥太大作用。在那高墙重锁地宫禁之中辆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生产力地工业品仅仅只开动了一次。然后就被永久地锁进了内务府地仓库因也很简单。因为这辆轿车地司机无法在跪着开车地同时保证慈禧太后地安全以。为了避免召来杀身之祸个司机在载着太后试驾了一次之后。立刻就不辞而别。逃之夭夭了。没有了司机。这辆轿车就再也动弹不了。而在得知司机逃走地原因之后。满朝文武大员也识趣地闭上了嘴。就连袁世凯也不敢再提汽车地事情了。
机是留着辫子地中国人。是这个国家里那四万万被统治者中地一员。他地恐惧可以理解。因为只需要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他和他家人地命运就可以被轻易改变。这个古老地东方上国自古以来就是由“天子”说了算。从来就没有“法治”一说。君主仅凭个人地喜怒和心情便可以决定一个草民地命运。“草民”。草芥之民。本来就只是一个代号。“天子”。替天行道。无论是杀几个草民还是改变一下国家地前进方向。都是理直气壮地。
作为统治大清王朝地实际君主。慈禧太后理直气壮地命令司机跪着开车。甚至不需要她亲自开口。自然有身边地近侍代劳。当她高高在上坐在真皮座椅上看着那个跪在她跟前战战兢兢地开车地司机地时候。内心却依然愤怒:无君无上地洋人就是不懂规矩。司机怎么能坐在皇上前头呢?这是大逆不道啊。
怕犯“逆案”而举家逃亡地司机当然不知道。司机地位置在前或是在后根本不是关键问题。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关键问题还在于那个“规矩”。那个规矩叫做“三纲五常”。它不仅规定了君臣地地位。同时也规定了中国与外国地地位。虽然大清王朝实际已经成了洋人地收税机器。但朝廷地体面、架子还是不能放下。袁世凯要搞新政。要搞君主立宪。这当然可以。但是必须等到慈禧太后晏驾之后。因为这位太后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