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光里的欧洲-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攘仁镏写蚩返牧衫�
  “恺撒陷入沉思,现在他已经越来越接近可怕的一步,他为所要冒的巨大危险焦虑不安,放慢了速度……他又用了很长时间与在场的朋友讨论局势,包括阿西尼阿斯在内,想到如果他们过河,则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祸,同时又想到他们将留给子孙后代的威名。最后,在一股激情的推动下,他丢开了一切顾虑,把自己交付给未来,说出了一句冒险一搏的人常说的一句话:‘骰子已经掷下了。’
  “恺撒赢得的众多胜利并没有使他天生开创霸业的雄心转到他辛劳获得的成就的享受上去。他所感觉到的事实上乃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这是一种在他已经做到的事情和将来想做的事情之间的战斗。”——《恺撒传》
  “一个人若能驱除统治者性格中的罪恶,或者引导统治者的心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他就可以说是在为了公共利益进行哲学工作。”——《古典与共和精神的捍卫》
  《沉思录》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121~180) 何怀宏译
  《沉思录》在中国的出名有一定偶然性。它是罗马唯一的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思想录。他的书写得沉静、内敛,读久了让人也沉静下来。他探讨万事万物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的价值、人应有的态度。心灵平静缘于对心灵的坚持。奥勒留是斯多葛学派的重要人物。与斯多葛信仰的自然相比,一切名声与身外之物都转瞬而速朽。
  “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虽然那已逝去的并不相同,但现在对于所有人都是同样的。
  “什么是恶?它是你司空见惯的。在发生一切事情的时候都把这牢记在心:它是你司空见惯的。你将在上上下下一切地方都发现同样的事情,这同样的事物填充了过去时代的历史、中间时代的历史和我们时代的历史;也充斥着现在的城市和家庭。”
  米兰·基督·公元387年
  在罗马斗兽场旁边,伫立着一座最为著名的凯旋门。这是罗马最大、最宏伟、保留最好的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高21米,宽25米,浮雕上刻着罗马多个皇帝的功绩,虽然这是罗马建筑艺术衰落时期的产物,其中很多装饰和浮雕是直接从其他建筑上取来,但并不妨碍它恢弘的造型成为凯旋门艺术杰出的代表。
  任何事物发展到最恢弘的时刻往往是其消亡前的时刻,凯旋门亦不例外。君士坦丁皇帝是罗马最后的功勋。当我们经过了他,也就走向罗马的消亡。
  这一次的故事就从君士坦丁开始。君士坦丁与他的前人不同,他的功绩主要不是对外的,而是战胜他国内的对手,统一了国度。在他之前,罗马帝国已经受到内部僵化和外部攻击的双重夹击,摇摇欲坠。君士坦丁重新统一了已经分裂的东西部两个帝国,建立了新的首都,给已经走入末日的帝国带来回光返照的余晖。这次的统一延续了83年,从时间上已不算短,但是与曾经稳固的帝国不同,这整整一个世纪都是在争夺帝位的分裂混战和抗击蛮族入侵的艰苦支撑中度过,帝国衰亡已不可避免。
  或许对整个欧洲历史来说,最重要的是,君士坦丁皈依了基督教。没人会低估这一件事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漩涡中皈依】
  传说中,君士坦丁是在一个梦中皈依了基督。君士坦丁当时正陷入一场权力的内战。在他之前,罗马被分成东西两个帝国,他的父亲是当时西罗马帝国君主戴克里先皇帝的副官,公元305年,戴克里先退位,君士坦丁的父亲成为君主,次年,父亲去世,君士坦丁即位。这引起了帝国多位高级将领的反抗,内战爆发,君士坦丁与对手正面交锋,但他在局势中并不占优势。
  312年,君士坦丁和他的竞争对手马可森提乌斯在米尔维安大桥爆发决战,决战的形势很危急,决战前夜,君士坦丁在桥边久久徘徊,夜里他梦见画有火红十字架的太阳旗,看见十字架下的军队,听见一个声音说只要他皈依基督,就可以取得胜利。
  次日,君士坦丁大捷。第二年,他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停止帝国对基督教徒长达数世纪的迫害。
  《米兰敕令》开头如下:“米兰上上下下一片祥和,我们正孜孜探求实现公众的利益与和平之路,在众多能够为大多数人民造福的道路之中,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调整关于对神崇拜的关系,这样就赋予了基督信徒及其他信徒信仰自由的权利。因此,天上的神灵可能会得到慰藉,也因此会保佑我们以及生活在我们庇护之下的人们。”
  这是引起千年风云变幻的隐隐的雷声。
  在米兰,在大教堂的铜门上,我们能看到君士坦丁一生功绩的故事,其中就包括拉丁文刻写的《米兰敕令》。君士坦丁大捷的故事已经成为神话般的传奇,有人说他是散步时看到了空中的十字架,有人说他是梦到了十字架,也有人说他是为了政治的目的与基督徒结盟,从而编出了这样一套传奇故事,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当时获得了胜利,而作为回报,给了基督徒盼望已久的自由。这不仅对于米兰和罗马帝国是一件值得铭记的大事,甚至对于人类都是一件重要的事。
  晚年临终的时候,君士坦丁受洗,成为第一位基督教皇帝。没有人知道君士坦丁究竟是否信仰基督教,一些基督教的辩护者、历史学家认为,君士坦丁不过是一个识时务的政治家,是一个宗教怀疑论者,不仅不信仰基督,还是彻头彻尾的自然神论信仰者。一些细节具有暗示的特性,当君士坦丁进入罗马的时候,在手持十字架的同时,还接受了异教徒送给他的神性雕像。这在基督徒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不管事实是如何,君士坦丁之后,基督教会从一个屡遭迫害的少数人的组织,一跃成为至高无上的团体,甚至成为罗马帝国第一大组织机构。
  米兰是漩涡中的核心。它在帝国的最后时代成为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之后的狄奥多西大帝在此度过了罗马统一的最后一段时光。米兰不是基督教诞生的地方,也不是基督教最早传播的地方,但它是基督教开始发扬光大的地方。392年,狄奥多西大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不仅是皇帝皈依了基督,而且是整个欧洲皈依了基督。
  狄奥多西大帝是第一位利用权力的教徒,他将之前皇帝的做法调转,对异教徒开始迫害,同样是残杀,对象从基督徒换作了基督徒的反对者。这样的结果获得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是帝国对教会低下了头,另一方面是教会对帝国政府低下了头。基督教徒得到了承认,神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地位。而从另一方面讲,教会归附了政府,从而在权力的庇护下获得发展与传播,这使得后期教会和早期迥然不同,变得为权力而权力,为历史深处的悲剧埋下伏笔。
  米兰由此成为了宗教之都和历史转折。欧洲的历史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希腊-罗马传统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另一条是犹太-基督教所代表的中世纪文明,而此时此刻就到了交替的岔口。
  在今天,即使当Gucci和兰博基尼成为米兰时尚的标志,在米兰仍然可以感受到最深的天主教文化。米兰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丰富美丽。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美的大教堂之一,它始建于1386年,1897年完工,历时5个世纪,经许多代的不断努力,才最终臻于完善,如今是欧洲第三大教堂,拿破仑曾在此加冕。米兰大教堂传统而神圣,至今仍保留着宗教虔敬的习惯,任何参观者都不能裸露过多肌肤。大教堂也是课堂,沿着米兰大教堂外墙走一圈,我们能学到有关天主教的各种知识。一扇铜门画了圣母与耶稣出生的故事,另一扇画了耶稣受难和复活的故事。在正面外墙中部排列的小浮雕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看到上帝考验亚伯拉罕让他杀死儿子以撒,看到少年大卫王杀死巨人歌利亚,看到上帝向摩西显灵告知神谕。如果目力好,在教堂内部的彩玻璃上也能认出很多神圣的故事。彩玻璃已有500年历史,在阳光下透出感人的光辉。
  大教堂的雕塑动人心魄。外墙和顶部塔尖上,有至少280尊如真人大小的雕塑,技巧极精妙,仰望异常震撼,让人惊异于他们如何伫立于针尖。每一尊雕塑都栩栩如生,样貌装扮和神态均不相同,或沉静或狰狞,在天空中在云下在阳光里,情感充沛,俯瞰人间。
  【关于基督,关于信仰】
  基督教从犹太人的历史中诞生,诞生之后却逐渐与犹太人脱离。从某种程度上说,基督的影响力并不是由他自己,而是在他死后由连续不断的思想家发扬光大的。
  《圣经》中的《旧约》是犹太人的历史,《旧约》从上帝创世纪开始,写到人类的诞生,再写到亚当的每一代子孙的命运。从公元前1000年前后的流亡与回归,一直到公元前6世纪犹太人被巴比伦人掳为奴隶。在巴比伦的囚禁中,犹太人开始回顾和反思自己民族的历史,《旧约》就是在这些被俘的年间由民族的祭司写下。他们写上帝曾经对他们的眷顾和惩罚,写上帝和他们的领袖摩西所约的律法,写上帝对他们的拣选和未来末日的命运。在这些写作过程中,犹太人获得自我的意识。
  从世界历史上看,犹太人是多灾多难的弱小民族,曾被埃及人囚在非洲,费尽千辛万苦才回到耶路撒冷,又经历自身的分裂,被中东几大强势帝国接连征服。在这样面临消亡的危机中,民族的历史和信仰成为存活的依赖。曾有几个英明的王为民族带来希望的曙光,在《旧约》中,他们是亚伯拉罕、摩西、大卫和所罗门。亚伯拉罕是大洪水之后民族的首领,经上帝耶和华的测试,认为他足够虔诚,就被赐予为上帝的代理人,带领犹太人到迦南定居。摩西是犹太人被埃及人掳掠之后,带犹太人走出埃及的英雄,受神谕写下上帝十戒的律法。大卫是犹太人黄金时代最大的骄傲,他带领犹太人夺下了耶路撒冷,建为以色列都城,迁来神的象征之物约柜。所罗门是大卫之后智慧的贤王,以武功扩大版图,设立行政区,使国家发达,并写下《旧约》中的《诗篇》和《箴言》。这是犹太人仅有的幸福记忆。除了这几位英明的王,犹太人的历史多为苦难的回忆。所罗门王死后,王国即分裂,之后更遭到覆灭与劫夺。
  《旧约》写下这一切,并写下对未来的希望。犹太人等待弥赛亚,在希伯来文中,这是涂膏者,也就是王的意思。按照他们与上帝的约定,他们的虔诚将换来上帝的救主的到来。一个民族必须找到一种方式解释自己的苦难,犹太民族的选择是未来的等待。这种等待是岁月里的核心,使犹太民族有了一种独特的看待历史的方式和坚韧熬过一切苦难的耐心。若不理解这种等待,就不能理解20世纪戏剧《等待戈多》中苦涩的深意。
  《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圣经,而《新约》专属于基督教。《新约》与《旧约》的区别在于《新约》讲述的不是上帝自身的教训,而是上帝之子的教训。基督教徒相信上帝应许犹太人的弥赛亚已经到来过了,他就是耶稣,一个木匠之子,虽然犹太教自身并不这样认为。《新约》相信,耶稣就是上帝的儿子,他的到来是对人类的拯救,他的死亡是以自身的血肉作为牺牲,洗刷人类的罪恶。基督是救主,源自希腊文,与希伯来文中的弥赛亚等同。
  按照《新约》福音书,耶稣出生在拿撒勒一个犹太家庭,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童贞怀孕,上帝派大天使加百列告诉她,她将蒙神恩生子,可以起名叫耶稣。按照公元纪年定义,耶稣出生应为公元元年,然而据现代考证,耶稣出生在公元前4年左右,因为圣经中记载了当时的希律王屠杀婴儿,然而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已经去世。福音书中说,正是因为耶稣的诞生,天显星象,以至于东方三位饱学的博士来到拿撒勒,要寻找天象所示的王者。希律王极度恐慌,下令杀死所有婴儿,于是耶稣的父母带着他逃往埃及。回到故乡后,耶稣长到30岁,到河水中受洗,有圣灵降到身上,有声音说从天上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他从此开始以神之子的身份传道,一直到33岁死去。耶稣的话语很独特,反对固守律条、坚持神本身,宽恕通常所称的罪人,与传统犹太教观念相悖,遭到犹太长老愤恨。
  耶稣生前门徒众多,他在其中选择了十二人作为使徒,其中有渔夫、税吏和耶稣的兄弟。这十二人一直跟着耶稣,直到他死亡。为什么是这十二个人而不是其他人,圣经中没有给出完整的答案,福音书只写到召唤的过程,例如耶稣走到海边,看到弟兄二人,西门和安德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来是打鱼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这十二人是耶稣事迹和语录的见证人,耶稣给他们讲比喻,对其中三人展现神的形象,在临死前带他们来到作最后祷告的客西马尼。
  耶稣被十二门徒中的犹大出卖。按圣经的说法,耶稣的做法惹恼了犹太祭司,他称自己为上帝之子的言论也被认为亵渎僭越,祭司希望能处死他,因而高额悬赏,悬赏耶稣的信息,犹大为了银币而将耶稣出卖。耶稣似乎已经预见到了这一点,在逾越节前夜,他和门徒晚餐。按照习俗,逾越节时犹太人要准备丰盛的筵席,宰杀羔羊,敬献上帝。在这最后的晚餐上,他曾向众人预言自己被出卖,让众人去猜是谁。他还预见到另一位门徒彼得在自己被捕后,将三次因为害怕而拒绝承认认识他,预言应验后,彼得流下眼泪。
  最后的晚餐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顿晚餐,筵席间的场景可以在达·芬奇的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中见到,这幅画绘在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的墙上,虽然已经褪色,但还是能看得到其中优美丰富的大量细节。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画面构图有复杂的深意,笔调深刻而细腻无双。最突出的构图特征是透视的运用,两面墙的透视焦点是远处的地平线,而恰好在耶稣的头顶汇集,构成视线的中心。后窗上的圆拱在耶稣头顶如同光环。十二个门徒每三人构成一组,分列耶稣两侧,其中每个人的表情都不相同,有惊惶、猜疑、恐惧、辩白的神色,有人指向他人,有人在胸前摆手,从年龄服饰和肤色可以与十二门徒一一对应,每一个人都很真实。而最重要的是,耶稣的脸充满忧伤,带着超脱的宁静,而犹大身体向后退缩,脸是所有人中唯一处在黑暗中的,和耶稣构成鲜明对比。达·芬奇在自己的笔记中曾经记述过他对每个人的设计,从衣服到表情和手的动作,每一个都完全不同,细腻至极。
  《福音书》是耶稣的四位后人——马太、路加、马可和约翰,在耶稣死后60年至100年写下的,分别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记述了耶稣的出生、言行、获罪与死亡。对这四位作者的来历人们不完全清楚,但通常认为《马可福音》是最早的一部,而马可是耶稣门徒彼得的学生,因此也算是一手资料。虽然这种说法被现代一些学者否定,认为马可是一位不了解巴勒斯坦的罗马人,但经文中也有一些地方表明,马可至少是与彼得接近的人。马太和路加两部《福音书》的内容很多是由《马可福音》而来。由于这些《福音书》是在耶稣死后若干年才得以完成,只靠流传为蓝本,又缺少其他独立史料记载的印证,因而一些现代人质疑耶稣其人的真实性,不仅否定耶稣是神之子,而且否认耶稣曾经存在过。更一般的态度则相信,耶稣的神迹虽不是真的,但是他作为一个先知式的了不起的哲人,不仅真实存在过,而且确实影响了时代。
  【神学与真相】
  耶稣生前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尽管他的言行曾激起当权人士的警惕,但也不算是叱咤风云。导致他死亡的罪行只是在逾越节在耶路撒冷的神庙引起混乱,比起同年代带领大规模反叛的犹太领袖,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当时,反叛的犹太领袖人数众多,出名者也多,例如第二次犹太战争中著名的反抗领袖巴·柯克巴,与他们的功绩相比,耶稣的事迹并不突出,但耶稣的后世追随者比那些风云人物都多。这是为什么?
  米兰是一个重要所在。
  米兰是基督教发扬的地方。之所以这样说,除了《米兰敕令》和官方修订国教这两件大事,还有两个人是至关重要的。一位是米兰的安布罗斯大主教,另一位是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他们二人和君士坦丁堡的圣经翻译家杰罗姆并称为基督教三博士。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