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曾经向杰瑞。波罗详细了解过威尼斯的各种情况,其中就有金融方面,杰瑞言及,早在1189年,威尼斯政府便尝试发行过债券,在他离开之时,威尼斯政府已经正式授权议会,将公债券的发行方案纳入其法律范畴。

    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债券则始于17世纪的英国,而我国的公债券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由清朝政府发行了第一张铁路债券。

    我不知道是贾似道自己还是其幕僚想出来的方法,但这种想法一定是超前的,可行的。不管怎么说,贾似道的脑袋中还是有些内容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不少人听来只是天方夜谭。

    对于募捐一词,参会人员都能听明白。只不过这些人大都是武将出身,对于什么是债券,却是根本没有感觉,虽然贾似道说得还算详细,但他们在一时之间哪里反应得过来?

    不过,好在我懂。

    陆秀夫见我不语,问道:“太师大人,这战争债券真的可行吗?”

    “当然可行。”我笑笑,替贾似道回答道,“债券的发行是迟早的事,师臣。”

    “臣在。”

    “你有具体方案了吗?”

    贾似道起身道:“回陛下,臣只是有这样一个初步的想法,这种债券和百姓将自己的钱财存入银庄相似,但其收益会略高于单纯的存款,简单而言,债券的实质就是朝廷向民间百姓借贷,并逐年支付债券拥有人的利息,或者到期之时连本带利一同归还。至于详尽方案,老臣暂时还无。”

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书() 
我想了想道:“师臣,有关募捐和发行战争债券之提议很好,朕予以采纳。小七。”

    门外的小七入内道:“陛下,小的在。”

    “小七,传朕旨意,让大宋银庄阮登炳、商业部廖莹中,半个时辰后到这里开会。师臣,军务会议结束后你也留下,和朕一起,同他们商议。”

    战争债券的始作俑者会不会是廖莹中呢?我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不过,从接下来了解的情况看,的确是贾似道自己的主意。

    “是,陛下,小的这就前去。”

    小七走后,我问道:“各位爱卿,还有其它问题吗?”

    陆秀夫道:“陛下,臣还有本奏。”

    “恩,请讲。”

    “陛下,在宜城设立前沿指挥部一事臣认为不妥。”

    “是吗?是离襄阳城太近之故?”我看了看地图道。

    “陛下明鉴,离襄阳很近,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宜城县虽然历史悠久,但城池过于低矮破旧,屡经战火的破坏而一直没有修缮,实不利于防御,很容易被蒙古骑军突破。另外,宜城水域原有的水师基地基本上已处于废弃状态,如果要重新扩建,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何况从时间上来讲,也有所不及,因此,臣建议将前沿指挥部设在宜城县南边的郢州府(今钟祥市)。郢州城池相对坚固,从郢州到宜城也就一百八十里的路程,同样在汉水之边,利于防御及屯兵。”

    “臣史岩之赞同陆大人之提议。”

    “臣范文焕赞同。”

    接下来,后殿之中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认同陆秀夫的提议,我知道陆秀夫等人之意,主要是担心蒙古人的袭击,对我的安全不利。我想了想道:“也好,就将前沿指挥部定在郢州。”

    半个时辰后,廖莹中、阮登炳随着小七来到了大庆殿后面的延和殿,也就是俗称的后殿。

    “臣廖莹中、臣阮登炳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免礼平身,请坐。”

    “谢陛下。”

    “两位爱卿,朕今日让你们前来,是要和你们商议下有关发行战争债券一事。”

    廖莹中和阮登炳相互看了看,齐声问道:“战争债券?陛下,这是何物?”

    我笑笑:“发行战争债券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现在日益增加的军备费用支出,相当于朝廷向民间借贷。师臣,你先来给两位爱卿解释下。”

    贾似道将前面会议时所说的内容又重复了一遍。

    阮登炳道:“这和银庄的定期存款很类似。”

    “不错,从本质上讲,两者并无多大的区别,对于债券来说,朝廷所支付的利息会略高于定期储蓄,还有就是,这笔款项不会留在银庄,而是要全部用到军务上。”

    廖莹中皱着眉头道:“陛下,用于战争,就会是有去无回,到期之后该怎么返还呢?”

    “廖爱卿,这个倒不用担心,朕认为以我朝经济的发展速度,完全可以在未来兑现这些债券。不过呢,你们商业部的担子就更重了。”

    “陛下放心,臣定会竭尽全力。”

    “恩,廖爱卿,你办事,朕放心。下面,我们一起来商议下战争债券的细则。朕刚刚在休息时,初步想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债券的面值,因为战争债券是针对我朝所有百姓的,因此,此面值不能很大,第二是偿还期,朕建议是以两年为起始,可以发行两年、三年及五年期的债券,第三是付息期及利率,债券利率的原则是略高于同等定期储蓄的利率,付息期朕则建议等债券到期之后连本带利一起支付,第四是发行人,为了让我朝百姓放心,这次债券的发行人就由皇室和银庄联名作为债券的债务主体,第五是有关债券的流通性,这种债券是否可以和我朝的华夏币一样在市场流通?”

    我一口气将有关债券的相关事宜说完,这本来是件极其平常之事,但在贾似道听来,却是显得有些吃惊,又有些失落。贾似道原来以为,债券一事是他首先想到的,在短时间内别人不会有更深的认识,没想到我只是在军务会议结束后的一刻钟之内,就想到了这么多,简直比他这个提议人想得还要周全。贾似道本来想要好好表现一番,不料我对债券的理解比他还深。

    我继续道:“发行战争债券之事朕已经决定,具体实施细则却不用马上定论,今日只是商议而已,师臣。”

    “臣在。”

    “有关战争债券的提议很好,这次你算是立了大功,可谓宋蒙之战的首功啊。”我呵呵一笑,赞道,“师臣,在明日的朝会上朕会予以嘉奖,依朕看,这债券的发行筹备就由你来负责吧。”

    贾似道点点头,露出一丝笑容:“是,陛下。”

    “阮爱卿、廖爱卿,你们两人协助,大宋皇家银庄主办。”

    “是,陛下,臣遵旨。”廖莹中道,“陛下,这种债券的方式可否推广?”

    “廖爱卿,有何想法?”

    “陛下,对于债券,臣虽然是第一次听说,但臣有个模糊的想法,比如,中华御液的销售情况很好,但因为产能之故,限制了销量的大幅提升,臣觉得是否也可以发行中华御液的债券,从民间借贷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作坊,这样既可以节约朝廷的资金,以支持战争的军备需求,又能加快中华御液的生产速度。”

    “当然可行,债券的发行不会只限于战争债券,而会形成一种经济手段,朕会通知政务院,将此事纳入政务体系。不过,朕打算将债券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朝廷担保的国家债券,比如战争债券,这类债券的利息比同等定期储蓄为高,且没有任何风险,另一种为商业债券,比如廖爱卿刚刚言及的中华御液债券,其利息当与中华御液的收益挂钩,也就是说,根据中华御液年度收益的情况,来制定其回报,有可能会超过国家债券的利息,也有可能会低于甚至没有利息,这种商业债券有一定的投机性。当然,朝廷允许发行的商业债券一定会是收益最好的物品。”

    廖莹中道:“似乎可行。”

    “可行性应该很大,以上只是朕的大致想法,还需要你们好生研究,从长计议之后才能下结论。债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标志,是良性事务,朕是持赞同态度的。好了,有关债券之事今日就商议到此。”

    吃完中饭,我叫上袁棘和小七,来到红十字会。

    在蒲寿庚屋里,我开门见山地将来意告诉了红会的三位会长,为即将到来的宋蒙之战募集资金。

    “公子,既然是从民间募集战争军费,那么以红会的名义自然是胜过让朝廷出面,属下定会积极配合。”蒲寿庚听完后当即表态道。

    萧天道:“公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下认为此举定会得到我朝百姓支持的。”

    “公子,何时开始?”

    “蒲会长,我打算先让各地报纸进行宣传,号召我朝百姓团结一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朝廷站在一起,打赢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这个预热宣传时期大约需要一个月,期间让狮峰、蒲氏商行还有苏州郑氏商行作为商人的代表,主动要求捐赠,另外,再让龙牙之人以个人名义要求捐款,为国家出一份力。到七月中旬吧,红会再正式出面,向民间募集战备军费。”

    方灵道:“哥,先宣传,然后树立典型,最后再面向全国募捐,这个方式很好。”

    “是吗?灵儿,我这点套路都被你看破了啊。”

    “哈哈,那是。”

    六月下旬,临安城的大宋皇家报刊登了一则消息,苏州郑氏商行、泉州蒲氏商行为了支持朝廷进行抗蒙战争,各自捐出十万华夏币(华夏币等值于原来最为流通的大宋铜钱),以充实大宋之军备,这两笔捐款均由皇家报社转交朝廷。消息一经登出,各报纷纷转载,百姓在感觉到战争临近的同时,又为两家商行的义举感到振奋。

    数日之后,大宋寿和皇太后谢道清、皇后全玖及福王、荣王等皇室成员纷纷捐出自有的金银首饰,以支持抗蒙战争,经大宋银庄计算,这笔捐款合计华夏币三十万。同日,福华报刊登了大宋太师贾似道向朝廷捐款十万华夏币的消息。

    六月底,狮峰商行与福建林志雄分别向朝廷捐款八万华夏币和三万华夏币。

    随后,不少百姓前往大宋皇家报和大宋银庄,询问百姓捐款的途径,这其中有龙牙之人,也有不少临安城的百姓,甚至连灵隐寺的僧侣们都自发来到皇家报社,捐出省吃俭用出来的香火钱,希望为大宋朝出一份力。

    七月七日,临安城所有的大报小报都在第一版面全文刊登了一篇由我署名的文章,题目是告大宋百姓书,这也是我第一次公开在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

    当然,文章的措词非我所长,是由全玖代笔而成的。

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 
在这篇名为告大宋百姓书中,我首先提及,收复大宋之失地,还我大好之山河,乃是朕作为大宋皇帝义不容辞之首要义务,也是每一位大宋人之任务。朕登基两年多以来,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国力日渐强盛,只等时机成熟,朕便会率军北伐,直捣黄龙。而今,蒙古成立南征军,却妄图先行侵占我朝,想要霸我家园,夺我财物,作为大宋子民,你们会答应吗?朕以为,这是每一个大宋子民都绝对不会答应的。

    接下来,我又阐述了皇室和朝廷的立场,那就是抗蒙到底,决不允许蒙古人占领我朝半寸土地,对于即将而来的宋蒙之战,不管时间多久,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大宋朝绝不退缩,直到最后的胜利。

    文章的末尾,我以大宋皇帝的名义,号召大宋之百姓,不分地域民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团结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同保卫自己的家园。既然上天已有昭示,那就说明了我朝必胜,尽管其中之过程将会曲折漫长,但只要大家坚定信念,共同奋斗,胜利,就一定是属于我们大宋王朝的。

    不到中午,整个临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这篇告大宋百姓书,不管识字还是不识字之人,不管是成人还是稚童,都能记住最后一句话,胜利,就一定是属于我们大宋王朝的。

    必胜!

    大宋王朝必胜!

    接下来的第二天,政务院召开了针对所有报行的见面会,就报行编辑、记者们提出的有关宋蒙战争问题,政务院院长文天祥一一作了回答,并再一次重申了朝廷坚决抗战的决心。

    七月十八日,红十字会通过临安城的各大报纸,宣布成立单独的战争捐款渠道,所有的红会分支均可接受百姓及商行的捐赠,并承诺将收到的捐助数目公布于众,接受百姓及官府的监督。

    由于临安城红会的声誉极佳,深得民间人士的信赖,加上蒲寿庚、萧天在商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愿意捐赠的商人、地主和普通百姓大都选择了红会这条渠道向朝廷进行捐助。

    当天下午,临安知府事潜说友来到红会总部,带头捐出了三千华夏币。随后,百姓们纷纷加入捐赠的行列,有钱没钱都纷纷解囊,你五十,我一百,哪怕只是十文,也略表自己的一份心意,甚至有不少孩童也捐出了他们的零用钱,一文华夏币或者是一文铜钱。

    一时之间,临安人的抗蒙信心急剧膨胀起来,远远超过了数十年前端平入洛时期。

    自七月中旬以来,朝中的气氛随着军务会议的增多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到了此时,没有人再会怀疑忽必烈的野心,加上我根本不允许朝中出现求和之声,同时,大臣们都知道,即便蒙古人不会南下,我也会北上,以往的那些主和派们也都收声不语,全都转向了备战状态。至少从表面上看,朝中的言行极为统一。

    七月末的大朝会上,我一反常态,没有先从军务开始。在大臣们行礼完毕后,我首先说道:“各位爱卿,根据廉政公署的统计,六月份我朝一共查处了十一起贪污案,这十一起案件比起以往贪污案的金额都要小很多,也就是说,依照律法和官员行事准则,六月份是第一个没有对官员处以极刑的月份,这就表示我朝的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此,朕感到欣慰啊。朝廷及各级官府的清廉,为朝廷赢得了赞誉,赢得了信赖,赢得了人心。从近期的募兵及捐赠上就能看出,我大宋朝是人心所向,这可是难能可贵的,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对于我朝之中兴,朕认为是十拿九稳的了。”

    文天祥出列道:“陛下,此乃陈文龙陈大人及廉政公署之功,当予嘉奖。”

    陈文龙道:“陛下,此为臣之本职事务,分内之事,文大人所言之嘉奖,臣实不敢当。”

    我笑笑道:“功过自在人心,朕都看在眼里的。陈爱卿,廉政公署的政绩有目共睹,当然是有功劳的,朕给爱卿你和廉政公署先记下。”

    陈文龙拱手道:“谢陛下。”

    “陈爱卿,廉政公署除了现有的职责,继续监察我朝各级官员外,朕打算扩大你们廉政公署的监察范围。”

    “陛下,请指示。”

    “恩,朕决定将我朝的国有商业范畴也纳入到廉政公署的监察之中,比如大宋银庄,大宋国有商行,还有商业部名下的中华御液商行等由朝廷投资的所有商业部门。”

    “是,陛下。”

    我神色略显严峻道:“陈爱卿,战争即将爆发,军费的投入巨大,对此,你们需要重点监督,凡是有涉嫌贪污军费的,上至首辅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均以重罪论处。”

    “是,陛下,臣遵旨。”

    “各位爱卿,政务是军务的基础,只有政务清明,才能使人心所向,才能使军务得以保证。而政务之清明也不是广喊几句口号,说几句漂亮话就能得来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任何事情都要落到实处,令行禁止,否则就会如叶公好龙,无法取信于下级官府和我朝的百姓了。”

    “臣等受教也。”

    “恩,下面开始商议军务。”

    陆秀夫首先道:“陛下,从北方传来消息,忽必烈于本月一日在大都(今北京)新建皇宫外的广场上破土动工,开始修筑点将台,打算在九月一日登台拜将,正式宣布出兵我朝。”

    马廷鸾哼道:“陛下,这忽必烈简直就是在公开挑衅。”

    范文焕问道:“陛下,忽必烈为何要大张旗鼓呢?所谓兵贵神速,忽必烈的这种做法不是明摆着让我朝军队提前做好准备吗?”

    “范爱卿,正如马爱卿所言,忽必烈是在示威,他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想给我朝的百姓造成惊慌之态势,反过来,也说明了忽必烈的心虚。”

    “心虚?”范文焕接着问道,“陛下,恕臣愚钝,这又是何意?”

    我笑道:“忽必烈清楚我朝的动向,知道我朝已经在做备战的准备,因此偷袭的可能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我朝的百姓和将士目前均是斗志昂扬,这和蒙古人前几次南侵时有着本质的区别。朕以为,忽必烈修建点将台,无非就是为了鼓舞其将士的士气,削弱我朝之士气。朕所说的心虚,是指蒙古人的信心已经不像前两次南下时足了,忽必烈是在给他自己以及他的部下打气。”

    范文焕想了想道:“陛下圣明,臣明白也。”

    “各位爱卿,近一年多来,各大军区的战力都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