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果这是宋史-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不由分说,直接夺取了财权。

    对韩世忠、岳飞来说,这个打击是突然的,却没有致命。因为他们可以申诉、可以抗议,还可以搞些小动作反对。

    但是真正致命的打击瞬间到来,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同为三大将,在裁撤之列的张俊第一时间表态:“臣已到院治事,现管军马,伏望拨属御前使唤。”

    张俊已经到枢密院上班了!

    这让韩、岳两人何以自处,是仍然反对吗?那样首先面临的就是军方的分裂对抗,三大将内讧,前线直接动荡,两位不是为国为民的忠臣良将吗,会忍心付出这样的代价吗?

    答案显而易见。韩、岳只能沉默。

    哪怕被人背后捅了刀子,也要时刻坚守底线。这就是有原则的人的悲哀,总是束手缚脚,觉得处处都是花瓶瓷器,不可以打碎,于是碎的就只能是自己!

    这一切都在赵构、秦桧的计划之中。等三大将都到枢密院报到上班之后,赵构再一次召见了他们。这一次他说:

    “朕当初给你们一路宣抚之权,这很小。现在把国家军事首脑重地枢密院交给你们统领,这权力很大。你们要同心同德为国家服务,要团结,别分彼此,这样我们宋朝的兵力就联合在一起不可抵御了。如此一来,像金兀术之流随时都可能扫除!”

    这段话,谁能挑出毛病来吗?

    一路宣抚之权,与枢密院长官相比,大小的确不同。三大将变成两正使、一副使,可说总揽军队,理论上千真万确操执军队权柄。三人同在一间办公室里上班,随时沟通,的确比从前远隔千里、互相斗气强得多。那么千对万对,哪里出错了呢?

    韩、岳两人总不能直接喊出来“你们搞阴谋诡计骗人夺权”吧?

    这就是政治。搞得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却有苦说不出。不是不能说,而是说出来了会更尴尬、更难堪,损失更大。

    赵构十五年之后终于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超群的政客了。他对三大将说的上面那番话,并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浅薄表现,而是对下一个更重要的进程的铺垫。

    三大将哑口无言之后,赵构以同样的论调向各军区的三大将原下属们发令。命令里有宣告:“朕昨命虎臣,各当阃寄,虽相望列戍,已大畅于军声。”

    你们的首领已经升官当了枢密使,不回辖区了。

    有指示:“凡尔有众,朕亲统临。肆其偏裨,咸得专达。”

    你们统统归我指挥,无论是大将小将偏将准备将,都有直接跟我联系的权利和义务。

    有许诺:“简阅无废其旧,精锐有加于初。”

    大家不要心慌,归我指挥后不仅不会裁军,还会增加军队精锐的数量。放心吧,绝对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

    有奖励:“高爵重禄,朕岂遐遗。尚摅忠义之诚,共赴功名之会。”

    高官厚禄都等着你们,我绝不食言。只要你们都保持忠义之心,就可以成批量地升官发财得奖状!

第459章 赵构秦桧耍阴谋收兵权(2)() 
截至这里,赵构终于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夺权程序,把三大军区从长官到士兵全体拿下。其行事目的、具体手段,都跟一百五十多年前那次著名的皇宫吃请相似。所以,很多史书都称赵构这段叫“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诚然,从目的性上说,这没错。真的很像!南宋借此收回了兵权,再一次让军队为政党服务,从政权的稳定性上说,做得没错。

    但两者之间实在有太多的不一样了,根本没法相比。

    赵匡胤裁撤了符彦卿、慕容延钊、韩令坤等老一辈战将,手边早就准备好了曹彬、潘美等亲信,何况他本人就是无敌将军,一生保持不败的战绩。可以说,那一次杯酒释兵权根本无损于北宋的战力。可这时赵构裁掉了韩、岳、张、刘,南宋还剩下了谁?

    更何况一百五十余年前,赵匡胤只是举起酒杯稍微示意,身边所有军人立即驯服,不仅服从,而且从心里往外地感恩。

    赵匡胤开历史之先河,于五代末期以不流血的方式交接权力。这是拥有伟大的勇气、伟大的仁德,外加无穷的魅力才能成功地执行的。

    反观赵构这次夺兵权,事先开始算计、分化,安插内奸,之后骗人进京、连夜颁诏、先斩后奏、歪理正说,同时还派人下黑手,接管军区要害招招用得阴损卑劣,上不得台面。哪怕执行成功了,也和部下们结成了死仇,就算部下们不记仇,他自己都不安心。

    于是,才有了后来发生的事。

    眼下三大将都开始就地上班了。他们谁都没搬来家眷,而是显出很渴望的样子,脱下铠甲,换上长袍,每天坐着轿子去枢密院坐板凳。

    这时是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中旬,三位前大将、现任枢密大人神色平和、动作舒缓、面带微笑,显得非常文雅。尤其是韩世忠和岳飞,两人的角色转换得非常快,迅速把文官这一角色当出了独特的做派。

    韩世忠上朝,戴了一顶很有特色的帽子,准确地说是条头巾。该巾称作“一字巾”,据说以特殊手法缠在头上,显得与众不同。韩世忠每天戴着它上朝、下班,之后由几个亲兵陪着,在风景如画的早春时节,在临安城里走走逛逛,心情很好的样子。

    每天他都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都看着他。他的“一字巾”装饰了临安城,成了临安城的一景。有些人气得脸色发青

    岳飞没有奇装异服,他一丝不苟地生活,每天上班下班,很大众地混在文官群中。如果一定要说他有哪些不同的话,那就是他有时会解开衣襟,披襟雍容,很有悠闲之态。他有一笔好字,有满腹的诗书,有卓越的见识,有传奇的经历。

    这些让他迅速进入了文人的世界里,并成为中心。但他很低调,每当被问及国事时,他总是说自己只想归隐山林,向往安静的生活。

    以上,韩世忠、岳飞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怎么样?平心而论,绝口不提国事,上缴一切权力,按时上班下班,行动不离领导的视线。

    还要让人怎样,才算是合格呢?

    可仍然出问题了。当韩世忠戴着一字巾招摇过市时,当岳飞披襟雍容与士大夫温颜聊天时,秦桧气得脸色发青,他非常不舒服。

    我承认自己知识浅薄,对大人物们的心理变化掌握不足。因为我实在是没看出来韩、岳如此举动犯了什么错,把秦桧刺激得越来越冲动,乃至于提前实施了下面的计划。

    三大将于四月中旬上班,到五月初时,一条皇命颁布——令枢密院正使张俊、副使岳飞出差去楚州,“拊循”韩世忠旧部,并把这支部队调到长江南岸的重镇镇江府。

    韩、岳二人,先从韩世忠开始清洗。

    至于为什么,应该很简单,只是数字化的计算而已。岳家军之强,冠于当时,以一军压全国,这是无争的事实。这时虽然岳飞在都城被监管中,可鄂州仍然是前岳家军的天下,军队还是那些军队,将官还是那些将官,如果先动岳飞,刺激到那股力量,很可能会江山变色、玉石俱焚。

    与其那样,莫不如先解决韩世忠。

    最近几年,韩世忠的力量在下降,韩家军的实力远不如从前,而他本人对朝廷的态度也没有最初那样忠诚了。比如他反对宋金和谈,居然敢于私下出兵伏击金使。这是岳飞都不敢做出来的事,韩世忠不仅干了,而且还连干了两次。

    这让赵构把韩世忠的名字从忠臣名单上划了下去。在收兵权的全盘计划中,首攻韩世忠是早就制订好了的,在最开始就露出了苗头。

    韩世忠觉得自己资格老、功劳大,尤其是有苗刘之变时的救驾之功,与众不同。于是在赵构明令三大将只许保留少数亲兵之后,多留了三十来个背嵬军。这让赵构很不爽,他亲笔写诏书,命令韩世忠立即把多留的人赶回楚州去。

    在这次清洗楚州的行动之前,秦桧看似有意优待岳飞,私下里约见了一次。

    这是岳飞、秦桧之间唯一的一次私下见面。准确地说,是单独见面。对岳飞而言,如果是纯私人性质的约见,他绝不会搭理秦桧。

    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声称秦桧是祸国的奸臣!这让两人之间没有半点转圜的余地。

    而在秦桧,什么都是有价格的,只要值得,他不会介意去干任何事。比如约见一下岳飞,同时让脸上的表情甜蜜些。

    秦首相提示岳副枢密关于此次楚州公干需要注意的事项,朝廷希望探明韩世忠历年的工作态度,搜集需要的证据,并着重强调了四个字——“且备反侧”。反侧,指不顺从、不安定。

    这是指要岳飞注意,楚州方面的韩家军有可能不听话,会伤害他。也是在暗示,朝廷希望楚州出事,让那边的兵不听话。进而引申宋廷要拿韩世忠开刀,罪名就从这次楚州公干产生,由张俊、岳飞来提供。

    这是赤裸裸的陷害和收买!

    岳飞大怒,当场拒绝:“世忠既归朝,则楚州之军,即朝廷之军也。”这是宗旨。

    “若使飞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于公相者。”捃摭,指收集。让我岳飞收集罗织同列大将的所谓证据,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秦桧气得脸上立即变色了。

    几句话让两人的裂痕变得更大,把对方看得更清楚了。双方都愤怒到抓狂,而且理由充足。在岳飞看来,他说的是公理,是这世上最正确的公理。难道平白害人是对的吗?他当然要拒绝,甚至回击,让这个无耻之徒感到羞耻!

    而秦桧说的是现实,这世上最实际、最管用的玩意儿,靠这个才能活下去、荣耀下去。无数的史实早就证明了秦桧们的无敌性。

    双方都气得头晕,当天不欢而散,各奔前程。

    岳飞走在去楚州的路上,知道了整件事的走向。其实对付韩世忠的行动已经在进行中,有人诬告韩世忠的亲信部将耿著谋反,耿著已被关押,已经招供是受韩世忠的主使。光这一条就足以让韩世忠身败名裂,无数的罪名会不停地叠加起来,直到把韩世忠打倒。

    至于秦桧私下里诱惑岳飞,不过是驱虎吞狼,进一步制造三大将之间的矛盾,让后面的事更加好办些罢了。知道了这些,岳飞的反应再一次证实了他为什么是岳飞。

    韩世忠与岳飞是同等级人物,甚至资历更老、与皇帝的情分更深。他都被朝廷无中生有罗列罪名,那么从常理上看岳飞应该警醒、应该胆怯。朝廷已经在杀猴骇鸡,他就应该变得识时务。

    至少要明哲保身,置身事外。

    可岳飞却连夜写信向韩世忠报警,通知老韩有人在搞事整他,快想办法。信及时送到,耿著的案子还没有定性,韩世忠第一时间赶去皇宫,求见赵构。赵构在短时间里回忆了十五年间韩世忠的表现,发觉除了在抗金的态度上韩世忠不那么温顺之外,其他一切无可挑剔。于是,他大发恩典,允许韩世忠进宫见面。

    是允许见面,而不是免罪。

    既然是态度上的问题,那么就要用态度来挽回。韩世忠的屈辱时刻来临了,这位威风凛凛纵横一世、无论何时都以铁血面目示人的韩大将军在皇帝的面前跪下,“号泣”,举起自己伤痕累累仅剩四根且不能弯曲动弹的手指向赵构认错乞怜。

    嗯,这态度还过得去。

    赵构满意了,愉快的情绪有益于回忆,他想起了更多韩世忠历年的优秀服务业绩,他决定还是宽宏大量一些。

    他微笑着下令,耿著一案至此了结。耿著“杖脊”,刺配海南。所谓的谋反只与此人有关,没有其他的涉案人员。

    韩世忠的命保住了,至于楚州方面,一切还在继续中。

    张俊、岳飞莅临楚州。岳飞直接入住楚州知州的衙门里,而张俊不同,他在城外安营扎寨,搞得像行军打仗一样。

    开始办公,第一步是清点兵籍。韩世忠从军近三十年,韩家军威名震世,有太多神奇的故事流传。到底怎样,谁也不清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它的公开清查。结果是惊人的,楚州独当一面,抗金十余年,迫使金军不能渡江。这之外,还不时进军北伐,做到这些,兵力居然只有三万。

    岳飞不禁感叹,韩世忠真是个非凡的人!

    张俊在旁边无动于衷,他关心的是赵构、秦桧的指令。这时他掩上兵籍册,对岳飞说:“鹏举,我们得把韩世忠的军队带到镇江府,这只是命令之一。更重要的是,得把背嵬军安全、完整地带到临安城。”

    岳飞不由自主地震惊了,他的神情一定瞬间变得凶狠狰狞。张俊,你要干什么?这是在私拆韩世忠的嫡系,不仅会毁了这支军队,还会毁掉韩世忠的根基!

    这是军队里最大的禁忌,只有南渡初期各大将整合军队时用过这招。现在是什么时候,背后捅刀子,居然这样歹毒彻底。

    而这种事,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由张俊来干。张俊、韩世忠是多年的战友,平时私交很深,是双重的儿女亲家,想不到一时的权贵利诱,就让他如此背信弃义。

    岳飞再一次做出了岳飞式的回答。他说:“国家只有你我三四人能战,恢复大计全在我们身上,万一以后皇上命韩枢密复出领军,到时我们有何面目与他相见?”

    张俊哑口无言,像秦桧一样气得满脸冒青筋。

    当天两人气得头晕,不欢而散,各办各事。

    岳飞很简单,他坐在楚州知州衙门里想心事。近期一系列的事像闪电一样发生,让他措手不及。这都代表了什么?还会再发生什么?乃至于就在眼下的楚州,秦桧一干人在已经扳倒韩世忠之余,还要再干什么?

    这让他寝食难安,山雨欲来风满楼,劫难将至,大祸临头。他却想不出问题出在哪儿,还有劫难的绝望度有多大。

    可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无能为力。说到底,难道他能对抗皇权,对抗相权吗?

第460章 岳飞之“罪”:莫须有(1)() 
抑郁中的岳飞决定沉默。同一时间,张俊的生命却突然间变得精彩,他吓得跳了起来,差点喊出救命。韩世忠的副手,韩家军中军统制官王胜率领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在向他逼近。

    这是在搞什么,逼人太紧终于要造反了吗?他在城外立寨本就是防备着这一点,可一旦发生了他还是变得绝望。

    韩世忠的背嵬军和他张俊的背嵬军是怎样的战力对比,他清楚,天下所有人都清楚。只要翻脸,他铁定死在楚州。

    他硬着头皮迎出去,问:“你们搞什么,为啥这样来见我?”

    王胜很平静:“我是来阅军的,戴甲受阅对吗?”

    张俊差点软倒,这样啊他吼了起来:“都去甲、去剑,下马参见!”这件事过去,张俊恼羞成怒,决心把楚州拆成碎片。几天之后,他约岳飞上城头相见。

    楚州的城头看着很另类。韩世忠乃当世之雄,他的根据地也应该是金城汤池宛若铁域才对。不,错了,楚州的城墙不高,还多处破损甚至坍塌。张、岳漫步巡视,很久之后张俊指着一处破损很严重的地方说:“得把这些都修好,以便防御才成啊!”

    岳飞沉默。

    张俊问:“飞,你的意见怎样?”

    岳飞仍然沉默。

    这让人不解,城当然要越坚固越好,张俊这次的出发点没错,岳飞为什么不赞同呢?甚至一句话都不说。张俊也像是很不解的样子,再三逼问一定要岳飞表态。

    不得已,岳飞终于还是开口了:

    “吾曹蒙国家厚恩,当相与戮力恢复中原。今若修筑楚州城池,专为防守退保计,将如何去激励将士?”

    这就是岳飞沉默的原因。身为大将,韩世忠为什么不修城墙,难道你张俊一点儿都想不到?揣着明白装糊涂。再说你张俊一切都为了从楚州撤军作准备,还非得逼着我表态,你到底想干什么?

    此时此刻,岳飞当然不知道张俊想干什么,他在气愤、在恼火、在莫名其妙。这真的很遗憾,很像他在战场上时,他的对手们的感觉。

    在发动进攻之前,他让敌人不明所以。张俊这时就给他这种感觉,显而易见的事,为什么啰唆个没完。不修城池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化到足以去和女真人野战争胜,而且也必须要野外争胜,如此才能奢望北伐。修城干什么?留退路会消磨锐气。

    张俊没有被揭穿后的难堪,反而越发恼怒,没法针对岳飞,他向身边两个无辜的随从发火,下令立即杀了他们。这是赤裸裸的迁怒,在向岳飞示威。

    岳飞立即低头了,他杀敌千万,可决不忍心无辜的人因他而死。他“恳救数四”,而张俊就在他的恳救声中把这两个随从给杀了。

    这两个人的死,让岳飞心灰意懒。眼前的局面他至少看清楚了一点,就是他无足轻重,根本就没有话语权。从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