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共最富争议人物的是是非非:张国焘的这一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空山坝也是山高、沟深、路少,甚至没有路,只好从原始森林用刀砍出一条路来,部队还不是扑过去包围了敌人,打他个措手不及,一举消灭了敌人9个团,使敌人全线崩溃。那次就是从敌人的左翼突破,敌人完全没有发觉,被打得晕头转向。”
徐向前扳起指头,比较两次战役的差别:“空山坝的作战规模小,首先要歼灭的敌人是左路18个团中的9个团,我们只用了十一师3个团,从原始森林中砍出一条路就过去了,抄到敌人的左侧后消灭了敌人。而现在的作战规模大得多,我们当前要歼灭的敌人是刘湘嫡系第一、二、三师9个旅27个团,我们投入的兵力有十几个团,没有几条道路就展不开,赶不到,不能及时赶到就会失去战机了。其次,空山坝敌我之间距离很近,直接打的是敌主力。现在,从东翼侧后突破,打的是第六路,这里都是2000多米的大山,解决第六路后再去打刘湘主力就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时间长了,第五路刘湘的主力就会跑掉。”
只要一涉及军事问题,张国焘就说不过徐向前。他脸上挂不住了,有些恼火地反诘道:“你方案中的中央突破,不也是打的第六路吗?”
西征入川(9)
徐向前还是不紧不慢地说:“如果突破口选在中央的青龙观,虽然直接打的也是战斗力弱的第六路汪铸龙师周绍武旅,但一旦得手,即可直扑刘湘主力,这里距刘湘第五路所辖的三个师距离近,山不大,道路多,很快就可以抄到敌第一、二、三师后面,截断其归路,然后再从敌人后面往回打,完全有把握歼灭敌主力。”
两人争执不下。徐向前采取迂回的路线,先说服陈昌浩,然后通过陈昌浩给张国焘做工作。张国焘见二比一,没有再坚持意见,有保留地说:“先按你的方案打吧!”
8月9日深夜,徐向前命令全军最善于夜战近战的二七四团向川军纵深后方潜进,突袭青龙观,然后挥军趁夜跟进,几天之内连下敌庙垭场、河口场、龙池山等地,像一把利剑将敌军阵地劈为两半,造成迂回分割包围敌人的有利态势。当时,刘湘的主力第一、二、三师在东,红军已抄至其后,红军左旋即可全歼该敌;刘湘第四师在左,基本处于与红军平行的地位。徐向前决定左旋,他将这一决定报送后方。
张国焘虽然对于军事战术不在行,但绝不放松军事方向的控制。这一特点反映到战役指挥上,就是他始终关注战役的进程,随时调整战役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他不容许前方指挥员违背他的指示。刘湘六路围攻开始的初期,黑云压城城欲摧,他不吱声,放手让徐向前、陈昌浩在前面顶着,自己甘当后勤部长,短时间组织和动员近十万地方武装配合作战,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立下了不可或缺的功劳;当前方战事顺利发展,特别当战争出现胜利曙光的时候,他觉得需要自己出马了。在得知徐向前决定左旋包抄刘湘主力三个师时,张国焘断然指示东线防御部队改向右旋,以全歼川军第四师范绍曾部为目标。
当时,张国焘坐镇在后方通江县东北的洪口场,徐向前、陈昌浩指挥部队打到了宣汉县西北的马渡关,两地相距200多里。天下大雨,电话线是临时架设的,线路弯弯曲曲,通话质量差,听不清楚。徐深吉率总指挥部教导队在罗文坝,正好居中。于是双方通话便由徐深吉中转,他们说一句,徐深吉传一句。这次电话从下午2点开始,说到晚上7点钟,整整争论了五个小时。
徐向前陈述左旋的好处:“东面是刘湘主力,擒贼先擒王,战略反攻要打敌要害,消灭敌人的主力,这是难得的好机会。”
“东面都是高山,对我大部队运动不利。”张国焘反唇相讥,“这是选择反攻突破口时你们说的,怎么都忘记了,现在反而要向东追?我的意思是右旋,要求你们下决心向西追。”
徐向前一边比照地图,一边说:“那一回如果把突破口选择在东面,再往敌人主力刘湘第一、二、三师打,路途远,山高、沟深、路少,延误时间,对我不利。现在情况不同了,向东追是宣汉以北、万源以南,我们可以抄到敌人后面打,使他们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如果向西追,那是打敌第四师正面,一打他就会调头向后跑,至多打个击溃战,不但消灭不了敌人主力,还可能把敌人第四师也放跑了。”
张国焘一看地图就犯晕,更不习惯图上作业。他说:“消灭了第四师再向东打没有后顾之忧,还是先向西追击。”
徐向前听了好笑,范绍曾是典型的“川老鼠”,惯打滑头仗,无论进攻还是防守从来就是首鼠两端,根本对我军构成不了威胁。他耐心地解释:“现在敌只顾向后逃跑,我们向东追击根本没有后顾之忧。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稍纵即逝,如果处置不当,就会放跑敌人主力。”。 最好的txt下载网
西征入川(10)
“你不要危言耸听!刘湘几万人的部队哪能说跑就跑呢?”张国焘开始上火,语气也粗了:“你们消灭了第四师再往东打,还来得及。”
徐向前感觉到了张国焘不高兴,但是他不忍心放走一年多来苦苦等候的战机,力图说服张国焘:“现在敌人拼命后退,跑得快,时间不抓紧,敌人是会跑掉的。从长远看,向东追击歼灭刘湘主力,对我今后作战更为有利。即使第四师跑掉了,也是划得来的。”
张国焘提不出新的理由,重复地说:“向西追击,首先消灭范绍曾第四师。范绍曾是土匪部队,很狡猾,搞慢了他会跑掉,先消灭他,然后再向东歼灭敌人第一、二、三师,时间上还是来得及。”
徐向前补充说:“我们征询过各军首长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十分一致,认为向东追击是上策。”
陈昌浩同意徐向前的方案,接过电话,想做点说服工作:“从我和向前在前面观察、分析、研究的情况看,还是左旋打刘湘的第一、二、三师好,这无论从当前歼灭敌人和以后对四川军阀的斗争来考虑,都应先打敌第一、二、三师。请张主席批准向前的意见。”
又是二比一,张国焘再次居于少数地位,不由地火了,大声喝问:“你们听不听我的意见?关于右旋的理由,我已完全讲清楚了,我不愿意再说了,你们要听我的就照我的意见办,要不听我的就算了!”
张国焘停顿了一会,没有什么反应,估计对方没有听清,于是亮开大嗓门对徐深吉喊道:“告诉他们,听,就按我的意见办;不听,就算了!”
关于此后的情景,徐深吉回忆道:
“张国焘的嗓门一大,陈昌浩就听出语气不对了,但听不清楚内容,于是,还未等我传话就问:徐参谋,张主席说什么呀?我也不好传原话,但又不能不表达张国焘的话意。我只好说:张主席要你们照他的意见办。张国焘听见后没有说什么,陈昌浩也理会了张国焘的意思,说:你传我的话,我们照张主席的指示执行,问张主席还有什么指示?我传话去,张国焘说没有了。双方放下电话机子。”
刹那间,形势逆转,一比二,徐向前的方案被否决。
张国焘松了一口气,但一个大量歼敌的方案就这样被断送了。
红军按照张国焘指示右旋,撵着范绍曾第四师打。范部素有“长跑冠军”之称,这次拔足狂奔,竟然在5天之内跑了400余里,只截断了一个尾巴,刘湘的三个主力师闻警后撤,退至州河右岸,构筑坚固阵地,与随后赶到的红军形成对峙状态。东线只打了一个击溃战,令徐向前十分窝火,又不好说什么,只有生闷气独自叹息:“可惜啊,可惜!”
东线反攻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指挥未能达到预期的歼敌目的,徐向前便把目光投到王树声、李先念指挥的西线。这期间,为了配合东线作战,西线红军以10个团的兵力奋力抗击敌军69个团的轮番猛攻,战斗十分艰苦。8月下旬,红四方面军除以陈昌浩率三十一军和九军各一部在东线牵制敌军外,主力由徐向前率领转移至西线,开始筹划西线反攻。8月28日,大雨滂沱。红军冒雨发动突击,连续突破敌两道防线,向巴中、仪陇、营山方向追击。9月11日,徐向前、李先念亲率三十军及九十三师克复巴中,已经插到了敌军斜侧面。徐向前准备搞大纵深迂回,让部队继续向深处穿插,直接横进至黄猫垭、旺苍坝一线,切断田颂尧、邓锡侯两路川军的退路,打一个大歼灭战:“在东线没吃上肥肉,西线再不搞一家伙,就太不合算了。”
西征入川(11)
这次,徐向前又遇到相同的难题。张国焘打来电话,令部队向正西北的长池方向开进,很明显,这是一种浅迂回的策略。
徐向前只好耐着性子,说明不能搞浅迂回,由于川军已成惊弓之鸟,且善于山路行军,浅迂回常常兜不住敌人,其结果很可能是追着川军的屁股打,越打川军跑得越快。
张国焘拒不采纳,讲来讲去,又把他*了,于是一拍桌子,怒叱道:“你们不听我的话算了,随你们的便!”
放下电话,徐向前直叹气:“可惜呀,可惜!眼看到手的一块肥肉吃不到了呀!”
李先念知道总指挥心里窝着火,既不甘心,又有点顾忌,便怂恿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你叫我们往哪里打,我们就往哪里打!”
听了这话,徐向前猛地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他让浅迂回,那是去抓兔子尾巴,抓不住的。我们来个机断专行,这回就是犯错误也不听他的,打完仗再说,错了我负责!”
黄猫垭声势险要,四周是崇山峻岭,一山当道,正好挡住敌人西撤的路线。红军和川军都深知抢占黄猫垭的极端重要性,不顾一切地冲刺。红军如占领该地,则川军两路纵队全成落网之鱼;川军若占领此地,无异走出了鬼门关。
9月12日拂晓,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红军终于有约摸一个连的人赶到了黄猫垭。这个连不成建制,全都是各团跑得最快的人,就是他们先敌一步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蜂拥而来的敌人见退路被断,急红了眼,疯狂地发起集团冲锋。红军一度形势吃紧,后续部队投入战斗也难以稳住阵地。徐向前对李先念说:“部队要是顶不住,放跑了敌人,我就拆散你们三十军。”李先念跟随总指挥五六年,还是第一次听到徐向前说这样重的话,二话不说,把上衣一脱,提着枪就上了前沿阵地,组织部队,集中火力往下压,止住敌人的凶焰。9时许,红军大部队赶到,投入战斗,仅用半天就全歼川军十余个团。毙伤其旅长以下官兵四千余人,俘旅长以下官兵万余人,用黄猫垭大捷为刘湘的六路围攻画上了休止符。
这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璀璨的一页。特别是它发生在1934年9月。环顾一下当时全国各战略区域的形势,就知道川陕根据地奇峰独耸的地位。
1934年是中国苏维埃运动全面遭受挫折的一年。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任弼时率红六军团西征,抵达黔东时仅剩三千余人;贺龙指挥的第二军团抵挡不住敌人的攻击,被迫放弃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转战至黔东与红六军团会合,组建为红二方面军,总兵力不足八千人;中央苏区自毛泽东被排挤出领导岗位外,每况愈下,到1934年秋节节败退,楚歌阵阵,在红四方面军取得反六路围攻的胜利后一个月只得进行长征;其他革命根据地就更不用提了。与这些革命根据地的艰难苦战相比,张国焘确实有傲视群雄的资本和理由。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渡过危机之后的张国焘急于报小河口受辱的一箭之仇,再次开展“肃反”。用绳索勒死反对派,成为他最开心的事情,他先后勒死了旷继勋、曾中生等几十位高级干部。(略)
仇视知识分子,大行愚民政策,张国焘的目的只有一个:建立一支惟命是从的军队。为此他精心挑选了“文臣武将”,纵容、骄宠他们,使黄超、何畏、李特成为横行军中的灾星悍将。
西征入川(12)
张国焘建立张家军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肃反”大杀反对派,二是在根据地和军队内推行愚民政策。
这个北京大学肄业的知识分子,特别仇视知识分子干部。他有个著名的公式:“知识分子必然出身地主富农,地主富农必然是国民党,国民党必然反革命,反革命必然要杀。”
关于他憎恨、屠杀知识分子的原因,与他共事多年的成仿吾作过这样的分析:“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干部有文化,有能力,有斗争经历和经验,不易为张国焘蒙蔽和支配。”
张国焘在“改造”党、政权和军队的旗号下,大批地撤换有能力的干部。以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例,他撤了省工农*政府内务委员会主席杨克明(知识分子干部,川东老党员,曾任三十三军政委),换上一个不识字的妇女张廷福;撤了省工农*政府文化委员会主席张逸民(知识分子干部,老党员,当过旅参谋长,曾领导过南部钟升寺暴动和任玮璋部队起义),换上一个在县里做儿童团工作的16岁孩子向思爵;撤了省工农*政府副主席罗海青,换上一个不识字的司务长祝义亭;撤了省工农*政府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余典章,换上一个文盲赵健章。张国焘亲手提拔的省土地、粮食、裁判等委员会主席,都是一字不识的农民。这些工农干部虽然本质很好,对敌斗争坚决,但是文化低、能力弱、缺乏*经验,不能胜任工作。张国焘就是利用工农干部的弱点,建立他的军阀式的个人统治。
张国焘的军阀统治在军队里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不把军队看作是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政策的工具,而是视为实现其个人野心的资本,因此,他否认党对军队的领导,否认党指挥枪的基本原则,在部队中竭力扩张他的个人势力。
2.从不把党管干部和德才兼备作为使用干部的基本准则,一切都以他的个人利益和好恶为标准,凡是无原则地跟随他的人,都被视为‘好干部”加以重用,团长一下子可以提升为军长;反之,凡是和他有过不同意见或者批评过他的人,一律视为“异己分子”,予以撤职、处分,甚至从肉体上消灭。张国焘发明了“不识字的兵是好兵”、“听话的兵就是好兵”、“机关枪口下提拔干部”等理论,直接提拔一些打仗勇敢但综合素质不高的基层干部,如他看见第三十六团团长余天云打仗悍不畏死,就不问其思想作风如何,直接提拔为三十军军长,特别加以庇护。
3.从不把三大*(政治*、纪律*、经济*)落实到官兵关系上,其他红军队伍里早已清除的军阀恶习,如对士兵的打骂制度、命令作风,在四方面军中还有影响,特别是张国焘纵容的亲信部队还相当严重。
张国焘的愚民政策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四方面军在三大主力红军中知识分子最少、文化水平最低、文盲最多。对此,徐向前曾十分心痛,他在*中写道:
文化程度偏低,是干部队伍的一大弱点。除总部保留了屈指可数的知识分子(如张国焘、陈昌浩、曾中生、傅钟、李特、黄超、余笃山、朱光、张琴秋、舒玉章等)外,军以下几乎清一色的工农干部。有些师团干部,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连作战命令、书信也不会写。受领任务、传达指示,全凭记忆力。有位师长,作战勇敢,屡建战功,但写不了自己的名字,签收文件,画个“鸭蛋”了事。这固然是旧社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但更主要的是与当时轻视文化知识、排斥知识分子的倾向有关。从教条主义的中央起,就盲目搬用苏联的经验,把知识分子视为异己力量,机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把中间势力当作“最危险的敌人”。选拔干部,不强调重在表现,而首先看是不是工人成分,搞“唯成分论”。不然,他们是不会把向忠发当作样板,高抬到中央总书记的位置上去的。现在觉得幼稚可笑的事,那时却被奉为金科玉律,“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化”,在全党推行。张国焘更起劲,“肃反”中将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列为重点对象,查祖宗三代,或关或杀或清洗。入川之初,他亲自挑选了位抬过滑竿的年轻人,即熊国柄,发展成党员,一下子当上了川陕省苏维埃主席。人倒老实,但能力太差,形同虚设,实际上是秘书长黄超当家。所谓知识分子犯错误“罪加三分”,工农分子犯错误“罪减三分”,也是张国焘的发明创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面“左”到了那样的程度,下面形成怕学文化、怕有知识的心理,难道不是必然的吗? 。。
西征入川(13)
张国焘杀光了上过大学、留过洋的大知识分子后,又把目光盯住发过蒙的小知识分子和进过私塾的土知识分子。
秦基伟,只上过一年的私塾,但是也被列入了张国焘的黑名单。1934年夏天,他刚由总部警卫团团长调任二七四团团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