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散花-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国家应设置中国古村落名录,确定保护目标和办法。古村落保护是一种综合性和整体性保护,不宜单方面放入物质(文物)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其性质应是物质与非物质的“双遗产”。
  3.少数民族古村落文化保护是重中之重。在开发的过程中,会使少数民族文化大量瓦解和失散,故而一方面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选择,一方面在重要的少数民族集居地,要像欧洲人那样建立乡村博物馆,以保存历史记忆,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
  4.无论是农村的文化保护,还是旅游开发,都不能离开科学指导。应邀请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各地农村建设中来,以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保护与开发、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新农村能真正成为新时代中国品格和主体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由于历史形成的惯性,每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都容易一哄而起。当人们对什么是新农村的“新”还没有具体标准时,很容易把“破旧”视为“立新”,把当今城市形态当做现代形态,把“洋”的当做“新”的。我们的六百多个城市已基本失去个性,如果广大农村也变得千篇一律,同时内在的个性化的精神文化传统涣散一空,我们的损失将永难补偿。新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也就无所凭借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将从我们的脚下失去,厚重与丰富的文化大地便会变得瘠薄和单一。

文化遗产日的意义(8)
文化与济从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况且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包括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生产力、产业与资本。我们要以科学的全面发展观来规划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农村文明的未来。
  四、积极地应对:文化遗产日
  在上述的令人忧虑的背景下,文化遗产日的确立首先显示一种非同寻常的必要性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社会上在对待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上正在迅速觉醒,一方面是急速的现代化造成普遍的文化失落感,引起了人们对民族传统的精神回归;一方面是调和整体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全面的政绩观是一种先进和科学的思想。由此,文化遗产的保护、环境保护、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自然地渐渐成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点。
  文化部主导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批准的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和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调查与认定项目,正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中央文明办着手节日文化的建设工作已发挥作用。国家正在对文化家底进行彻底的整理,以利系统而有序地加以保护。于此,一方面是国家文物局对全国博物馆物质性藏品的普查与登记,一方面是确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工作在我国都是首次。过严格程序申报和专家科学鉴定而批准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推动历史文明进入现代文明的重大举动,同时使国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真正地心中有数。这件工作做得富有远见。
  这种国家行为对地方政府是一种积极的导向与推动。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初见端倪。一些大学、科研单位相继成立了遗产保护的机构。一些学者着手于“遗产学”学科的建立。具有现代文明意义的并被人类广泛认同的文化遗产观,正在我国形成。然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保护不能只是政府与专家学者的事,主要是民众的事。民众是文化创造者,是文化的主人。如果民众不珍视、不爱惜、不保护、不传承自己的文化,文化最终还是要中断与消亡。特别是和世界一些遗产保护相当成熟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工作只是初步,刚刚入轨。我们尚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公众的文化遗产意识还比较μ薄;文化遗产的本身如上所述,全面濒危。我们的文化遗产日正是在这样的思考层面上设立的。
  最早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是法国(1984年),后来遍及欧洲(1985年后)。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中,文化遗产日大大提高了欧洲各国人民对各自文化的自豪与自觉。法国每年有1000多万人(人口的六分之一)主动参加这一盛大的文化活动。在这一天,欧洲各地大到城市,小到乡镇,人民以各种方式,设法把这一天过得五彩缤纷、有声有色。这种活动既有政府出面组织的,也有各界自发举办的,丰富多彩,效果极好。从而大大丰富人们的文化情怀,提高人们对各自文化的光荣感。
  在文化遗产日方面,我们不是旁观者,也没有缺席。近年来,一些省(河南省)市(苏州市)以及大学生们(中央美院倡办、几十所大学加入的“青年遗产日”)自发地都举办了“文化遗产日”活动。今天由国家确定“文化遗产日”更为重要,它显示了当代中国对自己文明的认识高度,表现了一个民族文明的自觉。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才会把历史文明视为不可替代的珍贵的精神遗产。所以说,珍视和保护遗产的本身就是先进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遗产日不是纪念日。它是一种人为的主题日。要想使它落地生根,需要注意:
  1.要强调它的精神意义。不要变成千篇一律、表面热热闹闹地展示当地政府政绩的文化节。要设法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加者。要使国家文化遗产日成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使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个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2.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应该由政府主导。一切文化遗产的场所都应免费开放。商家不能从*利,使遗产日变味儿,变成“黄金日”。
  3.社会各界都应为文化遗产日出力做贡献。首先是文物和文化机构的工作要在遗产日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进行遗产内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教育界也要利用好这一天,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是文化遗产日不能忽略的。对传承人的关怀,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做实事,都应该是文化遗产日的重要内容。
  4.遗产日可学习欧洲方式。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主题要针对性强,立意新鲜,有吸引力和启发性。比如2000年法国遗产日的主题是“二十世纪的遗产”。在人们告别二十世纪的时候,即刻引导人们以遗产的视角回顾刚刚成为往事的一百年,将正在挥手告别的生活转为历史财富,并加以珍惜。这一主题,有助于人们树立现代的遗产观,又紧贴时代,紧贴生活,紧贴情感。
  文化遗产日体现着当今一代中国人文明的自觉,也是一种自觉的文明。在这一天,我们做得好,一定会赢得世界的关注。
  世界需要一个济高度繁荣的中国,更需要一个社会全面进步与谐调发展、比古文明更加文明的现代中国。一个尊重自己历史文明的国家必然赢得世界的敬重。
  我们的文化虽然不是人类共有的,却是人类共享的。我们保护自己文明的同时,也在为人类保护一份巨大的、珍贵、不可替代的财富。
  

过好文化遗产日
今年六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也是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由此,我们这个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华夏民族,要一年一度地纪念祖先留下的文明遗产了。
  遗产日始于二十年前先发现代化的欧洲国家。这一天,全社会想尽办法通过对遗产的亲近,来重温历史,感受先人,体验其中本民族的精神个性和文化之美,从中获得无上的光荣和自豪。最早确立文化遗产日的是法国,在这一天全国有一万多个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遗产日是一个社会生活的主题日,就像植树日、消费者日、戒烟日一样,但对于酷爱文化的法国人来说,它更像一个文化节。每年将近六分之一的法国人会自动参加这个文化的盛会。
  在尊重和热爱历史文明方面,中国人是绝不会缺席的。近几年来,已有一些省市开展了文化遗产日的活动。由中央美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十个大学自发地举办的“青年遗产日”已历时四年,加入其中的大学愈来愈多愈踊跃。这一天,学生们怀着一种神圣感参加对先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纪念。他们为知名学者摆设讲坛,自己也发表感想与见解;他们还举办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展览,邀请杰出的民艺的传人到校园来演示,或者结队去造访古迹与田野采风。青年遗产日直接推动了一些大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组织的建立。今天,政府适时又及时地将六月份的第二个周末确定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这表明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并希图在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中,全社会都来自觉地珍视文化遗产,以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个性与身份。
  我之所以说“及时”,是因为我们已深切感受到全球化负面冲击之猛烈。似乎在不知不觉之间,曾千姿百态的城市已被我们“整容”得千篇一律,大量的历史记忆从地图上被抹去,节日情怀日渐稀薄,大量珍贵的口头相传的文化急速消失。但我们究竟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和大国,对文化的命运是敏感和负责任的。近几年,从政府到民间开展了大规模文化抢救和保护的行动。由加紧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全方位的田野普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定与编制。对文化遗产的关爱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及其社会的文明高度。只有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才会把前一历史阶段的文明视做遗产而倍加珍惜。所以说,珍视遗产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日正是在这一高度上确立的。它既是全面、整体、谐调发展观的具体的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先进的文化观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文化遗产日刚刚确立的日子里,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普及的工作。告诉大众什么是文化遗产,遗产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价值在哪里。应当更多强调文化遗产中内在的精神价值,包括历史的、见证的、文化的、研究的、情感的、审美的价值等等。只有人人明白了这些价值,才会自觉地爱惜和保护。同时也要介绍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它们,以使我们的子孙永远拥有并享用着这取之不尽的巨大的文化财富。
  当代人和这些古老的遗产是有隔膜的。特别是站在工业时代里的人们,必然与正在消解的农耕文化相去日远。然而沟通当代人与遗产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已被各国使用的方式很多,包括游览名胜古迹、乡间采风、参观博物馆、访问杰出的传承人、专家讲座、电视展播和知识问答,以及各种各样的展、音乐会与民间的故事会等等。比如在今年的遗产日里,北京将举行大型的文化遗产特展,在一些公园内,各种迷人而珍稀的民间艺术会展示在人们面前,此外,还要通过“民间守望者奖”的颁奖仪式,向公众推荐一些数十年默默地守护在田野而鲜为人知的文化志士,这些活动都是为过好遗产日而特意安排的。在这一天,引导孩子们参与遗产日活动则必不可少。一个民族不管创造多么灿烂文明,倘若不被后人珍视或被忘却,便等同于无。
  文化遗产日是全民性和全国性的活动日。我们的文化一方面博大精深,一方面灿烂多样。从各个城市到每一个乡镇,都要采用各种方式纪念与弘扬自己的遗产。为了过好遗产日,需要社会各界与公众的广泛参与。政府的一切文博单位都应免费开放。文化遗产日是公益性的文化日。商家参与也要本着公益则,不从*取利益,以展现中国人高贵的文化情怀。这样才能避免文化遗产日的商业化,以保持其精神的纯洁与神圣。
  遗产日是一个人为的主题日,落地生根需要靠全社会的精心培育。如果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都能积极加入,把遗产日作为提升全社会文明高度的一天,当代中国将会更加赢得世界的尊重。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是这一天的主人,都有责任为这一天尽力,也有福分享受这一天独有的精神和文化的快乐,以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今天开花,在明天结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要想到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
面对大地震,当前最要紧的事是抢救生命和救助灾民,然而从未来着眼,要想到建立汶川的地震博物馆。
  汶川大地震无疑是百年来罕见的大自然的灾难。建立一座博物馆首先是要见证这一灾害的巨大破坏力,见证这一悲剧的事实。无论在地震学、地质学、建筑学还是科学地抗震救灾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将见证当代中国人面对这一特大灾难表现出的特有的气质与崇高境界。它将坚实而鲜明地记忆着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和神圣的生命情感。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伟大的精神创造。博物馆能将其珍藏,使其发扬。
  世界上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灾难博物馆,永远记载着历史上的天灾人祸。人祸方面如日本广岛的子弹灾难博物馆、二战留下的奥斯威辛和毛特豪é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等;天灾方面的如意大利的庞贝遗址博物馆和唐山抗震纪念馆等。灾难博物馆不是展览痛苦,而是记忆着人类的命运及其表现出的生命的顽强与人性精神。它使人们认识自己,保持清醒,从中自警,或自我激励。
  我想汶川地震博物馆应建在地震址上,在结构方面主要应包括三部分:一是留下一块能够典地显示灾难强度的废墟,二是一座式样独特的博物馆,三是抗震救灾纪念碑和遇难者人名墙。
  大量典型的地震与救灾的见证应陈放在博物馆中,无论是实物还是音像。比如:一座震毁的小学校受难学生成堆的书包,那位把遗言留做短信的母亲的手机,大大小小写着失踪亲人姓名的纸板,遇难者名单,砸垮的汽车,压断了的担架,挖掘器械与生命探测仪,总书记在余震中讲话的录像,总理穿过的橙色的救生坎肩和向群众喊话的话筒,伞兵的伞,血迹斑斑的迷彩服,各地救援物资与各国救援队,野战医院的标示牌,航拍的地貌图,来自世界为灾区手写的捐款单,以及无以数计的震撼人心的照片与录像等等等等。
  在整个大地震和救灾过程,一切不能遗忘的实物与资料,都将在博物馆构成永远的可视和可感的历史。历史,不仅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还要站在明天看现在。今天的一页终要过去,但我们要把今天的真实的情感与精神高度传到下一代。这便是建立博物馆的目的。
  我之所以现在提出要考虑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是希望有关方面(比如文博界)现在就要动脑子想一想应该怎么做,并开始收集具有见证意义的细节。许多珍贵的见证物往往认识不到就会丢弃。有些事办起来要有先有后,有些事必需及时地去做。如果事后才想到,从博物馆角度看,无比充实的现实就会因为缺失细节而变得有限与空洞。
  我想,将来的汶川地震博物馆一定会为我们的后代永远地留下这个黑暗又光彩的今天,它将成为中国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继往开来的精神遗产。
   。 想看书来

春节假期应前挪一天
多年来,春节放假一直是由初一至初七,前后七天。我们已习惯了这样的假期,因此年年必然都会感受到一种别扭,便是除夕那天由于尚未放假而忙得人仰马,但到了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初七),又闲得无事可做,甚至会觉得乏味和无聊。
  为什么年年过年都是这样开头紧张,结尾μ而无味?究其根本,乃是春节的放假没有遵?民俗习惯、节日内和人们的文化心里的缘故。
  春节是中国人传承了数千年传统的节日。在农耕时代,人的生活节律与大自然的四季是同步的。年预示着新一轮的开始。过年最重要的生活与生命的意义便是“辞旧新”,也就是送走过往的一岁,接姗姗而来的新的一年。于是对往日的怀念,对意外不幸的担忧,对新生活的憧憬与企望这些心理与情感,全都集中地表现在过年的这几天里。
  在春节这几天中,正月初一,元旦之日,新春伊始,固然重要。但除夕这天,似乎更被中国人所看重。因为从时间上看,只有除夕这天,才更具有辞旧与新的意味。
  故而,在这一天,身在天南地北打工做事的人全要赶回来,全家老小聚拢一起,以美食美酒助兴,相互祝福,享受亲情,共度这个一年一度的“辞旧新”的时刻。
  为了过好这个隆重又非凡的日子,各种准备工作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就开始了。全国各地都有歌谣,合辙押韵地道出哪一天要做什么。为了过好年,人们要不断地往节日里增添力气,以表达对生活的热情与希冀。
  从年俗上说,除夕这天就是“年”。中国人把这天亲热地称做“大年三十”。这天绝不只是吃一顿“年夜饭”。年夜饭不过是除夕的一出重头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