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色国际特工-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廖雯初开口道:“特里利瑟尔同志,恕我直言,我认为奥托·布劳恩并不是一个好的军事指挥员,而且此人脾气也不好,难以和同志相处。”
特里利瑟尔沉思了一会,问皮亚特尼茨基,“你看怎么办?”
皮亚特尼茨基想了想说:“那就让奥托·布劳恩暂时留在机关,做为尤尔特的副手,先熟悉一下那里的情况再说。”
第2节 千里大护送
1933年春,继佐尔格离开中国不到一个月,莫斯科中央总部便派两位同志来到上海。
一位是被称作“老师”的苏军情报部特派员(此人也是佐尔格的引路人)。另一位是苏军远东情报部门负责人约瑟夫·华尔顿上校,奉命接任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负责人。华尔顿仪表堂堂,很有些军人气派。
约瑟夫·华尔顿,也叫亚科夫·格里高利耶维奇·勃罗宁,原名里赫坚施坦,曾化名博什博士、亚科夫·果列夫、华尔顿、劳伦斯等,犹太人,生于拉脱维亚里加附近一个犹太教牧师家庭,1918年克列缅楚格中学走读生毕业,1920年加入俄共(布),1922年加入工农红军,在土耳其斯坦方面军任部队政工人员和报纸编辑,后任工农红军政治部新闻局局长,1928年10月至1930年10月在红色教授学院党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除俄语、拉脱维亚语外,精通德语。毕业后被调入工农红军总参侦察局,此后多年在德国从事秘密工作。1933年6月在柏林和理查德·佐尔格会面并交接工作,随即赴上海接任红军总参侦察局上海站(亦即中国站)站长,1934年4月在上海和上级派来的报务员埃莉。·伊万诺芙娜结婚。
老师首先将方文引见给华尔顿,方文立刻向他移交工作,一俟交待清楚,方文就撤离了上海,赴莫斯科受训。他遗留的工作由陆海防接替。
华尔顿迅速了解了佐尔格情报组织中的成员情况,并开始系统地整理各种遗留的情报资料。不久,在华尔顿的领导下,新的情报组织开始工作,嘀嘀哒哒的电波又飞向了莫斯科。
这时,中共中央局负责人博古、洛甫同其他同志去中央苏区。行前,要求尤尔特将奥托·布劳恩也派往苏区。尤尔特征求布劳恩的同意后,向共产国际执委会发电请示。不久,得到了答复:同意奥托·布劳恩“作为没有指示权力的顾问去中央苏区,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支配”。由于这份电报来得迟了一些,博古等人已先期离开上海,布劳恩只好继续呆在上海,等候交通站的同志护送他到苏区。
6月,新委任的共产国际驻中国的总军事顾问到了上海,他叫曼弗雷德·施特恩(简称弗雷德),与奥托·布劳恩相熟,同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弗雷德是上级,他要求奥托·布劳恩执行他的指示,但很快他们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为此,布劳恩去苏区的心情更迫切。9月底,布劳恩去中国苏区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行前,尤尔特交待说:“一切决议最后还是应由中央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和瑞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
10月初的一个深夜,月色朦胧。布劳恩在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一位叫林刚的中国同志陪同下启程。布劳恩提着一个小手提箱,为防意外,怀里还掖着几百美金。他口袋中深藏着一本中国国内护照,其中填好要去的地区有意不包括他的目的地——江西。华尔顿派了一辆德国牌照的轿车送他们到黄浦码头,随后他们登上一艘英国货轮,消失在浩淼的大海之中。
第三天早晨,船到广东汕头,林刚找到了特科交通站的联络员王军,并立即由他带路,乘一辆长途客车北上,向内地潮安进发。潮安是国民党的封锁区,再往北就是中央苏区了。他们到潮安后步行出城,向潮江江畔走去。
这时,几名国民党地方保安队队员拦住他们的去路,带着疑惑的眼神上下打量他们一番。一个小头目问道:“干什么的?”
王军回答道:“这位是德国的考古学家,想参观一下附近的古代寺庙。”
小头目见布劳恩身高马大鹰目钩鼻,十足的一个洋人,没敢多说什么,急忙让路。三人继续前行。到了潮江,王军将布劳恩、林刚带上一条隐蔽在灌木丛下的小船,让二人在狭小的船舱里足足躺了两昼夜,二人又饥又渴,十分难受。
第三天傍晚,一条拖轮拖着许多小船向上游进发,布劳恩他们的船夹在其中。第四天黑夜到达韩江、梅江的交汇处三河,改道向江西境内驶去。第五天黎明,拖船在赣粤边界的石正停下。布劳恩等人弃船登岸,进入江西留车地区。这里是国民党的管辖区,因离苏区很近,盘查特别严。
按照预定的计划,布劳恩一行在一块水田附近的农舍里等候红军战士来接应。因带路的王军迷失了方向,找了一个上午才找到,错过了接头时间。傍晚,三人来到那间农舍里休息,王军出去找地下党接头。
半夜,几名国民党军士兵突然闯进来,大声盘问,林刚从容应对。这时,进来一位佩上尉领章的军官,死死盯着他们看了一阵子。
军官阴森森地问:“前面就是匪区,你们去那里干什么?”
林刚说道:“这位德国的考古学家,想去那里考察寺庙文化。”
“不行,进入匪区的人都有通共嫌疑。”军官强硬地说,“你们跟我到团部去一趟。”
林刚正色说道:“你们竟敢这样对待德国朋友,我要到南京政府告你们去。”
“少来这套。”军官气势汹汹地说,“老子还没听说哪个外国人愿意去匪区,这里肯定有问题。快跟我走!”说着拔出手枪。
哪知,林刚比他更快,突然,他已抢先拔出一支德国鲁格手枪,“当当”就是两枪。那个军官应声倒在地上,其他的国民党兵吓得扭头就跑。布劳恩趁机拾起国民党军官的手枪,两人向屋外冲去。
两人绕过村庄,沿着水田的窄小田埂,拼命地奔跑。布劳恩在田埂上笨拙地走了几步,便一头栽进水田。这时,附近的国民党士兵已经赶了过来,呼啸的子弹在他们头上飞过。
突然,几个头戴斗笠的精壮青年手持驳壳枪像旋风一样冲了过来,乱枪齐射,打退了国民党士兵的进攻。这时,王军跑了过来,大声喊:“林同志,我们来救你们了,不要慌!”
几名持驳壳枪的青年架起布劳恩,向一片小树林跑去。
在小树林里,王军告诉他们,这几位青年人是红军总部手枪队的,奉保卫局长邓发之命,特地来接应布劳恩。
布劳恩显得非常激动,哇哇地说了好一阵。林刚忙替他翻译,告诉大家:“布劳恩同志说,他一次见到红军战士。他非常敬佩红军战士的勇敢精神。”
为保密起见,布劳恩头戴大草帽,脸上遮着一条手巾,有时骑马,有时步行,在红军战士的簇拥下,又连续走了两个夜晚,终于安全到达了红色首都瑞金。
此行虽历经波折,甚至出现危险,但在中共地下交通员的帮助下最终化险为夷。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林刚在这次护送行动中功不可没。
尽管后来改名叫李德的布劳恩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护送此人,是共产国际情报组织执行的一项艰巨任务,它开创了情报人员护送高级领导人穿越敌占区的先例,为后来的护送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3节 双雄传奇
为便于在中国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华尔顿在核心情报小组中,征召了四名中国助手。
陆海防,北平师范大学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到武汉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在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潜至上海,后在方文的引荐下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
刘思慕,又名刘燧元,毕业于岭南大学。1926年,经鲍罗廷推荐,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后转至德国学习。1933年秋归国,经肖炳实介绍,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
黄维佑,又名黄君珏,复旦大学毕业生,1933年被华尔顿特召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
蒋浚瑜,又名蒋渊若,复旦大学毕业生,1933年被华尔顿特召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
陆海防主管情报资料整理,收集,是华尔顿的贴身助手。
刘思慕利用特殊的身份打入国民党高层,向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提供核心机密。
黄维佑,负责和刘思慕直接联系,取送情报。
蒋浚瑜,负责通信联络站,寄给黄维佑的情报,都投入以“蒋渊若”名义设立的信箱。
当时,华尔顿在国民党高层有三个重要关系。一个是南昌行营调查科少校科员章文先,另一个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司令部作战科上校参谋陈绍韩,最后一个便是武昌行营第五处上校法规专员刘思慕。
另外,华尔顿还掌握一个绝密的关系,那就是在关东军哈尔滨特务机关任少佐课长的川合定吉。
在这里,刘思慕、川合定吉的事迹,是要重重地书写一笔的。
刘思慕敌营脱险
1934年12月,长征红军离开江西转进湘黔。蒋介石为了围追堵截红军,在武昌设立行营,亲自坐镇。因行营秘书长杨永泰与甘乃光私交很好,便推荐他出任主管民政与法规的第五处处长。甘乃光是刘思慕岭南大学时的同学,刘思慕考虑,如果利用他的关系打入武昌行营,相信会对情报工作有很大帮助。
这时,华尔顿正因章文先离开后,组织上失去在敌人核心机关的情报来源而犯愁。听了刘思慕的建议后,立刻批准了他的请求。甘乃光当时正网络人才,安插亲信。像刘思慕这样喝过洋墨水的“笔杆子”,当然他是求之不得的。所以,刘思慕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进入了武昌行营第五处,当了一名上校法规专员。1935年初,刘思慕便率一家五口抵达武汉,住在武昌一家小洗衣店的楼上。
不久,刘思慕便和另外几个专员打得火热,很快得到了不少情报。他利用工作之便,把大量机密、绝密文件带回家去偷拍,然后,到汉口把胶卷交给情报组织派来的交通员。情报组织收到情报,整理后用电台发给莫斯科中央总部。
3月13日,刘思慕和太太曾菀(曾兆蓉)带着胶卷和密件来到约会地点——汉口英租界太平洋饭店,见到了交通员王墨磬(汪默清,黄维佑的丈夫)。三人见面格外高兴。
相互问候几句后,刘思慕掏出一个大信封递给王墨磬:“老王,胶卷和文件都在这里,情况十万火急,请你务必尽快交给华尔顿同志。”
王墨磬接过信封,郑重其事地说:“老刘,你放心,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总部。”停了一会儿,他又说:“上海方面可能有新的任务要我去执行,下次不能来了。组织上会临时指派别的交通员,详情待下次见面时通知。”
4月下旬,根据黄维佑的来信,刘思慕偕同曾菀带了胶卷及其他密件,按预先约定的日期和时间来到约定地点——汉口英租界太平洋饭店,找新来的交通员接头。到了那里,人不在,茶房却一再叫他们进屋去等候。这种违反常规的接待方式,引起了刘思慕夫妇的怀疑和警惕。他们没有进房间,立刻离开了旅馆,转到附近的一家照相馆,打电话询问他们要找的人回来了没有?接电话的人连声说:“回来了,请你马上来。”刘思慕夫妇更加觉得蹊跷,没敢再去旅馆,马上过江返回武昌。回到家里,刘思慕越想越不对头,意识到刚才接电话的人可能是特务,冒充交通员在那里守候他们上钩的。为了安全起见,他当机立断,迅速把预定要交给交通员的胶卷、密件毁掉,然后马上给上海的黄维佑打电报,隐约其辞地暗示联系不上。
华尔顿接到刘思慕的电报后,感到事态严重,立即派黄维佑乘飞机赶到武汉。
黄维佑在汉口紧急约见了刘思慕。她告诉刘思慕:“那个交通员是陆海防的弟弟陆独步,大概是出事了。华尔顿要你们夫妇马上从武汉出走。”并给他们350元钱作旅费。
刘思慕夫妇立刻紧张行动起来。为了掩人耳目,两人决定分头离开武汉,到上海会合,然后再定行止。刘思慕以去广州探视重病的老父为由,向甘乃光请假,当晚出走,先到北平,又取道天津转赴上海。几天后,曾菀也托辞父病垂危,带着三个孩子乘长江轮赴上海。出发时,甘乃光为表示关心,派广东同事区伯雄照料上船,区为了免去行李检查,向码头宪警出示了有“行营”官衔的名片。不料这一下暴露了曾菀和刘思慕的身份。
长江轮刚到南京下关,曾菀便上岸打电话找张畏凡,托张打电话给上海黄维佑接船。她没料到此时特务已经在跟踪她了。
曾菀到了上海,黄维佑恰巧来晚一步,曾菀见没人来接,而东亚旅馆有人上船来接客,便想既然和思慕约定过到南京路东亚旅馆会面,不如就先坐东亚的车直接去旅馆。
等黄维佑后来赶到码头,从船员处获悉曾菀已去东亚,便先通知了陆海防,然后自己去东亚看曾。黄刚离开东亚,陆也来了。他问曾菀,刘思慕到哪里去了?曾不了解陆的为人,不敢多说,只说思慕先她离开武汉,现在还不知道他的行踪。陆因与华尔顿有约会,呆了一会儿就走了。这时特务已经跟踪到了旅馆,就住在曾的隔壁,误以为陆海防是刘思慕,将其逮捕。
不久,华尔顿也失踪了。黄维佑见势头不妙,立刻领着曾菀和三个孩子以及保姆,住到了法租界的沧州饭店。
两天后,刘思慕自津抵沪,下了火车就直奔东亚旅馆而来。当走到东亚门口时,看见有特务守候,便知道大事不好,匆匆离开旅馆,就在《申报》老朋友吴景崧的家里借住了一夜。次日给黄维佑打电话,才到沧州饭店和家人会合。
黄把华尔顿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刘思慕夫妇,大家都认为上海已留不得。刘思慕全家便在留德时的同学程其英家中躲蔽起来,准备伺机离开上海。程其英因与王陵基的姨太太关系很好,便打着这个四川大军阀的旗号,巧妙地掩护了刘思慕一家。而因为这些特殊关系,特务们虽然一度发现了刘思慕等人的行踪,最终还是让他们成功逃脱了。
几天后,刘思慕一家来到苏州,躲在另一位朋友陈正飞家中。随着风声越来越紧,国际情报组织的大部分人员都失去了消息。于是,刘思慕决定到太原投奔留德同学杜任之,让他帮助寻找中共党组织,让曾菀和孩子暂留苏州陈家等候消息。又经过许多曲折,最后刘思慕夫妇在山东泰安会合,在冯玉祥将军的掩护下脱险。
刘思慕,脱险后去了日本。1937年回国。曾先后在上海、武汉、云南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后转赴香港,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任中国世界史研究所所长。1985年2月21日病逝。
川合定吉的使命
1935年1月,东北。
呜——!平沈线上一列客车在行驶。
车厢软卧中坐着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西服革履,气宇轩昂,默默地注视着窗外飞逝的景色。
“笃笃!”外边传来粗暴的敲门声。年轻人把门打开,两个气势汹汹的日本宪兵闯了进来,命令他拿出证件。
年轻人看了他们一眼,傲慢地掏出证件。待日本宪兵看后,其中一个恭敬地说:“原来是特务机关的人,打扰了。”两名宪兵急忙走出去,将门轻轻关上。
此人是日本人,名叫川合定吉,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生,曾在《上海新闻周报》作过记者。1929年由佐尔格发展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1930年通过日本外务省北京特使的翻译副岛隆规,认识了关东军参谋部参谋长阪垣大佐。坂垣对川合的学识特别赏识,拉他加入了日本特务机关。到1935年,川合定吉已是哈尔滨特务机关的一名少佐课长。五年间,他通过他的联络员、现任奉天宪兵队翻译的副岛隆规,共偷运、复制了370多份秘密文件,由中共北平特科转到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
佐尔格称赞他是“英勇的情报战士”。华尔顿把他誉为“我们最忠诚的朋友”。
此次,川合定吉准备赶往北平,会见华尔顿派来的情报员。
到达北平后,为避人耳目,他仍旧用《上海新闻周报》记者的身份登记住宿。
中午,他的中国联络员杨青林如约来到他下榻的六国饭店。
杨青林,天津高等法院书记官,中共北平特科成员。长期潜伏敌穴,多次营救被捕的地下党员,并广泛搜集敌人的各方面情报,是位机智勇敢的情报战士。1931年,奉党组织的指示,肩负起共产国际秘密联络员的使命。
川合定吉见到杨青林后非常高兴,两人在东交民巷找了一间咖啡厅坐下来。
“华尔顿同志有什么指示吗?”川合定吉问道。
“有。”杨青林四下看了看,低声说:“他让你密切注意苏联边境上的日本关东军的动向。有迹象表明,他们要发动对苏进攻。”
川合定吉点了点头,“请你转告华尔顿同志,这一直都是我工作的重点。”
杨青林又将华尔顿的最新密码交给了川合定吉。两位战友在依依不舍中惜别。
第二天,川合定吉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