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血宰相:俾斯麦
身份:德国政治家
  死于:1898年7月30日(终年83岁)
  死因:昏厥
  地点:德国弗里德里希斯鲁城堡
  评价:俾斯麦担任首相长达20年之久,领导了德国的统一大业,使德国结束了500多年的封建割据局面,同时,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巧妙地调整列强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德国过早地卷入列强殖民争端的漩涡,为德国争得了20年的和平发展时间,使德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中欧强大的工业国,史称“俾斯麦时期”。
  1888年3月9日,德皇威廉一世病逝,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登基。年轻的皇帝刚愎自用,狂热追求名位权势,虚荣心强而又很专横。俾斯麦功高盖世,为威廉二世所不容。
  1889年5月至6月,鲁尔15万煤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很快蔓延到德国所有产煤地区,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骚乱。威廉二世亲自干预,他决定摒弃俾斯麦的大棒政策,按怀柔政策行事。俾斯麦却固执己见,决心坚持他一贯的暴力政策,镇压罢工工人。帝国议会拒绝了俾斯麦的提议。这样一来,俾斯麦就失去了帝国议会中多数派的支持,成了孤家寡人。在皇帝处处作对、自己日显孤立的情势下,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愤然提交辞呈,结果3月20日就被皇帝批准了。
  下台后的俾斯麦回到了先皇赐给他的庄园里,百无聊赖地生活着。后来他开始写回忆录,并经常发表文章批评威廉二世,两人的矛盾异常尖锐。威廉二世虽说缺少政治嗅觉,但也十分注意公共舆论,就想缓和一下与俾斯麦的矛盾,以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他邀请俾斯麦于1894年1月26日自己生日前夕来柏林做客。在车站,俾斯麦受到了盛大的欢迎,普鲁士海因里希亲王像对待国王那样迎接前首相;一队近卫军一直护送他到皇宫。但俾斯麦与皇帝的谈话却平淡无奇,流于形式,不触及政治,两人的和解只是表面现象。俾斯麦80寿辰前夕,威廉二世也来到了弗里德里希斯鲁。这一次他带来一列骑兵中队,令他们挥舞佩刀,以隆重的仪式向前陆军大元帅致敬。老人再次穿上军装,但由于身体条件不允许,不得不放弃骑马的念头,只得支着结实的手杖向皇帝的卫队致意。他身边的大黑狗就像皇帝的卫士一样直挺挺地恭顺地蹲在那里,俾斯麦喜欢这条狗甚于每一位客人。
  1897年12月,俾斯麦在庄园里最后一次接待威廉二世。皇帝的随行人员感到俾斯麦似乎有什么需严肃对待的事情要谈,但每当他把话题转向正事时,都被威廉转移了话题,这伤了他的感情。“真讨厌。”他轻声地对旁边的人说。最后,俾斯麦决计不让皇帝把话题岔开。“陛下,”他说,“只要您掌握了军官团,您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情况不如此,那么就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这是俾斯麦最后提出的警告。他所能做的事已经不多了,现在他几乎已经离不开轮椅,借助于深度的眼镜才能看到自己庄园的田地和森林。
  俾斯麦对于死亡并不感到害怕,不过一想到死后将得待在密不透风的棺材里,被埋葬于一堆潮湿的泥土里,他就感到浑身不舒服。“在森林中间,在自由的空间里,我要找到这样的地方休息,沐浴着阳光,享受着清风的吹拂。”因此,他渴望把他装进一个大口袋内,然后高悬在一棵大树上,在轻风中似婴儿的摇篮,在风暴中似抗争的大船,在阳光中成为棕褐色,如同古日耳曼人的尸体。此时的俾斯麦,还陷入一种痛苦的悔过中。他这样写道:“我给伟大的国民建造了幸福,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同时也制造了许多不幸!如果当时没有我,也许3次战争不会发生,8万人的生命不会被夺走,不会使父老兄弟姐妹们穿上丧服。”“现在我对这种结果,不能不在神的面前有所检讨。”
  1898年7月28日,俾斯麦仍像往常一样,喝着香槟酒,用每天必用的5个烟嘴轮流抽着他的烟,并对建议他卧床休息的保健医生大发雷霆。第二天,他要求举行领圣体仪式,在一口喝完圣餐杯里的圣水时,他喊道:“前进!”30日晚,他说:“晚上,每当想到我用石头一块一块堆造起的这个小丘时,我就难以入睡,它们将会把我的身体弄成碎屑。”夜间,他开始昏厥,并伴有谵语,谵语中出现最多的两个词是“俄罗斯”和“德国”。近11点钟,俾斯麦忽然高声说道:“是德国吗?可惜呀,德国……”接着,他突然从床上坐起,两手捂眼,仿佛要避免看到一幅可怕的图像,旋即仰身倒下,去世了。
  

圣雄:甘地
身份:印度政治家
  死于:1948年1月30日(终年79岁)
  死因:被暗杀
  地点:德里
  评价: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是印度现代史上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出身望族,却极富平民主义思想;他时常赤裸上身,淡食素餐,不惜用绝食来节制自己的生理要求,大半生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他力图兼收并蓄各种宗教的真谛,俨然像一个圣徒,但又不是宗教改革家;他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却又认为过错并不在其制度本身。就是这样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领导着印度人民,通过非暴力、不合作,抵制英国统治,最终使印度获得了独立。
  在印度民众心中,甘地被尊称为圣雄,然而殖民统治者却称他为狂徒、伪君子、神秘主义者;安坐在宫中的印度土王和大君则认为他是荒谬的煽动者;努力寻求自治的印度政客认为他是蛊惑民心的骗子;伦敦的国会议员称他为“骑尿布(指他的缠腰布)的捣乱分子”。他穿梭于拥挤的城市和贫穷的乡村之间,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和平的不服从——进行斗争。他早年从《圣经》中读到“……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去由他打……”多年以后他仍然记得:“这些话深入我心。”他没有办事处,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正式权力,可是他的一句话能使整个印度瘫痪。成千上万的他的信徒欢迎被捕,因为他说:“监狱是监禁盗贼的,对我来说监狱是天堂。”他的绝招是绝食。正如丘吉尔所说,要是这个“煽动叛乱的印度教托钵僧”饿死了,整个印度会发生什么事就难说了。德里的殖民地总督和英国国会的议员们想到这点就不禁忧心如焚。对于这样一个人,他们无可奈何。
  1947年8月15日,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然而就在这天,在极端分子的挑拨下,信仰不同宗教的教徒之间发生了大冲突,死亡数以百万计。甘地大受打击,宣布若不停止流血争斗,他便绝食到底。暴力冲突结束后,正统的印度教徒听到圣雄号召他们去爱那些“可恶”的回教徒,不但不能理解、接受,反而大为愤慨。1948年1月20日下午,甘地主持黄昏祈祷会时,有人向平台上投掷了炸弹,甘地侥幸逃过一劫。投掷炸弹的凶手当场被警察抓获。从刺客口中,警察局得知了幕后操纵者及活动计划,但却没能将所有的阴谋分子一网打尽。此后,警方加强了对甘地的安全保障,在举行祈祷会时要搜查与会者,但甘地却不答应,他告诉警察不必为他的安全担心。他说:“我要是非死不可,就死在祈祷会中吧!”
  一语成谶。1948年1月30日,甘地去参加了一个500多人参加的祈祷大会。那天,他心情愉快,还就午餐时用的“牲畜吃的食物”开起了玩笑。然而就在甘地在别人的扶持下走向通往祈祷会场的草坪,即将迈上平台之时,一个信徒模样的人跑到他的面前,先向他鞠躬行礼,说了声“圣父,你好!”然后猛然从口袋中掏出手枪,顶住他的胸膛连开数枪。甘地身穿的洁白衣服立刻被殷红的鲜血染红。他双手合十,似乎想迈出最后一步,口中喃喃念道“神啊——”,徐徐倒地。这位终身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宗教领袖就这样结束了他那伟大的一生。
  刺客是印度教徒——一个狂热分子,痛恨甘地亲回教的做法和他的“基督教”作风,并责怪他导致印度分裂。在法庭上,刺客辩白说,自己是为了印度母亲而向甘地行刺的,因为他认为甘地“没尽到一个印度父亲的责任”。
  甘地遇刺后,印度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体被安放在比拉尔寓所一楼的平台上,上面洒满玫瑰和茉莉花瓣,5盏油灯环绕四周。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他的寓所,悼念他们的救星。圣雄的骨灰被仔细地分成一份份,送到各省,全印度的每条河流都洒进了一点点。他的弟子、指定继承人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我们生命中的明灯已熄,到处一片黑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埃娃(1)
身份:阿根廷政治家
  死于:1952年7月13日(终年30岁)
  死因:子宫癌
  地点:布宜诺斯艾利斯
  评价:自出任“第一夫人”后,埃娃以她个人的魅力,对外扮演“第一大使”的角色,出访欧洲,争取经济与道义的援助;对内充当劳工阶级的领袖和贴心人,为妇女权益大声疾呼,为卫生、教育事业前后奔走,使民间与官方发言人的双重身份在自己身上达到完美结合。埃娃以自己短暂而非凡的一生,确立了她在阿根廷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这是一位让世界大吃一惊的女杰。
  庇隆被寡头统治者关押在监狱的那段日子里,埃娃使出浑身解数,在全国各地宣传演讲,为他争取民众支持。她面对劳苦大众,毫不避讳自己黑暗的过去。她最著名的一段演讲就是:“你们的苦楚,我尝试过;你们的贫困,我经历过;庇隆救过我,也会救你们;庇隆会支持穷人,爱护穷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会对我宠爱有加?!”埃娃充满深情的话语打动了阿根廷的平民。在她的鼓舞带动下,阿根廷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当局被迫释放庇隆。庇隆出狱后,面对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紧紧地拥住了埃娃,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埃维塔(埃娃的爱称)!感谢人民!”在那一刻,庇隆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瘦弱女人身上的无穷力量,他深信不疑埃娃当初的那句话:“我是最适合你的女人,我的好会令你吃惊。”1946年,在埃娃的策划和帮助下,庇隆当选为总统,他是数十年来阿根廷政治乱局中产生的第一位民选总统。
  1951年8月,埃娃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并且得到工会的强有力的支持。作为她丈夫的竞选伙伴,这是她所梦寐以求的。但是军官们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不能容忍这样一个极端仇视寡头政治势力的女人来做他们的副总统。他们更不能想象,一旦总统不能履行职务,这个副总统将代行总统权力,到那时,这个在军队看来极难对付的女人岂不成了他们的总司令?在军队的强大压力下,埃娃不得不放弃竞选,她提出的公开理由是,她的年龄还达不到竞选副总统的资格。
  埃娃的身体本来就虚弱,这次失败给了她致命的打击,她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1951年10月,埃娃·庇隆的著作《我生活的目的》问世,在书中,她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歌颂了庇隆。埃娃知道,她在“无衫汉”中的威望远远超过丈夫。她出身贫寒,非常了解人民的苦难,因此同“无衫汉”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她比丈夫更善于做“无衫汉”们的工作。她也非常喜欢“无衫汉”们亲切地称她为“埃维塔”。写这部书时,埃娃已身患重病,知道自己很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想把“无衫汉”们对她的爱转移到庇隆身上,以巩固他的统治。
  1951年12月,埃娃被确诊为子宫癌。但她仍然拖着羸弱的病体顽强工作,除了接待“无衫汉”们的来访外,还处理成千上万封来自他们的信件。埃娃与“无衫汉”们的最后一次会面是在1952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上。在这次###中,她向他们发表了自己的遗言:“支持你们的庇隆,我们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真正能代表阿根廷的是我们!”
  1952年6月4日,病入膏肓的埃娃坚持要出席丈夫第二任期的就职典礼。为了能站直身体,她让人制作了一个金属网结构的甲胄,藏在连衣裙的下面。这时的埃娃已经疲惫到了极点。7月26日晚8点25分,埃娃无限遗憾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无奈地说:“我这一生,只有生病时才会流泪。”就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埃娃眼含泪水,凝望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充满着对生命的无限眷恋,她轻轻地对庇隆说:“我走了。”这一年,她只有30岁。
  消息传开,举国悲痛。在她葬礼的那天,900万民众在大雨倾盆的街头排队等着瞻仰她的遗容。人们疯狂地呼喊着埃娃的名字,有的痛不欲生,扑上去吻她的玻璃棺,两千多人在混乱中受伤,政府不得不出动大批军警维持秩序。别为我哭泣,阿根廷啊/真相是我从未放弃/我曾受过的伤/我曾遇到的艰难/走上那条荆棘路/永不回返……/别为我哭泣,阿根廷啊/我是阿根廷人/我属于你们/永远,永远……著名歌星麦当娜歌唱埃娃的歌声成为了阿根廷人心中永远的震颤。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埃娃(2)
阿根廷政府花了3万美元从美国进口了水晶灵柩,以长期保存埃娃的遗体。深受她关怀的劳苦大众经常怀着思念来瞻仰她的遗容。然而,反动派认为,埃娃遗体的存在对他们的利益是个威胁。1955年,庇隆政权被推翻后,继任的总统、寡头势力的代表人物阿兰布鲁将军下令将她的遗体偷运到意大利的米兰。直到1971年9月,阿根廷政府才把埃娃的遗体送还给当时在西班牙流亡的庇隆。马德里《非常报》报道了医学验尸报告,埃娃的遗体受到了亵渎:右颧颊有割痕;鼻梁已骨折,并且明显变形;额头被击过4下;胸腔有开口的创伤;膝盖骨折;右手大拇指骨缺损;右耳被割去一块。
  庇隆于1973年重掌政权,并于第二年逝世。庇隆的第三任夫人伊萨贝尔继任总统后,为了赢得“无衫汉”的人心,将埃娃的遗体运回阿根廷,葬于热科尔塔公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瑞典人民爱戴的好首相:帕尔梅
身份:瑞典首相
  死于:1986年2月28日(终年59岁)
  死因:被暗杀
  地点:斯德哥尔摩
  评价:帕尔梅才华出众,36岁即出任运输大臣、交通大臣。1969年10月,他成为首相,年仅42岁。此后他连任3届。1982年他再度出任首相,1985年又获连任。在任期内,他为发展瑞典经济、加强国防和提高瑞典在国际上的地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为人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因而深受人民爱戴。同时他还是一位为和平事业而奋斗的先锋战士,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1986年2月28日深夜,瑞典首相帕尔梅和夫人莉斯贝特一道看完格兰德电影院上映的新影片《莫扎特兄弟》,与瑞典白领工会领导人罗森格夫妇道别。首相的儿子马尔腾和他的女友同父母互道晚安后也走了。首相夫妇跟往常一样没带保镖,也没有乘车,更没有大批记者前呼后拥,手挽手漫步朝家走去。在瑞典,这是相当平常的事。国家小,又崇尚平民化,就常会发生我们难以想象的事。比如说,你在郊外散步时会偶遇国王,这时,微笑地向他打个招呼即可;一位女副首相常自己开车去托儿所接孩子,等等。在多年的平等思想的熏陶下,帕尔梅形成了一种对平常人生活的爱好。认识帕尔梅的人很多,路上迎面相碰,互行注目礼是很自然的事。
  然而,就在这个阴冷的夜晚,却发生了令所有瑞典人惊愕而痛心的事。当首相夫妇穿过几个街区,踏上首都最大最繁华的街道斯韦亚瓦根大街时,突然从黑暗处闪出一个人影,在几米远的地方,“砰!砰!”连开了两枪。首相夫妇随即倒地,凶手立即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时,一辆出租车刚好路过这里,司机听到枪声,立即停车。他发现首相倒在人行道的雪地里,周围浸透了鲜血。他立即向警方报案,并向医院要了救护车。不久,首相夫妇被送进附近的萨巴茨贝里医院。经检查,首相的胸部和下腹部两处中弹,他的夫人也受了伤。首相被一颗子弹穿透胸膛,心脏边上的一根主动脉被打断,经抢救无效,30分钟后停止了呼吸。
  首相遇刺身亡,使瑞典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首相寓所门前,人们排起长队,表达深切的哀悼。在首相被刺的现场,人们献上一束束鲜花,有的献上一盏长明灯,有的则围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悼念活动持续了半个多月,至3月15日举行葬礼时达到高潮。瑞典国王打破惯例,参加了本国首相的葬礼,并发表了沉痛的讲话,他说,瑞典失去了“一个大家都听从的声音,一个坚决地公开反对暴力和压迫的声音”。
  13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