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打脸计划-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乡试那九天已是叫她一想起来,心里发颤。

    莳七抿了抿唇,有些犹豫,思忖片刻,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其实傅临安早在一个月前,书房就不再烧炭了,而且他坐在书房温书,也只着单衣,前一段时间,她每次去看他,他都是冻得嘴唇发紫,手脚冰凉,甚至提笔便手抖,写出来的字也不尽如人意。

    她看了心疼的不行,但是傅临安却笑了笑:“现在习惯习惯,到号房里就没那么局促了。”

    但是他不肯让她告诉周氏和傅老太太,就是怕她们担心。

    其实公爹傅延礼也是知道这件事的,他甚至还觉得不够,他曾经和谢天讨论过,打算让傅临安连着九天,仿着会试的作息,将他一个人关在类似于号房的小隔间做题。

    但是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不了了之了。

    恐怕是不好喝傅老太太交代吧。

    总之,从傅临安开始只穿单衣的这一个月里,他确实被冻病了,但是病好了之后,他便觉得习惯了很多。

    傍晚,莳七便回了自己的院子。

    她一进院门,小丫鬟便迎了上来:“四爷来了,已经好一会儿了。”

    莳七闻言,心中一阵欣喜,连忙让清秋摆膳。

    她走进屋内,果真看见傅临安正靠在软榻上假寐,他听见动静,还以为是下人,遂开口道:“你们奶奶可回来了?”

    莳七莞尔一笑,悄无声息的走到他身前,冰凉的小手捂住他的双眼。

    “四奶奶今晚不回来了,要四爷独守空房呢。”

    傅临安忍不住笑,他单手捉住她冰凉的手,旋即双手合起,帮她捂手。

    “既然如此,趁你们奶奶不在,你便来伺候爷吧。”他顿了顿,佯装正经道,“开脸了吗?”

    莳七扑哧一笑:“没呢。”

    “不管开不开脸,爷今天都是要幸了你的。”傅临安猛地一拽,便将她拉入怀中。

    就在此时,外头传来清秋的声音:“四奶奶,现在可要摆膳?”

    莳七埋怨的睨了傅临安一眼,旋即扬声道:“现在就摆。”

    清秋定是在门外听见了里头的动静,怕惊扰到他们,遂问了这么一句。

    傅临安也不同她闹了,两人站起身,准备用膳。

    “今日在添香楼遇见陈元青了。”傅临安忽然道。

    莳七抿了抿唇道:“我还以为他要再等两年。”

    “我和他聊了几句,才知他前天才到京城。”

    陈元青是寒门出身,听说家里只有他母亲和一个妹妹供他读书,此前乡试,陈元青考中了第四名经魁,科考一向花钱如流水,虽然陈元青现在已经是举人,自然有人乐得塞钱给他。

    但是来京城考试又和在当地做个举人老爷不一样。

    来京城考试,路费,住宿费,样样都要花钱。

    傅临安道:“他成亲了,长子刚满一岁,夫人是个商贾家的小姐。”

    莳七顿时了然,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少见,寒门学子,没钱科考,就会娶个有钱人家的小姐。

    只是商贾毕竟是商贾,很多读书人心里不屑,可又迫于现实囊中羞涩,娶了个有钱人家的小姐,一面花着妻子的嫁妆,一面心里还觉得妻子配不上他。

    就是不知道陈元青是不是这样的人。

 第四百九十六章 画中娇(六)

    傅临安用完膳,又和莳七说了会儿话,便回书房了。

    因为临近下场,他已经很久没和莳七同宿了。

    三月初六那天,朝廷便公布了本次会试的主考官,主考官一正三副,同考官有八人,皆是翰林出身。

    在京的举子们一听说主考官是户部右侍郎杜赟的时候,便纷纷上街去购买杜赟早年出版的诗集,希望从中可窥探主考官的喜好。

    傅家自然也早就派了小厮去了书肆,只等书肆一开门,便将和杜赟有关的书全部买回来。

    莳七已经好些天没有见到傅临安了,家里的气氛也渐渐变得紧张起来。

    傅老太太更是天天烧香拜佛,希望老天保佑天气暖起来。

    其实也不止她,基本上各家有要下场的举子,都会烧香拜佛,一时间,京城的法源寺香火极为鼎盛。

    街头巷尾商家们也纷纷哄抬物价,每逢科举之年,物价皆要抬高三倍。

    听说某年,京城的商家狮子大开口,将物价太高了七倍不止,从外省赴京科考的举子们怨声载道,甚至有人集结众多举子大闹。

    最后还是朝廷出面,要商家最多抬高三倍,否则便要抓人。

    三月初八那天晚上,傅家一家人都聚在朝晖堂,没有一个人睡得着。

    傅临安约莫着初九丑时(凌晨一点到两点五十九)就要去贡院门口等候了,所以现在除了傅临安尚且在休息,其他人都聚在了朝晖堂,大房的人也都来了,毕竟傅临安若能考中,这便是满门的荣耀。

    因为傅临安当初是和韩闳毅一起去礼部投文的,所以两人的进场时间差不多。

    莳七抿了抿唇,估计韩家现在也是这么个情况。

    约莫着是子时末,傅临安便带着流泉来了朝晖堂辞行了。

    周氏紧紧攥着他的手,眼底早已蓄满了眼泪:“儿啊,要是中途觉得不舒服,就不要硬撑了,哪怕以后再考,可别伤了身子。”

    傅延礼也点了点头:“能交代的都已经交代了,你娘说的也有道理,今年天气严寒,恐你身子禁不住,倘若觉得不好了,万不要逞能。”

    “孩儿省得。”傅临安道。

    待一行人都交代完了,傅临安才看向莳七,他眼底俱是温柔:“你在家放心,等我回来。”

    莳七本来不想哭的,但是他这话一出,她的眸底便忍不住湿润一片。

    她咬着唇重重点了点头。

    辞别了家人,傅临安便带着流泉动身去了贡院。

    到了贡院,正巧碰见韩家的马车。

    傅临安和韩闳毅一前一后的站着排队,虽然此刻他们站在一起,但是进去之后,号房一定不是连在一起的。

    傅临安心中暗自想着,不求别的,只求不要给他排到臭号。

    所谓臭号,就是挨着茅厕的号房。

    韩闳毅小声和傅临安攀谈了几句,所言也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事,傅临安看得出来韩闳毅现在很紧张,其实他也很紧张,只是相比于韩闳毅,他似乎隐藏的不错。

    前头传来一阵骚动,傅临安抬头看了看,原来是一个老举人被搜出了夹带。

    韩闳毅回头道:“晚节不保啊,考不中好歹也是举人,现在连功名都革了。”

    快轮到傅临安的时候,他便将外头的棉衣脱下,递给了流泉收着。

    顿时一阵寒风吹过,同样脱了棉衣的韩闳毅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今年真是太冷了。”

    相比于韩闳毅,傅临安因为此前做过类似的寒冷训练,反倒是没那么冷。

    除了单衣,鞋袜也得是单层,什么马褥厚褥都是不允许带进去的。

    举子们的考具,卷袋不许装里,砚台不许过厚,笔管必须镂空,水注用瓷,木炭只得二寸长。只许带进篮筐、小凳、食物、笔砚、风炉,木炭等物。

    就连考篮,朝廷早先的颁令里,都有明确的规格限制。

    进考场前,须得经过头门和二门两道门的检查,倘若头门没检查出来夹带之类,到了二门被检查出来了,那么头门的兵士就要被问罪。

    所以,头门的检查特别严格。

    傅临安几乎全身脱光,站在那里任兵士们检查。

    就连他的束发,也要散开,因为怕有人将夹带藏在发髻里。

    考篮里的东西更是被几个兵士反反复复检查了好几遍,直到出了头门,他才发现自己考篮里头的木炭,好些个都被兵士们捏碎了。

    尽管头门已经检查的很严格仔细了,但是到了二门,依然还是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

    只不过二门用的时间没有头门长。

    好不容易检查完了,傅临安已经冻得浑身发抖了。

    他提着考篮,在兵士们的指挥下,进了自己的号房。

    号房虽然早先已经被修缮过,但是傅临安还是发现了屋顶漏了条小缝。

    他忍不住叹息,心道,好险不是臭号,但是自己的号房竟然漏风,只希望这九天里,不要下雨才好。

    流泉见傅临安已经进了贡院,便回了傅家。

    傅老太太听说傅临安已经进去了,连忙阿弥陀佛一声,然后要周氏扶她起来,她得拜拜菩萨。

    会试虽然考九天,但是分三场,所以傅临安三日后便可回来住一晚。

    相比于连着考九天的乡试,能够中途回来两回的会试已经好多了。

    莳七看着外头的天色,心里七上八下的,睡不好,吃不进任何东西。

    她心里时刻都在想着傅临安,他要是在考场里受凉了怎么办,要是分到的号房是臭号怎么办,要是风炉的炭不够了怎么办。

    清秋看她一直坐立不安的,有心安慰她,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那边厢,傅临安已经拿到了考卷,第一天考的是四书里的经义,经义,其实就是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

    他看了一眼题目,觉得不难,思量了片刻,便提笔开始答题了。

    答完题,他才发现自己的手已经冻僵了。

    但是幸好字写得还不错。

    第二天考的是诗赋,题目是赋得“云补苍山缺处齐”,得“山”字,五言八韵。

    傅临安想了想,在自己以前准备的诗赋里找了一个立意略为相近的,然后改了改,誊在了卷子上。

 第四百九十七章 画中娇(七)

    第一场终于考完了,莳七给他准备的枣酒已经被他喝完了。

    枣酒,是礼部列的名项里可带的,因为可以御寒。

    考完出场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打着喷嚏,还有人脸色绯红,很明显已经受了寒。

    流泉眼尖,一看见傅临安,便逆着人流挤了过来,此刻的贡院外皆是等候的人。

    傅临安披上流泉围过来的大氅,舒服的忍不住叹了口气,坐上马车之后,他才道:“可见闳毅出来了吗?”

    流泉连忙道:“闳三爷已经回去了,他出来的时候,满脸通红,恐是受了寒。”

    傅临安一听,不由蹙了蹙眉,他自然也是希望好友能和他一起考中,那他们以后不仅是好友,更是同年。

    可是听流泉的意思,闳毅似乎不太好。

    回了傅家,刚过二门,傅临安就看见莳七正站在抄手游廊等着他。

    他连忙迎了上去:“怎么不在房里等着,这外头多冷啊?”

    莳七抬手摸了摸他的脸,心疼道:“快进去吧。”

    傅临安下巴上满是胡渣,眼眶周围一圈青灰色,一看就是这两天没睡好。

    先去了朝晖堂给傅老太太和周氏报了平安后,傅临安就和莳七回了自己的小院子。

    清秋奉上一碗姜汤,傅临安喝下之后,又请了大夫来诊脉。

    大夫说没什么大碍,傅家上下这才松了口气。

    傅临安强撑着困意和莳七说了会儿话,就躺在床上沉沉睡去了。

    他睡觉的时候,莳七便坐在软榻上,静静的帮他做开春穿的外袍。

    她看着沉睡中的傅临安,眼眶一红,近一个月来,他真的是瘦了一圈,科考真的太折磨人了。

    四爷这还是衣食无忧,前前后后都有人伺候的。

    想想那些寒门学子,恐怕更不好过。

    傅临安在家待了一天,十二日的时候,便又动身去贡院了。

    他这一走,整个傅家上下的心也跟着他去了贡院。

    但是没办法,士农工商,想要成为人上人,就得吃得了这种苦。

    第二场入场的检查和第一场不遑多让,傅临安进了号房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风炉点上了。

    第二场是五经题,题目是“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吉日为戊。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襄公二十有七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

    这是一道截搭题,第一句“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出自《易经》,第二句“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则是出自《尚书。禹贡》。

    第三句“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襄公二十有七年。”出自于《左传。襄公》。

    而最后一句“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却是出自《尚书。大传》。

    这样的截搭题前言不搭后语,偏偏还要求举子们将其联系起来,并作文。

    傅临安沉思良久,终于提笔在稿纸上先拟了一篇,确认无误之后,才缓缓誊抄到卷子上。

    会试结束后,其中有一项流程便是核对稿纸和卷子上的内容。

    傅临安审题用了半天,等到他将考题誊抄完毕,考场上已是灯火通明了,他将卷子放在号房窗口前,这才站起身,用风炉煮了点东西吃。

    第二场考完出来,流泉便匆匆迎上了道:“刚刚闳三爷被人抬出来了。”

    傅临安大惊:“什么?”

    等到他回了傅家,傅老太太便连忙拉着他左看右看,一口一个心肝肉受苦了。

    惹得傅延礼忍不住道:“娘,但凡参加科考的学子,都是这么过来的。”其实他更想说的是,他当时也是这么过来的,怎么不见老娘这么心疼他?

    傅老太太也不理他,只是拉着傅临安的手抹眼泪。

    后来傅临安才知道,因为韩闳毅被抬出来的消息,所以傅家人都吓了一跳,生怕他也受不住。

    按例又请了大夫过来诊脉,没什么大碍。

    傅老太太这才放下心来,放傅临安回去休息了。

    回了房,莳七细细跟他说了韩闳毅的事,原来第一场考完,他就已经受了寒,在家吃了一天药,谁都劝不住,第二场撑着去了。

    结果第二场刚考了一天,他就已经撑不住了,一头栽在案上昏了过去。

    但是因为贡院闭门,只能等所有举子们都考完才能放人。

    所以韩闳毅就被带去贡院的房间,有大夫看着,虽然开了药,但是还是昏昏沉沉的。

    一直到所有举人都考完,贡院开门,韩闳毅这才被兵士抬着出来了。

    韩家的马车等在外头,连忙带着韩闳毅回了韩家。

    傅家听说了消息,便遣人去问问,说是韩闳毅已经烧糊涂了,迟迟不醒,也迟迟不退烧。

    消息传回傅家,傅老太太吓了一跳,就一直担心傅临安是不是也受了寒。

    讲到这里,莳七忍不住惋惜道:“闳三爷看来是不会去第三场了。”

    十年苦读到今朝,临了却大病了一场,实在是叫人可惜。

    傅临安一面喝着她喂到嘴边的姜汤,一面颔首:“看来他只能等下一次了。”

    伺候着傅临安睡下后,莳七才坐在一旁看着他出神。

    第三场考试,韩闳毅果然没去,傅临安忍不住叹了口气,看来他和闳毅是做不成同年了。

    第三场考的是五道策论题,在会试前,傅临安做的最多的便是策论。

    他仔细看了看题目,分别是,“《易》有先天后天,如何分判?”

    “修史之难,莫如表、志。”

    “教化之兴,由于学校。”

    “《周礼》大司马之军,有军、帅、旅、卒、两、伍之名。”

    “货布刀泉,起于上古,权衡百物。”

    傅临安一看见题目,心中顿时一阵欣喜,五道策论,其中有三道都是以前老师和他谈论过的,他甚至写成文,老师也帮他修改批注过。

    只是这三道题里有一道,还是三年前做的,他已经有些模糊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文思泉涌。

    及至傍晚的时候,傅临安正要点灯,却隐隐听到外头风声呼啸,以及雨点落在房顶上的声音。

    他忍不住蹙眉,心中腹诽,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的号房漏雨,连着考了两场都顺风顺水,偏偏最后一场开始下雨了。

 第四百九十八章 画中娇(八)

    夜色中,寒风呼啸着,院门上的灯笼被刮得狂舞,雨水淅沥沥的声音听了叫人心烦。

    灯影重重之下,清秋坐在圆桌前坐着绣活,陪着坐立不安的莳七。

    “这雨越下越大了,不知道四爷在考场上如何?”她在房中来回踱步,口中喃喃着。

    清秋安慰道:“奶奶放心吧,四爷在号房里,雨淋不到的,不过恐是会冷,尤其是现在又是夜里,但是四爷带的炭是足够的。”

    莳七摇了摇头,眸底满是浓浓的忧色。

    自傍晚开始下雨的时候,她就一直在担心,因为在第一场考完之后,傅临安曾无意中和她说起过,他号房的屋顶是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