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丽春-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着说话,就是有效果。

    顾世子无语了。

    顾紫重说着说着,却还带着李囡玉:“哥,你的功夫不会都是托李囡玉的福吧?”

    顾世子当即就灰了脸色:“说什么呢,男子汉大丈夫,我本顶天立地,何须女人帮忙?”

    就嘴硬吧。

 第九百六十七章 机会来了

    顾紫重也不问了,反着说道:“那哥哥你是真厉害,有习武的天赋。”

    顾世子就乐呵呵的。

    行了,兄妹两个人互相都给台阶下,也算是谁也不欠谁的了。

    顾世子把书信留下,可是顾紫重却不愿意留。

    顾世子索性把书信又拿走了,拿回兵营去给将士们传着看。

    顾紫重等哥哥走了以后,就赶紧给子善哥写书信,问他在那里过得好不好。

    子善哥不关心她,她却还要关心子善哥。

    唉,做女人,没办法。

    外面崔姨娘把顾紫重和顾世子两个人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的。

    等过了片刻,崔姨娘从外面回来,给顾紫重倒茶的时候道:“少夫人,咱们的存粮又不多了,该想个法子了。”

    顾紫重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听这话,还很惊讶。

    不过她只想了一想,便道:“这事情我还是要去问林伯父的。”

    林大人,就是那个被她囚禁在姑苏的伯父,也是顾家的门吏。

    上一次叛军来的时候,都没认出来林大人。

    林大人也算是在叛军中间过日子。

    自从叛军走了以后,林大人还给顾紫重写过书信呢。

    包括林大人自己,还有他的儿子和女儿,都说是顾家的人,顾家让他们如何,他们就如何。

    所以顾紫重准备去找他了。

    崔姨娘好像什么都看穿了一样,提醒着她:“少夫人,我劝您在粮食这个问题上慎重一些得好。”

    顾紫重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崔姨娘道:“不知道老奴当讲不当讲啊。自从朝廷放宽了对金陵的控制,咱们就自由惯了。金陵朱家和顾家几十年积攒下来的人脉,不能都毁在我们手里啊。”

    顾紫重突然如梦初醒一般,这才醒了回来。

    对啊,金陵朱家和顾家积攒了几代人的人脉,都堆在顾紫重面前了。

    她倘若厚颜无耻地去指挥这个那个的,人家对金陵朱家顾家帮得太狠,或者说被她给支配得太狠的话,将来有可能过了头。

    江南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江南百姓原本都是臣服于金陵朱家的。

    可是顾紫重这么多次要征军饷,江南百姓的负担太重了。

    估计江南百姓对金陵朱家仁至义尽,将来也不会再听金陵朱家的命令了吧。

    崔姨娘也赶紧接着道:“少夫人,不是老奴多嘴。朝廷对金陵朱家实在是太好了。”

    这话从何说起啊?

    顾紫重还讨厌皇上呢,有什么破战事都往子善哥身上揽。看把子善哥给累得,都成了什么样了。

    崔姨娘不紧不慢,道:“天下权力分散,藩王太多了。朱家的后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各地的藩王都在掌权。皇上一登基,便要削藩,然后收权力回朝廷,这本来就是对大明,对祖宗的江山社稷都有好处的做法。少夫人您也知道,现在除了咱们金陵朱家以外,其他的藩王都被削了。”

    顾家不能算藩王,只能说是和金陵朱家一块儿的王公贵胄而已。

    还真是。

    顾紫重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不说话了。

    崔姨娘道:“这几年来,朝廷的国库都空虚,可是皇上却对金陵朱家不闻不问,任由金陵朱家对江南百姓进行收税收粮。这难道不是皇上对咱们的恩惠吗?”

    对啊,有道理。

    顾紫重更加不好意思发言了。

    朝廷对金陵朱家不管不问,任由金陵朱家霸占江南的粮食个人力。

    顾紫重居然还在心里怨恨皇上呢。

    崔姨娘叹息道:“其实像这种事情,皇上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一方面皇上是念及和朱世子的兄弟情义,不忍心削他的藩。另外一方面,就是出于朝廷的考虑了,朝廷需要一个能征善战的武将来保卫大明的边疆。而朱世子又是皇亲国戚,皇上信得过他。”

    顾紫重如醍醐灌顶一般,真的好羞愧。

    崔姨娘说完了以后,呆呆地在原地站着不动,双手都不知道要往哪里去放。

    顾紫重激动得挤出了眼泪来:“姨娘,你不用紧张。你说的都对,紫重听进了心里。”

    崔姨娘就接着道:“所以说皇上让朱世子去镇守边疆,这也是给朱世子生存下去的名头。朱世子能保家卫国,所以金陵朱家继续存在,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嗯!

    顾紫重也想明白了,这是皇上的一片心意。

    算了,不去多想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

    顾紫重知道,皇上也很为难,他要安抚臣子,又要把百事都归一统。

    让子善哥去镇守边疆,这也算是给子善哥一个继续做藩王的理由吧。

    不过,崔姨娘怎么今天突然对顾紫重说这么多话了?

    她在寻思。

    崔姨娘能看不明白吗?

    所以崔姨娘赶紧道:“因为皇上来了圣旨,说是沿海又闹倭寇了。希望咱们能有所为!”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顾紫重又慌了,金陵城几乎已经空了,没有可派的兵了。

    燕平南上一次从金陵兵营里弄走很多的兵,金陵兵营真的没有什么人了。

    就这一次的兵,还基本上都是兵部尚书给带过来的人呢。

    崔姨娘道:“我也就是听到刚才少夫人和顾世子的对话了,所以才会有这个想法,要把心里话给说出来的。少夫人,您自己考虑吧。”

    顾世子呆呆地坐在原地。

    过了不多时,信使从外面进来,将圣旨交给顾紫重。

    公公大人终于主动来了。

    顾紫重来不及多想,赶紧起身去迎接公公大人。

    振国公道:“紫重,皇上要咱们去派兵抗倭。依我之见,这件事情你就不用管了。老夫亲自带兵。”

    她惊讶着,公公大人年过花甲,将近古稀了,怎么还要带兵?

    振国公盯着顾紫重,眼神当中透露着轻视:“怎么,紫重,你不相信老夫吗?”

    顾紫重眼神恍惚,连忙摇头,道:“没,没有。”

    振国公已经做了决定,他不用多说了,金陵朱家的事依旧还是交给顾紫重来处理。

    他虽年迈,却心犹未老。

    可是这个时候出来一个人,顾世子。

    顾世子要坚持去带兵抗倭。这是他的机会。

 第九百六十八章 战而大胜

    振国公争不过他,心里也清楚,年轻的后生总是会给他一个惊喜的。

    上一次振国公只是小试牛刀,在长安城驻扎兵马,便抄了叛军的后路,而且也让张献忠吃尽了苦头。

    虽然说振国公平日里只管自顾自地闲心,什么也不管。可是他真的要是管起来了,那作用就大了去了。

    振国公拍了拍顾世子这个年轻后生的肩膀,轻声道:“好吧,金陵兵营中的精锐你都带走,家里不用管。倘若叛军打了过来,由老夫顶着呢。”

    说这话,顾世子就放心多了。

    只要是能让他建功,证明自己,就是再难对付的敌人他也敢面对。

    顾紫重看自己的哥哥,就好像在看一个傻子一样。

    外面兵荒马乱的,出去干什么,非要找那个不自在。

    不用说是受大伤或者更严重的战死沙场了,就算是平常的磕磕碰碰,估计家里人知道了都会很着急的。

    顾紫重不建议哥哥去,况且沿海一带武将不少,明军也不在少数,这个时候人家地方的明军自己就能把倭寇给办了,用得着你金陵顾家的一个后生千里迢迢跑过去烧包?

    吃饱了撑的吧。

    何况顾世子压根儿就没有名气,武将的圈子里,谁听说过顾家的世子爷会功夫的?

    顾紫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哥哥听。

    可是顾世子反手就是一拔剑,然后四处乱砍,好像发了疯一样。

    顾紫重瞧哥哥这架势,没有几天的功夫是下不来的。

    而且哥哥在挥舞着长剑的时候,看似乱舞,其实有章法。

    顾紫重也不懂,反正瞧那样子就好像是那么回事,找到感觉了。

    她知道哥哥是铁了心的要出征了。

    既然想走,那就赶快走吧,省的她看得心烦。

    顾紫重想在自己身边留一个人,却发现什么人都留不住。

    能陪着她的也就是她的姐妹了。

    男人们没有一个好东西。

    她感觉好孤独。

    终于哥哥还是带着兵马走了。

    然后金陵兵营再一次空了,没有兵马,百姓的安危又是一个问题了。

    只要没有兵马在,城内城外便不时的有烧杀抢夺之类的事情发生。

    官府不是不想管而是无能为力啊,大战在即,兵营都空了,没有一个像样的人去管,所以混乱才频发啊。

    顾紫重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没有想到公公大人终于露面了,他是身披盔甲站立在紫重的面前的。

    他说他要走。

    顾紫重也拦不住啊,跟随在公公大人身后,她一语未发。

    没有了婆婆,她倒不用处理和婆子的关系,可是这个公公大人,却是很难揣测。

    顾紫重不知道公公大人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兵营里已经没有人了,公公大人只带着几十个随从,便上了马,出发去了长安城,

    就是西安那边,也不见得是和平的,尤其是那边离朝廷也远,明军够不着,那里的百姓可是不幸福啊。

    振国公就出发了,他要接着过去。

    听下人说,公公大人在那里有自己的根基,可以过去拉出一支像样的队伍来。

    顾紫重只能在心里祈祷了。

    过了春天,又是一年过去了。

    外面来了几个西域的使者,说是要番邦进贡。

    顾紫重不想见,可是又抹不开面,只好去应付一下。

    人家一来,首先给顾紫重呈上了一些贡果。

    顾紫重没有心情品尝,拿下去给自己的孩子们吃了。

    使者开始用汉语扯,扯了一大堆。

    顾紫重打心眼里佩服人家,因为她根本就不会波斯语,而人家却会汉文字,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啊。

    要想让她学习波斯语,那比登天还难。

    她饶有兴致地和人家说了半天的话。

    最后使者却跟着顾紫重进到了正房。

    她刚以为这个家伙是一个流氓的时候,人家却掏出了一把西洋火枪来,递给了她。

    她惊讶之下,颤颤巍巍地接过了火枪。

    西洋人说他们贩卖火枪火炮,正好可以帮助金陵城抵御叛军。

    这小子也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

    顾紫重先把他留下了。

    只过了三天,沿海就传来了消息,明军大捷,打跑了倭寇。

    还有一些海盗赖着不走,想蹭点饭吃,结果也被明军给打了回去。

    明军还准备乘胜追击,直接追出海去呢。

    顾紫重问的是领兵的人是谁。

    这个还用问吗,当然是顾家的大世子了。

    顾紫重就高兴地笑了。

    因为对她来说,哥哥在外面建功立业了,这对顾紫重来说,简直就是光宗耀祖。

    她非要在仆人面前絮叨絮叨,表示哥哥的厉害不可。

    现在好了,表明了吧。

    仆人们各个佩服佩服。

    顾紫重心里挺美,看来哥哥的本事还真不小。

    可是北方却传来了噩耗,说九边那里和瓦刺人打了一仗,结果战败了。

    怎么会呢?

    顾紫重问怎么回事。

    结果信使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毕竟人家就是一个传话的而已,什么也不知道啊。

    这下子顾紫重急了,子善哥是怎么个情况?

    他的身体还好吗,他受伤了没有,他吃饭了没有……他冷不冷……

    基本上他的吃喝拉撒,她都要想一遍。

    可是光想是没有用的,毕竟她人又不在九边。

    榆林,大同两地已经被瓦刺人攻占了。

    就宣府还凑合着可以抵挡。

    而这个时候,朝廷也准备着要南迁了。

    怎么回事,怎么一改又一改的,朝廷究竟是什么主意?

    顾紫重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只好静观其变了。

    金陵抚台大人也不出面,至于什么情况,他也不说。

    看来这一次朝廷有了大准备了。

    北方战事连连吃败,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女真人准备一鼓作气,非要和明军一较高下不可。

    努尔哈赤死了,还有皇太极。

    清兵是铁了心了要南下,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了。

    果然,皇上就向金陵城传旨,等着我老朱啊,我老朱这就来。

    赶紧跑吧,京师就是北方的门户,一旦山海关破了,清兵就直逼京师。那个时候京师的大门就等于是摆设了。

 第九百六十九章 冤狱召狱

    反正南京本来就是大明的国都,所以先回国都去避避风头,等日后再徐图发展,也还是可以的。

    这是大势所趋,至少东林党和宦官都是这么想的。

    可是很多武将不这么想,大明都二百多年挺过来了,当初土木堡的时候,皇上都让人家给抓走了,京师不还是京师吗?

    所以只要国家的根基在,就不能迁都。

    迁都就是迁民心啊。

    皇上都跑了,百姓心里会怎么想,百姓自然溃散,士兵更加士气低落了。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要是彼竭我盈,那就赢定了。

    要是反过来,那就惨了。

    说白了,就是皇上不能走,你要是走了,天下的百姓的心也就是碎了。

    首先就是祖大寿,他不愿意,带兵打了一辈子仗了,他必须要去挡一挡清兵。

    崇祯这个时候也是犹豫,总想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别人。

    可是别人却给他同样的态度:“你自己看着办吧。”

    对啊,你是皇上,大敌当前,你想怎么办呢?

    崇祯突然一拍桌子,守了。

    祖宗的江山社稷,就算是丢,也要丢得有骨气,不能让人家清兵看扁了。

    可是……没有一点实力是不行的。

    九边战败,大明的力量即将消耗殆尽了。

    这个时候崇祯特别想念自己的亲哥哥,朱常禧。

    也不知道朱兄在九边那里过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

    崇祯特别想念他。

    可是就有人假传他的圣旨,居然把朱常禧给召回了京师。

    朱常禧一头雾水地就回来了,然后又是一头雾水地被东厂的人给抓了下狱。

    这什么情况。

    消息一传开,立刻就炸了锅了。

    百姓们都以为朱常禧是第二个袁崇焕。

    崇祯太过刚愎自用,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杀了自己的武将,断了自己的长城。

    皇亲国戚里,能数得过来的,也就朱常禧能打仗了。

    现在朱常禧都要被下狱,那明军这活儿还干不干了?

    既然不干了,那就趁早跑路吧。

    收拾行李,大家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吧。

    人心尽散,皇上却成了冤大头。

    皇上竟然不知道,自己的亲哥哥居然在刑部。

    这个消息传得太快了,金陵的顾紫重就听说了。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街巷的流言蜚语,流言止于智者,所以她就没当回事。

    可是后来别的人都说,弄得她不相信也得相信了。

    真的是这样?

    不是吧?子善哥还在九边打仗呢,怎么会突然到了京城的刑部大牢?

    顾紫重慌了,赶紧去找太皇太后娘娘。

    太皇太后娘娘在金陵住习惯了,索性不去管外面的事了。

    她已经老了,没有那么多心思了,一心想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终老。

    金陵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顾紫重却不让她老人家好好过。

    顾紫重一进房门,就是气势冲冲的,好像要来干仗。

    太皇太后娘娘都一把老骨头了,哪里经得起折腾呢?

    顾紫重说明了来意。

    太皇太后娘娘唉声叹气,道:“紫重,这种事情不要说是你了,就连老身都管不住啊。皇上他必须要做出自己的决定才行。”

    得,这一下子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太皇太后娘娘本来是皇上安插在金陵朱家的眼线,可是她却想终老在金陵,不想问外面的事了。

    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想不干就不干了。

    顾紫重直接对着太皇太后娘娘发威,告诉她:“昔日若非子善哥极力解救,紫重极力上书,奶奶您何以有今日?”

    说得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