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丽春-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李家的伙食太好了吧。
顾紫重笑得很开心:“你今天过来,是想送一送我们吗?”
吴一城笑着点头,一点都没有依依不舍的样子。
看来男人真的是娶了媳妇便忘记了朋友。
顾紫重还和他开起了玩笑:“既然你想留下来,那这里的事你也就全包了吧。这里离关在很近,你要是和守军一起的话,也能捞不少的功劳呢。”
吴一城却很嫌弃:“我跟朱世子跟习惯了,跟别人不习惯。再者说了,这里都是太平盛世,哪里会有仗可打?”
说着话,他便直言了:“我知道了,子善哥要在金陵建立一个兵营呢。屯兵养马,然后再练出一支朱家军来呢。”
胡说八道。
子善哥可不是那种佣兵自重的人。
顾紫重笑了笑,让他小点声说话。
她叹息着,道:“我告诉你,你可千万不要胡乱说这种事情。这传出去了,以后我们的小命可就难保了。”
紫重姐又说笑了。
别人不知道,吴一城还不知道吗?
他们两个人可是最忠诚的人了。
忠于朝廷,忠于自己的人。
吴一城十分地真诚:“我以前跟着朱兄的时候,就是为了奔个前程,为了报效朝廷的。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没有错。子善哥是一个忠于朝廷,能征善战的人。这样优秀的人,我不跟着他,还有天理吗?”
这话说得……
虽然顾紫重知道是夸人呢,可是就是喜欢听。
吴一城这小嘴现在变得越来越油滑了。
她冷眼盯着他:“你说了这么多话,无非就是想牵住子善哥吧。以后你还要跟着他混呢,对吧?”
吴一城红着脸,低眉想了想,然后才道:“看来我什么事都瞒不住紫重姐。”
顾紫重斜着眼睛看他,却是依旧含着笑意。
这个时候朱常禧从外面进来,和吴一城一见,首先便是打了一个招呼。
吴一城兴奋地道:“朱兄,好久不见了。”
朱常禧也是见了亲兄弟,感觉十分地亲近,连声道:“好兄弟,好兄弟,好久不见了。”
他在吴一城的肩膀上连着拍打了两下,摸着他的肩膀,感觉好软,好肉。
吴一城打了一个嗝。
朱常禧和顾紫重互相看了看,随即哄堂大笑。
朱常禧感叹道:“富贵人家的伙食就是好。李采儿怀了身孕,怎么你变得胖了?”
吴一城没有说话。
他们兄弟两个人见了面,互相逗乐的场面真的是惹人大笑。
外面的管家说早饭做好了。
他们三个人去了厨房。
那里朱子琴正坐着呢。
朱常禧和吴一城两个人搭着膀子进了门来。
顾紫重看朱子琴和吴一城二人互相对视。
眼神都有点不一样。
吴一城是愧疚感。
朱子琴却是不情愿,眼神里甚至还带着些许的怨恨。
顾紫重赶紧主动说话:“大家都凑过来吧,咱们先吃饭。”
于是大家伙都凑了过来。
吴一城特地坐到了朱子琴的对面去,低下脑袋,只顾着吃饭。
朱子琴道:“朱兄,这次咱们南下去,你可一定要给我安排一个好差事。我既然跟了你,未来的日子就不能差了。”
人家既然都这么说了,朱常禧能不答应吗?
朱子琴也是一个实在人。
他向朱常禧提要求的时候,还特地看了吴一城一眼。
顾紫重心里隐约觉得,他们两个人之间有什么事。
吴一城听这话,脸色也是不好看。
等吃完了饭,大家都准备收拾东西了。
凤鸣去给仆人们发了银子,谢谢他们这些日子的照顾。
崔姨娘在这一带跟了顾紫重跟了好久,也准备要跟着顾紫重一起走。
等马车都准备好了,顾紫重把吴一城拉到了一边去,脸色有些沉重:“吴兄弟,今天在饭桌上朱子琴说的话你不要往心里去啊。”
朱子琴叹息着,也明白,他只是无奈一笑,道:“我不怪他。人家因为我和李采儿的婚事,还把他大哥给得罪了。人家在心里记恨我,一点问题都没有。”
得了,吴一城把顾紫重想说的话都给说了出来,顾紫重还能说什么呢?
顾紫重只好微笑道:“那行,你心里明白就行。好了,你就在这里待着,等着李采儿把孩子给生下来,然后你再找机会回到南方去。放心,子善哥肯定会给你留位置的。”
吴一城带着笑容点头答应了。
他还去向朱常禧,郭授时和朱三子一一拜别了。
顾紫重和凤鸣,还有崔姨娘在一辆马车上。
还有奶妈呢。
奶妈怀里抱着孩子,顾紫重腾出手来,可以歇息。
马车在路上颠簸着,她刚生完孩子,一点经验都没有,所以照顾孩子的事还是要奶妈来做。
马车动了起来,他们一行人趁着早上天刚蒙蒙亮,便出了城,直往南走。
顾紫重也不知道怎么的,一天里解了好几次手。
夜壶都不够用,她很是难堪。
崔姨娘接生孩子都多少年了,这种情况,一点都不新鲜。
第六百七十一章 亲朋好友
崔姨娘给顾紫重拿了一些养生的东西,还给顾紫重列了一个清单。
顾紫重照办,过了两天,她感觉好多了。
生产了没多久,而且她还是乘坐马车,颠簸了许久,自然会这样了。
马车在路上颠簸了六七天才回到金陵去。
他们还是快马加鞭呢,一点都不曾停歇。
回了金陵去,顾紫重赶紧回家去。
顾母在家里等着她等了好长时间。
一见女儿,顾母声泪俱下。
好长时间不见女儿了。
顾母拉着女儿的手就不松开了。
朱常禧灰头土脸的。
毕竟上一次紫重离开家,就是因为他。
他非要去建什么水师。
顾母看自己女婿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过毕竟女婿还给她带回来一个外孙子,顾母心里好受了许多。
一家人围着这个孩子团团转。
顾母把孩子抱在怀中,就像是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朱常禧看母亲有了笑脸,心里这才放松了下来。
可是顾母却还是道:“子善,现在有了孩子了,你的心也该收一收,以后不要再出门去了。免得以后再让别人把你给拐跑了。”
朱常禧知道,岳母大人还是说建水师的事呢。
他只好硬着头皮称:“是。”
顾母和崔姨娘见了面,两个老婆子相见,分外得亲切。
顾紫重把她在承德那边的经历都和母亲说了。
顾母很感慨,吴一城这个孩子现在也有了孩子了。
下一辈都长大了,她也老了。
顾紫重就看不惯母亲哭鼻涕,所以跟着劝母亲。
几个晚辈在房里劝了顾母半天。
顾母和崔姨娘这两天一直在房间里照顾孩子。
而顾紫重呢,倒成了一个没事的人了。
她把孩子交给母亲看着,自己则是去找了哥哥。
当然了,她是想去见李囡玉呢。
对于顾家来说,李囡玉的事才是大事呢。
李囡玉和顾紫重在园子里相见,便好像是多年未见的亲姐妹。
唐纤楠也在呢。
她们三个人在一起听了戏,玩了牌,好好地玩耍了好些日子。
等过了一段时间,顾紫重听北面来了信,说是吴一城准备南下来找他们了。
这个吴一城。
家里人都还不了解呢,她可是亲口叮嘱过吴一城啊。
吴一城怎么就变了主意了呢?
他能把李采儿一个人丢下不管吗?
顾紫重赶紧给吴一城回信,让他在那里好好待着,哪里也不要去,等李采儿把孩子给生下来了再说。
不过朱王爷和父亲要回来了。
这对于顾紫重来说可是一件好事。
等到了深秋,外面天气转凉了。
朱王爷和顾王爷回到了金陵来。
朝廷的事总算是忙完了。
朱常禧跟着父亲回了家去。
顾紫重在娘家住了些日子,也不好再继续住下去,只好跟着子善哥回了朱府去。
等到了朱府去,顾紫重又被当成一个宝贝来养着。
朱常禧的乳母来照顾她,几乎是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甚至人家自己都成了仆人一样。
顾紫重很不习惯。
现在顾紫重有了孩子了,也算是朱家半个管事的人了,家里人谁不得对她客客气气的?
顾紫重回想起当时她和乳母对峙的样子,就感觉很是愧疚,不应该。
乳母照顾她照顾得很悉心。
周围的几个大户人家的夫人也都过来了,没事陪着顾紫重有说有笑的。
顾紫重虽然被闷在了家里,可是却感觉更有乐趣了。
毕竟还是家里好,她一回来,这里的人都是很熟悉的朋友。
巡抚大人的小妾秦氏还给她带了过来一个良方,说是按照这个方子用药,没过几天,顾紫重就会瘦下来。
顾紫重生了孩子,身材的确不比从前,而且是胖了不少。
她收下了药方子。
刚在朱家住了三四天,她却又听说姑妈来找她了。
姑妈听闻她生了孩子,便专程从西北那边来找她了。
她可不敢怠慢,又回了顾府去。
这两天她算是一个大忙人。
当然了,她回顾府也是想看一眼自己的孩子。
自从回了金陵来,孩子就一直在母亲那里,顾紫重感觉自己倒成了外人了。
她再见到孩子的时候,感觉都认不出来了。
孩子被养得胖胖的,一点当时的感觉都没有。
姑妈见到顾紫重的时候,也感觉顾紫重大变了一个样子。
她们两个人坐到了一起吃了一个饭。
姑妈见顾紫重,两眼泪汪汪的。
顾紫重伸过脸去,任由姑妈抚摸个够。
姑妈流泪了:“紫重,当年我摸你的时候,你还是一个孩子呢,在你母亲的怀里哇哇地啼哭。现在变了,你倒成了一位母亲了。唉,岁月不饶人啊……”
顾紫重被姑妈说得都哭了。
姑妈怎么也来这一套?
年老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顾紫重劝也劝不好。
姑妈含着热泪,却是笑着:“没事,你不用管我。我这是高兴,流的热泪是高兴的。你的母亲养你这么大,终于养大成人了。唉,可是姑妈呢,我那个儿子比你还大一岁呢,可是现在却是一点正事都不干。”
哥哥……
顾紫重听说了,那位哥哥现在还在西北当差呢。
上一次林家请求顾家帮忙在丝绸之路上增派明军驻守,其中的将领,有一个就是姑妈的儿子。
也是她的哥哥。
她好像在三四岁的时候见过自己的这位哥哥,再往后便没有了哥哥的消息了。
哥哥在西北当差,想必混得也不错吧?
一提起这位哥哥,顾紫重倒来了兴趣了:“姑妈,我哥哥将来肯定是一个大将军了。不用您说,虎父无犬子。虎母也无犬子啊。”
姑妈就笑着指了指她的脑门,无奈道:“你还是和你小时候一样,说话的时候一点谱都没有。”
这怎么能是没谱呢?
顾紫重很认真的:“上一次我请求西北明军驻扎,害怕鞑子兵或者瓦刺人打过来。那其中的将领就是哥哥吧?”
这话说得倒没错。
姑妈点头答应了。
顾紫重微笑着:“那不就得了吗?姑妈,我哥哥也是一个武将的料。您又何必这般说他呢?我可听说了,他在西北那边没少办事。皇上正打算升他的官呢。”
第六百七十二章 冷静分析
姑妈闻言直撇嘴。
这种事情也就是外面的人在胡乱传着说呢,究竟怎样,谁又知道呢?
顾紫重想着要讨姑妈一乐,可是姑妈却没有乐出来。
她有点不太开心,顿了一顿,想了想,接着笑道:“姑妈,您看您在西北那边也算是驻了兵力了吧?到时候咱们西北到金陵,这就连成了一条直线了。”
姑妈没有说话,只是抿着嘴。
顾紫重能从姑妈的眼神当中看出什么来。
姑妈没有理会她,把目光转向了顾紫重身旁的孩子。
突然孩子“哇哇”地哭了起来。
她们两个大人的声音太大,把孩子都给吵醒了。
顾紫重还没反应过来呢,姑妈已经伸过手去,把孩子给搂抱起来了。
一面说着“孩子乖”,一面又把目光转向了顾紫重,姑妈带着笑容:“你看这孩子的眼神多凌厉啊,可像极了他的父亲。”
眼神像他父亲?
顾紫重不希望这样。
目光里闪烁过一丝的异样,顾紫重隐约感觉有什么情况不对劲。
她说起金陵到西北的沿线,为什么姑妈会闭口不谈,而且还要极力躲避呢?
她不太明白,难道又要有什么事吗?
她盯着姑妈的眼睛,一刻也不放松。
姑妈和她对视了一下,赶紧把目光转移开了。
顾紫重也不再多问,只是沉吟了片刻。
姑妈抱着孩子,起身来在地上来回转悠着,逗得孩子哈哈大笑。
顾紫重挺欣慰的,很少有人能把孩子给逗醒了。
她和姑妈一起,陪着孩子耍了一天。
可是到了第二天,她正准备要回朱府的时候,却听闻朱家来了消息,有坏事。
朱常禧亲自来顾府接她的时候,便和顾王爷说了这事。
顾紫重就在旁边呢。
朱常禧发愁,说皇上听信了下面大臣的谗言,不给金陵补发军饷了。
军饷都不补发,那兵营该怎么建?兵丁又从哪里补?
募兵不需要钱吗?
朱常禧摊开双手,说得很无奈:“皇上还说让江南诸位富豪帮忙,给我们捐点钱呢。”
这叫什么话?给朝廷建兵营,还需要富豪来捐银子吗?
把金陵朱家当要饭的了?
顾王爷很生气,道:“你们没有上折子吗?”
朱常禧无奈:“我没有办法,上了折子,却一直没有回信。”
皇上这是把他们晾在了金陵了,自给自足,自生自灭。
顾紫重可听说了,最近西北那边不太平静,有前朝的蒙古大军也在那里捣乱,鞑子兵还有其他的一些胡人也在掺和着。
而且那边还有地龙,许多百姓都成了流民。
所以东边这些地方可就危险了,流民一旦多起来,很有可能就是义军。
农民没了地,靠什么吃饭?
顾紫重很关心这件事情,到了现在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呢。
顾王爷也提及了这事情:“朝廷已经在想办法了,西北的地龙一下子让几十万的农民没了饭吃。可是……国库没有过多的银两来赈灾啊。上一次的水灾便已经耗够了国库的银子了。”
朝廷现在入不敷出,实在是为难。
皇上也是绞尽脑汁,没了主意。
大明现在粉饰太平,实在可怕。
顾紫重挺欣慰的,她们现在在金陵,离朝廷,离京城有一段距离,还是很安全的。
她真的希望就在金陵过一辈子。
她也希望子善哥就在金陵待着了。
朱常禧却很不情愿:“这种事情明摆着就是说给我听的。皇上什么意思,既要让我建立兵营,又不给我军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没钱人家谁愿意跟着我啊?”
顾王爷虽然不愿意说,可是还是不得不提:“你还不明白吗?皇上现在没了主意。南方朱乐权给皇上施加压力,请求康冕王出征西北呢。康冕王龟缩在西南已经很久了,现在正蠢蠢欲动呢。”
这件事情顾紫重也听说了。
顾王爷其实心里早就琢磨起来了,只是不好说明白而已,现在女婿也不是外人,说了没什么:“子善,当父亲的心里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朱常禧思来想去,只是道:“请岳父大人明言。”
顾王爷叹道:“明哲保身吧。皇上现在就相当于建文帝,康冕王实在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不除不行。皇上现在不过是积攒力量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自然会先除掉康冕王的。你呀,凡事不要冲在最前面。不是为父说你,你建了水师,结果被皇上拿来当步兵用了。”
朱常禧红着脸,心里好生失望。
顾王爷道:“你也是姓朱的,大明沿到现在二百多年了,洪武帝在位的时候就害怕群臣兵变,结果把自己的孩子分封到大明各处了,现在也是养虎为患吧。康冕王手握重兵,现在朝廷又没有多余的兵源。就算康冕王没有反意,迟早也会被逼反的。当初韩信,彭越都是怎么死的?”
朱常禧打了一个冷颤。
这种事情实在是难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