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前十万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
秃鹫是天空一霸,而雄狮更是非洲草原之王,狮鬃更是雄性、王者的象征;大象虽然看上去温和,但是一怒之下,陆地上还没有能抵挡它怒火的动物。张凡虎甚至怀疑老族长手握的灰黑色的矛杆部位是蟒皮,这样鸟类、兽类、爬行动物的王者的“遗物”都可以在这杆矛上找到。矛杆也是坚硬的小的金合欢树干做的,这样的矛除了族长之外,谁还敢握?老祖长把矛往地上一插,腾出右手,闭上眼睛很有深意地拍了拍张凡虎的右肩,仿佛在举行个简单又隆重的仪式。现在这位绝对是“高寿”的族长拍着张凡虎的肩,然后用右手接过那位最高的族人双手呈上来的雄性黑背胡狼皮,也用双手呈上,张凡虎连忙用双手伸出,头微点,腰稍弯地接过。老族长显然极其高兴,笑着拍了拍张凡虎的左肩。
但这时候,族人们突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吆喝声,大家又叫又跳,好像是在为新加入的张凡虎而欢呼。张凡虎当然笑着对大家又是笑又是点头,好像是初次见未来丈母娘而极力讨好的小伙子。族人们接受到张凡虎的友好善意,也是露出牙笑着,除了老族长在外微笑地看着,其余族人全都围着他转着圈。尤其是那三个小孩,族人们才跑一圈,他们都转了三圈了,而且是光着身子,两个小男孩就算了,但是还有个小女孩啊!
张凡虎笑了笑,抓住刚经过他身边的那个小女孩的瘦弱胳膊,把黑背胡狼的皮双手呈给她,想让她的母亲给她做一件皮裙,但又不知道她的母亲是谁,所以就直接给了她。但就是他自以为这种寻常的“尊老爱幼”却另人声鼎沸的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张凡虎直起腰来,收起笑脸疑惑地看着周围这些目瞪口呆的族人。
最先回过神来的还是老族长,他左手一举,没出声大家就都看向他,他面向大家高声地说了句什么,族人们顿时又欢呼起来。但只是短短的一瞬,大家又安静下来了,默默地看着老族长。老族长左手又向被剥皮的黑背胡狼一挥,那两个剥皮的族人就抓着半块脸盆大小的石斧往黑背胡狼的脖子猛劈,只一下就砍下了头,双手呈给了老族长。老族长又把矛往地上一插,也是双手接过,像天上一举,仰头大声地吟唱着,这大约是什么乞神之歌之类的玩意儿吧,张凡虎虽然很反感这些,但所谓入乡还要随俗,更何况是“入族”?
在老族长的吟唱声中,全体族人也跟着吟唱,连小孩子也静静地站着,那个小女孩虽然站着,但却偷偷地看张凡虎,张凡虎看见族人们都很认真,庄严而肃穆,也回了她个眼色,嘴角向上弯着,小女孩咧嘴笑了,但马上又收好笑容,斜瞟了族人们。足足五分钟后,吟唱才结束,但又是更令人心急的三分钟寂静,大家就像丢掉了魂一样,低头傻立着,一切都是那么的神秘与诡异。终于,老族长把伸向天的手收了回来,大概是推测他们的“神明”“吃”完了吧?
果然,老族长把左手的黑背胡狼头给张凡虎,张凡虎连忙接着。接着老族长把右手的豺头交到左手,右手接过族人递来的一枚石锥,用锥尖在血肉模糊的头盖骨上敲开了个鸡蛋大小的窟窿,里面白色的脑浆溢流出来。然后他用右手食指与中指抹了抹脑浆,然后看向张凡虎,张凡虎于是照做,老族长满意地点了点头,用两指在自己的眉心画了个小圆,再在中心画了个十字,嘴里慢慢地吟唱着,当张凡虎也像模像样地跟着吟唱时,老族长显然极其兴奋,对着他笑着点了下头。周围的族人更是欢呼呐喊着、奔跑跳跃着。
“这是对我的隆重欢迎仪式?又或是对神明的感谢?还是只是对食物的热烈渴望?真是一切皆有可能啊!”张凡虎现在还是有心情与自己开玩笑。
老族长又用同样的方式与其他的族人画圈,先是最小的婴儿,然后是小孩,再就是张凡虎最先遇着的那两个族人了,然后是女人,最后按身体素质来。除了婴儿外,只见大家都是仰着头,面朝夜空,双手向天上斜举着,神情极度虔诚。最后让张凡虎惊奇的是,张凡虎居然被老族长示意再为大家做一遍,他只得用刚才听了二十几遍的“乞神语”为大家乞神画圈。期间轮到为那位和张凡一起打猎的最高的族人时,他微眯的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张凡虎向他微笑着点点头,他闭上眼睛接受了“赐福”。
这些都还在张凡虎的理解范围内,因为很多原始部落的人都会对食物进行什么“神赐”仪式,就像虔诚的基督教徒面对食物对耶稣的祷告一样。但是,另张凡虎都没想到的是老族长居然要和他同喝了黑背胡狼的脑浆!
脑浆本来是白的,但是混着些许鲜血,弄得个“白里透着红”,但这可不是美女的嫩脸啊,心里素质不好的人看到绝对会吐!再加上鼻子又闻着这种温热血腥特殊的气味,若是一般人早就吐得个胃朝天了,但张凡虎毕竟经过特训,训练生吃猪肉、活鸡、昆小型爬行动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极强,忍耐了也极强。所以只是微微皱了皱眉,一仰头,十秒钟解决了战斗!周围的喝彩声如雷贯入耳。
“现在,终于要进入正题了吧?”张凡虎擦了擦嘴想到。
第八章:夜宴(下)
族人们现在才是真正地全身轻松地唱、跳着。因为那几位剥皮的族人去把还倒吊在猴面包树干上的小黑背胡狼全都取了下来,连同这地上的两只大的黑背胡狼一起,双手倒提着黑背虎狼的后腿,向后一回力欲向前面甩去:居然想把剥了皮的黑背虎狼直接扔进火堆里面烧烤!
张凡虎忙伸出双手拉住最前面两个族人的手,然后连拉带拦才把他们阻止住,在他们的疑惑眼神中快步到与他最先结识的两个族人面前,手握着他们手中的长矛,说:“给我!”两个族人松了手,他又在一位族人手中借来了一根长矛,用刚才帮黑背胡狼后腿的兽皮带子牢牢地扎了个三角架,然后对着族人们说:“再做一个。”并指着那个三角架。
最先反映过来的还是那两位优秀的猎人族人,他们直接在身边的族人手中拿过来三根长矛用兽皮带子扎三脚架,在此期间,张凡虎以用他的那把多功能军刀削着那根带回来的三米长的猴面包树枝。刚才狩猎回来时,张凡虎最初只拿着两个族人的两根长矛,但走了几步后,又回去把那根沾了六条黑背胡狼生命的猴面包树枝带了回来。
当张凡虎把手臂粗的猴面包树枝一头削尖后,两个族人也把三角架绑好了。张凡虎径直到那只去头的雄性黑背胡狼的身前,把猴面包树枝一掌劈为两段,猴面包树本就很柔软,以张凡虎单手劈断四块砖的力量与硬度的手来说,劈断这直径并不大的猴面包树枝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看在族人们眼里可就大不一样了。这也是张凡虎想立威的小手段,毕竟让大家知道你的实力对自己并不是什么坏事。
张凡虎拿着削有尖的一米七八长的那一段,从黑背虎狼的食道穿下去,又从臀部出来,然后就像烤全羊一样把黑背胡狼架在火堆上。老族长也很惊奇这种简单有效的烧烤方式,眼里还有着一丝自责——为什么自己早些时候没想到这种好方法呢?这样烤的肉多好啊!
张凡虎当然不知道老族长的心理,他只是慢慢地旋转猴面包树树枝,使黑背胡狼身体与火苗全方位的覆盖接触着。族人们都好奇地看着,小孩子都往里加柴。
由于刚下了场大雨,干柴不多,就与半干的草混合着早早地放在火堆旁边,使火堆把它们烤干后再加进火堆。但是小孩子们可不管这些,一股脑儿全往里面推,这就让熊熊火堆顿时冒出滚滚浓烟,火苗却不见了。最大的那个小孩,也就是那个小女孩,连忙拉着两个弟弟,皱着眉微怒地训斥他俩,但她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与鼻子的耸动。
非洲小孩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大肚子、大脑袋、大眼睛、大鼻子、厚嘴唇。其实除了他们的鼻子较大、嘴唇较厚以外,并不是他们的这些面部器官比其他大洲的小孩的大,而是他们太瘦小了。脖子、胳膊、大腿等部位肌肉都很瘦细,衬托出头很大;而大肚子却是真正的大肚子了,而且是饱食之后胀出来的。
没经历过中国一九六零年黑暗之年的中国人是不知道食物对人的真正意义,那是人们常说的“三年饥荒”中最厉害的一年,全国人口人口锐减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张凡虎的家乡号称“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却是全国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他的爷爷说过,当时虽然很多人都饿死了,但剩下的甚至饿死的人都是大肚子——饿了就喝大量的热水、吃能找到的任何吃了暂时不死的东西,最后造成了这种“全家无钱,肚子胀圆”、“腹中无粮,大肚当娘”的悲惨景象。中国在度过那几年后,人民生活物质水平也逐渐提高了,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许多非洲人们却依然还过着我国当年的生死线上的生活。而现在面前的智人生活现况肯定是比现代人还要辛苦得多的。
张凡虎看着这些小孩就有辛酸的感觉,收回看向三个小孩的眼光,紧盯着正在被烧烤的黑背胡狼,专心地烤着——既然你们的曾经没有我,那就让我给你们带来将来吧!火苗杀出了湿草的层层遮盖,驱走了滚滚浓烟冲了出来,熊熊火光像张凡虎的决心一样剧烈地燃烧,经久不息。火焰伸出长长的红色舌头,贪婪地舔舐着黑背胡狼的身体,黑背胡狼的肉嗤嗤地冒着油,油滴落在燃烧的草上,燃烧出淡蓝色的火焰。外皮已被烤得略微焦裂,散发出浓浓的肉香,似乎连天上的星星都吸引过来了。
小孩子们兴奋地围着火堆跑着、跳着,母亲们一脸慈爱地看着他们;战士们则拿着、举着、挥舞着长矛、短象牙刀棒、野牛大腿骨、石斧、石锤庆贺这即将到来的丰盛晚餐,欢乐劲儿丝毫不亚于小孩子,真是一群纯真的人啊。老族长则拄着长矛立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这群幸福的族人,微微点着头,为族类的强盛富足感到十足的高兴。
十多分钟后,终于可以享受盛宴了。族人们都站在烤好了黑背胡狼的烤架边,烤架已被移在了火堆外边凉着。大家都看着老族长,老族长看向那两个剥成年黑背胡狼皮的族人,微笑着一挥手。那两个族人得到这种崇高的命令,满脸兴奋地跑上前去,在烤架上用力地揪下了两只大腿,每只都足有两公斤重!一只递给老族长,一只递给了张凡虎。由此可以看出,张凡虎在族中的地位只是略低于老族长了。
看出了族人们对他的尊敬,张凡虎连忙双手接过烤黑背虎狼腿,然后看着两个族人的分肉过程,过程与老族长给大家在额上画圆的顺序一样,每人都足有一公斤的黑背胡狼肉,而和张凡虎一起捕猎的两个族人都有两公斤的肉——每人一只小黑背胡狼。
当张凡虎终于把一只黑背胡狼腿吃完后,满意的打了个咯,两公斤的肉让他吃饱了但却不至于撑着,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很多特种部队不仅对军人的“食性”——食物种类有训练,甚至连食量都有训练。因为有时执行某些任务,很有可能数天都不动,那么就须练有唐僧师徒四人的食量——一顿吃饱,三天不饿。族人们更是有先天生成的“橡皮胃”,三个小孩子都把一公斤的肉吃完了!所以,成年族人就都——加餐,每只成年黑背胡狼剥皮去内藏大概还剩二十公斤,所以今晚的肉是足够的。但显然,三个小孩的胃已到极限了,张凡虎对这种极度不健康的饱食却不能说什么,只是在对自己说,我会为你们将来的健康奋斗,让你们天天都可以吃好。
黑背胡狼由于是“一夫一妻”制,每次捕猎都是两只出动,所以身体练得少有脂肪,精肉有犬科动物特有的醇厚,略带疝味儿,但是火候掌握得好,所以虽然没有佐料,但疝味儿却较少,而因为肉里含有血,所以肉微咸,也并不是白味儿。
(本书中很多小细节都是为下文或将来的情节做铺垫的,请大家较为详细的看书。另,本人未吃过狗肉,嘿嘿,此章中的“狗肉”味儿是百度到的。)
第九章:今是而昨非
夜宴开始半小时后,近五十公斤的肉就被张凡虎及族人们全消灭光了!骨头被张凡虎收集了起来,一是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将来饥荒时最后的干粮:骨头可以先熬汤,再砸碎吸食骨髓,骨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二是它们在对动物极为了解的动物学家张凡虎手中,对动物们来说是很可怕的工具!
吃饱后的族人都在坐着休息,连三个小孩也不能鼓着肚子疯跑了,静静地与他们母亲坐在一起,听大人们说话。但是说话的几乎都是两个与张凡虎一起打猎的族人,大家一边听一边时不时地看看张凡虎,看得他浑身不自在,于是对三个小孩子招手,马上就有两个小孩子蹲在他的面前,摸还满是泥浆的短裤和已干透的t恤衫,嘴里啊呀呀地“问”张凡虎。
这时的张凡虎还能怎么办?摸他们头,自己点头微笑呗。那个小女孩明显懂事得多,只是站在张凡虎面前静静地看着他,眼中有“穷人孩子早当家”的中国古民谚的早期证明。族人们有一两个人偷偷地看着张凡虎他们说了句什么,站在旁边的老族长就用长矛使劲地敲在了他们的头上,并严厉地呵斥了一句。
张凡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坐在巨型猴面包树下环顾四周,在他对面二十米处又有一棵直径一米的猴面包树,另外以此为半径的圈上还有六颗直径三十厘米的幼小猴面包树,也就是说,巨型猴面包树是圆心,一个直径四十米的猴面包树围的圆包围了它,其中还有一棵是直径一米的“儿童”猴面包树。显然,那些“幼子军‘们是族人们栽下的,而那棵“儿童”猴面包树则两者皆有可能。从这点可以看出,族人至少在这儿生活十年了。
终于睡觉了,但是十万年前的智人还不会修建房屋,而他们聚居在这颗巨型猴面包树下,并想培育出一片猴面包树林并不是毫无道理的。这棵大树显然就是它们的楼房了,树的背着火堆的一面垂下来数条草藤软梯,软梯是在草丛中寻找的最长、最柔韧的草茎,去除掉外面的枯叶、嫩尖,只留下中心部分,这样一米多长的草只剩下一米左右的“精华”部分了,再把这样的五十条草茎合成一股,两股相接在一起。但是智人们对“打结”这种“细活”显然有点困难,也不知是怎么弄的,本来就有小孩手腕粗的草两方一打结,这就弄出个沙锅拳头大小的绳结!这个结头就用了大约二十厘米长的草,而每段草两两相连,所以都要两头打结,一米长的草光是打结就几乎用了一半。而在背着火堆的像堵墙似的猴面包树的杆上就是密密麻麻的很有规律的巨大草绳结,在夜色的朦胧中,看上去就像古藤上接的果子。
族人们可不管软梯的好看不好看、材料浪费不浪费,双手抓住竖着的草藤软梯边缘,脚踩在横着的藤上,“蹭蹭蹭”地像他们三百万年前的祖先一样,二十秒不到就爬上去了。
当张凡虎上树后一看:简直就是数十平方的卧室啊。猴面包树的树枝都是长在“头顶”上的,像个“爆炸式”发型。这些树枝都是斜向上长的,与地面的夹角不过二三十度,由于这棵树太大了,所以十余枝主树枝直径都超过了一米——这简直就是十余张斜放的单人床啊!主树枝上的分枝都有一抱粗,在分枝上睡觉有点危险,但族人们又是用那种“魁梧”的草绳在树枝之间相互缠绕着,像风吹雨打过后的蜘蛛网,但好歹也得说是“吊床”了。
张凡虎没有去和族人们争那些相对安全的“单人床”,也没有去睡那些吊床,而是选了枝直径三十厘米粗的分枝躺了上去——他在任何地方都不忘严格要求自己。“危机意识”是种很神奇的感觉,或者说对危险到来时间的稍微提前的预料,即时是在睡觉时,也能在危险来临前的瞬间反应过来,但是这种感觉或本领是长期以来的危险环境慢慢折磨出来的,如果较长时间的放松,一两个月的正常人生活就可能把多年的危险警觉完全忘记。张凡虎当然不会忘记这条先辈的教训,更不会犯下这种错误。
张凡虎往树枝上一躺,压得树枝连连摇晃,月光透过树枝撒在张凡虎那线条分明的脸上。虽然他很累,但全然没有睡意,除了二十米外那棵直径一米的“儿童”猴面包树上的两个哨兵从这棵树转移过去继续放哨外,其他的族人都睡着了,巨大的鼾声此起彼伏。
张凡虎躺在树上后就把裤带绳解散把两个线头拉了出来,摸出一把国产多功能军刀,这把军刀教官才给他半年,他就离开军队了,所以这把军刀的纪念意义就非比寻常了,在他走上研究动物、野外拍摄动物的路上后,这把军刀的实用意义又不一般了。
地球人都知道“瑞士军刀”,它的多功能、实用,价格公道,性价比很高,所以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