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醒狮-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趁着混乱一举夺取了这些警车和轻型装甲车。于是城内乱势加剧,他们突击了电视台、广播电台,播放了反塔利班的文告,不过深夜里没有多少人收听、收看就是了。他们又向“国防部”、总统府发起攻势,迫使第1军分出4千精兵支持城内平叛。
到黎明时分终于城内平静下来,可是令塔利班总部震惊的是激战2个多小时,竟然让敌军从容地全部撤走了。留下了2千多塔利班官兵的尸体和同样多被打死的难民。总部不得不留下精锐部队守卫城市。第1军总算救出了112团残余的1千多官兵。根本无力收复空军基地。
直到23日傍晚,换上塔利班军装的巴军第7步兵师才与塔利班第1军收复了空空如也的空军基地。损失的2万多吨物资价值数亿美元啊,而第1军也死伤了5千多人,第3军好不容易弄起来的7千多人,连伤兵只剩下1千5百人了。第7步兵师算是巴军的精锐了,在印巴战争中屡建奇功,这次也伤亡了1千2百多人,让他们领教了什么是真正的精锐。他们的师长明显地感觉到敌军是主动放弃这座已经被搬空了的基地,他甚至不敢去主动追歼往北方撤离的庞大车队。
这一下塔利班是绝对没有信心去与伊朗的军队会合了。巴军方必须决定是否如同伊军一样直接出兵,他们手中的部队、装备、作战经验都是伊斯兰世界第一的,还有1亿4千万人口作后盾。
赫拉特伊朗入侵军司令部7月24日
伊朗高层当然知道我军已大举介入阿共人民军,那么他们凭什么敢于挑衅我军呢?他们自认伊朗军是西亚的一支强军,这是有根据的。
1979年2月11日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民众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奉古兰经为最高法律。一时国内政治、经济界一片混乱,当然军力也急剧下降。1980年9月22日不可一世的伊拉克趁机发动了两伊战争,萨达姆雄心勃勃地要打败伊朗夺取河口地区的大片土地以改善伊拉克的出海通道。他们是蓄谋已久的,又从前苏联引进了大批的先进武器,所以一开始声势很猛,夺取了伊朗的大片领土,深入伊朗境内数十公里纵深。但是伊朗是有实力的,人口有6700万,伊拉克只有2千万,双方同样有石油,伊朗军在霍梅尼的鼓动下,怀着对伊拉克人的仇恨奋勇抵抗。到第3年上,就开始大举反攻,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反过来攻进了伊拉克。
霍梅尼甚至狂言要“活捉萨达姆”,伊朗组建了“革命卫队”,队员素有“圣战斗士”之称。最小的“战士”只有9岁!最大的有50岁,全是霍梅尼的狂热信徒。打仗时头上扎着写上宗教口号的红色纱布,老人、孩子就往地雷阵里冲,以血肉之躯为后面的坦克开路。打得伊拉克军心惊肉跳。后来的5年萨达姆全靠导弹袭城战和施放毒气,造成伊朗军民的巨大伤亡和损失。双方才得以停战。霍梅尼挡住萨达姆的战车。
当年霍梅尼还唆使青年学生教徒扣留美国使馆人员作人质,这绝对是挑起战争的行为。可是美国在派遣特种兵营救不成后,也只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了问题。可见伊朗军具有令美军担心的实力,否则美军还不举起战刀砍下去吗?
伊朗军一出手,果然大出风头。圣教军久攻不下的赫拉特,第2天就被攻占了。一周后攻占了赫拉特东南的阿德拉斯坎,大军再向东攻占了图拉克市,现在8万大军已向东攻到了沙赫拉克。已经深入阿富汗4百公里,战绩实在辉煌。不但在伊朗国内赢得一片喝采声,在国际上也好评如潮,认为阿共游击队不是伊朗正规军的对手。不过其中的苦处只有“伊朗志愿军”司令官优素卡勒中将心中有数。
伊朗这次是化了血本的,最终动用42亿美元从俄国进口了大批的先进武器,新旧都有。其中有36架新型米格-29、48架翻新的米格-27攻击机、36架米-28武装直升机、48架翻新的米-24D,120辆新型T80、T90重型坦克,200多辆BMP-3M、“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S-17“灰熊”防空导弹车…。以这些武器来补充装备入侵阿富汗的伊朗军。“伊朗志愿军”的队伍确实壮观,有国防军的第3、第4装甲师,他们拥有280辆坦克、140辆自行榴弹炮;第114、第115装甲步兵师,他们有400多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第217、273、281步兵师也有大批的反装甲火箭筒和导弹、“针”系列的肩射导弹。他们还得到1个武装直升机联队、1个空军联队的支持。这些部队还受过俄国教官的培训,演练过一些空地协同作战一类的战术。2万“革命卫队”已非当年只会喊口号冲杀的狂徒了,不但装备了AK74自动步枪、机枪、榴弹枪、火箭筒、肩射导弹,还装备了大批坦克、战车、防空导弹,他们深知仅靠不怕死的人海战术是无法取胜的。还有一支更具特色的“毛拉军”有5千人,一式都是步兵身穿波斯教士的灰袍。
这支大军更具特色之处是,优素卡勒中将虽然是司令官,而且还管着统一党的3万“圣教军”,可是他必须听从“革命卫队”总部派遣的代表穆罕默德·哈米德的意见,也得“尊重”大毛拉加法尔的意见。这个仗指挥起来就难了,可是对手可比他当年碰到的伊拉克军强得太多了。他感觉到敌军是在把他们引入腹地的,由于推进太快他们根本无力建设纵深的基地,只能沿一条狭窄的通道攻击前进风险很大,因此要求控制推进的节奏。可是大毛拉和哈米德极力反对,强调现在速度才是最主要的,现在巴基斯坦不敢出兵,所以塔利班的推进速度极慢。统一党占领的地盘越大,将来的发言权就越大。他们要求集中更多的部队在沙赫拉克的前线。
中将当然也希望更快切断南方人民军的后路,结束第一阶段的战役。可是在前阶段表面风光的作战中,损失之惨重令司令部的人员都十分震惊。在攻占赫拉特的一役,损失了80多辆坦克,1百多辆战车,当时圣教军已经撤下来休整了,前锋是国防军,死伤了4千多才夺占了一座空城。南下阿德拉斯坎时圣教军死伤了5千多众,这次革命卫队为了抢功冒险超越大部队,试图包抄敌军后路。一支5千人的突击部队被切断后路,激战整夜竟然悉数被歼,无一生还!而毛拉军在冲击包围圈时被敌军猛烈的远程炮火毙伤过半。他们不顾国防军正在全力攻城、突击敌阵也遭受重大伤亡的事实,指责国防军营救不力以致造成重大损失。到夺取图拉克的战斗中,不但前线的各路大军损失惨重,而且长达3百公里的补给线处处遭到敌军袭击,大批的物资被抢夺,军车和护送的部队都遭到重大损失。
中将曾经组织几支突击队试图控制公路周边的战略要地,可是都被敌军集中兵力歼灭了。中将可赔不起啊,他试图依靠武装直升机和直升机来支持这些孤立据点的突击队。可是至今已经损失了19架直升机,连大白天都会遭到敌军隐形小战机的俯冲攻击。中将这才知道中国军队在喜马拉雅山脉能战胜印军并非幸致,而是有真家伙的。哈米德让他别担心,不久将有80-100万的伊朗人会移居到这片地方来,只要发枪给他们,那时候后勤通道将会更有保障的。
依靠马什哈德基地源源不绝的兵员补充,才能保持部队的满员。只是坦克、步兵战车、炮兵的比例越来越低,因为步兵的补充更容易。要命的是敌军的战术是集中兵力于一点成建制地消灭自己的部队,因此只得“稀释”军官,组成新的团、营、连,这时的晋升真是太容易了。敌军的电动直升机不但隐蔽、性能好,而且数量多得惊人。据美军提供的信息,阿共人民军在西线就有3百架直升机在活动。所以中将并不想搞什么围歼,只想把敌军赶到东边的塔利班地盘。可是革命卫队和毛拉军都想“消灭”共产党,他当然也不能反对。
本来赫拉特省是哈扎拉族人的聚居区,中将和鲁甘都以为很容易招募到大批圣教军的。可是这里的民众经受了阿共人民政府的救济和细致的帮助后根本不愿意继续参加内战了,避伊朗和统一党的大军如同避蛇蝎,都在阿共领导下实行坚壁清野、堵塞水井撤往公路两侧的山区去了。其实哈扎拉族人是非常和平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巴米扬省和赫拉特省。只是由于塔利班政权对他们采取了敌视和屠杀政策,才迫使他们奋起反抗的。他们看到阿共人民政府是真心帮助他们的,阿共中有不少官员都是哈扎拉族人,当然都愿意脱离战争啦。圣教军只好靠伊朗人来补充了,可是这一切是骗不了哈扎拉族人。
当然也有一些居民被征入了圣教军,甚至投奔了统一党。在当前混乱的局面中,哪里去作仔细的调查呢,再说现在能征到兵就不错了。他们马上被编入了部队,后来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不过令指挥部中的优素卡勒中将头痛的是,至今已经损失了2万8千人,虽说步兵能马上得到补充,但是那些战死或被俘的飞行员、坦克手、炮兵、防空导弹的操作人员可都不是马上能培养出来的。损失的战机、直升机、坦克、防空系统也都价值不菲,伊朗不像科威特、沙特人口那么少,能靠石油美元过富足的日子,伊朗的财政可是相当困难,两伊战争的消耗太大了。至今伊朗都必须时时提防伊拉克,伊拉克打别的邻国美国都可能干涉,唯独打伊朗,美国只会看笑话。当年伊拉克军对伊朗军大施毒气,罪证确凿,可是美国和西方都视尔不见,不置一词。好在“精神领袖”答应继续投入资金。
就在此时,阿赫兹·拉多来找他了。提出的问题还很伤脑筋,原来圣教军司令鲁甘是伊朗人冒充的哈扎拉族人,他独揽大权后,开始组成的圣教军有三分之一的伊朗军人掺入其中,大都是当指挥官。在攻取赫拉特一役中,伊朗人也死了不少,还造成了很大矛盾。后来补充的伊朗人比哈扎拉族人多,鲁甘又改变方针,重新组建了第1、第2军,第1军第1师和第2军第4师由伊朗军单独组成,他们的装备远好于其余3个哈扎拉族人的师。在攻取阿德拉斯坎一役中,圣教军担任右翼,鲁甘命令哈扎拉族人的师冲锋在前,由第1、第4师押后。这次立了头功的是新加入的第2师、第4师的2个连长,他们在最后的决战中,率先突入敌阵,摧毁了敌军指挥部。而敌军的炮弹都准确地砸在了躲在后面的第1、第4师的头上,造成了他们惨重的伤亡。
可是在战后,第1、第4师竟然借口自己死伤惨重,战功应该由他们得,引起了军中的混乱。后来拉多提升了那2个连长,奖励了他们的部队这才算摆平。在攻击图拉克时,那2个伊朗人的师以为上次在后面压阵是上当了,敌军的远程炮火全都落入了他们的头上。现在敌军在节节败退,自然是冲在前面的合算。不料这次敌军的炮火又准确地落在了他们的头上,造成了极大伤亡。鲁甘又责怪其他3个师援救不力,自然又引发了矛盾。在后来又是一批新来的哈扎拉族人的营立了功,鲁甘又横生枝节,说是全靠前几天伊朗人部队的突击才为后续部队攻占敌阵创造了条件。
后来伊朗人补充不及了,只得合并成第1师,而这时拉多提出大力提升作战有功的指挥官,并让他们自行招兵,要求伊朗提供更多的精良武器,以鼓舞哈扎拉族官兵的士气。鲁甘又设障碍。
气得拉多只能来找优素卡勒中将,指出现在只有通过提升军官来保持士气,而且可以在当地更多地招募到兵员。这些矛盾早已引起这支大军的高层注意,这时中将已经得到总部的指示,伊朗军不再参与圣教军的基层,只担任司令官、参谋长和参谋部的官职。按4个师的编制提供装备和给养。拉多这才气平了。
拉多刚准备离开时,副官送来前线的紧急电文,一喜一忧,好事情是攻占了沙赫拉克,坏事情是圣教军总部遭敌军攻击机的猛烈打击,鲁甘丧命。而且圣教军也伤亡不小,立功甚巨的也是圣教军,又是他们的2支部队攻入敌军指挥部,造成守军的混乱。拉多当面向优素卡勒吹嘘,圣教军熟悉这里的地形,这才敢于向敌军发动夜战。要求提升立功最大的杜阿勒为圣教军司令官。中将当然也吹捧了几句,表示与总部联系后再给他答复。
这场圣教军内部的争斗虽不为外界所知,却尽在李强的掌握之中。凭拉多、鲁甘之流哪里能招募到如此神勇的军人呢。我军的炮弹没有这些神勇的“圣教军”官兵的指引,又哪里能专门瞄准伊朗人的假圣教军打呢,“打假”也打得太准了。这次干脆把有问题,不肯归顺杜阿勒的圣教军一锅端了。现在圣教军已是杜阿勒及其伙伴的一统天下了,有趣的是他们的装备决不比伊朗军的差,他们可不搞“一切缴获要归公”,他们总是能“缴获”到先进的武器,再说前一阵第1、第4师的伊朗人死伤后,好的武器也都落在了他们的手中。现在他们“立功”会比以前更方便了。
拉多离开已是23时,优素卡勒正摇头叹惜着准备去休息。副官又神色慌张地进来报告,曼多赫基地遭袭击。中将大惊失色,他知道自己的调度出毛病了。
赫拉特曼多赫基地7月25日2:00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伊朗军和圣教军在前线有10万大军在激战,每天的消耗十分惊人。当地的灾情严重,阿共撤退时又搞坚壁清野,根本无法得到就地补给。所以伊朗军在赫拉特、阿德拉斯坎、图拉克都建立了庞大的后勤基地,尤以赫拉特以东20公里的这个基地为大。这个占地极大的基地不但储存了大量的武器、弹药、食品、被服等补给品,而且还有战车、火炮、运输车辆等的修理厂,内部还有野战机场、直升机停机坪。中将部署了217步兵师来守卫这个重要的基地,还增加了2个炮兵团给他。而且赫拉特的1个装甲步兵团、2个步兵团、2个圣教军的团,2个炮兵团可随时支持他们。因为赫拉特北方60公里处就是阿共控制的山区了,中将是相当谨慎的。
不过晚上,前线部队要求紧急增援兵员,中将权衡再三抽调了217师的3千人,加赫拉城内的1个圣教军的团快速赶赴前线。然后再命1个圣教军团归217师指挥。当然马什哈德随后会派增援部队来的。217师穆希达准将师长虽然不满意,也无可奈何。22:00这团圣教军才从城内启程,可是半小时后,焦急万分的准将接到该团的无线电话,说是车辆被游击队布设的刺钉破坏了轮胎,现在他们在离基地3公里处,团长请基地派车接他们。穆希达气坏了,命令他们立即跑步前进。这团跑过一片低洼地时,发现有一层薄雾从地上腾起,他们也未在意,炎夏季节的夜间有这种现象。可是不久他们都软到在地上了。
不过基地西边大门的卫兵仍看到一支跑得七颠八倒的圣教军队伍,涌了过来,前面的人都叫着要喝水。自然有人来领他们到一处营地集合。停在门口2辆师部的吉普车则接了6个圣教军团部的人上车,直奔师部而去。此时已有1千多人进了基地,吉普车刚要驶出人群就发生了变故,4个伊朗军司机和警卫连少尉被刺毙拉下了车,下面有4个圣教军人把外衣一脱就露出了伊朗军军服上来开车,车上又多挤进了4个人。师部前还有一道岗哨,看到是警卫连的车自然是放行,不过车上的人可不放过他们,后1辆车飞出的2枚钢针击中了2个哨兵的喉结,车上迅即下来的2个人扶住了他们进入了岗亭。
2辆车直奔师指挥部。尽管已是深夜,师长没有睡觉,当然有大批参谋在忙碌。一个参谋看见有圣教军的上校进来,忙领他们到师长的房间。于是战斗就从那里开始了。读者肯定知道那些假冒的圣教军是我独3师的特种兵了。师部的内部并没有多少战斗人员,当他们控制了通讯室后,外面的警卫连才发现有问题,死伤多人也未能冲入师部。等睡觉的都赶来想发起突击时,外面赶来的我军战士已经从他们的背后反过来歼灭了他们。此时基地内已是枪炮声大作。
原来吉普车刚走,刚才还气喘吁吁的“圣教军”突然变成了猛狮。营门口的卫兵首先被解决,大门口的几辆军车可派了用处,搭载了我军官兵就直扑基地内的防空阵地和炮兵阵地,后面有一批“电甲虫”、TJ-1跟进。防空阵地得手后,从北方飞来的一批Z-14、电动黑鹰等立即送来了大批突击队员,直接降落在野战机场和直升机停机坪。伊朗军失去了指挥中心的2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又是仓猝应敌,其结果是可想而知了。
优素卡勒中将接警后反应不可谓不快,他一方面请求马什哈德前来增援,也向刚攻占沙赫拉克的哈米德通报,命令他让机动性最强的114装甲步兵师回援赫拉特。自己直接指挥城内的2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立即增援基地,可是作为防御的炮兵团装备的都是大口径重炮,机动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