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醒狮-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它们的速度都不高,似乎在抢占高度。印军预警机没有接收到应答信号,立即报告司令部,并预计空战将在两军地面部队交界处上空开战。那就是说印军一出手就把我军战机“压出”了战区上空。不久,我军的预警机报告有大批印军攻击机推进到了距我军防线150公里处,印战机则加速冲击。看来印军司令部放心地来争夺制空权了,近乎崩溃的印军地面阵地肯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攻击机将在取得制空权后为他们提供空中火力支持。
先说最高层,在24000米高空2个小队的歼-8分别从2个方向扑向2架预警机的上空,印军则以2架米格-31迎战扑向北部E-767的4架歼-8,因为这架预警机比较靠后。另外4架米格-31移到E-3方向,也是以2架前出迎战,还有2架在后面警戒。专家们的结论是1架米格-31可以顶10架歼-8呢。歼-8以2。4马赫的最高速度掠过了下面的机群,迎头冲向米格-31。到80公里距离时,2架米格-31各发射了4枚R-33远程导弹,以交叉火力攻击那4架歼-8,这是米格公司的骄傲,火控系统一次可以攻击4个目标,在这样的火力夹击下目标是不可能逃脱的。令印军飞行员惊讶的是歼-8根本不作机动躲避,继续高速冲过来,很快与导弹接近到2000米处,他们知道导弹已经锁定了目标。可是就在此时歼-8发射出印军的新的应答码,立即变成了导弹的“自己人”,导弹是绝对不管你是什么机型的,只要你回答了“口令”就立即避开你。正当印军飞行员惊得目瞪可呆时,接近到35公里的歼-8也以交叉的中程导弹攻击他们,他们可没有发射应答码的绝技,本能似的向高空机动并发射了红外诱饵弹,既可以摆脱导弹,又可以摆脱歼-8的追歼。可是这一来我机如入无人之境直扑E-767的上空,米格-31的机动性实在是差强人意,机身又重,等他们摆脱了导弹攻击,转了回来时,2架歼-8早就向E-767发射了2枚霹雳-12D红外图象寻的导弹了,接着以双机各自扑击1架苏-30。不久空中就爆出了一大二小,3朵壮丽的火球。那2个米格-31的飞行员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竟然关闭了识别器直扑下来,试图以机炮与歼-8格斗。
他们哪里知道,底下的空战中印军败得更惨,第一批发射的导弹全部成了废弹,双方又靠得很近,一下子被对方的导弹和机炮击落了30多架。接下来简直就是一边倒的追杀,印机虽然关闭了识别器,以机炮怎么可能与在预警机指挥下,性能又高出一筹的对手格斗呢。所以当2架米格-31俯冲下来时,我预警机立即调动4架苏-27夹击,而命令歼-8重返高空压阵。那2架米格-31的命运是可想而知了。
南部的那架E-3同样被击落了,米格-31仅被击落了1架。更可悲的是那些印军攻击机,他们挂载的都是对地攻击的导弹、火箭弹,自以为战斗机一定能为他们至少夺取一段时间的制空权,他们就能够教训那些围攻出击基地的中国军队。他们是在战斗机群后面的低空飞行的,等到他们刚接近攻击地域,上面的机群就被驱散了。他们等于是赤裸裸地暴露在我战机群下面,飞扑而下的我机如同用导弹和机炮给他们点名。那些挂载了沉重的空地导弹和火箭弹的苏-30、米格-23、超级美洲虎,哪里是歼-11、歼-8和“飞豹”的对手呢,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不能随便扔掉那些导弹和火箭弹,下面绝大多数可是印军阵地。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场空战。印军的第二波直升机群还算运气,它们的速度慢,又在靠后的地方,一得到信息,上面已经发令让他们返航了。
我军是怎么得到印军新的敌我识别码的呢?那当然是帕戈特基地的特种兵们的功勋。印军北部战区司令部并不知道这个基地已落入我军手中,5:30北部战区向这里发送了新的敌我识别码,命令他们立即灌注到所有的武器系统中去,6:10战区将统一启用新识别码。于是这组极为珍贵的应答码又被迅速装入我军的第二波战机和直升机等系统。基地上的各部队可是忙得不亦乐乎,塔台上的空军上校马成辉在指挥缴获的2架C-130J升空返航,他们趁天黑迅速装满了2架Z-14,让它们满载着仓库中的部件、专用的维修设备和工具,还有拆卸的防空导弹发射和控制装置、高炮、导弹和炮弹,立即返航。崔营长更是忙,他指挥留下的50多名特种兵,少数人在远处通往台拉登的公路上警戒,大多数却在忙于“接待”前来维修的战损的直升机,由于前沿基地遭受打击,一些燃油即将耗尽的直升机也到了这个后方基地。他们到战斗结束居然接收了6架阿帕奇、4架卡-50、3架OH-58D和6架超级山猫,技师们则忙于为它们装上我军的识别器,然后由特种兵把它们飞回去。到后来居然还有2架超级美洲虎和1架苏-30迫降在这里。他们还不断地向上级报告,受到敌机袭击,但用高射炮击落了1架敌机。
由于敌机彻底被逐出天空,那些遭受围攻的前沿基地可就惨了。位于西部边境最南端的杰莫利东南和利勒姆边上的2个基地是印陆航集团军第3旅的,部署了二支陆航突击分队共有54架直升机,原定作为突击扎达北部的原第四整编山地师的基地的前锋,这一地区是尼泊尔、中国和印度三国的边境,地势极为险峻,这二个基地是最近突击扩建成的,在东北方的前沿还有第73步兵师的守卫阵地,在周围是第3旅的2个机械化突击营的驻地。基地周边的高地上还有2个防空导弹连担负对空警戒。我军由第21集团军陆航兵团的2支突击分队实施攻击,中央突击师的陆航兵团则负责阻截印军的增援部队。
战斗一开始,这2个基地出动了16架武装直升机升空阻截,被击落了9架,此时基地已是一片火海,幸存的7架赶紧向西逃窜到后方基地。周边高地的防空导弹连全部被摧毁,第21军的突击队随即被机降到这2个基地的周边高地上,很快就部署了炮兵阵地。中央突击师的突击队则在通往基地的各路口部署阻击阵地,并对周边的印军阵地发起炮击。
印第3旅旅长瓦谢拉准将不久觉察了我军的意图,命令周边的突击营增援基地的守军,并请求73师的部队也给予支持。可是印军已失去了制空权,前沿直升机基地全部遭到炮火封锁,防空阵地又形同虚设,低空全部是我军直升机的天下。再说73师的阵地是面向东北方作防御的,在中央突击师的火力打击下损失惨重,本来还指望第3旅的武装直升机的支持呢。只有2个机械化突击营的部队还在组织部队增援,试图突破中央突击师的阻击,不久又遭到H-6的猛烈轰炸,其惨况可想而知。
我第21军的陆航兵团在炮火准备中摧毁了基地中的全部重火力,把印军压到了防御工事中,然后组织地面进攻,电甲虫步兵战车和TJ-1火力突击车沿山路而下,印军各处地堡中的机枪根本失去了作用,电甲虫的30毫米机炮对各个射击孔逐个“点名”,步兵们一下战车就以步榴枪攻击试图发射火箭筒和肩射导弹的印军。激烈的战斗进行到11:00时,2个基地上的印军先后停止抵抗,举手投降。在空中和山头阵地炮火的联合打击下,周边阵地的印军自顾不暇也无力组织象样的冲击。
其战果令第21军军部的参谋们都感到吃惊,从利勒姆边上的那个较大的基地的指挥部中率领残部投降的居然是第3旅的中校副参谋长,和第2营的少校营长等主要军官,俘虏了第2营和第3营的240多名官兵,这2个基地的洞库里的装备更是出乎意料之外,除了第3旅的38架阿帕奇、基沃瓦勇士、超级山猫、ALH和CH-47各型直升机以外,还有4架卡-60、4架米-24D、6架米-8和米-17呢,后来才知道那是73师的陆航大队的。更惊人的是,还有24辆“鼬鼠2”微型战车和32辆“潘哈德”VBL火力突击车。都是准备由直升机吊运到作战地域去,参加对第四整编山地师基地突击的。这一下它们都很快被直升机运送到那里了,不过要经过电气和驱动系统的改装,将成为我军防御部队的利器。
在北部的战斗更加激烈,那12个基地驻守的部队是印陆航集团军第1旅的2个陆航营的精锐部队,有124架直升机,还有一个装甲营的大部分部队,他们是正面突击斗拴特别里奥地的主力。其周围是137师部队的阵地,这支部队原来是地方守备部队老兵很多,由于印军的精锐部队消耗太大,他们被升级为主力,武器得以更新,配置了不少装甲车和防空导弹营。为了配合这次战役还调配给他们一个陆航大队,不过主要是些战勤直升机,用作指挥、侦察和救护等,有2架米-24、8架米-17、4架米-8和2架卡-60与第1旅共用那些基地。战区是指望他们能协同作战,137师负责后方守卫、警备巡逻,直至收容战俘,打扫战场,第1旅则是突击的主力。
可是那些突击营的“新锐”们哪里看得起地方部队的老兵们,那2个营的营长都不买137师师长的账,甚至同为直升机飞行员,陆航大队的小伙子也要受突击营的气。那些驾驶阿帕奇、基沃瓦勇士的家伙现在成了军中的新贵,神气极了,哪里看得上驾驶米-8、米-17这种淘汰的直升机的“老兵”呢。至于后勤供应、军饷突击营也要高得多。近一个月来的地面和低空突击都是由第1旅的3个营实施的,损失虽大,很快就得到了补充,官兵立功受奖的机会也多了,哪里还看得起那些看守家园的“守备部队”呢。双方结怨甚深。
今天凌晨警报一响,旅参谋长拉斯曼特上校亲临第1营的基地来指挥,第一波出动了40架阿帕奇、虎式和基沃瓦勇士迎战,基地的2个连的固定式“阿达茨”反直升机导弹系统全部进入战斗状态,各地面部队准备出动战车和突击队去营救跳伞的飞行员,当然也要捕捉敌机的飞行员,他还请73师和173师也协助营救和捕俘呢。这些天的都是印军主动出击,上校认为吃亏在于深入敌阵损失的直升机和飞行员都落入了敌手,这次可以报仇了。可是战局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预料,15分钟后低空的直升机大战已经结束,而且前沿基地都遭受了猛烈的空中打击,幸存的19架直升机只好向后方基地逃逸。前沿基地的防空系统形同虚设,迅即被它们认为的“自己人”摧毁。
54军的陆航兵团出手不凡,与空降军的特种兵团联手把TJ-1火力突击车和电甲虫都机降到那些基地四周的高地上,由空降军负责阻击印军的增援部队,54军的部队围歼基地的守军。他们的战术是集中大部分突击力量首先夺取7个小的基地,其余兵力则以炮火不断地攻击那5个较大的基地不断消耗他们的兵力,不久H-6的重磅炸弹加入了打击的行列。印军根本得不到空中火力支持,炮兵阵地也基本被摧毁,基地的守军遭此连续猛炸,士气一落千丈。
我军的突击队在战车的支持下下降到基地所在的谷地,身临其境才觉察到谷地内地形十分起伏曲折,密布着隐蔽的营地。本来是十分容易坚守的,只是印军从未想到我军会长途奔袭,基地内并未构建完整的防御体系,只是一些防止偷袭的警卫设施,那是经受不起战车和武装直升机的夹击的。7个小基地在9:30就先后被拿下了。然后我军集中兵力逐个猛攻那5个大的基地。那150架改型的米-8、米-17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们不断地在各个基地穿梭飞行,转移部队和野战炮。武装型的还以机炮、火箭弹和重磅炸弹参与对地攻击。在攻占2个陆航营营部所在的基地时,双方发生了激战。攻击部队召来了H-6和Q-6攻击机,并以激光枪为“飞蛇”滑翔炸弹指引目标,摧毁了几十个火力点。到12:30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激战,精疲力竭的残余的印军被迫停止抵抗。缴获是惊人的。
到14:30出击的我军全部返回了我方阵地,空军也停止了攻击。
噶伦堡锡金集群司令部8月23日
王刚绝对不会被动地应对印军的阿格拉攻势作战,中央指令前指在东段边境对印军实施新的打击,往印度统治集团的要害部位捅下去。这里简要地介绍东线两军的态势,我军在锡金-不丹地区部署了以14集团军为主组建的锡金集群,23军已撤回国内休整,该集群最具冲击力的是2个坦克师,拥有38军和23军留下的60辆电动T-07M主战坦克,缴获印军的40辆T-80U已经改装成电动推进的,63辆T-72M1和42辆T-90C改进型也已经初步改装,去掉了原有的电源设备改装了金龙电池、半导体空调系统和国产热成象仪,它们的弹药与我军的通用,零部件大部分有国产的能用,从俄国进口也不难,这103辆坦克也在轮流进一步改装电动驱动系统。再加上120辆“迅猛龙”坦克歼击车,这样的二个重型坦克师在这么狭窄的地域极具冲击力。牢牢地控制着印军东北战区的咽喉之地-东北走廊,令考拉尔德中将如骨鲠在喉。14军的42师的陆航大队得到了48架各型歼-17隐形战机的支持,又陆续增加了一批电动米-8改进型,被扩编为陆航兵团。
按照阿格拉行动计划的部署,印军掩盖性的“重返英帕尔”行动像模象样地展开了,东线的印军也在各处展开突击作战,并大规模地扩军。在一线就摆开了14个作战师,二线更是有18个师,并将西线的大批坦克通过海路,再借道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源源运抵东北战区。由于东北走廊的咽喉部位在我远处炮火的控制下,大批装备和部队只能通过孟加拉国领空空运到东北战区的各基地。对此,我国政府提出警告,对印军利用孟加拉国的领土和领空调动部队,甚至作为出击通道,我军保留作出相应行动的权利。印孟两国发表声明,声称全部是运送民用物资和人员。暗中孟加拉国一方面请我国理解他们的处境,我外交部的代表语气也很缓和,他们也就放心了。另一方面他们大大提高了对印度过境飞机和物资的要价,倒是发了一笔小财。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会去攻击孟加拉国,并不是它有多强大,相反它极弱,可是它极端的贫穷和密集的人口,足以令任何强国却步。印度的军方曾策划“拿下”孟加拉国以便与东北地区联成一片,那简直是易如反掌。可是政治家怎么敢去接管这个烂摊子呢?不要说印度,就是美国也养不起这个国家的1亿2千多万人。如此一来印度只好多掏钱了。他们足足运去了1000辆主战坦克,其中450辆T-72M1改进型,250辆T-90C改、200辆“阿琼”,还有美国人援助的100辆M1A1。他们只留下1400多辆主战坦克对付巴基斯坦,其中竟然还有老掉牙的“胜利”坦克和T-55呢。
我军在东线除了锡金集群-他们的41师在加强了陆航大队后驻防在不丹,不过我军和印军再也没有在不丹发生过战斗;还有新换防上来的第1军、63军和陆战1师,13军是7月份参战的这次留了下来。这些部队立功心切、士气高昂,反观东线的印军,经过上次的激战,在气势上已被击倒,武装直升机方面又处于劣势,从提斯浦尔-迪布鲁格尔我军又以布拉马普特河为天然屏障,在雨季河水汹涌澎湃要渡江发起攻击难度相当大。因此双方激战的地域并不大,我军的纵深防御极为坚固。
东线与西线不同,现在的作战地域大多数可以使用主战坦克交战的。我军在利多-迪布鲁格尔一线也拥有400多辆主战坦克,其中有220辆电动T-07M和T-80M,另有180多辆是缴获印军的T-72M1、T-90C和T-80进行了电气和电力驱动的改造。实力也相当强劲,并且可以从密支那-利多公路进行后勤补给。双方在这二个地域不断展开激战,坦克大战的规模直逼二战后的第四次以阿战争和海湾战争。考拉尔德的如意算盘是始终保持压力,以坦克的消耗战来拖垮我军,不过这档算盘没能打响。
印度的东北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历史上是缅甸领土,后来英印殖民当局强行将它划归印度,导致该区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在密集居住了2500万人的阿萨姆平原,一直活跃着分裂主义武装,游击队的活动时起时伏。在印缅边境则活跃着钦族和克钦族的反政府武装。印度专门组建了一支准军事部队-“阿萨姆步枪队”从事镇压东北地区各邦的反政府武装,它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