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推棺-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秘调查石星,是为了给闽浙顺风社平反,是为了义士许仪后,更是为了诸多正义豪侠,刘知北也是义不容辞。

    三人正说着,外头却来报,说是皇子殿下带着侍讲黄辉过来了,这事情虽然与朱常洛说过,但李秘信不过黄辉,便让三人躲到了内室去。

    朱常洛领了黄辉进来,也无非是抱怨,皇子殿下按说替父出征,是要统领全局的,可张守愚并没有将大小事务报上来,很多事情都自行裁决,这让朱常洛看起来有些无所事事,于军心士气毫无补益。

    黄辉其实已经将朱常洛当成太子一般来伺候,自是希望朱常洛趁机拉拢人心的,掌控更多的权势。

    黄辉到底是个清流文官,这种事情不是他的专长,只能来找李秘。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李秘朝朱常洛使了个眼色,朱常洛便找了个由头,把黄辉给支开了。

    李秘咳了一声,刘知北三人便走了出来,给朱常洛下跪行礼。

    他们刚刚才跟从李秘,李秘却连这般隐秘的事情都没有隐瞒他们,三人铭记在心,再者,竟然连皇子殿下都要听李秘的话,跟着李秘那才是做大事,他们自然是省得的。

    李秘简单介绍了一番,朱常洛也点了点头,许是李秘在他心中形象太过高大,对于刘知北三人,朱常洛也有些平淡。

    见得此状,李秘便朝刘知北道:“你有何看法?”

    刘知北想了想,便朝李秘道:“大人,在下斗胆,也就不讳言了,总兵阳奉阴违,这是他的错,但皇子殿下必须给他一点教训,否则他是不懂敬畏的……”

    朱常洛自是知道,毕竟黄辉也跟他讲过不少,平日里他也故作威严,可他到底是涉世未深,十二三的孩子,又在深宫之中委屈了这么多年,有些东西是如何都装不出来的,若说威严,李秘比他还要强烈,别人看来,他也不过是李秘身边的毛孩子罢了。

    此时听刘知北这般说,也知道刘知北该是有对策,便问道。

    “如何才能教训他?”

    刘知北看了看李秘,见得李秘点头,这才继续说道:“殿下可曾听过曹阿瞒许田打围的故事?”

    朱常洛以往没机会读书,宫里又枯燥,也不可能与太后等人一般听戏消遣,别人都不带他玩,连伺候他母子二人的宦官宫女,也都没甚么见识,他自然是没听过这故事的。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写出来的,眼下都已经到了大明朝中后期,在民间流传了一百多年,明朝文化人也出现了不少评本,也就是点评各大名著的。

    诸如李卓吾评本等等,这些文学评论家其实颇有“断章取义”的意思,并不算太客观,大多是从里头找一些章节,来作为支持自己学说的论据之类的。

    就比如清朝毛宗岗父子的评本,里头若有与他们心意不合的地方,几乎都进行删减,所以不要以为你在后世看的是原本。

    连历史书都可以随意改动,更何况流传于民间的小说或者话本?

    闲话也休提了,只说朱常洛并未听过这个故事,李秘便朝朱常洛解释道。

    “这故事说的是汉献帝要到许田打猎,文武百官都跟着,献帝射鹿,却没中,曹操便借了献帝的弓和箭,射中了那头鹿。”

    “文武百官见得是天子的箭,以为是献帝射中的,便一起庆贺,曹操却骑马挡在献帝的前面,接受了群臣的朝贺,关羽看不下去,要去杀了曹操,却被刘备拦了下来。”

    故事大概也就是这个脉络,李秘也知道刘知北提起这个的意思,但朱常洛却没能反应过来。

    朱常洛皱了皱眉,朝刘知北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知北好整以暇地答道:“殿下,这其一,天子狩猎,文武百官要一起庆贺,这便是振奋人心之事,二来,围猎也可以看出谁忠谁奸谁是墙头草……”

    “这第三嘛,是效仿这故事,看看张守愚是不是真要当这个曹阿瞒,如果他不敢,就乖乖服从殿下,这不是能够含糊其辞更不是胡乱搪塞的问题,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绝不容阳奉阴违之事发生,要么服从殿下,要么像曹阿瞒一般,如何能戏耍愚弄!”

    刘知北想来也知道自己说得太肆无忌惮了,因为朱常洛的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然而李秘却知道,朱常洛是真的发火,但绝不是对刘知北,而是被刘知北勾起了对张守愚的怒气!

    “好!那咱们就去围猎,看看他张守愚是要做顺臣还是要做曹阿瞒!”

    用狩猎来逼迫张守愚表态,或者给他施压,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这里是大后方,倭国细作才刚刚清洗过一轮,也没甚么危险,军士们平日里也经常打猎,朱常洛去打猎,也算是亲民之举。

    朱常洛此时便朝李秘道:“还得劳烦先生去安排京营和锦衣卫的卫队才是……”

    朱常洛提到卫队二字,李秘总算是知道刘知北为何突然要提狩猎了!

    他看了看刘知北,刘知北的眼色也说明了一切,李秘便顺势朝朱常洛道。

    “殿下,京营和锦衣卫的人自是要带去,但也需要让军士们有些参与感,要让他们见识到殿下的武功,臣以为可以让一些边营军士参加。”

    朱常洛对李秘也是言听计从,此时便点头道:“是,还是先生考虑周详,先生以为该召哪一部分好一些?”

    李秘故作沉思:“若让张守愚的人去,到底不太妙,依臣愚见,不如让东三营的人跟着去。”

    “东三营?”

    “正是。”

    李秘看了看朱常洛,耐心解释道:“东三营不算是张守愚的亲信边军,但在边军之中名声也不小,而且大司马对东三营很看重……”

    那沈惟敬便是东三营里的游击将军,皇子殿下狩猎,他是必须要跟着去的,如此一来,李秘等人就不必费心潜入调查了!

    aa270522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八十一章 落马装伤有药医

    刘知北只是提了狩猎;李秘便能够自然而然将沈惟敬给牵扯进来;刘知北也终于是见识到李秘的本事;也难怪李秘能够成为皇子殿下的侍读了。

    朱常洛对李秘自是信任的,当即让人吩咐了下去,然而到了下午,朱常洛又怒气冲冲地回来,朝李秘抱怨道。

    “张守愚这老匹夫,竟以安全为由,谏言本殿,反对今次狩猎!”

    李秘早料到张守愚不会让朱常洛提升个人威望,对此事该是反对的。

    他也问过刘知北,两人合计了一番,李秘便往张守愚这边走了一趟。

    张守愚也多亏了李秘的计策,才引蛇出洞,把那些个倭国细作给一网打尽,眼下正全城搜捕细作,此时皇子殿下要出去狩猎,自是不安全,他的顾虑也并非没有道理。

    然而李秘几句话就劝服了他,因为李秘说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这么刮地皮一般搜索,耗时耗力,不如利用狩猎做饵,这些倭国细作肯定会铤而走险,届时还不是等着细作们自投罗网么!

    张守愚听了也是大喜,自是答应了狩猎之时,只是李秘却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次是用皇子殿下做饵,然而张守愚却半点不提这个事情,也足见他内心之中是真的没有将朱常洛放在高处!

    刘知北此计算是一举三得,非但能够让张守愚表态,提升朱常洛的威望,还能趁机探查沈惟敬底细,更能够顺势诱捕倭国细作,也难怪刘知北如此受程北斗青睐与重视!

    李秘一直以来就是在筹谋方面输给周瑜,今番得了刘知北,也算是拉小了差距,更是坚定了要壮大自家队伍的决心。

    其实李秘一直在做这个事情,赵广陵张黄庭甚至熊廷弼秦凉玉等人,乃至有项穆和石崇圣,整个神机新营里头,很多都是李秘人。

    只是这些人已经跟着新营到辽东去了,李秘手头上并无可用的力量,所以只能再次扩张。

    当然了,精英是一方面,到时候还需要大量的情报谍子,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不过有了刘知北,李秘相信这件事并不难,他也有着决心与耐心。

    朱常洛见李秘出马就搞定了张守愚,自然也是高兴万分。

    他在宫中也不曾如此玩耍过,但他也并没有将狩猎当成玩耍,重心还是放在了逼迫张守愚表态这个事情上。

    狩猎这种事情,也没有个定数,自是要让李秘随身跟着,方便见机行事,李秘也带上了刘知北三人,给他们穿上亲卫的衣裳,也就无人怀疑甚么了。

    这日也是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正是狩猎的好天气,张守愚方面已经点选人马,为了防止石星起疑,李秘并未出面,而是让黄辉去与石星说话。

    除了东三营之外,还有京营和锦衣卫的人,浩浩荡荡上千人,都是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加上各级武将军官等等,队伍可就庞大太多了。

    其时是旗帜如林,马蹄如雷,轰隆隆开出了三屯营,往北面而去了。

    北面是长城脚下,周遭是大片森林,秋收冬藏,猎物最是肥硕,这边疆无人打扰,野物滋生,又呆傻又痴肥,简直就是完美的猎场。

    因为需要黄辉去石星那处要人,所以李秘也将逼迫张守愚表态这部分计划告诉了黄辉。

    黄辉是个聪明人,自是知道做事,这种“指鹿为马”的伎俩,有他在朱常洛身边指点,该是没有问题的。

    李秘毕竟去试探过石星,也不好再去调查沈惟敬,便让最机灵的于济侗伺机接近,好好查一查这沈惟敬的底细。

    不过李秘倒是见到了沈惟敬的真容,一个六十多的老头子,腿脚还算便利,战战兢兢趴在马背上,一双眼睛却四处扫视,绝非安分之人。

    而且此人并无官场中人的气度,反倒有些老流氓的猥琐,穿上龙袍不像皇帝的既视感,乌纱帽戴得再正也觉着歪歪扭扭的感觉,又哪里有游击将军的气度。

    大间者史世用最早就是在浙胜营游击将军茅国器麾下做事,这茅国器虽然只是个游击将军,但在抗倭援朝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李秘见识过不少军中将领,高阶武将也见过很多,但从未见过沈惟敬这般样子的,都六十多了,顶个游击将军的官职,也实在让人有些不解。

    而且官员们对这个沈惟敬也都是看猴儿一般,该是石星半途塞进了的关系户。

    诸军将领见过了皇子殿下,便在张守愚的指挥下,分批出发,驱赶猎物。

    三国演义里说曹阿瞒许田打围,打猎叫做打围,是因为皇家通常是围猎,大批军士形成大的包围圈,将猎物驱赶到一处,以供皇族射杀,否则还让那些娇生惯养的钻老林子不成?

    李秘自是陪同在朱常洛身侧,火枪虽然已经非常普及,但枪声会惊动猎物,而且精准度不高,燃烧火绳之时会发出声音和火光,还有呛鼻的气味,所以打猎都不用火枪。

    再者,围猎的人太多,火枪也容易误伤,虽说火枪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同样会出现一定的炸膛率,谁敢给皇子玩火枪?

    所以今次都是弓箭,连弩都没敢用,朱常洛的弓箭也是御制的,好看又好用,弓力也都经过了调整,可谓贴心周到。

    正当军士们纷纷策马,四处散开驱赶猎物之时,不远处陡然传来一声惊呼,竟是沈惟敬这老家伙落马了!

    他本就不善于骑马,年纪也大了,大队伍轰隆隆散开来驱赶猎物,他的马匹便受了惊吓,竟是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当然了,李秘一直观察着此人,虽然老骨头一把,但到底是没摔出毛病来的,因为李秘看得清楚,这人分明是趁机落马,为的是装伤,早点回去罢了!

    李秘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当即朝朱常洛道:“殿下,有人落马了!”

    朱常洛今次就是为了彰显威严,提升个人威望,对军士们自然要爱护,便带着李秘等人策马而来,朝身边问道:“医官何在!”

    张守愚已经出去指挥人手,一时没能赶来,众人有的下马去搀扶,有的在窃笑不已,而李秘却知道于济侗一直缩在附近,为的就是接近沈惟敬,当即朝他的方向喊了一声。

    “可有懂医的在这里,快出来救人!”

    沈惟敬见得是皇子殿下,脸色也是发白了,生怕被人发现他装伤,赶忙要站起来,然而他到底是老了,这一急,还真是脚下打滑,又摔了个结实!

    于济侗也果是个沉得住气的,直到此时才站出来,有些畏畏缩缩地朝朱常洛道:“我……我……”

    朱常洛是见过于济侗的,此时也不待他发话,便朝于济侗道:“你过来,把这位将军带到后面去歇息!”

    于济侗也只能装出硬着头皮的模样,将沈惟敬给搀扶了起来,半搀半拖着往后头走去了。

    李秘看着二人背影,倒是为沈惟敬捏了一把汗,于济侗这种货色,没病没伤也得给你治出一身伤病来,而且于济侗如此机灵,不可能不知道沈惟敬是在演戏,抓住了他的痛脚,也就不怕探不到他的底细了!

    果不其然,李秘这才与朱常洛往前追了一段路程,于济侗便从后面追了上来,给李秘禀报道。

    “这老王八是个狡猾透顶的,也亏得碰上了他于爷爷,不然还真拿他没法子!”

    于济侗也是非常不屑,一直骂咧咧,若不是李秘瞪他,还真不知道骂到甚么时候才说正经。

    见得李秘要生气,他才不骂了,老实禀报道:“老家伙一回去就装晕,叫他也不应,小爷我干脆给他下了药,迟些时辰肯定会找我回去的。”

    “也就是说甚么都没探听到咯?你回来了他一会儿如何能找到你?”李秘也是哭笑不得,心说这于济侗办事果真是吊儿郎当。

    然而于济侗却嘿嘿一笑道:“也不是全无收获,那老头子身边有个小白脸,我三言两语就问出一些底细来了。”

    李秘不由双眸一亮,朝李秘道:“小白脸说了,那老儿晚上梦呓会说倭奴话!”

    “他是倭国猴子?”李秘也是有些吃惊,本以为他是石星安插的甚么人物,可若是跟倭国人挂了钩,问题就严重了,因为石星可是兵部尚书啊!

    “也不一定是倭国猴子,眼下要打倭奴,总需要跟倭奴们打交道,若是俘获探子甚么的,总需要一些通译,有可能是精通倭国话的通译之流呢?”

    面对于济侗的疑问,李秘却摇了摇头。

    “不太可能,做梦是本能,自当是说母语,此人极有可能是倭人,否则是不会梦呓倭语的!”

    李秘也是没想到会探听到这些,当即又让于济侗回去好生打探,心里却是如何都定不下来。

    因为石星是堂堂兵部尚书,援助朝鲜也是他主张且力挺的,说他会通敌,不太可能。

    彼时倭国贫瘠,刚刚结束了“战国时期”,即便在那里当上国王,也比不上在大明朝当个尚书,石星不会愚蠢到这个地步。

    又或许这沈惟敬是个细作,趁机蒙蔽石星罢了?

    当然了,石星不是甚么愚蠢之辈,早先就已经说道过他的履历,好官不敢说,但着实是个能办事的,在任期间办了不少实事。

    若说他受了沈惟敬的蒙蔽,也不太可能,可堂堂尚书,三更半夜主动跑去跟沈惟敬这么一个游击将军说悄悄话,由不得人不怀疑啊!

    在没有更多情报之前,李秘也不好妄下断论,此时刘知北已经陪着朱常洛,在前头射猎狍子,李秘往后头看了看,也就追了上去。

    至于这沈惟敬到底是甚么人物,也就看于济侗的本事了!

    aa270522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八十二章 秋高围猎壮胆气

    长城在华夏民族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后世也才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至于那些所谓专家学者;说长城闭关锁国;阻碍华夏民族发展云云;简直就是放屁。

    华夏民族几千年来都是农耕社会,即便到了后世,也是农业大国,彼时又尚未有足够先进的科技,根本抵挡不了游牧民族的骑兵,长城可以说是最伟大的壮举。

    大明朝的神机营火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火器,无论是装备在边关还是装备到大船上,那都是震慑级的武器。

    然而即便如此,戚继光仍旧大修城墙,建造敌台和炮楼等等,也没叫着喊着要称霸天下,这是因为他看得清时势,而长城便是根据时势才建造起来的,是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

    从秦皇开始就修建的长城,到了大明朝达到了巅峰,而且大明朝设置九边重镇,也使得长城不再孤僻,带来了人气,带来了繁荣。

    虽说边城热闹了起来,但长城脚下仍旧是森林莽莽,古木参天,那是天然的屏障,同时也是野人们最得天独厚的猎场。

    军士们四处发散出去,将林中野物成群结队地驱赶出来,有呆头呆脑的傻狍子,有四处乱窜的狐狸,有高昂大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