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推棺-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李秘也没必要再隐藏自己的身份,起码对莫横栾已经是不需要的了。

    到了莫横栾这种位置,能够对李秘言听计从,绝不仅仅只是因为一封口谕,而是因为他早早看出了口谕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若李秘只是寻常小官小吏,圣上又何必如此,让甲字库的宦官李进忠亲自来传旨?

    要紧的是,他一直没能看透李秘的底细,而今次正是最好的机会!

    软玉窟固然有些交情,但这份交情又岂能与带着密旨办事的李秘相比?

    他莫横栾就是再犯傻,也断然不会为了这份交情而不卖李秘面子,之所以如此坚持,说到底还是为了试探李秘!

    他想知道李秘敢不敢违逆他,又能做到甚么程度,甚至以此来逼出李秘的身份!

    国朝走到今日,有着太多见不得光的差事,便如厂卫的密探等,乃至于都察院和御史台等衙门的人,有时候也都不太表露身份。

    李秘知道太多内幕,由不得莫横栾不去试探一把,而李秘自然也能推测得出来,否则今日他也就不会来了。

    见得莫横栾仍旧傲慢矜持,李秘终于是笑了,朝莫横栾道:“总戎看来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今日是必要追究到底了……”

    此言一出,莫横栾也别有深意地笑了笑,知道李秘已经看破他的意图,却也没太多尴尬,只是沉默不语。

    李秘轻叹道:“总戎纵横官场这么多年,难道还没领会么,有时候知道得越多,却是最危险啊……”

    莫横栾摇了摇头,答曰:“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本督也就不遮掩了,若是没来由的事体,自是如此,但你在本督身边办事,本督又如何能对你一无所知?你也别瞒了,说吧,到底是锦衣卫还是东厂?”

    李秘也松了一口气,毕竟知道莫横栾本意并非包庇软玉窟,而是为了逼出自己的身份。

    他从腰带里取出那个符袋,而后放在桌面上,轻轻推到了莫横栾的面前。

    莫横栾双眸亮了起来,因为这已经证实他一直的猜测,李秘果真是有着秘密身份的人!

    他有些迟疑,但到底还是拿起了符袋,只是将那名色指挥的金牌拉出来一半,双手便僵住了!

    他猛然抬起头来,死死盯着李秘,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可不是一时冲动才利用这桩案子来逼迫李秘,私底下其实早已将李秘的底细翻了个底儿朝天,可李秘清清白白,这一路晋升,也都是有据可依,桩桩件件都是实打实的功劳,计较论断起来,也都实至名归。

    也正因此,他才打算用这个案子来压一压李秘,可没想到竟然还真的逼出了李秘的身份来!

    不过诚如李秘所言,知道得越多反而越不安,因为名色指挥这个头衔,实在太让人忌惮了!

    眼下锦衣卫早已式微,不再让人闻风丧胆,锦衣卫南北两司各衙,其实都已经沦为东厂的走狗。

    若真要忌惮,也该忌惮东厂的大太监才对。

    可这里头有个例外,锦衣卫虽然仗势欺人,但不是打不得的狗,唯一不能惹的,便是这名色指挥!

    因为放眼整个朝廷,如今明里暗里 传说出来的,便只有三个名色指挥,放在明面上的,也就只有一个史世用!

    就是这么个不算正经的名色指挥衔,史世用却成为了今次备倭大员之中,最让人疑惑却又最是引人深思的一位!

    他是锦衣卫名色指挥使,是锦衣卫中唯一参与了今次备战的大人物,就凭着名色指挥这个不伦不类的头衔,竟然与李如松祖承训等人平起平坐,便是副总兵官吴惟忠等人,都要矮他一头!

    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李秘,竟然会是名色指挥的其中一位!

    他有些颤抖,将金牌塞了回去,双手将符袋轻轻推了回来,苦笑道:“本官今番看来是弄巧成拙了,真该听李大人的话才对的,这牌子果真是烫手得紧……”

    他的称呼也都改了,李秘却是仍旧淡淡笑着,将符袋收了回来,朝莫横栾道。

    “总戎不必如此,我李秘又不是甚么大魔头,你我都是为圣上办差的,官面上总戎比我可尊威太多,以前该如何,往后自当也如此,不必太过拘谨。”

    李秘如此一说,莫横栾却仍旧不*心,李秘也摇了摇头,朝莫横栾道。

    “总戎到底是多虑了,李某人今次可全都在帮着总戎捞功劳,若真想做些甚么,又何必多此一举?”

    李秘言毕,便见得莫横栾整个人如松掉的弹簧一般,顿时轻松了下来,也知道莫横栾是放心了,便也不在这个话题上牵扯。

    “是,有李大人这番话,本官也算是放心了,这案子该如何措置,自是交给理问所,往后大人可要多提点才是……”

    莫横栾如此说着,李秘反倒是摇头,朝这位总督道:“不,总戎想必也该知道,我这身份见不得光,若是让第三个知晓……”

    莫横栾也是紧张,赶忙站起来朝李秘表态:“李大人且放心,本官自是烂在肚子里,不会让人知晓,若连这等觉悟都没有,本官也就枉费李大人一番提拔了!”

    得了莫横栾的表态,李秘也点了点头,就此离开了总督府,这才刚回到衙门,都察院那边已经让人将卷宗送到了衙门,李秘自是秉公执法,将这案子彻底给了结了。

    当然了,受此案影响,软玉窟也是灰头土脸,这些都是后话,也就休提了。

    李秘到时趁机解放了好些被软玉窟逼良为娼的小女孩子,这些孩子都是被拐卖的孤儿,莫横栾出面说了一声,姑苏城里的良善富贵人家,也都纷纷站出来收养这些孤儿,倒是成了一件人人称善的大好事。

    毛秋池和杨振帆在虎丘发事之后,理问所的名声也是一落千丈,可李秘接掌之后,却是接二连三不断提升,软玉窟这桩案子之后,更是到了百姓称颂的地步 ,李秘虽然低调,但身为理问所主官,也得了不少民心,在苏州城终于算是有了些名望。

    一切暂时平稳了下来,莫横栾便开始筹备着将这些武举人组织起来,过得三四个月,入京参加殿试。

    今次因为朝廷备倭,所以武举考试也并非常规流程,非但增加了殿试的环节,时间上也略显仓促。

    之所以举行殿试,也是皇帝陛下为了提振人心,想选个武状元出来,振奋士气民心,营造尚武保边的氛围,也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做些激励和鼓舞。

    没过多久,各省府的武举人名单也出炉了,由邸报发付各省,李秘收下一看,熊廷弼果真拿了湖广府试的第一,成了武解元!

    不过祖大寿却没能中举,这就让李秘赶到有些吃惊了,许是南行之后,他的父亲祖承训也能感受到事态不对劲,让祖大寿收敛起来了似的。

    三月里莺飞草长,也是欣欣向荣,天气也暖和起来,京城方面也终于下发了消息。

    有鉴于总督莫横栾武举府试办得漂亮,堪称楷模,年底即将提拔到京营去当大佬,负责拱卫京师,也算是成为了皇帝的亲信,莫横栾自是欢天喜地。

    当然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单凭一个武举府试的功劳,可没法子得到这样的恩荣,莫横栾自己也是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

    若不是李秘将程昱给抓了,押解入京,哪可能会得这样的功劳!

    人都说一人得道是鸡犬升天,这话是一点都不假的,袁可立今番终于是被起复,而官职便是理问所的掌印理问!

    他未被罢黜之前,乃是山西道监察御史,先前也做过苏州府推官,今番继续干着刑名的事情,也算是老本行,虽然他厌弃官场里头的那些尔虞我诈,但对刑名却是情有独钟,今次也是乐意接受朝廷安排。

    他可不是甘心隐匿山水之人,今次得了李秘帮助,能够起复为官,自是踌躇满志。

    至于成为了李秘的顶头上司,这点他倒是不担心的,因为李秘的功劳比他还大,晋升自是更高了!

    然而奇怪的是,朝廷把该封赏的都打发了,便是王弘诲和张孙绳等人都有不少好处,甚至于孙志孺也因此留京为官,宋知微终于得偿所愿,不久便要提升进入大理寺做官,陈和光也即将进入布政使司衙门,连简定庸都即将进入知府衙门来,反倒对李秘没有甚么表示。

    眼下鸡犬倒是全都升了天,反倒李秘没有得道,众人也只能猜测,许是等到李秘入京殿试,再一并封赏罢了。

    这事情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人人都有些为李秘打抱不平的意思,反倒李秘自己却是无所谓,仍旧在理问所办公,大小案子也都是由心去做,倾力而为。

    这么一闹,那些武举人也都老实了,横竖也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他们也就不回家了,逗留姑苏,四处盘桓,也是期盼着殿试能够金榜题名,倒是再衣锦还乡。

    吴冠军等人对李秘倒是感恩戴德,毕竟是李秘解决了这桩案子,也是保全了他们的颜面。

    李秘坚持己见,不惜用名色指挥的身份来压制莫横栾,也要秉公正典,所获也是有目共睹,皆大欢喜。

    若说这其中有些逊色的,便是张黄庭了。

    他本是个英气勃发的人,可自打出了这等事之后,也引发了他的女儿心态,使得他更加无法用男子的身份来行走。

    他已经很少抛头露面,更喜欢与甄宓和秋冬秦凉玉混在一起,夜里甚至已经做了女装打扮。

    赵广陵等人过来找李秘玩耍,他也都不再参与,郑多福如狗皮膏药一般,从南京赶过来,巴巴着想要为张黄庭庆功,可张黄庭对她也是冷落了很多。

    李秘也不知这到底是好是坏,无论如何,到了四月中旬,朝廷发下命令,他们终于是要北上入京,参加殿试了。

    aa270522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七十章 通州驿馆听消息

    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已经有好几拨人让李秘抓住,通过这条官道押解入京,其中无一不是枭雄大人物。

    无论是浅草熏和小笠原之丞这样的倭寇大贼,还是程昱之流,那都是足以引发势态动荡的人物。

    而如今,李秘自己也终于踏上了这条路,虽然他打心底希望自己能够留在苏州,查查案子混吃等死。

    可他知道,若等到那个历史节点再发力,可就为时已晚,自当早早入京来布局,所以心里也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这一年中他也曾辗转多地,无论是旱路水路,都已经适应,所以旅途倒也没多少麻烦。

    再者,今次上京的是官方队伍,那些个武举人们也都凑热闹,一并跟着进京,而这一路上,也不仅仅只是苏州府这一支,越是靠近京师,路上遇到的武举人就更多,也就更热闹。

    到了这个时节,世道其实已经不算太平,便是官道上也有人拦路剪径,有时候便是官府的队伍,规模稍小一些的,盗贼们也还是搓大了胆子来下手。

    不过武举人可都是万众挑一的精英人士,也没有哪个贼窝这般有胆色,更何况武举人成群结队行路,就更是无人敢骚扰。

    中后期的大明朝,商业已经非常发达,以至于江浙苏杭等地占据了最主要也是份额最大的经济作用和地位,苏州杭州等地也都是名满天下的富庶繁华之地。

    李秘算是见识了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貌,但有的地方是依靠经济而闻名,但有些地方却是因为政治而存在,比如南京,更比如国都北京!

    李秘已经去过南京,但南京作为陪都,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政治价值,剩下的仅仅只是象征性的意义,那里毕竟是太祖皇帝的国都,终究需要保留下来。

    而北京城相对而言才是真正的首善之地,无论是政治经济乃至于军事,都占据绝对重要的位置。

    政治经济两方面倒是容易理解,毕竟是国都,人口和经济等各方面,都不会输给其他地方,可军事方面,或许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不过若你听说过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就该明白北京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了。

    闲话也休提,到了通州之后,便是越发热闹起来,诸多武举人也都是游历天下结交朋友的,五湖四海也不乏狐朋狗友,里头不少都是将门子弟,也有世交,自是相互招呼寒暄,无论驿馆还是酒楼,那都是热热闹闹的。

    通州已经是顺天府的境内,乃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也就是北京南行的,是北京城的东大门,其内大小河流十几条,水陆四通八达,南北通途不外如是,自也是人声鼎沸。

    这一路上来,沿途地方也都知道了这桩盛事,每过一处也就掀起一股尚武的热潮,用后世的话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了吧。

    众人对于入京这件事也是心态各异,李秘其实早就有机会进京,当初史世用与戚楚等人护送周瑜入京之时,就曾经考虑过这个事情,但李秘当时未能成行。

    而后又有几次押解任务,李秘作为首功之臣,也都有资格入京,但李秘终究是没有上来。

    如今因为武举的殿试而入京,倒是有些意外,甚至有些仓促,不过考虑到皇帝对南直隶以及苏州府官员们的封赏,李秘也知道,自己今次是如何都要入京的了。

    入京也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尤其是官员,也要讲规矩,到了通州之后,便要开始整肃礼仪,李秘是官员,也是武举人,按说要学习的礼仪也比别个要多一些。

    不过他毕竟只是从七品副理问,也没资格入殿觐见,只能等殿试之时以武举人的身份进去,当然了,也不排除圣上会提前宣召。

    所以莫横栾等人自是忙忙碌碌,与那些个礼部官员整日里商讨,李秘反倒是闲了下来。

    李秘对京城还是比较陌生的,通州又是南北往来的节点,打听消息最是方便,李秘便与甄宓等人四处闲逛,一来是熟悉环境,二来也是有备无患。

    几个人在通州逗留了几日,倒是把想知道的都弄了个清楚明白,毕竟甄宓等人无一不是老江湖,李秘又是最擅长套取消息,不露痕迹就能达到目的。

    这日也懒得出去,李秘便留在了驿馆之中,秋冬丫头跟着甄宓和张黄庭几个出去游街扫货,毕竟也不缺银子,又是爱热闹的人。

    眼看着到了中午,李秘也是饥肠辘辘,到底是习惯了秋冬丫头服侍,到了饭点不见人送饭,李秘才醒悟过来,这丫头是出去游玩了,只能自己到厨房来觅食。

    驿馆的厨房也是热火朝天,毕竟驿馆里头都是地方大员,通州驿馆也不似其他小地方,请的都是天南海北的大厨子,迎合诸多官员口味,驿馆办得比京城里的大酒楼都要兴隆。

    李秘虽然也是官员,但人是天子脚下的驿馆,架势也大,寻常芝麻小官,别个也不理你,秋冬丫头是与总督府的总管一道,才每日里开小灶。

    李秘却是不清不楚,自个儿到了厨房来,但见得里头是摩肩擦踵,无论是掌勺大厨还是洗碗小工,一个个都如上战场,如临大敌,慢说开口说话,便是擦汗都没工夫。

    李秘到了门口便让人给赶了出来,这些个佣人也没抬头看人的,再说了,官员都自矜身份,不会到厨房来,来厨房的都是下人,自然也不会有人认得李秘。

    李秘还不至于膨胀到来厨房耍威风的地步,被赶出来之后也只是苦笑一声,正准备上街吃些东西,却是听到两个洗菜的短工在抱怨。

    虽然李秘几个时常出去打探消息,但驿馆里头却没如何探听,毕竟莫横栾等人都在这里,也不好太过放肆。

    没想到这两个短工的交谈,倒是引起了李秘的注意来!

    这些短工都是帮闲伴当,忙时过来做事,薪水日结,都是驿馆里头的亲戚,做的也都是一些头头尾尾的杂活,不比那些大厨,自然也就清闲一些。

    李秘之所以注意到他们的谈话,是因为此二人隐约在说苏州府如何如何,此时细听,就更是疑惑了。

    “这南来北往的,也就苏州府最是麻烦,每次来人都是乌泱泱的一大帮,那些个囚犯倒也罢了,丢猪圈柴房都不碍事,偏生官儿都是有头有脸的,又是讲究人儿,每次都要劳动咱们过来帮闲,别的营生也不要去干了。”

    “可不是么,您说那些个头戴乌纱的也便罢了,每次总有不少没名没姓,又是白身的,偏又要菩萨一般供着,别地儿可没这样的规矩,就他苏州府的事儿多。”

    “苏州那可是满地流油的地界儿,能上来的非富即贵,也就不说甚么,可每次总带四五十的随从,也是不太常见着的……”

    李秘听到这里,一切都还正常,毕竟他也是非常清楚,每次押解,其实都有官兵护卫,四五十人也是有的。

    然而二人接下来的话,可就有些让人起疑了。

    “可不是,这军头官兵的,那是扎在驿馆外头,另开炉灶,吃着大锅饭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