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推棺-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码李秘是这般想的,即便苏州府推官把自己屁股都打烂了,也不可能打出一条线索来不是?

    再加上自己是最了解内情的人,对整个案子,比县衙里任何人都要了解,也就不怕这推官来“比较”了。

    那衙役见得李秘迟疑,还以为李秘被吓傻了,许是于心不忍,便宽慰李秘道。

    “李捕手你且安心则个,便是要打板子,下手的也是咱们县衙的自家兄弟,含糊一下也就过去了,挨了这顿板子,往后县太爷一定给你找补回来,岂非因祸得福?”

    虽然这衙役也是出于好意,但李秘心里还是忍不住大骂简定雍这个老狐狸,甚么因祸得福,这祸也是简定雍给的好不好!

    “谢谢小哥提醒,我晓得的。”李秘笑着道谢,而后挑拣了几分卷宗,便走出了签押房。

    六曹签押房就在大堂左右两侧,也是为了方便办公,接待百姓的案子和诉求,所以李秘很快就走到了大堂来。

    古时衙门可不是每天都放告的,想要打官司什么的,需要放告日期间才能受理,不是放告日过来告状的,先打你一顿板子再说。

    一般来说放告日是每个月逢三六九日,当然了,也有些勤快清明的,放告日也会适量增加一些。

    像苏州府这样人口极其密集的大城,无论是吴县还是长洲县,放告日都要多一些。

    好在今日并非放告日,大堂里除了县衙官吏,也就没什么人了。

    此时简定雍与苏州府推官宋知微便坐在堂上,见得李秘过来,简定雍便朝宋知微介绍道。

    “宋账干,这位就是负责案子的李秘。”

    账干也算是推官的尊称,因为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硬要换算一下,应该算是地方审计局局长和法院院长。

    类似北京或者顺天府的推官,乃是六品官,而苏州府这样的推官,也是七品官,与简定雍平起平坐。

    府衙通常也有“四府”的说法,一府自然是知府了,二府是同知,三府是通判,四府便是推官了。

    推官衙门又叫理刑馆,由于掌管刑名,又有核查钱粮的职责,所以虽然推官列为四府,旁人看来是府衙四把手,但权柄却是极大,说是仅次于知府也不为过。

    李秘也不敢太放肆,稍稍抬头看了一眼,这推官宋知微也就四十出头的样子,留着一部山羊胡,脖颈上有一块小小的胎记,倒也让人印象深刻。

    “小人见过宋推官。”李秘走上前去,抱拳躬身行礼。

    宋知微上下打量了李秘一番,便朝李秘问道:“你就是李秘?本官也不是第一次来县衙,怎地如此面生,难不成你是新来的?”

    宋知微这般一说,简定雍便紧张起来,若是李秘不识趣,说开了内幕,宋知微必然知道他将李秘抓来当成替罪羊临时工了!

    李秘心里也气恼,本以为简定雍真的是看重自己,扶持自己,谁知道他只是想让李秘来顶缸!

    不过人在官场,也是身不由己,这个锅若是不背,往后也别打算继续干下去了。

    反之,如果自己顶下来,往后这个案子可就真的由自己负责,简定雍也不敢不支持他李秘了!

    念及此处,李秘也点头应道:“小人一直在县衙当差听用,也一直跟着县太爷查案子,县太爷觉着小人可用,便提拔小人上来,全权负责这个案子。。。”

    李秘如此一说,简定雍伸长的脖子也缩了回去,面露微笑,显然对李秘的表现很是满意。

    不过李秘也在话里头埋下了伏笔,当着苏州府宋推官的面,都说这案子由他李秘全权负责了,往后简定雍想要否认都不成了。

    宋知微点了点头,似乎并没有计较这个细节,而是直奔主题,朝李秘问道。

    “嗯,既然由你负责,那本官便直接问你了,那些个苦主已经哭闹到理刑馆去了,如此闹腾,衙门脸面上需是不好看,如今三日已到,案子可有甚么进展了?”

    《大明律》的“吏律”里头有规定,不按时完成公文的,拖延一日就要笞五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首领官各减一等。

    连公文没按时完成都要打板子,上官也都要遭到连累,也难怪县衙的书吏整日里埋头奋笔疾书了。

    而连写个公文没按时完成都要受罚,更不用说调查凶案这种事情了。

    宋知微今次来比较,只怕也没抱太大的破案希望,完全就是为了打板子而来的!

    只是他见李秘年轻又生涩,心里只怕也知道,李秘是临时被拎出来顶缸受板子的,见得李秘这小身子骨,难免有些同情。

    大堂里头的人更是满眼惋惜,也有人幸灾乐祸,更有人眉头紧皱,显得很关心李秘,比如钱师爷。

    这也让李秘渐渐有些看不懂这个绍兴师爷了。

    不过李秘可不打算被打屁股,否则他也不会挑拣了这些卷宗过来,虽然整个大堂没人看得起他李秘,但李秘也不是随便被人打的!

    “回禀推官大人,整个案子已经撕扯清楚,只剩下几个疑点,若能得推官大人指点迷津,破案便在日前了!”

    aa270522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十六章 震慑全场扬心气

    苏州府推官到吴县来比较案子,县衙上下都满是忐忑,毕竟是要打板子的。

    也好在县太爷简定雍事前抓了李秘这个替罪羊,虽然有人幸灾乐祸,但也有人心生惋惜,毕竟李秘虽然装束和行事都有些怪里怪气,但为人亲和,被抓来打板子颇有些无妄之灾的意思。

    李秘看着这些人的眸光,也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在看简定雍,后者却是高坐堂上,闭目养神,仿佛事不关己一般。

    其中的利害关系李秘也早已权衡过,这个锅无论如何他都要背,也怪不得简定雍。

    在简定雍看来,他李秘若果真与项穆有那么深的交情,推官宋知微估摸着也不敢真的打了李秘的板子。

    殊不知李秘与项穆也是认识不久,还未来得及接触项穆关系圈子里头的人物,宋知微都不认得他,更不知道他与项穆的关系,哪可能手下留情。

    被打四五十杖屁股,试问谁受得了,屁股打烂了,往后还怎么查案,再者说了,李秘也不会吃这个亏。

    当他说案子已经查得差不多之时,大堂上几乎所有人都吃惊了,因为诸人皆以为李秘只是顶缸的替罪羊,谁曾想过他能查破这案子?

    再者说了,李秘也是昨日才成为捕快,接手这个案子也是今早的事情,这看了一上午的卷宗,就能把案子给破了?

    “李秘,宋账干面前,不得胡乱吹嘘,这可是要吃板子的!”简定雍本也有心让李秘来查案,毕竟他是知道李秘有查案才华的。

    之所以让他吃这顿板子,也是恩威并施之举,想进公门就先煞威风,否则以李秘的才华,往后他可不一定能够降得住。

    再者说了,吴县与长洲县就在苏州城内,与府衙同城,时常走动,他与宋知微也并非没有交情,宋知微也只是走个过场,板子也是县衙的衙役来打。

    可如果李秘胡乱吹大气,宋知微真要追究起来,非但李秘闯祸,县衙也要殃及池鱼!

    简定雍想要阻拦李秘,但宋知微却双眸一亮,这位苏州府推官主掌苏州府刑名,似吴县这种,将十几桩旧案翻出来,还串联起来,极有可能是一桩惊天大案的情况,也是不多见,若能够侦破此案,可是天大一桩功劳!

    而且李秘适才说话极其隐晦,但宋知微却听得出来,李秘说这案子已经厘清了七七八八,就剩下最后一点点,等着他宋知微来提拔点拨,由此可见,这李秘绝对是个脑子活络懂办事的,绝非只是口出狂言!

    “哎,简大人,既然这李秘查出眉目来,何不让他说说看,这案子本来就是他在抓,指不定真就破获了这案子,岂非好事一桩?”

    宋知微这么一说,简定雍也就无法可说了,只是充满警告地看了李秘一样,暗示李秘说话一定要注意。

    “是,这李秘确实是个办事勤快的,否则我也不会提他上来,只是这案子千头万绪,我一再让他谨慎为之,没个确凿证据,不可妄下断论,既然大人想听听他的想法。。。”

    “李秘,你便上前来说说吧。”简定雍也有些无奈。

    “是。”李秘应声上前来,便将卷宗置于公案之上,一一展开来,但见得这些个卷宗全被他勾圈点划,但凡疑点重点,都标识得清清楚楚,可见这卷宗里头漏洞破绽也是极多!

    “小人斗胆问一问,推官大人对这些案子的第一印象是甚么?”

    “第一印象?”宋知微有些糊涂,毕竟李秘口音有些古怪,词汇也比较生僻。

    李秘也是碰上案子就暴露本性,没顾及到其他细节,连现代的一些词汇也用了出来,此时赶忙朝宋知微解释道。

    “就是大人第一次见得这案子,心里头有何念想。”

    宋知微轻轻哦了一声,没想到李秘还来考自己,若是寻常庸碌官员,没仔细看过卷宗,只怕答不上来,可是要出丑了。

    也好在宋知微是个办实事的,确确实实看过这些卷宗,此时便开口道。

    “呈递到理刑馆来的案子统共有一十三件,苦主都举告吕崇宁的妻子张氏为凶手,张氏虽然未出阁前有过练武经历,但公婆称赞,街坊口碑也都不错,再者,她又不常外出,与这些被害人又素无往来,更无瓜葛牵扯,实不知这些苦主为何齐齐指点张氏。。。”

    “本官批阅了卷宗之后,也没太多头绪,这十三个受害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有成家立业的,也有浪荡街头的,有相夫教子的,也有馆楼卖笑的。。。全不相干,实在没甚么线索。。。”

    宋知微这么一说,李秘也不由点头,可见宋知微并非甩手掌柜,对这个案子的始末也算是比较清楚了。

    李秘此时开口道:“推官大人对案子确实了如指掌,小人初时见得这卷宗,也是云里雾里,不过,大人有一点却是说错了。。。”

    宋知微身为推官,主掌刑名,虽然他是进士出身,但并非干坐公衙的人,时常亲自侦缉查案,阅历也是极其丰富,若非袁可立名声太大,压过了所有人,他宋知微早就声名在外了。

    此时听得李秘毫不客气地指他说错,宋知微也有些讶异的问道。

    “不知本官错在哪里?”

    李秘见得宋知微的表情,才知道自己差点得罪了他,当下改变口风道。

    “也不是大人说错,而是忽略了所有人都会忽略的一个疑点,一个不能算疑点的疑点!”

    宋知微听说所有人都忽略了,难不成就你李秘最聪明,就你发现了,所以当下连简定雍心里都不太舒服,可听李秘后来说是不算疑点的疑点,又马上释然了。

    既然不算疑点,看不出来也是正常,李秘之所以提起,只怕也是哗众取宠罢了。

    简定雍本来就怕李秘胡说八道,县衙的案子,几乎都是经手知县,他也有丰富的办案思路,似李秘这等侃侃而谈,办案思路却从未听说过,便知道要坏事了。

    “既然不算疑点,还提他做甚么,没进展就没进展,继续卖力去查也便罢了,宋账干大人大量,也不会太为难你,东拉西扯这些无用的做甚!”

    简定雍也想着尽快结束这场谈话,免得李秘越说越错,然而宋知微却摆了摆手,朝简定雍道。

    “简大人,且让他说说,横竖案子没个头绪,听一听也无妨,柳暗花明也是指不定的。”

    宋知微这么一拍板,李秘也就安心了,继续解释道。

    “这些受害人看起来确实没任何共同之处,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然则有一点很可疑,那就是他们都死于意外!”

    “去年十二月中,李某死于落马,一月初,黄失洗衣,死于坠井,一月末,又有董员外死于烟花楼。。。是纵乐过劳。。。心肺不支。。。”

    李秘一一翻开卷宗,将这些死因都点了出来,宋知微似乎听出些言外之意了,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而简定雍却有些不耐烦。

    死因乃是最关键的因素,但凡看过卷宗,谁会忽略死因?李秘提出这些来,又能算甚么疑点?

    然而李秘却继续说道:“我想问问大人,既然死于意外,苦主为何要举告到县衙来,甚至不惜挨板子,越级告到府衙理刑馆去?”

    李秘如此一说,宋知微也是陡然双眸一亮!

    “因为他们后来发现,死者并非死于意外!”

    宋知微的情绪有些激动,李秘也赞赏道:“正是如此!”

    “这些人虽然死法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便是他们都被人为制造意外而杀死的!”

    “这种杀人方式比直接刺杀扼杀要更费心思与人力,所以极有可能是团伙作案!”

    “也就是说,这个杀手或者这个杀人团伙,制造意外,一个个杀死了这十三个人!”

    李秘如此一说,宋知微不由精神一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对于调查而言,却是新的线索,在陷入僵局之时,这便是很大的一个突破了!

    这苏州府龙蛇混杂,绿林势力也不少,海盗船帮行脚帮等等,便是僧侣也有这自己的势力。

    可不管如何,能够制造这么多意外死亡,这股势力绝对不小,如此一来,起码目标的范围就能够极大的缩小!

    只是宋知微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李秘,这些死者里头有地主大豪,有街头捣子,也有持家妇人,形形*,看起来都是寻常百姓,为何会惹来杀身之祸?”

    李秘正愁不知如何引出自己的第二个论点,这宋知微果真有点本事,很快就抓住了关键所在!

    “推官大人洞若观火,果是明察秋毫!”李秘赞了一句,而后继续说道。

    “这便要说到这些人的第二个共同之处了!”

    “还有第二个共同之处?”随着李秘的解说,众人也渐渐被吸引进来,这种引人入胜的感觉,仿佛自己在一步步解开案件真相一般,能够极大地满足好奇心,实在是一种奇妙至极的体验!

    因为平日里都是县官或者推官在调查和推敲案子,这些人只是处理公文卷宗,衙役则完全是跑腿的,而捕头捕快等人,其实主要任务是抓人,是执行任务,对查案没有太多的参与。

    他们的任务大多是维护地方治安,缉捕盗贼和嫌犯等等,极少有机会能够这般抽丝剥茧。

    不知不觉之中,李秘已经成为了整个大堂的焦点,大部分人也都摈弃了先前的偏见,只是好奇李秘接下来还能说出甚么让人惊奇的话来。

    李秘见得此状,终于引出了自己最想表达的观点来:“第二个共同之处便是,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与倭寇有着牵扯不清的瓜葛!或者说,这些人,其实都是倭寇的细作!”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aa270522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十七章 游说推官寻强力

    李秘找到了十几桩凶案的共同疑点,便足以让人吃惊,没想到他并未停止,最后竟说这些受害者全都是倭寇细作,简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毕竟死者为大,而且还是十几户人家,若没有确凿证据,污蔑死者名声,事情可就大发了!

    李秘当然知道后果,但他环视了大堂一圈,发现众人神色都发生了变化,心里也就安稳了。

    因为倭寇给沿海百姓带来了灾难,给大明朝廷制造了巨大的麻烦,无论朝野上下,都同仇敌忾,对倭寇是深恶痛绝的!

    但凡牵扯到倭寇,他们的立场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若真能证明这些人都是倭寇的细作,即便查实张氏真的参与了刺杀,她也不会是大魔头,而是大英雄!

    这也是由社会形态决定的事情,后世乃法治社会,但古代却是人治社会,王法代表的是皇家或者统治阶级的利益。

    后世讲法律,那是铁面无私,法律上该如何判决便如何判决,可古代在判决之时,除了讲法律,还讲人情礼法,还要考虑其他情有可原的因素。

    在古代的某些朝代,为父报仇虽然是杀了人,但他是出于孝道,有时候都会减刑甚至免除刑罚,这就是出于情理的考量。

    这些被害人若真的是倭寇细作,那么张氏就是为民除害,加上她人都死了,也没法子追究责任,但名声上却挽救了回来,不容他人再污蔑!

    大堂的氛围也很是微妙,但李秘还是感受到了这种立场的转变。

    然而简定雍却脸色发白,手指都微微颤抖起来!

    李秘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也很理解简定雍此时的心情,在这位知县老爷看来,李秘完全就是信口胡诌,适才提出质疑之时,就已经简定雍有些提心吊胆,如今再提出这么破天荒的事情来,他就更是难以置信了!

    宋知微也不由皱了眉头,朝李秘道:“李秘,此事干系重大,你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