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食香-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也不想错过上元节!
张氏也不想,况且今天还是杜玉娘要出去卖红豆糕的日子,她就更想跟儿子一起去瞧瞧“热闹”了。
杜玉娘要去卖红豆糕,李氏不放心,非要跟过去瞧瞧。家里的铺子还要贴招租启示,而且刘氏也想去庙里拜拜。
桃溪镇有座铃铛庙,听说当年是个云游至此的和尚化缘盖起来的。这个铃铛庙不大,但是因为是桃溪镇附近唯一一个寺庙,所以香火还是很旺的。
杜安康两口子要帮杜玉娘卖红豆糕,所以也必须去镇上。
杜河清和杜河浦兄弟俩要负责赶车还有打听租铺子的事。所以这样一来,留在家里的就都是孩子了。
家里一个大人都没有,李氏自然是要担心的。杜小枝虽然勉强算是个大人了,但是她是个女孩子,家里都是妇孺,她怎么可能放心。
所以李氏大手一挥,干脆向邻居借一辆车,全家人都去镇上,上元节一年一次,也是难得的机会。
不过,每年都有孩子在上元节失踪。李氏对家里的几个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们不能贪玩,得拉着大人的手,否则容易和家人走散。特别是虎子和杜小碗,年纪略小一点,定力不足,万一让拍花子的抓走了,可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孩子们都是懂事的,都把李氏的话记下了,连连保证。
杜河浦也道:“娘,您莫担心呢,到时候我跟大哥看着孩子们,一准儿不会出事。”
张氏因为能去镇上看热闹,也变得能情达理起来,“娘,你放心吧,有我们在呢!孩子们都懂事着呢!在说了,这几个孩子可都在镇上待了好几年的时间了,啥不知道啊!”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张氏欢天喜地的打算收拾东西去镇上的时候,她突然觉得肚子一抽一抽的疼了起来。更要命的是,她有不一种想要拉肚子的感觉!
张氏捂着肚子往茅房跑,刚蹲下就开始稀里哗啦的宣泄一番。她长出了一口气,收拾利索了刚要往外走,却突然觉得腹部一阵绞痛!
张氏哎哟了一声,连忙又蹲了回去。
就在张氏狂拉不止的同时,杜安兴也开始有了闹肚子的反应。先是腹痛,随后就有非常强烈要拉肚子的感觉。可是这肚子拉起来,那真是没完没了啊,娘俩的腿肚子都转筋了,脚底下就像踩了棉花似的,全身都在冒虚汗。
杜家人看到他们俩这么一趟一趟的往茅房跑,都傻眼了。
“你们这咋滴啦啊?”
张氏躺在炕上,哎哟哎哟的叫唤个不停。
她这会儿的声音,是有气无力的。
“还用问吗……肯定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张氏费力的睁开眼睛,道:“你们咋都没事呢?”说完哎哟一声,连忙下地往茅房跑,连鞋都没穿。
杜安兴也没比她强多少。
好在杜家人口多,所以茅房也建了两个,否则按着他们这个状况,一个茅房还真不够用呢!
等张氏和杜安兴再次躺在炕上哼哼时,天已经慢慢的黑了下来。
再不出发,就来不及了。
“你们这样儿,也去不了镇上了,在家躺着吧!”李氏想了想,又对杜河浦道:“你也别去了,留下来照顾他们娘俩。”
“哎,知道了娘!”
“祖母,我也不去了!”杜小枝一向听话,懂事,她怕自已老爹照顾不好这对病号,所以主动要求留下来。
杜小碗一看大姐不去了,想了想,便道:“那我也不去了!”万一娘好了以后知道她去了镇上,还不得发火啊!
杜小叶可不想留在家里,可是眼前这种情况,她又怎么能去镇上呢!全家都不去,她一个人怎么去?
杜小叶苦着一张脸,“我也不去了。”
李氏点了点头,“行,那你们几个留下来照看你娘和你大哥吧,给他们喂点糖水,要是还不好,就去找武大夫。”
“哎,知道了。”
李氏出了二房的厢房,指挥大房往牛车上装东西。
家里人多,牛车总共就那么点地方,根本从不下。便何况,他们还有一副小吃挑担呢!
杜安康直接道:“祖母,你们都上车,这挑担我挑着走。”
杜玉娘大吃一惊,“那怎么能行呢!”杏花沟离桃溪镇不远,可是单靠脚程走的话,大概也要一个时辰呢!
“有什么不成的,我就跟在你们后面,这老牛也不一定比我走得快!”
杜玉娘刚要再说些什么,就被杜河清打断了。
“什么了,让你哥练练腿脚也好!等走一半的时候,我换他。”
杜玉娘左右都劝不住,只好爬在了牛车。
老车慢慢悠悠的,驶离了杜家的院子。
第七十一章 摆摊
(全本小说网,HTTPS://。)
怎么好好的,突然就拉起肚子来了?
倒在炕头的张氏有点想不明白,她哎哟哎哟的低声叫唤着,全身的力气像是被人抽走了一样。(全本小说网,https://。)
躺在北屋的杜安兴,也跟张氏一样有气无力的。
但是他心里清楚,这次他和张氏拉肚子的事情,跟杜玉娘脱不了关系!
怎么就那么巧,到了正月十五,全家人要去镇上,他们娘俩就拉肚子了?
别的人怎么就没事。
事到如今,杜安兴也知道,问题肯定是出在那两碗黑芝麻馅的元宵上。
不然怎么就他们娘俩中招了呢,为什么别人没事。
该死的杜玉娘,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精明了!
她肯定是发现了自己的意图,所以先下手为强,把自己困在家里。自己这个样子,哪儿都去不了,自己也不能去杜玉娘的摊子上捣乱了。
真是该死!
与此同时,牛车上的李氏也纳闷呢!
“你说好好的,怎么就拉上肚子了?”李氏突然想到晚上的那两碗元宵,不由得道:“不是安康买的东西不干净吧?肯定是被人唬了,黑芝麻的元宵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张氏和杜安兴两个人拉肚子,其他人没事。
田氏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毕竟给自己的长辈下药,这可是顶不孝顺的事情,万一要是让人知道了,还指不定怎么说她呢。
杜玉娘十分镇定,“祖母,天气这么冷,元宵放在外面冻四五天都没事,怎么可能不干净呢。做元宵的那几家,都是知根知底的,这么多年都没出事,咋可能啊!”
李氏一琢磨杜玉娘这话,觉得也是这个理儿。
“唉,那你说是咋回事,为啥全家都没事,就他俩拉肚子。”李氏是百思不得其解。
杜玉娘想了想,不经意地说道:“谁知道呢,没准吃什么小灶了,您就别操心了!”
张氏在镇上时,有偷嘴的习惯,没事儿就买点什么好吃的,自己偷偷摸摸的吃了。
这事儿李氏知道,但是没跟别人说过,这会儿听杜玉娘这么一说,心里已经认定了张氏肯定是又偷吃什么东西了,只是这次,她还连累了十一。
李氏裹了裹身上披着的厚棉被,不说话了。
田氏朝小姑子投去一个佩服的眼神,一颗心也总算是落回了肚子里。
刘氏一直担心儿子的身体会吃不消,天气太冷了,“怎么样,还行吗?”
杜安康的身体一直都很好,从小到大,他生病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可即便这样,刘氏还是很担心。
“我没事,娘你放心!”杜安康大气都没喘一下,他在乡下种田多年,而且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身上有的是力气。
刘氏一见儿子这个状态,也十分满意。
小虎子坐上牛车就开始迷糊,直到到了镇上,热闹而又嘈杂的声音才把他吵醒了。
“醒啦。”杜玉娘给小虎子盖了盖被子,道:“精神精神,马上就到铺子了,等一会儿进店里烧了炕,暖和暖和,小虎子就能跟爹出去玩喽。”
小虎子一听这话,马上瞪圆了眼睛,清醒过来。
街上已经热闹起来了。
往日里就十分热闹的桃溪镇,充斥在一片欢声笑语的海洋之中。街上的男女老少,都笑容满面,节日的气氛很浓。
很快,牛车就钻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后巷。
这巷子平时到了夜晚的时候,非常黑,可以说是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但是今天月光似乎也比每天要亮上一些,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灯,巷子里倒显得没有那么恐怖了。
李氏掏出身上的钥匙,开了后院的门。
杜河清牵着老牛,把牛车拉进了院子里。
杜家铺子后院非常小,院里勉强能放下一辆牛车,一些杂物。
杜河清将牛车停稳以后,就扶着李氏下了车。李氏开了后门,率先走进屋里,等走到灶间的时候,顺手摸了摸放在灶台上的火石,将灶间的油灯点燃。
屋里有半个多月没住人了,里外都透着一股灰扑扑的味道。
杜玉娘,刘氏等人鱼贯而入。
杜河浦道:“媳妇,你帮咱娘拾掇拾掇,我去烧火。”
“哎!”刘氏把手里的被子等物放好,就挽起袖子,帮李氏忙活起来。
娘俩都是勤快爽利的人,不一会儿就将屋里屋外都收拾了一遍。
而这个时候,两个屋子里的灶眼也都升起了火,炕上慢慢的有了热乎气,屋里的温度也上来了。
杜玉娘见一切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就道:“爹,我们走了啊!”她之前已经跟大哥商量好了,要把摊子摆到最热闹的地方去。现在去,还不一定能有地方呢!
杜河清连忙道:“你等会儿,爹送你们过去!”
“不用,爹,有我哥在呢!”杜玉娘一身小子装扮,头发全都扎起来藏到了棉帽子里。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小子,她还用草木灰把脸和手都涂黑了。现在瞧着她,就像是一个,有些瘦弱,长得相对清秀一点的小子。
还没等杜河浦说话呢,就听李氏道:“让你爹送你过去!我们也不着急,现在还不是最热闹的时候,等你们安顿好了,我们再去。”
杜玉娘一听,倒也行,就没再反对了。
杜河清亲自挑上挑担,帮闺女挑位置。
“桥那边怎么样,往年有不少人在那边放灯,就在河堤边上摆摊子,应该还不错。”
杜玉娘也觉得这个主意好,就赶紧派杜安康过去看看,占个地方。
天刚黑下来,街上虽然热闹,但是离正儿八经最热闹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
他们的运气不错,桥的两边虽然已经摆了些摊位,但是还有地方。
杜安康先占了一个位置,然后朝杜河浦使劲招手。
杜玉娘跟田氏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这地方咋样?”
你别说,杜安康挑的这个地方,还真挺不错的,离河岸不远不近,旁边有两个卖花灯的小摊子,四周围有不少临河的商铺,已经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把周围这一片地方,都照得特别亮。桥两边人来人往,人潮不少。
杜玉娘挺满意的,“就这儿吧!”
第七十二章 辈分
(全本小说网,HTTPS://。)
杜河清把挑担放下,四下瞅了瞅,对这个地方也挺满意。全本小说网,HTTPS://。m;太靠近河边,会很冷,也会有各种突发状况,万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掉到河里头去。
这种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么冷的天,掉到河里可不好受,即便是救上来了,人也要丢半条命的。
在河对岸摆摊就不一样了,离河边远一些,相对安全一些。而且有旁边的商家照应着,生意也能好点。
“爹,您回去吧,我跟我哥,我嫂子在这儿就行!万一一会儿小虎子要出去玩,我娘和我祖母兴许看不住他。”
杜河清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年年在这个时候丢孩子,万一小虎子要是不听话……
他还是回去吧!
想到这儿,杜河清也顾不得别的了,连忙嘱咐了杜安康几句,“老大,你看好玉娘啊,千万别让别人扰到她,别跟别人起口角啊!”
杜安康的性子,最是老实不过的了,当下应道:“您放心吧!”
杜河清这才放心的走了。
杜玉娘连忙道:“哥,别愣着了,赶紧把咱们的东西摆出来吧,一会儿就该上人了。”
街上人头攒动,比他们刚到镇子上的时候,又热闹了一点。
杜安康连忙应了一声,动手把装红豆糕的挑担放稳。他问玉娘“现在就摆出来吗?”天气冷,肯定是要影响口感的。
杜玉娘对自己做的糕点很有信心,天气虽然冷,但红豆糕本来就是要冷了吃才好吃。
“摆出来吧!”杜玉娘又问田氏,“嫂子,小碟子带来没。”
“在呢,在呢!”田氏连忙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碟子拿了出来,小碟子洗干净后把水晾干,然后用油纸包了好几层。
杜玉娘拿出一把切水果用的小刀,将已经切好的红豆糕又切成数块,每块糕点只有指甲盖大小。
“玉娘,你这是干啥啊!”
杜玉娘动作利落的切了两小盘糕点,才道:“嫂子,咱这红豆糕卖的不便宜,得让人尝尝味道啊!”
田氏恍然大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啊!
一个道理。
杜玉娘一听她这说辞就笑了,“行吧,反正都是差不多的意思。不过你一会儿记住了,别喊我玉娘,叫我虎子。”她现在女扮男装,总该有个男孩子的名字。
“中,我记下了。”
杜安康在一旁听了,嘿嘿的笑了两声。
说实话,到现在他还跟做梦一样呢!要是一个月以前,他指定不敢想玉娘会有这般亲近他们的一天!
渐渐的,在街上走动的人越来越多。街上的各种吆喝声汇成一曲充满着烟火气的乐章,小孩子的笑声,众人的谈笑声,由远及近的朝着杜玉娘扑过来。
小摊子上的食物香气,顺着风飘啊飘的,往人的鼻子里钻,勾得人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那散发着浅浅光晕的花灯,造型千姿百态,每一盏都像星星一样,好像能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憧憬。
杜玉娘站在人声鼎沸的街道上,闻着四处散来的食物香气,听着耳边的欢声笑语……
可以说直到这一刻,她才确信,才真实的相信,自己确实回来了!
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嘴角微翘,突然大声吆喝起来,“唉,香甜软糯的红豆糕勒,桃溪镇头一份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杜玉娘冷不丁这一嗓子,可把田氏吓了一跳,不过随后她就释然的笑了笑,还瞧了杜安康一眼。
这样的杜玉娘,才真实。
以前那个总喜欢端着的杜玉娘,与杜家人格格不入,就像是一个外来客一样。但是现在的杜玉娘,是真实的,是对杜家有感情的。
杜玉娘还在吆喝,不一会儿,他们的摊位前,就围过来一群人,他们都是被杜玉娘的吆喝声吸引过来的。
“小哥,你们这卖的是什么啊?”说话的是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看样子也就二十出头,她怀里抱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那男孩儿长得白白嫩嫩的,脖子上戴着一个用红绳拴着的银制的长命锁。
那长命锁塞在衣服里,只露出一个角,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那妇人和男孩身上穿的衣裳料子也不错,母子二人身后,还跟着一个仆人模样的人。
这个人,应该是家境宽裕。
“大嫂子,这点心叫红豆糕,二十五文一斤。”杜玉娘算过成本,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一斤红豆糕的成本大概在十二文左右,她卖二十五文,也算没少挣了。
再说,她也不是靠卖点心挣钱啊,她现在是钓鱼呢!
那妇人微微皱了一下眉,可见是嫌弃这糕点有些贵了。
以她的家境,决不会是拿不出这二十五文钱。只不过她觉得这种小摊子上的东西,不值这个价格罢了。
“大嫂子,你可以先尝尝,咱家的东西,都是我们亲手做的,绝对干净。”杜玉娘把小碟子举到那个男孩的面前,哄他道:“小宝宝尝一个吧!”
小男孩儿似乎闻到了糕点的香气,他的眼睛亮晶晶的,手指头也不由自主的放到了嘴里,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拿起糕点,而是看了抱着她的那个女人一眼。
可见这孩子的家教,是极好的。
那妇人一听这话,就拿起一小块糕点放到嘴里尝了尝。
田氏在旁边紧张的厉害,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那妇人眼睛亮了一下,又拿起一块放到了小男孩的嘴里。
红豆糕本来就是入口即化,最适合小孩子和老人吃,加上杜玉娘做的糕点甜而不腻,软糯可口,那孩子吃了一口就喜欢上了。
“娘,喜欢……”小孩子的声音软软的,触动了杜玉娘的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