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食香-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玉娘想了想,才道:“您想想,王氏是什么性格?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是她是那么好说话的人吗?跟池家有情分的,是我爹,不是我二叔!当初两家人说好要结亲,指的也是我们大房!好好的,王氏会娶二房的姑娘?”

    李氏听出了一些门道,点了点对,道:“你接着说。”

    “都说寡妇门前事非多,可是您瞧瞧,王氏一个人带池英杰过日子,这么多年了,可曾闹过什么难听的事情来?”

    这个,还真没有!

    “都说王氏要强,这话不假!但是,同时也说明了她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从来都不做出格的事。”杜玉娘停顿了一下,才又道:“您想想,王氏做事这般周全,怎么可能做出格的事?她要是娶了二房的姑娘,村里人会怎么编排她?明明这些年来,都是我爹娘在照顾他们娘俩,可是他们却娶了二房的姑娘,这话,不好听吧?”

    村里人的想象力,可是十分丰富的。一件小事,会被他们无限放大,随后又衍变出无数个枝节来。到时候,王氏会被村里人的唾沫星子而淹死。

    李氏点头,“你说的有点道理。玉娘,你真是长大了,看事情,比祖母还要透彻。”

    杜玉娘听了这话,心里颇不是滋味。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她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看明白人心险恶,才看清了什么是亲情。

    如果可以,她宁愿永远也不长大。

    “祖母,其实,不但王氏不会同意二婶的提议,连池英杰,也不会同意的。”

    “哦?怎么说?”在李氏眼中,池英杰一直都是一个孝顺,懂事,听话的孩子。

    杜玉娘也不知道该怎么跟李氏说,她总不能说池英杰看上自己长得好,嫌弃杜小叶长得丑吧!

    “池秀才要出去的时候,我听着他好像跟二姐走了个碰头!您想想他当时的反应……”

    李氏到底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什么没遇见过,当下就明白了杜玉娘的意思。

    当时池英池确实是一副十分不耐烦的样子,好像二丫头是什么洪水猛兽似的。

    “会不会……英杰是个读书人呢!也许知道规矩吧!”李氏还是无法想象,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会有那样龌蹉的心思。

    “祖母,现在池英杰到底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要阻止二婶做傻事!不能在池英杰出事前,跟他扯上关系。”

    李氏听了这话,才猛的回过神来。

    “对对,不能跟他们扯上关系!”不管是杜玉娘,还是杜小叶,都是她的亲孙女,她可不想让自己的孙女,背上一个克夫的名声。

    这种望门寡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哪个姑娘有好下场了?不是被逼死了,就是变得痴痴傻傻的,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进了庵堂,出家,留一条命罢了。

    杜玉娘点了点头,“我估摸着,池英杰和王氏都不愿跟二房结亲,只要我爹能说到做到,不同意这件事情,那王氏也没有办法。”

    总之,就是一个字,拖!

    李氏到底心有不忍,“玉娘,咱们不能把这事儿跟王氏说说吗,让英杰注意点,也免得……”免得落得跟他爹一个下场,早早就走了!

    他爹好歹还留下了一滴骨血,要英杰这孩子……

    那可就太可怜了!

    杜玉娘叹了一口气,握着李氏的手道:“祖母!人的命,天注定,人能争过老天爷吗?”

    李氏微愣,张开的嘴巴,好半天才合上。

    玉娘说得对啊!人,怎么可能争过老天爷呢!

 第三十六章 猜测

    (全本小说网,HTTPS://。)

    张氏洗了有,换了身衣裳,坐在炕头上嘤嘤的哭。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她那表情,委屈至极,好像全天下的人都欺负了她似的。

    张氏换了一身衣裳,头发也重新梳过了,但是脸上的红肿却不是那么快就会消的。她的脸和眼睛都有些肿,嘴角还有细小的伤口,看起来有点惨。

    杜安兴看得头疼。

    大过年的,娘就不能消停点吗?

    他的心已经够乱的了,为什么娘不能安静的待一会儿?

    难道她这样哭,就能解决问题吗?

    杜安兴心里十分烦躁,他现在有想要打人的想法。他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连忙将紧握的拳头藏进衣袖里。

    杜玉娘说得对啊!

    赌徒都是控制不住自己这双手的。

    其实他们还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好像心里揣了一只猫一样,那赌钱的瘾头子,时不时的伸出爪子来挠他几下。弄得他心烦意乱,什么都干不下去。

    如果当初,他的好奇心不是那么重,就好了。

    张氏抬起头,见儿子陷入沉思,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当下便是愣住了。

    她擦了擦脸上的眼泪,问道:“十一,你想啥呢!”

    杜安兴回神,微微摇了摇头,“娘,你说祖母不同意池家这门亲事?”

    张氏点了点头,“这还能有假!”她已经跟儿子哭诉半天了,事情的经过如何,她都已经跟杜安兴说过了。

    杜安兴低头,“好好的,祖母为什么不同意这门亲事了?按理说,池家虽然穷了一些,但今非昔比了!那池英杰可是秀才呢!”

    张氏猛的拍了一下大腿,才道:“谁说不是啊!你说你奶,是不是老糊涂了,这么好的亲事不抓在手里,还往外头推。”

    杜安兴想了想,“娘,那你是咋想的?”

    张氏连忙道:“我当然觉得池家那孩子不错了,要不然能这么闹腾吗?你听我跟你说说这事儿啊!”

    张氏巴拉巴拉的,又开始说池英杰多么的好,将来会多么的有能耐。虽说池家现在穷,但是以后靠着池英杰,肯定能越变越好之类的。

    张氏怕儿子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把这几句话翻来覆去的讲了好几遍。

    杜安兴却问她:“娘,你觉得是你聪明,还是我祖母聪明?”

    呃~

    张氏扁了扁嘴,十分不情愿的道:“哦,还是,还是你奶聪明一些。”

    这是十里八村都知道的事,她想不承认,也不行啊!

    杜安兴当下道:“连你都说,祖母有好东西,第一个就会想到杜玉娘!这门亲事要真像你说的那么好,为何祖母不让杜玉娘嫁过去?”

    张氏咂巴两下嘴,“杜玉娘那小蹄子撞柱子了,你不知道啊!”

    杜安兴愣了这一下,这才想起来,前一段时间杜玉娘因为这门亲事,撞了柱子的事。

    “她自己不乐意嫁,为了这个都撞柱子了,你奶有啥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去死吧!”张氏觉得,李氏即便再怎么中意池英杰,也不会勉强杜玉娘的。

    有些道理。

    杜安兴道:“娘,你不觉得杜玉娘最近有点不太对劲儿吗?”

    “咋了!”

    杜安兴的手,在袖子里缩着,大拇指不自觉的抠着食指的指甲盖,这是他的习惯性小动作,当他觉得事情蹊跷不合理,陷入沉思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去做这个埃。

    “我觉得她,好像跟之前不一样了。”杜安兴问张氏:“你看没看见,昨天她护着小虎子那样?以前她对小虎子,可是爱搭不理的。”

    张氏点点头,思路不自觉的跟着杜安兴走,“谁知道呢!撞了一次脑袋,想明白了?”

    可能吧!

    杜安兴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娘,以前我跟你说什么来着,让你对杜玉娘好点,可是你就是不听!”

    提起这个,张氏脸上不由得讪讪的。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张氏的脾气,只有杜安兴能降住!平时杜安兴去书院不在家,也就剩下李氏端着身份,能够勉强拿住她。

    “我看到她,就一肚子气!全家人都围着她转,把她当大小姐似的捧着!咱们那茶寮摊子多忙啊,也不知道伸手帮着干点啥。”张氏说说就激动了,不小心牵动了脸上的伤,又哎呦的叫唤了两声。

    杜安兴一点办法也没有,反正现在茶寮摊子也关了,再说这些也没有啥用了。

    “娘,你就记着我的话,先别着急给几个妹妹定亲。池家的事,既然祖母不同意,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还有,现在咱们都回家来了,天天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你可别再像以前那样了,把祖母和玉娘得罪狠了,咱家那茶寮摊子,是别想再开起来了。”

    张氏听了这话,一双肉泡眼睛瞪得老大,“儿子,你啥意思?咱那茶寮摊子,还能再开起来?”

    母子二人都是自私透顶的个性,已经把镇上那间铺子,看成了是他们二房的东西。

    “你消停点,少闹事,才可能再开起来。”

    张氏的眼睛亮了起来,忙不迭的点头,“我听你的,我听你的!”跟婆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她都能藏下那么多钱,要是能把茶寮摊子再开起来,她肯定还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藏钱。

    “行行,娘都听你的,都听你的。”

    杜安兴这才满意了,问张氏,“明天初二,你回门吗?”

    张氏把嘴一撇,“你姥都没了那么多年了,你姥爷又瘫在炕上,我回去干什么?”她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嘴角,道:“再说我这个样子,怎么回去?”

    杜安兴也道:“不去就不去吧!我那几个舅舅,没一个是好相与的,天天的想着占便宜,全都是一毛不拔的,这门亲,断了才好。”

    张氏连忙附和:“就是,就是。”

    就在这时,杜河浦掀了帘子进了南屋。

    张氏一见自个男人,吓得哆嗦了一下,全身上下都疼了起来。

    杜安兴站起身来,唤道:“爹!”

    杜河浦便道:“马上就吃晚饭了,你去给大嫂搭把手。”

    张氏哪敢再说别的,连忙道:“他爹,我马上就去!”

 第三十七章 动静

    (全本小说网,HTTPS://。)

    正月初五,又叫破五日。全本小说网https://。

    桃溪镇这一带的风俗,正月初五这天不出门,全家老少都要留在自己家里。这一天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缝缝补补,行事要格外小心。

    等过了初五,这里攒了几天的垃圾就可以往外扔了,又叫送穷鬼。三十开始一直到初五,家里面是不允许往外扔东西的。

    十里不同俗。

    杜玉娘前世,也听过其他说法,不过她现在还在杏花沟,自然也得按着杏花沟的规矩来。

    破五这天,要吃饺子。

    穷人家过日子,讲的是省吃俭用。平常的时候,就尽量吃一些简单易得的食物。但凡有点好东西,那都得攒到过年的时候吃,一家老少呢,也能在这个时候,往肚子里攒点油水。

    谁家的米面油盐都不是白来的,天天吃饺子……

    那是地主过的日子吧!

    杜玉娘想起前世自己无意中听到的两个尼姑的对话,不由得会心一笑。

    原本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看在张氏眼里,却觉得杜玉娘这个笑,十分刺目。她是在嘲笑自己吗?这小贱人,到底有没有把自己这个长辈放在眼里啊!

    是,过年这几天,她很没有面子。自家男人不给她好脸色,就连大房的人,对她也是带搭不理的。

    这让张氏的心里很不好受!她既觉得委屈,又觉得没面子。最重要的是,她恨杜玉娘,恨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个丫头片子,居然比家里读书的孙子还要尊贵,这老杜家的‘家风’还真是够绝的。

    但是这个时候,张氏也想明白了,自己刚刚被婆婆骂完,又被丈夫打了一顿,不能再盯着杜玉娘不放了。

    所以张氏很快速的低下了手,假装在忙着包饺子,实际上她是怕别人看到她狰狞的面孔。

    吃完了早上这顿饺子,全家人就聚集到一起,唠嗑,扯闲篇,说点村里,镇上的事情。

    杜玉娘凑到李氏跟前,问她:“祖母,咱家的铺子啥时候往外盘啊!您是想找熟人做中间人,还是想写个招租启示啊!”

    张氏听了这话,把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这事是大事。

    李氏沉吟道:“院子里还有不少咱们的东西呢!我寻思着,等过完十五的,让你爹把车赶上,咱们先把东西拉回来。再写个招租启示贴在上头。”

    张氏一边听,一边转着自己的眼珠子,心里急得不行。

    这铺子要是租出去了,她可咋捞银子啊!

    “也行!”杜玉娘一听李氏没有变卦的心思,就没再说别的,她主要是怕李氏立场不坚定。

    李氏拍了拍她的手,“你别操心了,等十五的时候,跟祖母一起回去,咱们看完了花灯再回来。”

    每年正月十五,镇子上都会开灯市,其实说白了,就是夜市,为其三天时间。卖花灯的,摆小吃摊子的,都不用交税,这也算是为老百生做了点好事,让大家有个进项。

    李氏这么一说,杜玉娘也想起来了。

    往事一幕幕,像流得似的在眼前划过。

    “祖母,我就不去了!”灯市是挺热闹的,可是她已经不是前世那个爱看热闹的杜玉娘了。

    “她不去我去!”杜小叶在一旁道:“祖母,你带我去呗!我还能帮你收拾东西呢!”说完话,还斜了杜玉娘一眼,意思是杜玉娘不能干活。

    杜玉娘懒得跟她计较,也不接话。

    李氏看不上杜小叶那眼皮子浅的样子,可她到底是自己的孙女,平时也怪她那个四六不分的娘,生生把孩子教坏了。

    “行,到时候要是玉娘不去,就叶子去。”

    杜小叶可高兴了,下巴扬得老高,恨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李氏的话。

    刘氏默默的看着,一言不发。

    十五她也想上镇上一趟。主要是想到庙里求个平安符,给玉娘戴着。

    “娘,要不十五我跟您一起回去得了!家里东西不少呢!”刘氏想了想,开口了。

    杜小叶差点炸毛,要不是前几天家里闹得不太愉快,她也跟着吃了一顿排头,有了记性,估计这会儿就要怼回去了。

    李氏想了想,就道:“到时候再说,到时候再说吧!”

    “唉!”刘氏倒没说什么。

    可杜小叶却气坏了。

    杜玉娘不是好东西,她娘也不是好东西。

    田氏一看气氛有些不好,当下道:“祖母,闲着也是闲着,要不咱们打叶子牌吧!”

    李氏笑道:“中,拿花生当彩头。”

    气氛缓和了一下,大家玩起叶子牌来。

    李氏、刘氏、张氏和田氏都会玩叶子牌,老少三辈凑到一起打会儿牌,倒也是个消遣方面。

    杜玉娘给她们分花生,拿花生当彩头。

    不管怎么说,这事儿算是揭过去了,要是在初五这天吵闹起来,可是很不吉利呢!

    等过了初五,村里人就自然而然的就会走动起来。出工早的,已经把行囊收拾好了,准备到镇上,县里做工。

    每年杜家的茶寮都是初八开张,他们家张罗的也早,现在都这个时候了,杜家还没有往镇上去的动静。

    村里人的好奇劲又上来了,就想去杜家打探打探消息。是不是家里有啥事啊,咋都这个时候了,人还没开始张罗呢?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来家里打探消息的,居然会是里正。

    杏华沟的里正,大名石三锁。他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石大锁,一个叫石二锁。

    他是家里的老小,比较爱宠,上了几年学堂,会写字。姓石的人在杏花沟一带非常多,石家人也比较团结,大伙都是一个祖宗的,特别抱团。后来这里正的位置,很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三锁叔,您老咋来了,哎呀,真是稀客,稀客。”农家人,待人讲究热情。还没出正月呢,接人说客那必须有气氛,而且人家还是里正,大小也是个官儿哩。

    只是有些想不通,大初五的,里正咱来了呢!

    杜河清把石三锁让进了堂屋,又把过年招待客人的瓜子花生啥的捧出来两把,放到桌上。

    “他娘,赶紧给三锁叔倒点水来。”

    刘氏应了一声,倒水去了。

    “甭忙活了,我来啊,就是问一声,每年这个时候你们家老二该往镇子上去了,今年怎么都这工夫了,还没动静呢?”

 第三十八章 手艺

    (全本小说网,HTTPS://。)

    这话,该从何说起啊!

    杜河浦抿了一下嘴唇,没说话。全本小说网;HTTPS://。m;

    正当这个时候,李氏已经人东屋走了出来。

    “哟,老嫂子,您在呐!”每年这个时候,李氏也跟着往镇上去了,一般情况下,根本见不着人。

    “里正这是体察民情来了?”李氏边说,边坐到了主人的位置上。

    真论起来,当初这石三锁的里正之位,还是杜父让给他的呢!杜家虽是外来户,可是杜恩念这个人,豁达耿直,对外人的求助从来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