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犹在红颜改-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绝不是日军的对手。更重要的是,南京城本身就位于长江拐弯处,西北两面背水,这可是典型的兵家忌讳的不宜固守,背水一战的绝地。“
穆少凌说着,叹了口气,望向陆远,还有身后正朝南京进发的大批身心疲惫的士兵,眼神中包含了太多的无奈,表情极为复杂。
“少陵!你说的,我早想到了,这样的地形!唉既然如此,那上头是专门让咱们来送死的吗?那些反对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陆远越听越忿忿不平,愤怒的脱下头上的军帽,烦躁的抚弄着头发,情绪激动地说道。
“这主要是委员长的意思,表面上看;他觉得南京是国都,孙中山的陵墓也在这里,如果这里沦陷了,国民党将在国际上将会丢了大面子,有碍国际观瞻。固守南京则表明政府抗战之决心和意志,就为了这个面子和表态,我们这些人就必须在明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还要拿生命去实践。但其实,委员长还有很多政治外交层面的考虑,只是他暂时没有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穆少凌接过陆远的话,想到他们将要面对的命运,不禁为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惋惜担忧。他真的不愿意看到自己手下的士兵在战场上丧生,更不愿意看到他们做无谓的牺牲,于是幽怨的说道。他还想继续说下去,却被有些不耐烦的陆远插话道:
“政治考虑?哼,委员长还真是看重咱们呀,把国家面子这麽重的担子交给我们挑。虽然我们都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也不愿意看着国都任由日本人践踏,但是在这种明知道最终会伤亡惨重,仍无法扭转战局的情况下,还要如此,唉,这就是他的政治考虑?
委员长不是任命了唐生智担任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固守南京嘛,我看他还真是知人善用啊。政治考虑,我就怕他是顾虑太多,最后没有清醒的头脑,搭上无辜人的性命成为罪人。“陆远虽然说话容易冲动,个人色彩极重,但是却总是能一语中的。
“委员长就是太想依靠外部支持了,淞沪会战后,国民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求国际干预中日冲突。虽然从军事角度来看,南京已无坚守之可能,可委员长出于外交层面的考虑,又希望能够在南京坚守一段时间。
委员长做出固守南京决策时候,正是布鲁塞尔会议进行的时候,他的本意是希望能够利用《九国公约》来制裁日本,但最终九国公约会议未取得积极成果。
后来布鲁塞尔会议上的新消息都是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委员长才改变了态度,希望可以调停,为缓兵计,迟滞日军在战场上的攻势,赢取时间整顿后方,为之后作战做准备。”穆少凌一向头脑冷静,虽然看上去冷峻了些,但是这种特质让他头脑很清醒,分析事情也总能入木三分。ip0(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章:南京城殇,军民惨死
(全本小说网,。)
“不仅如此,蒋委员长还想争取到苏联对华的军事援助甚至于直接出兵支援中国,所以这次抵抗在他的政治计划中是必须的。至于唐生智,虽然在南京这样的城市,又是面对如此严峻的敌情,作战指挥上不一定胜任,但无可厚非的是他是个爱国将领。
这个时候没人愿意趟这滩浑水的,他敢于自动请缨,也是需要有相当大的魄力的,你别忘了他可是在蒋委员长1927年叛变革命那次,并未随波逐流,坚定讨伐蒋介石的。陆远,事已至此,眼下我们只有听军令了。”
穆少凌觉得整个南京现在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可是看上去有选择,可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错综复杂的政局,国际形势,国内的抗日情绪,不战而降绝对不可。
而象征性的抵抗和死守到底哪个更合适,如何实行才能尽量减少损失,也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如此棘手的问题,放在谁面前都不可能完全做到处理稳妥,不留骂名。现在身为军人的他,别无选择,只有向着南京继续前行。
战争一开始,就如同所有人预料的一样,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是终因实力不足,节节败退。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了江阴要塞;紧接着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拼死决战。
随着南京保卫战开始,12月4日南京作战外围战开始,12月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分散与国军第66军发生交战,在几处阵地上甚至出现国军全部打光的壮烈场景。12月7日,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日军松井石根司令官开始从空中投函给南京卫戍区司令官唐生智劝降。
唐生智并未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日军兵分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
12月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仍不予理睬,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为了表示死守南京的决心,他下令把南京城的长江渡船全部集中销毁。
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日军见中国军队拒绝投降,开始全面进攻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卫戍司令部急令第83军的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城垣的守备,并于城内各要点赶筑准备巷战的预备工事,同时将第66军调入城内负责中山门及玄武门,部署工事准备巷战。第103师及第112师负责中山门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阵地的守备。
当夜,潜伏在南京城门洞中的少数日军被156师特派小分队全部歼灭。但是,雨花台方面的战况却极为惨烈。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固守雨花台的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88师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日军于当晚占领了芜湖。
12月11日,在日军猛攻之下,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摧毁,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一度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的部队歼灭。
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整个南京城就笼罩轰鸣的爆炸声中,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南京各城门集中轰炸,炸毁城墙,致使城墙洞开。直至中午12点,雨花台阵地被日军攻占,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
此时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国军战败的结果已不可逆转,但成千成百的中国士兵在失去了长官指挥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奋战,誓死抵抗,没有了武器,就与敌人白刃搏斗,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敌人,为每一寸国土的尊严血洒疆场。
虽然12月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穆少凌与陆远所在的88师因受到重创只残留了部分力量撤退,穆少凌和陆远成为其中的一员,虽心有不甘,只能无奈撤离。
但是,由于唐生智指挥撤退不利,没有把撤退当做军事行动来对待,既没有安排部队撤退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也没有准备相应的渡江工具,更没有及时组织疏散居民和地方行政单位,甚至有的部队根本没有接到撤退命令。
在未组织有序撤退的情况唐生智于12月12日下达弃城命令,守军因失去指挥,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历时8天,就在这8天的战役中,日军死亡三千余人,受伤九千余人,中国军队战死32万,受伤被俘被杀6万。中国军队虽然败给了日军,丢失了南京都城,但是他们所有人英勇抵抗宁洒热血不愿丢掉一寸国土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
南京城硝烟四起,而远在中原腹地的洛阳城,虽还没有经受日军战火的洗礼,但是在日军铁蹄踏足中华的阴影下,百姓脸上也难有喜色。十二月份的洛阳城街道,是冬季北方典型的景致,街道两旁满是枯枝秃叶,颇为萧索。
天色不早,店铺有些已经早早打烊,街上少有行人。寒风吹过,鳞次栉比的店铺前打出的一个个幌子被寒风吹得不停地来回翻动着,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也仅此而已,整个街道流露出令人压抑的沉闷,很是无趣。_free_tip0(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一章:逃离魔窟,洛阳寻亲
(全本小说网,。)
“谁呀?谁在敲门?小蝶,你听到了吗?好像有人敲门,去看看吧。“正在厨房内准备晚餐的刘淑怡,停下揉面的手,用手背随意的将干活时散落在额前的几根发丝向后拢了拢,对着身后正在生火的小蝶吩咐道。
“我好像也听到了敲门声,奇怪了,这个时间,会是谁?我这就去看看。”小蝶放下手中的活,用抹布轻轻擦了手,快步朝大门走去。
吱呀一声,门开了,小蝶望着门外的两个陌生人,有些诧异,楞下神,赶紧问道:“你们好!请问你们是?找谁呀?”
“姑娘,我们是张顺的亲戚,从南京逃过来的,专门来投奔他的。我这位大哥受了伤,求你赶紧让我们进去吧。”两人中搀扶着腿脚不便同伴的那个青年男子先开口回答道。
门外两人衣衫褴褛,满脸沧桑,风尘仆仆的样子,一看就是逃难而来。小蝶一听那人提到张顺,知道肯定是自己丈夫的亲戚。以前听他提起过在南京还有亲戚,就赶忙告知二人自己就是张顺的妻子,领着他们进了门。
“小蝶!怎么了?他们是谁呀?怎么领进来了?“此时,厨房内的刘淑怡探出半个身子,手上还沾着面粉,看见进来的两个陌生人,满是疑惑的问道。
“夫人,他们是张顺在南京的亲戚,南京沦陷了,他们是逃难过来投奔张顺的。”说着,小蝶赶紧给那个腿受伤的男子搬来院子里的凳子让他赶紧坐下休息。
“张顺的亲戚?他在南京还有亲戚?哎,这一打仗,倒霉的还是老百姓,连国都都沦陷了,今后的日子更不好过了。算了不提了,既然来了,就是客,你们先休息,一会晚饭就好了,咱们一同用餐。小蝶,快去给他们倒点水,长途而来一定渴了。”
刘淑怡素来心思细腻,乐善好施,看到这两人凄惨的模样,心中不禁同情起来,并未多想以后将如何安置这二人,就先留下了他们。
这一天,也是秦骏陪童卿卿回童家的日子,晚饭前两人带着孩子刚进门,就看到坐在院子里的陌生人。他们正在院子里用小蝶打的水擦拭着自己历经劫难,满是尘土的脸颊。
而张顺也已经从外面归来,见到自己的亲戚,欣喜之余只顾忙着到后屋帮两人翻找合适的衣裳。此时院子里只有小蝶和那两个陌生人,童卿卿和秦骏不解的望着眼前的人,卿卿疑问道:
“你们小蝶、张顺,他们是?这是怎么回事?”
“卿卿,你和秦骏来了,呵呵,正好,你们都在,给你们介绍一下,咱们家里要暂时填两个人。就是他们,张顺的亲戚,一个是他堂兄张业,一个是堂兄的妻弟陶志鹏。是这样的,他们都是从南京来的,南京沦陷了,他们来这里投奔张顺,今后如何以后再说。我和你姨夫都商量过了,先这样吧。”
刘淑怡听到童卿卿的声音,端着菜从厨房出来,没等小蝶说话先开口了,说着示意卿卿和秦骏和张顺的亲戚打了招呼,先进前厅等候开饭。刘淑怡在给童卿卿介绍这两人时,虽然很热情,说的好像收留两个大男人是件极为轻松的事。但是,她心中也不是没有顾虑过,毕竟他们家本身就不富裕。
丁青山因为当年在苏州逃狱,自己身份的原因,一直在学校很低调,安分守己的做个中学教师,领着微薄的薪水。学校里虽然很多人敬仰他的学问,但是并没人知道他曾经是大名鼎鼎的东吴大学的教授。
小蝶和张顺虽然会在外面打零工,但是全家主要花销还是依赖丁青山一个人。好在童卿卿在报社的薪水都会省出一部分给家里贴补用。虽然童卿卿嫁给了富裕的军官家庭出身的秦骏,但她却多次婉拒秦骏的援助,更何况秦夫人也会时不时旁敲侧击的提醒卿卿,秦家的钱只能用在秦家。
现在又是战乱,物资紧缺,物价上涨,不论是秦家还是童家日子都不如前,秦家只留了五个仆人,其他都辞退了。家里突然多了两张口,还是两个大男人,一个腿上还有伤,吃穿,治疗都是需要花费的,这对于童家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
但是,他们依然愿意施以援手,没有那么多计较。家风使然,在这战乱年代,寒冷的季节给逃难至此的两人本已疲惫绝望的心带去春风般和煦的温暖。
“你们是从南京过来的,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形?发生了什么?我们只知道南京沦陷,那边守卫的国军和城里的百姓都伤亡惨重,别的一无所知。你们的家人呢?难道只有你们两人逃出来了?”
晚饭时,大家虽然都对家中的新成员,张顺的亲戚感兴趣。但是顾忌到逃难的人心情悲凉,谁都没好意思开口问。只有身为报社记者的童卿卿有些按耐不住自己,强烈的好奇心驱使自己第一个开口。
那天在报社听到刘安然带来的南京沦陷的消息后,她除了震惊,就是很想探索作为国都的南京究竟如何沦陷的,以及那里沦陷后,作为沦陷区的南京人正经历着什么?如今见到眼前的两个人,是个绝好的打听情况的机会,说到后面,卿卿有些犹豫,因为她隐隐预感到这两人在南京的其他家人,并没有那么幸运。
“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哎发生了什么?我的家人,呵呵,家人”张顺的堂兄张业表情痛苦的叹着气,不住的摇着头。口中喃喃重复着童卿卿的问题,苦笑着,眼神涣散,仿佛在回忆着多磨痛苦不堪的事情。手中的筷子随着自己发抖的手轻轻地颤动着,不愿再说下去。
童卿卿看到此时张业的模样,心中十分自责。她敏感的感觉到张业身上一定发生了十分悲惨的事情,令他如此痛苦,想到刚才自己问的问题,真后悔自己不该这麽着急就问他,而且问的这麽直接令他如此痛苦。ip0(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二章:令人发指,凄惨回忆
(全本小说网,。)
“嗯,你们还是别提战争的事了,提起日本人就糟心,影响吃饭的心情。来来来,咱们还是赶紧吃饭吧。两位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的一路辛劳,快吃吧,别饿坏了。”刘淑怡见张业听到童卿卿的问题,忍不住悲伤的模样,赶忙岔开话题,热情的张罗着。边说边给张业和陶志鹏夹菜。
“卿卿,秦骏,你们也快给两个孩子多夹点菜,自己也吃。这一段你们忙的一直没回来,今晚我专门烙了卿卿爱吃的苋菜饼,早早就让张顺去买了新鲜的羊肉,熬了你们爱喝的羊肉汤,天冷给你们好好补补驱驱寒。还有这蒸菜,都是后院咱家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做的。这还有小蝶做的盘丝饼,你给孩子们泡羊汤里吃吧,可香了。
对了,你们两位,吃这些还可以吧?不会有什么忌口,不习惯吧?我们这边就爱喝汤,吃面食,今天比较突然,你们先将就将就,明天买点米给你们做米饭吃。”刘淑怡努力让全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特意准备的美味佳肴上,小心翼翼的避开战争令人沮丧的的话题。
“丁夫人太客气了,没有忌口。您对我们那么好,有这麽多好吃的饭菜,我们没什么不习惯的,谢谢丁夫人和丁老爷收留我们。这年月肯一下收留两个自己不熟的人,还真是难得,我们会记住夫人的大恩大德的。过些日子我一定会在洛阳城找个营生养活自己,将来报答你们的。”
陶志鹏见自己的姐夫还沉浸在悲痛中,没有回话,就连忙替他答道。此时的陶志鹏,擦洗过后比刚进门时的样子清俊多了,虽然看上去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出头,可说起话来并不拘谨,反而有礼有节,看得出,也是读过些书的人。一番话说完,迎来一家人赞许的目光。
晚饭后,童卿卿跟穆少凌带着孩子正要回后院歇息,陶志鹏却跟了过来,他低声叫住卿卿和穆少凌,认真的说道:
“卿卿姐,少凌哥,你们等一下,刚才卿卿姐不是问我姐夫南京发生了什么?我们家的其他人在哪里?刚才不想勾起姐夫的伤心事,不方便说。现在可以告诉你,而且我真的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你们愿意听吗?”
“好,你说吧,我们听着,外面冷,走,随我们进屋去吧。”童卿卿没料到陶志鹏竟然愿意向他们主动坦诚在南京发生的事,微微一愣,赶忙答应道。
“你们知道我姐夫刚才为什么是那种反应吗?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