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园似锦-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余头这些日子病的严重,可心不糊涂。如果他得的真是痨病,也就算了。可张氏连大夫都不给他请,就判了他的死刑。他没病死差点被饿死渴死?以张氏的了解,她能害死自己的表姐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便这次他没死成,若是哪天老了干不动了,成了家中的拖累时,早晚也给她害死。不如,趁此机会做个了断吧!

    根本不用小草去请,邻居中有好事者,已经把村长和老余头的大哥给请来了。老余头的其他哥哥离的远点儿,一时半会儿请不来。不过,有村长和余立春两个德高望重的人做见证,足够了!

    老余头撑着一口气,把这些天张氏和余大山一家如何对待他的,都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末了,他心灰意冷地道:“张氏,按你的做法,休了你也不为过。可念在余波和彩蝶两个孩子的份儿上,不想他们有个被休弃的娘,毁了名声。和离吧!”

    张氏见事情已经不能再挽回了,再说老余头病成那个样子,也没几天活头,即使侥幸死不了,身子也垮了,难能再干重活,留着也是个拖累。

    张氏低着头,满脑子都是怎么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她抬起冒着凶光的三角眼,理直气壮地道:“和离可以!但小儿子必须跟我!”

    她大半辈子的心血都放在了小儿子身上,就指望着他能考中功名,给她挣个诰命回来。眼看着一百里路已经行了九十九,只差这临门一脚了,她怎么舍得这即将到手的官夫人的诱惑?

    “小儿子读书要花钱,我又是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家里的房子、银钱也全部跟我!你身子不行了,就是养好了也未必能出海打渔。老大毕竟叫了你几十年爹,家中的渔船不如分给他吧!”张氏的算盘打得刷刷响,家里值钱的都揽在自己手中,这是又要把老余头给净身出户了啊!

    村长和邻居们听了,都觉得张氏做法太过分了。余家的家业都是老余头和余海父子挣回来的,到头来两个人却都给净身出户了。这张氏做事太绝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旱情

    老余头虽然舍不得自己挣下的家业,可这次的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今天也算是撕破脸了,这张氏心狠手辣的,要是再跟她过下去的话,只怕他的命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她给害了。

    可若是硬着心肠把张氏给休了的话,余波和余彩蝶两个毕竟是他的骨肉,一个学业上会收到影响,一个在婆家也抬不起头来。

    新帝登基后,把和离划入了律法的范围。主要是保护妇女的权益,提高妇女的地位。鼓励女子在夫家受虐过不下去了,可以提出和离。和离是受法律保护的。

    为了两个孩子,老余头才选择了和离。没想到张氏贪得无厌,要把余家所有的家业给划拉去。他是知道张氏这个人的,攥到手里的银钱,神仙都别想从她手中弄去。

    老余头心灰意懒,也不想再争什么,虚弱地摇摇头道:“我只有一个要求,老余家的家产,必须用到余家的血脉头上。”

    张氏厚着脸皮争家产,除了保证自己以后的生活外,主要是为了自己那个宝贝儿子。她生性凉薄,余大山虽然也是她的亲生骨肉,可比起能给她带来人上人生活的小儿子来说,没有谁比他更重要了。

    和离的文书很快就定了下来,老余头和张氏都按了手印。余海和余彩凤姐弟听到消息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成了定局。姐弟俩把老爹接回老宅,安置在余彩凤现在住的西院里,又从镇上请了孙大夫过来诊治。果然如余小草所言,是肺部炎症造成的咳血。

    孙大夫诊治的时候,余立春以及跟余家关系不错的人家,都集中在老宅的西院中。听孙大夫说,老余头的病如果不是给耽误了,根本不会这么严重。老余头的身子虚,再耽误两天的话,只怕连命都捡不回来了。肺部的病挺严重的,光吃药未必能起作用,还得卧床休养,好吃好喝的供着。人家孙大夫也说了,老余头毕竟年纪大了,病好后也未必能从事体力劳动了。

    余立春和乡亲们都唏嘘不已。没有不骂张氏黑心毒妇的,好好一个人硬是给耽误成这样了。余立春说了些安慰老余头的话,让他安心养病,别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来到余海家养病的老余头,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儿子从原配生病起,就一直被忽视。没分家前,干得比别人都多,得到的却比其他人都少。他那时候觉得,能者多劳,为家里多做些贡献是应该的。分家的时候,他听信了张氏的话,顾念家中读书的小儿子和未出嫁的小女儿,几乎没分什么东西给余海。

    这些年来,他这个当爹的,亏欠儿子的太多太多,可到头来却指着最被自己忽视的儿子活命。老余头要强的了一辈子,觉得一张老脸没处搁。

    心情直接影响病情的恢复,这药也吃了,每天鸡啊鱼啊的补着,可老余头的病反反复复的,总不见好。

    余小草在给爷爷熬药的时候,总会加些灵石水。像姑父那么严重的情况都给救活了,怎么到了爷爷这儿却没什么起色了呢?看到老余头郁郁寡欢、死气沉沉的模样,经历了两世的余小草,断定爷爷这是心理原因影响病情的恢复。

    她把问题的症结给爹和大姑一说,姐弟俩便开导起自家老爹来。余彩凤把老余头扶着半靠在被子上,给他喂鸡汤面,小声地道:“爹,吃面了,这可是小草特地为你做的。”

    “我这身子是吃啥都没有用了,省下来给孩子们吃吧。”老余头听孙大夫说,他就是病好了,也不能干活了。想到自己以后成了儿女们的累赘,心里就堵得慌,啥都吃不下去。

    余海道:“爹,孩子们都有。小草炖了一个老母鸡,下得汤面足够一家人吃的。爹,您安心养病,不要担心钱的事。咱家这两年种菜种瓜,不缺你吃这口的银子?”

    老余头长吁短叹:“我这病,就是养好了,也是个累赘。还不如死了算了……”

    “爹,你说的这是啥话?你这不是拿针戳我和小海的心吗?”余彩凤被他说的一阵难过,眼眶慢慢地红了。

    余海忙拍拍大姐的肩膀,对老余头道:“爹,大夫的话也未必全都对。就像我的腿,大夫不也说没治了吗?现在不也好好的吗?儿子记得您年轻的时候,不但是捕鱼的好手,种田也是村里一等一的。草儿捣腾的玉米和土豆,再一个多月就能收了。到时候还指着您给把关呢!那可是朝廷给的任务,可不能有一点一丁的闪失。”

    老余头看了儿子恢复如常的右腿一眼,灰败的脸上重新闪出希望的光芒。对啊!大海的腿,那时候都说要截肢,否则没得救了。现在不但人好好的,腿也保住了。大夫的诊断,也有失误的时候啊!他的病大夫说一开始不是什么大病,只不过给耽误了。养得好的话,说不定他还能帮着儿子干几年活呢!

    “大海说的有道理!凤啊,把面给我,我自己能吃!”重新恢复斗志的老余头,呼噜呼噜一碗面很快吃光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积极配合治疗、吃药,余小草的药膳也不要钱似的供应着。老余头的病很快痊愈了,身子也在调养中慢慢地恢复着。半个月以后,余家的玉米田旁,就能看到老余头背着手溜达的身影了。

    “余叔,您的身子骨见好啊!”最近一个多月没怎么下雨,地里干旱的厉害,很多种田的人家,都挑着担子给地里的庄稼浇水。东山村地势不错,西山上泉水终年不断,只要不是经年的大旱灾,影响都不太大。

    老余头笑得满脸褶子,点头道:“是啊!儿子见天鸡鱼肉蛋地供着养着,能恢复得不快吗?”

    王二狗田地春天借给余海种了西瓜,这时候地里是新种不久的番薯。跟着余海挣了不少钱的王二狗,越来越正干了,不用媳妇催,就挑着木桶给番薯浇水了。

    王二狗笑着道:“余叔,以后跟着大海哥,您就擎等着享福吧!”

    老余头赞同地点点头,道:“大海和他的孩子们,都是孝顺的!”

    王二狗挑着水桶往前紧走几步,道:“余叔,等会我浇完地里的番薯,就来帮大海哥浇玉米。您身子刚好,别溜达太久。要是累了,就在那边的瓜棚里坐着歇会儿。”

    “行!你先忙你的吧!我在转悠一圈!”自打能下地后,老余头就按照大夫说的,每天都锻炼锻炼,一开始在院子四周转悠,后来力气足了些,便时不时地到地头上溜达。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帮着儿子看着点玉米,别让不开眼地给糟蹋了。

    现在是玉米生长的最重要的时期,入夏以后又有些干旱。为了防止玉米减产,余海夫妇和姐姐姐夫,这两天都在挑水浇地呢。

    东山村的旱情还算好的呢,据说从南边过来的人说,那边的情况更严重,很多小河都断流了,湖泊里的水也都见底了,这季庄稼能够有一成的收获,都算老天赏饭吃了!

    刚刚经历过东北大旱灾的余彩凤刘虎夫妇,挑水浇地异常积极。就连刘俊平也当个大人使唤了。他们亲身经历过旱灾的严酷,天天祈祷着老天能赏一场雨来缓解旱情。

    可老天偏偏不如他们所愿,一连几天都是高温暴晒的酷暑天。余家的玉米土豆还好,有余小草悄悄地用灵石水浇灌着,抗旱能力较强,仍然生机勃勃地生长着。附近种番薯的人家,番薯的叶子已经打蔫了,浇灌下去的水,不够太阳蒸发的。眼看着还有一个月就该收获了,经历旱灾的番薯田肯定是要减产了。

    傍晚时分,余海一家人围坐在石桌上吃晚饭,老余头深深地叹了口气,道:“这两年总是灾气不断,前年大雪成灾,去年稍微好点,老百姓的好日子才刚冒头,今年又遇到了旱灾。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家,吃不饱肚子了……”

    小草端了一碗强身补气的参芪排骨汤,递到老余头的手中。这道药膳用黄芪、人参、猪排炖制而成。黄芪具有补益脾肺之气的良好功效,对老余头的身体大有好处。

    像这样的药膳,老余头一天三顿地吃着。食材加上药材,光老余头的伙食,抵得上一家人的嚼用了。老余头看着药膳里面的人参,对余海道:“今年干旱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粮食涨价是肯定的了。我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这药膳就不必吃了吧!省些银子,多买些粮食在家屯着。咱老百姓,有里有粮心不慌啊!”

    余小草笑着替她爹解释道:“爷爷,您别担心钱的事。您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身子养得棒棒的。药膳里的药材,大多是我上山采集而来的,不值几个钱。您哪,安心的调养身子,不用担心钱财的事。别的不敢说,每天鸡鱼肉蛋,我们还是供得起的!”

 第二百七十五章 蝗灾

    老余头一边吃着排骨汤,一边摇头道:“有钱也不是那么花的!多攒些银子在手里,将来有个什么事,也要应对!对了,大海,明儿你去镇多买些粮食回来。()我看这天气,不知道啥时候能下雨呢!要是旱情不缓解,粮价肯定蹭蹭地涨。”

    余彩凤皱着眉头道:“这大伏天的,粮食容易生虫子!要是买多了,过不几天下了雨,粮食不糟蹋了?”

    老余头把最后一块排骨啃完,看着一对儿女道:“到时候多买些高粱、麦子之类的。晴天的时候多拉出来晒晒,不会损失多少的!”

    余彩凤想起自家在东北时候的事情,担心地道:“爹,你看要不要提醒村长,让村里人都屯些粮食。要不然到时候只咱们家有粮,这个来借那个来要的,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人要是饿急了,什么情面都不讲了!”

    去年东北旱灾的时候,他们家本来粮食可以支撑到开春的,可后来被人惦记了,才不得不背井离乡地来投靠娘家。她可不想弟弟家重蹈覆辙。

    老余头想了想,点头道:“吃过饭,我去村长大哥家跟他说叨说叨。”

    余小草吃着香喷喷的煮玉米。没错,是煮玉米!前世,余小草一到鲜玉米下来的时候,总会买几穗,煮得软软糯糯的,吃在嘴里满口留香。她爱这一口。

    穿来以后,玉米还没传进原,想吃没得吃。好不容易从小郡王那弄了种子回来,种了十来亩地的玉米,怎能不弄几穗解解馋?

    趁着这几天,小郡王那个监工不在,余小草让小补天石催熟了几棵玉米,今天摘了十几穗玉米棒子下来,煮熟了大家一起尝尝。

    毕竟玉米是朝廷重视的,余小草掰回来的时候,在厨房里张罗晚饭的柳氏,差点没吓厥过去。偷吃试种的玉米,这可是杀头的重罪啊。她这闺女胆子咋这么大呢,不声不响地把玉米给掰回来了。现在想长去也不能了,气得她拿着剔火棍撵着小草要打她。还好小草腿脚快,较灵便,才免遭“毒手”。

    看到余小草像小松鼠似的啃玉米啃得欢实,柳氏咬着牙道:“吃!你还敢往嘴里吃!!要是让郡王爷知道了,不打你板着才怪!!要是报朝廷,说不定会砍头的!”

    余小草不以为然地翻翻白眼,道:“不吃穗玉米吗?至于吗?是小郡王在,那么多的玉米吃几穗又有什么关系?再说了,我这都掰下来了,也长不回去了,不吃搁着也浪费。大姑、姑父、俊平,你们也吃呀!不吃我可替你们吃了!”

    余彩凤见余小草神态轻松,心里的紧张也化解了几分。侄女说的对,反正已经掰下来了,吃吃呗!她拿了一穗递给自家男人,笑着道:“你有多大的肚皮,一个人能吃十几穗玉米?不怕撑着?”

    刘俊平见娘和爹都吃了,也拿了一穗,学着余小草的样子,啃了一大口。玉米独特的清香,在口慢慢地扩散开去,软糯带着一丝甜甜的味道。

    说实话,经过灵石水滋润的玉米,味道糯玉米口感还要好。连小方平都啃得欢实。余小草提醒道:“小平平,要仔细嚼碎了再咽下去哦。要不然拉粑粑的时候,会拉出整的玉米粒哦!”

    小方平嘴巴努力地咀嚼着,顾不说话,用力地点头表达自己的意思。

    刘燕儿也喜欢玉米的味道,她细细地品尝着,久久才咽下去,道:“这玉米的确是高产的作物,三四棵玉米,煮了这么一大盆。我称了称,一个玉米棒子,少说也有半斤重。大舅,你说这一亩地得有多少棵玉米,产多少斤粮食啊!”

    小方平努力咽下嘴里的玉米,笑着道:“是,是!这么多玉米,天天吃都吃不完!”

    刘俊平敲了他脑袋一下,道:“你个小吃货!想着吃!!大舅地里的玉米是帮朝廷种的,要是都吃了,朝廷来要的时候,拿什么给人家去?吃玉米的事,千万不要到外面说,要不然官府会把你抓走坐牢的!”

    小方平一听吃一穗玉米还要坐牢,顿时捧着啃了一半的玉米,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吃下去。

    余小草见他要哭不哭的表情,觉得特别可爱,捏了捏他的小脸,道:“只要你别说出去,官府不知道,自然不会抓我们了!咱们种了这么多玉米,少个一棵两棵的,谁能看出来?快点吃,吃完了,表姐有好吃的给你!”

    余小草说的好吃的,是玉米的秆子。摘完玉米的时候,余小草又让补天石催熟了玉米秆,有灵石水灌溉的玉米秆,味道清香甘甜,甘蔗都好吃!

    晚饭过后,几个孩子一人抱着一截玉米秆,有滋有味地咂着。小方平笑着道:“大哥,吃玉米秆官府不抓咱们吧?以后收过玉米,咱们把玉米秆砍回来,当零食吃!”

    “玉米秸秆干了以后,没有水分了,要吃也吃一两天而已。不过,玉米秆喂牲口挺好。咱家的小灰和马儿冬天的口粮有了!晒干的玉米秆,也是很好的柴草!”余小草介绍这玉米秸秆的用途。

    小方平高兴地道:“玉米浑身都是宝!以后咱们多种点儿!”

    余小草估算着道:“咱们十亩地,至少也能产个两万斤的玉米。玉米磨成面,做主食味道黍面还好,而且不像番薯吃多了烧心。”

    老余头瞠目结舌,半天才道:“这玉米亩产能达到两千斤?果然是高产作物,难怪皇派郡王爷不远千里地下西洋。要是这玉米能普及的话,老百姓不怕饿肚子了!!”

    余小草感叹道:“是啊!皇真是个替百姓着想的好皇!”目前来看,她这个穿越老乡还算不错,至少不是昏君。或许,哪天她暴露了的话,面对这样的对手,下场不至于太惨!

    啃下来的玉米棒子和玉米叶,放在太阳下暴晒一天,拿来烧火。直到玉米棒和叶在炉膛里彻底燃烧,化为灰烬毁尸灭迹后,柳氏提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一些——应该不会有人知道吧?

    旱情还在继续。余家人每天都去西山下挑水回来浇灌玉米地。酷热的天气,暴烈的骄阳,似乎要把大地烤熟似的。

    这一天,余小草带着草帽,在玉米地里帮着浇水。小金猫从远处的山林里,仿佛一道金色的闪电般,朝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